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2020)
主演:劉亦菲/安柚鑫/甄子丹/鞏俐/曾曉童
評分:
2020年8月10日,新浪微博@迪士尼電影,官方宣布此前因疫情影響、無限期擱置上映的《花木蘭》確認引進大陸。網友紛紛表示期待,終於能在電影院見到神仙姐姐了。
對我而言,從劉亦菲確認出演花木蘭以後,我就莫名的感動,非要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不可。而我並不是劉亦菲的粉絲,可是我內心卻無比激動。
說起這部迪士尼電影版的《花木蘭》,上映故事頗為曲折。本片原定於今年3月在北美院線上映,後因疫情影響,上映日無限期擱置,網上多次傳出《花木蘭》定檔的消息,而本片終於在8月10日確認大陸引進,這個好消息也讓中國的影迷們鬆了一口氣。因為疫情影響,北美和全球一些地區將不在影院上映《花木蘭》,《花木蘭》將在迪士尼的流媒體:「迪士尼+」採用線上收費的方式和影迷見面。而迪士尼對《花木蘭》在官網的觀看定價為29.99美元。消息一出,海外網友紛紛表示不會去購買這部電影。更有甚者,之前一直為此片宣傳的法國獨立電影院Cinepal的老闆Gerard Lemoine,在得知《花木蘭》不會在該地區影院上映後,親自錄視頻憤怒地打砸《花木蘭》的宣傳海報。
花木蘭作為中國古代的巾幗英雄,她替父從軍的感人故事一直流傳下來,大眾耳熟能詳。花木蘭代表的是中國女性偉大的英雄形象。迪士尼的市場定位也準確,瞄準了控制疫情良好的中國大陸市場。說穿了,即便《花木蘭》在北美地區上映,慘澹的北美票房也很可能因高額的宣發費用而入不敷出。原因很簡單,之前劉亦菲轉發人民日報微博,支持香港警察,遭到外網網友抵制《花木蘭》。
他們去IMBD電影網報復性評分,《花木蘭》顯示評分2.1,而本就對華人有歧視的美國人又會以怎樣的眼光看待這部電影呢?
眾所周知,好萊塢奉行的意識形態是白人至上,近幾年因黑人強烈反抗,好萊塢也不得不做出了妥協。迪士尼的新電影《小美人魚》大膽採用黑人女演員哈裡·貝裡扮演美人魚。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形式上的「種族平等」。
在好萊塢,我們的華人形象卻連形式上的「種族平等」的待遇都鮮有達到過。有人說,在美國,種族歧視鏈是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黃種人。過去華人只能在好萊塢電影中扮演小偷、流氓、妓女等不光彩形象,或是給人取樂的丑角。所以以正面形象風靡美國的李小龍才顯得那麼偉大,在好萊塢,李小龍真正地為華人演員爭光,為我們華人出氣。
華人女演員白靈以前在好萊塢幾乎專職扮演妓女角色。
《宿醉》中,韓裔美國演員鄭肯扮演搞笑猥瑣的黑社會華人「周先生」。(即便不是華裔演員,只要是亞洲人在熒幕上扮演華人丑角就行了)
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好萊塢為了賺取中國的票房,不得不提升華人在電影中的正面形象,華人演員扮演的角色從過去的黑社會、丑角、妓女搖身一變,變成了白人男女主角的助手。這些言論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意識形態的洗腦在好萊塢是真實存在的。舉個最近最經典的例子:《星球大戰8》本身就是最大的種族歧視電影。男女主角是白人帥哥美女,男女配角是相貌不出眾的亞洲人與黑人。
在這樣一部當代主流美國意識形態文化的電影中,好萊塢甚至可以做出這樣明目張胆噁心人的操作:讓其貌不揚的黑人男配和華人女配以主角助手的正面形象演出,為的只是形式上的「種族平等」,以及觀眾裡華人和黑人手中的電影票錢。
在了解好萊塢的這些醜惡操作之後,讓我們回到文章的標題: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花木蘭》?你想賺我的錢,好,我給你賺,但我必須花錢花得舒服,美國製片方絕不要再想像以前一樣,在電影中玩弄醜化華人或貶低華人形象的把戲。面容姣好、三觀正的劉亦菲無疑能擔噹噹代華人女性的熒幕正面形象。好萊塢要賺中國人的錢,迪士尼要賺中國人的錢,可以,這是生意,但這次,我們要光明正大地輸出中國的審美價值觀,塑造華人的熒幕正能量形象。所以我一定會去電影院支持《花木蘭》,無關電影本身好壞與否,我想任性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