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消費行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021-01-18 精讀君

1

愛買東西好像是人的通病,心情不好的時候「買買買」;心情好的時候也要「買買買」;情感受挫,繼續「買買買」;工作受阻,也要「買買買」......

但是這種一時興起的「買買買」,除了能讓當下的自己開心之外,還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我以前是個很愛買東西的人。

愛買東西的這個習慣是從大學時養成,那時的女生脫離了高中高強度的學習環境,越發地注重起自身,於是如何打扮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美就成了每個大學女生的必修課。

再加上看到別的女生開始慢慢地研究起穿衣搭配,為了不落於人後,我也偷偷地省下一部分生活費用於購買化妝品和衣物。

一旦打開了這個未知的世界,剩下的時間基本就是不遺餘力地大量投入。再加之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段:

「不會化妝的女人沒有未來。」

這種廣告說辭,為消費打上了合理的旗幟,會讓你覺得「對,我所有的消費都是為了更好的自己,為了自己的未來。」那時候想想好像是很有道理,投資自己嘛,一點問題都沒有,於是更加肆無忌憚地買買買。

除了化妝品,還有各種衣物,鞋子,包包,這麼買下去的結果只有一個:生活費完全不夠用。

於是出去做兼職,賺點外快,繼續投資在這些事物上,可是買得越多,發現自己越不開心,不知道自己到底追逐的是什麼,而且深深地感受到了空虛。

2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將近一個學期之後,一次機緣巧合,因為一個合適的實習機會而必須搬離宿舍,收拾行李的時候,看著滿柜子的衣物和其他雜物,我突然驚呆了:我怎麼買了這麼多東西?

因為物品太多收拾不完,於是開始瘋狂地往外丟東西,丟了之後又心疼花出去的錢。

難怪別人總說:搬家,是最好的斷舍離。可不是,帶不走的就只好丟了。

後來我坐在行李箱上仔細想了想:我瘋狂購買的這些東西於我到底有什麼意義?

反觀我買過的那些東西,好像是所謂的「每個女生都必須要擁有的東西」,可我只是買了,並未使用過,甚至有的連包裝袋都沒拆開,只是放在那邊擺設著,等待著有一天去開啟。因為心裡總有個聲音在說「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的」。可是實際情況是,買了一堆,只放在那邊當擺設。

既然不是必需品,那我為什麼要為了這些東西浪費精力。

丟掉了那些無用的東西之後,我發現整個人都輕鬆了。

後來我開始反思,這種過度消費行為究竟給人帶來了什麼?

1、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以致於不得不拼命地賺錢才能滿足這些額外消費。另外,人本身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真正能夠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很少,讓盲目的消費行為佔據了大量時間,反而消耗自己。

2、空虛感。購物消費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宣洩情緒和緩解壓力的好方法,但是這也僅限於合理消費。一旦消費過度,反而能產生一種「空虛感」,為了緩解這種「空虛感」,很多人又開始大量投入購買,陷入一個死循環。

3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情況,他們本身也並非有囤物癖,但只要看到桌子上放滿了東西、衣櫃裡塞滿了好看的衣物、冰箱裡全是食物,總是能感受到一種舒適和安全感,覺得「這些東西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囤積物品的習慣,其實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些人總是致力於投資不知何時會發生的未來的不安因素,要是沒了就覺得困擾以及焦躁不安。

但實際上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是為了人更好地生活而服務,是以人為核心。如果過度消費以及購買了過多的物品會讓自己覺得不舒服,不妨停下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當下的消費是必須的嗎?是對自己有意義的嗎?

同樣地,經濟學裡有個眾人皆知的80/20原則,說的是「80%的營業額都是由20%的營業員達成的」。

這個原理在我們生活中也適用,具有價值並且發揮作用的消費行為,其實只佔兩成,而且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日常生活供應只靠這20%的消費行為就可完成,餘下的大部分都是一時興起的非理性消費。

非理性消費越多,我們囤積的物品也越多,人也會容易陷入迷茫的狀況,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訴求是什麼。

也有很多人在盲目的消費過程中迷失了自己,尤其是現在物質過渡泛濫的社會,以及商家的推銷手段,類似「不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這種噱頭。

但是人的未來怎麼能夠被一瓶香水,一隻口紅所限制呢?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沒有未來,而和這些消費品沾不上半點邊。

當然也並非不鼓勵消費,而是崇尚理性消費,只買必需品。

因為扔東西很心疼,所以要克制住買東西的數量;因為數量有限,所以只買質量好的精品;因為質量好,所以重複利用率也高,在無形中也為我們節省了一大筆錢。

數量做減法,質量做加法,合理消費,理性購物,從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過度消費」正在摧毀我們一代人,我們為什麼控制不住拼命消費?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思想精華《墨子》這本書。今天我們分享第六篇:《辭過》,這一篇,墨子繼續深入論述了,只有節制各自的欲望,才能使國家因「節儉」而昌盛。那在什麼方面要節儉呢?
  • 遠離「過度消費」,合理規劃資金
    ,討論的焦點聚集在年輕人的消費價值觀和過度消費行為上。「過度消費」打破「量入為出」的傳統消費觀,多數屬於非剛性消費,追求的不再是物品的實用功能,而是追求的金錢財力、社會地位、聲望名譽等,消費水平遠超出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那麼,引起「過度消費」的原因是什麼?「過度消費」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過度消費」?
  • 過度消費正在透支著我們:你有過度消費的經歷嗎?理性消費去哪了
    賣腎買iphone,以前看的時候只是一笑了之,現在在看,才發現了其中的含義—過度消費。1、過度消費正在慢慢地侵蝕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那麼何為過度消費呢?過度消費,是指不符合國情,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費,是一種扭曲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
  • 過度消費!如何看待呢?它會為我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
    過度消費!如何看待呢?它會為我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我們要讓年輕人樹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消費觀,在當今這個社會會發現身邊很多的年輕人喜歡出去旅遊購物買買買,這些就造成了他們的消費欲望,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你會發現現在的年輕人都是低頭族,很少抬起頭來看看外面的世界,偶爾有的年輕人喜歡出去旅行,有很多人會不解,那出門玩手機和在家玩手機有區別嗎?
  • 瘋狂的雙11,過度消費帶來的後果你能接受嗎?
    可物慾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讓你的人生陷入還不盡的帳單黑洞中過度消費後,是隱形的貧困人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瘋狂消費,提前消費,甚至借貸消費。提前消費一時爽,但到了還款日,花唄、微粒貸、白條、各大銀行信用卡,每月還貸日一片哀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年輕人的消費,陷入了這樣一個死循環裡。
  • 監管重磅發聲 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過度消費
    網絡平臺借貸產品四大問題遭「點名」對於網絡平臺所帶來的誘導過度借貸風險,銀保監會重點「點名」當前網絡平臺借貸產品存在的突出共性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信息披露不當,存在銷售誤導風險。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
  • 消費糾紛中的過度維權行為,不構成敲詐勒索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認為:一、從本案發生、發展的過程看,尚不能認定郭利的行為性質超出民事糾紛的範疇。首先,本案是因SN公司一方主動與郭利聯繫而引發。在涉案40萬元賠償協議履行後,郭利接受採訪的視頻在電視臺播出,SN公司一方主動找到郭利商談有關事宜。其次,現有證據不能證明是郭利首先提議「再次賠償」。
  • 別讓雙十一的過度消費,毀了你的未來!
    消費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但是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後果是難以想像的。現在社會金融體系非常的發達,很多人都過上了提前消費的生活。在90、00後最為明顯。因為這一代人接觸的是開放型社會,對社會中的花花綠綠沒有太大的抵抗力。而且由於接觸環境不一樣,所造成的後果也相差很大。
  • 怎樣避免過度消費陷阱
    有很多甚至會去貸款消費,羨慕西方生活,進入信用時代。可自己的生活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拜託深淵。重擔不停地壓在身上,怎麼也無法解脫。可怎麼去解決呢。其中很關鍵一點,就是去識別什麼叫過度消費。這個問題問過很多的人,有的人就簡單地以有錢就多花點沒有錢就少花點來去識別。
  • 年輕人過度消費如何破局
    究其原因,不僅有人們消費觀念轉變,也有著分期支付、信用卡、網貸等平臺的推波助瀾,以及監管不力帶來的諸多隱患。   嚴重的是,過度消費的惡果也在顯現:大學生深陷「套路貸」「裸貸」泥潭,利滾利最終欠下巨額外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老賴」,甚至反利用各類不合規借貸平臺借款不還……   當代年輕人過度消費問題如何破局?
  • 被過度消費的消費創業
    新進消費企業是否真的能夠乘風破浪,成就百億或者千億規模的消費公司呢?品牌的市場規模是由用戶的需求和付費意願決定的。簡單的來說,消費的潛在市場規模=需求的數量 x 對單一需求的付費意願(該付費意願受到實際購買力的限制)本質需求沒變,只是更細化了:對於大多數消費用戶而言,在中國已經很難買不到想要買的東西了。在世界工廠基礎設施的支撐下,豐富的產品種類和低廉的價格已經過度滿足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面臨的是挑哪個,而不是如何買或去哪買的困惑。
  • 過度消費肖戰?準備舉辦肖戰生日會,粉絲提出3點倡議
    ,也提高了知名度,接下來就應該看自己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奈何還緊抓著肖戰不放,還要舉辦生日會,真的有一些過度消費嫌疑。一方面我們不支持這種高度營銷、過度消費,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驚嘆肖戰的商業價值!03倡議一 肖戰的商業價值並不意味著可以借用肖戰過度消費,咖啡店的行為很明顯得到了粉絲們的強烈不滿,有一說一,及時收手才是最好的手段,可惜店家只看到眼前利益。
  • 土豪病——過度消費正在毀掉年輕人
    可以說,過度透支消費正在嚴重透支著他們的未來。到底有多嚴重呢?我們可以從信用卡逾期的情況中窺知一二。央行今年7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的信貸總額為797.43億元,創出歷史新高。這個數字在2010年時,還僅為76億元。9年的時間增長了10倍。
  • 過度消費肖戰?準備舉辦肖戰生日派對,粉絲們提出三點建議
    每個人以前一定看過肖戰發布的視頻,在視頻中,肖戰在一家咖啡店喝咖啡,然後這家店就成了肖戰粉絲打卡的關鍵對象,商家還預留肖戰座位供粉絲拍照,但這麼長時間以來,這家商店仍然有消費肖戰的嫌疑。01舉辦生日派對,過度消費?
  • 娛樂圈明星為何會被「過度消費」?自己釀的苦果,笑著也得吃下去!
    小孩容貌差會被質疑整容,小孩行為舉止會被指責家教,這就是明星的生活。開始可能是故意造勢,最後就成了常態,成為流量也就註定了被消費,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近日,鄧超與孫儷合體,就粉碎了婚變的流言,明星夫妻被消費,已經是娛樂圈的常態了。這僅是兩個明星的感情生活,還是兩個擁有數千萬粉絲博主的強強聯合,更是一次蘊含巨大經濟效益的粉絲經濟運作。
  • 消費可以引導促進 一定不能過度透支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促消費、擴內需路徑之後,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緊鑼密鼓推出配套措施,既有短期促銷舉措,也有立足長遠優化消費體制機制的措施。隨著政策落地顯效,消費市場將加速復甦,預計2021年商品消費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我國有望成為世界商品消費第一大國。消費是拉動經濟的重要手段,是評判宏觀經濟形勢的關鍵指標,理性消費、科學消費是提升民生質量的必由之路。
  • 寫給大學生:過度消費,它會讓你的生活苦不堪言
    大學生酒吧消費動不動好幾千,這種現象在酒吧也很常見。有些則是花著父母的錢,有些則是借來的。大學生平均月生活費,一二線在1800左右,三四線1500左右。哪有這麼多錢去酒吧,穿著千把塊錢的鞋,塗著好幾百的化妝品。所以很大一部分錢,都是借來的。
  • 當我們消費時,消費的是什麼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 曹東勃  每天晚上約有1700萬人逛淘寶,但是什麼都不買——物的消費時代結束,一個符號消費的時代降臨了。前不久馬雲在一個訪談中表示,每天晚上約有1700萬人逛淘寶,但是什麼都不買,他由此建議商家不要專注於購物,而應更重視體驗、趣味、交流、分享。其實,是消費改變了生產的邏輯,不再是為生產而消費,而是為消費而生產。物的消費時代結束,一個符號消費的時代降臨了。  物的功能性需求讓位於符號象徵的需求。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是經典的勞動價值論所內設的商品二重性的兩個維度。
  • 「月欠族」過度消費危害不容小覷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月光消費」,甚至「超前消費」,過度消費造就年輕「負翁」,「月光族」變「月欠族」。(2月19日《中國青年報》)掙多少用多少,吃光用光,如果說「月光族」是花光所掙的錢,「月欠族」則是靠借貸提前消費,隱藏的風險更大。多年以來,坊間就流傳各種各樣靠借貸發家致富、及時行樂的廣告宣傳「故事」,以刺激人們超前消費,及時消費。
  • 網易嚴選退出雙十一,抵制過度消費,呼籲理性消費
    就在所有人為了定金、尾款衝衝衝,熬夜守在直播間搶優惠券的時候,網易突然殺了出來,通過官方微博宣布,退出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十一。就連筆者我在看了幾場直播之後都沒有忍住剁了幾次手,這個時候基於對「消費主義」的抵制,網易嚴選選擇反其道而行之,不僅蹭了雙十一熱度,還讓所有人記住了網易嚴選品牌,結合之前網易推出的態度宣傳片,這場反向營銷無疑是成功的。只不過,從公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網易嚴選表面上說是退出這場雙十一盛宴,其實還是搞了個噱頭,貨依然要賣,但不用什麼滿減、計算,而是保價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