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紀著名英國作家,她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家境貧寒、母親早逝,八歲時被送進一所慈善性女子寄宿學校,年近三十才開始埋頭寫小說。
她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終於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教師》,不料,這部小說被出版商當即退回,而一同寄去的兩位姐妹的小說卻被出版,這對當時的夏洛蒂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打擊。
但她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重拾信心著手另一篇長篇小說。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長篇小說《簡·愛》,一時間轟動文壇!
《簡愛》粗看是描寫了一個女孩從小不受待見、遭遇種種不公,後來用知識充實自己,最後找到自我和真愛的故事。但實際上,這本書展現的是新時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獨立自主的人生智慧,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女主人公簡·愛更是她自己的縮影。
接下來,我將從《簡愛》中的「生活觀、愛情觀、人生觀」三個角度來淺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智慧。
一、從簡愛的人生遭遇看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觀
《簡愛》自1847年問世至今已歷經百年,直到今天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簡·愛,無疑是夏洛蒂·勃朗特一生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
任何一部優秀的作品,都能讓人從中窺探到作者的影子,《簡愛》也不例外。
小說中大量的細節可以從作者的生活經歷中得到印證,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極力向大家展示的,也是追求女性獨立,追求與男性平等的自己。
①反抗意識;
簡愛的反抗意識體現在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掙紮上。
在蓋茨黑德府,小簡愛一次次被欺負、被毒打,就連好心的女僕貝茜也看不下去,偷偷地勸道:
你做事要巴結些,學得乖一點,那樣也許可以把這兒當個家一直住下去,你得學謙恭些,儘量順著他們,這才是你的本分。
但她並沒有。
面對著舅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兄的欺辱,小簡愛並沒有選擇一昧的順從或討好,而是用弱小的身軀一次次地抗爭到底,拼命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
父母早逝、寄人籬下、不被偏愛,在先天不利的環境下都沒有屈服的簡愛,在後來追求幸福的路上更是敢於反抗和爭取。
②獨立意識;
簡愛的獨立意識體現在敢於追求獨立自主的新生活。
在女僕貝茜和艾博特看來,出身卑微、長相普通、無人疼愛的小簡愛,人生的設定就應該是秉承謙卑的性格,討好舅媽一家,卑躬屈膝地過一輩子,這樣至少還能保得住表面上的風光。
但是這些想法在簡愛身上卻沒有絲毫的體現。恰恰相反,她對凡事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思維,更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開始,簡·愛把閱讀當成避難所,她總愛帶著書爬上窗臺,給自己製造一個「無人打擾的聖地」;後來,得知有機會去洛伍德慈善學校,她更是興奮不已,毫不猶豫的拋棄在舅媽家的優越生活,獨自一人邁入新生活。
小小年齡就會運用自身的智慧和優勢為未來謀出路,充分體現了簡愛獨立自主的性格。
③自我意識。
簡愛的自我意識體現在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觀。
《簡·愛》裡最經典的,是簡·愛對羅切斯特先生說的一段話:
你認為我沒有錢財、家世寒微、長相普通、身材矮小,所以我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的一樣高貴,我的心和你的一樣完滿!
雖然當時的社會根據財富、地位、家世、容貌,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但簡愛並不因此屈服。
這也是為什麼當簡愛發現羅切斯特先生已有家室時,痛定思痛後,毅然決然的離開了他。此時的簡愛已有了自我意識,覺得自己的愛情受到了侮辱,她沒有在羅切斯特的溫柔懇求中,淪為他的情婦,而是摒棄了當時女性順從現實的特性,選擇遵循內心的想法。
簡愛的生活觀與夏洛蒂一生的遭遇密切相關。童年不幸、為了謀生到有錢人家裡擔任家庭教師、愛上有婦之夫,離開,重新開始新生活……簡愛身上所表現的追求自由、維護尊嚴的舉動,不僅是工業革命後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也是夏洛蒂作為新時代女性,面臨艱難困境時做出的明智選擇。
二、從兩段截然不同的愛情看夏洛蒂·勃朗特的愛情觀
在小說中,簡愛一生遇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
①聖約翰以殉道為主的愛情觀;
聖約翰是簡愛的表兄,他是一個虔誠的傳教士,傳教布道是他一生的使命。
在聖約翰看來,人與人的結合併非都是愛情至上,也有以殉道為主的。雖然他向簡愛表明愛意,但那僅僅是出於傳教時需要一個理想助手的考慮。
這樣的愛情顯然沒有多少真心。事實上,嚴於律己的聖約翰真正喜歡的是美麗可愛、生機勃勃的奧利弗小姐,但考慮到他們的結合無法支持他的遠大目標,便以奧利弗小姐不適合成為傳教士的妻子的理由拒絕了這段感情。
聖約翰需要的,只是一個忠誠的助理,一個並肩傳教的傳教士妻子。簡愛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面對表兄的告白時,她很堅定地拒絕了他:
對你,我只抱著同伴的堅貞,兄弟戰士的坦率、忠誠和友情,如果還有別的,那就是新教士對聖師的尊敬和服從,沒有別的了。
②羅切斯特以真愛為主的愛情觀;
初識羅切斯特先生時,簡愛並不知道他的身份,只覺得這個人傲慢自大、舉止粗俗,交談也並不愉快。
後來簡愛回到了桑菲爾德,成為一個小女孩的家庭教師,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才發現,原來一直未曾謀面的桑菲爾德主人,就是羅切斯特先生。
隨著長時間的相處,簡愛慢慢看到了他機智勇敢的一面,也被他的風趣幽默一次次打動,感情也在不斷升溫,直至愛上了她的主人。
羅切斯特對簡愛的心意也是如此,他甚至還在張羅二人的婚禮。可由於過往種種,他做不到對簡愛坦誠相見,事實上,他曾經結過婚,他的妻子甚至還活著,而且還住在這裡,他與簡愛的結合,實際上是犯了重婚罪……
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因為重婚這個阻礙,不得不分離。
雖然羅切斯特一次次哀求簡愛留在他身邊,但簡愛最終還是用理智戰勝了情感,強烈的自尊心使她經受住了誘惑,堅定地離開了自己深愛而對方也深愛著自己的羅切斯特先生。
一年後,面對著表兄聖約翰的表白,簡愛逐漸看清了自己的心意,無論如何,她還是愛著羅切斯特先生的。當她重回別墅尋找愛人時,卻發現羅切斯特在大火中落下終生殘廢,但簡愛依然決定嫁給他,一波三折的感情經歷讓二人成為真正的靈魂伴侶。
簡愛的遭遇,其實也是作者夏洛蒂的經歷。
原書作者夏洛蒂在一所法語學校讀書時,曾經愛上過一個有婦之夫——埃熱先生。他學識淵博、聰明過人,讓夏洛蒂心動不已。
不過,因為有婦之夫的身份,後來她還是做了和簡愛相同的選擇:離開這裡,離開埃熱先生,開始新生活。
簡愛和夏洛蒂對於愛情的相同選擇,也體現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戀愛問題上的價值取向:即堅持原則,堅持愛情平等,發現錯誤後果斷抽身,及時止損。
三、從簡愛人生選擇中看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智慧
夏洛蒂·勃朗特通過小說《簡愛》揭示了自己對婚姻觀和人生觀的看法,當中所展現出來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①從原生家庭中解脫,和生活中的惡人和解;
簡愛是一個在苦水裡泡大的孩子,縱觀她的童年生活,遇到的惡人真的不少:自私冷漠的舅媽、霸道無理的表弟、虛偽狡猾的校長……
這種糟糕的童年經歷,對簡愛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年幼時的簡愛,不止一次次和惡人正面較量,更是屢屢喊出復仇的話來:「如果有人問,我喜不喜歡你,你對我怎麼樣,我要說,我一想起你就噁心得不行,你對我殘忍得不行。」
這種大聲控訴別人的感覺很爽,對簡愛也是充滿誘惑,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思想發生了巨變,意識到記恨別人對自己毫無益處。甚至,當知道舅媽年老病重時,她還不計前嫌、跋山涉水地去看望她,並且耐心陪伴著她。
精神分析學派的開創者弗洛伊德說:一般人會認為,自己是否幸福和工資多少有關,但實際上,一個人的童年和過往經歷決定了你人生的幸福指數。
不論是糟糕的原生家庭還是生活中出現的「惡人」,都是我們很難去選擇的。但是,睚眥必報、怨恨到老還是和曾經出現在我們生命裡的瑞德太太和布洛克赫斯特先生們握手言歡,仍由我們自己選擇。
②敢於探索新領域,永遠有尋求新生活的勇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
一份工作已經從事數年,毫無變化,上班時也沒有任何激情可言。想辭職尋一份新的工作,卻始終猶豫不決,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不定,一邊羨慕著別人的新生活,一邊又對安穩舒適的現狀戀戀不捨。
這樣的難題簡愛也有遇到。
當她在洛伍德慈善學校待了八年之後,有一天她突然發現,這裡成了她的全世界,而她的內心,其實更加渴望一種全新的生活。
是一輩子待在洛伍德過安穩平靜、按部就班的生活,還是重新探索新領域,簡愛選擇了後者。
安穩舒適的生活確實難能可貴,但我已經不再欣賞。我寧願在生活的暴風雨中顛沛流離,嘗盡人間的艱辛和痛苦之後,再來渴望我如今身處其中又十分不滿的安寧。
職場也好,家庭也罷,當發現「不對頭」時,能有勇氣及時止損,敢於去探索全新的領域,嘗試未知的生活,未嘗不是一種美麗。
③保持經濟獨立,既要愛情也要麵包
羅切斯特先生在和簡愛互通情意之後,迫不及待地想送她華服和珠寶,甚至表示她以後再也不用工作了,只安心做一個闊太太就好。但簡愛是怎麼回答的呢:
我要繼續當阿黛爾的家庭老師,那樣的話,吃住都是我自己掙的,每年還能額外掙三十磅。我就用那筆錢給自己買衣服,你什麼都不用給我買,只要送給我尊重。
即便有了羅切斯特先生「愛的保證」,簡愛依舊獨立而清醒。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經濟獨立都是女人最大的資本。
女星吳佩慈在談了富豪男朋友後,曾公開發過一條狀態表示:自己辛苦賺錢過日子的生活總算結束了,以後有人寵我,照顧我!
很明顯,嫁一個富豪,從此不用工作,只一心被男人供養,是當時吳佩慈的選擇。可今天再看看吳佩慈的處境,不得不說,豪門之路並不比工作要輕鬆,孩子都生了四個,但還是得不到一紙婚書。
或許還是範冰冰那句:「我不嫁豪門,因為我自己就是豪門」更得人心吧。
結語
《簡愛》通過對主角簡·愛一生成長曆程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從小孤苦無依、備受欺凌的女孩子,通過努力讀書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故事。
主角簡·愛的一生充滿坎坷與不公,卻在一次次的選擇和顛沛流離中明白生活的意義,擺脫原生家庭陰影,開始原諒過去,努力沉澱自己,一步步變得堅強獨立。
整本書通過對簡·愛一生境況的闡述,為當時女子受數育的合理性和經濟獨立的必要性作了強有力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