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糾紛中的過度維權行為,不構成敲詐勒索

2021-01-13 法律學堂的自留地

(感謝肥堯先生無償提供圖片)

最近這則因奶粉質量問題投訴並索賠最終被法院認定為犯罪並服刑1826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許多訂戶從後臺問是否屬實,可否講一講案件經過。肯定地說,案件是真實的。

2008年9月份,國家公布了含三聚氰胺成分的「問題奶粉」名單,某知名牌奶粉名列其中。同年9月20日,北京市衛生局發出文件要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對社區內3歲以下兒童的家庭進行走訪、登記。同年9月23日郭利(49歲,北京人,從事同聲傳譯行業),帶女兒(2006年2月3日出生)到北京市海澱區北太平莊醫院檢查,檢出郭「雙腎中央集合系統內可見數個點狀強回聲」,但郭利沒有帶孩子到北京市衛生局指定的五家二級醫院進行確診。之後,郭利將家中食用過的某知名牌奶粉送檢,檢出兩個批次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較高。2009年4月,郭利多次找銷售商和SN公司索賠,並向媒體曝光。同年6月13日,SN公司與郭利達成和解協議,補償郭利人民幣40萬元,郭利出具書面材料表示不再追訴。6月25日,北京電視臺播出題為《一個男人,如何使某知名奶粉低頭》的視頻,內容為郭利向該臺反映某知名奶粉問題。6月29日,SN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公司與郭利聯繫,郭利要求再賠償人民幣300萬元,否則將通過媒體曝光。雅士利公司以郭利敲詐勒索為由報案。

廣東省潮安縣人民法院於2010年1月8日作出廣東省潮安縣人民法院(2009)安刑初字第492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人郭利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宣判後,郭利提出上訴。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0年2月5日作出廣東省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潮中法刑一終字第17號刑事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經審查後認為本案在程序上存在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情形,確有錯誤,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0年12月30日作出廣東省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潮中法刑終再字第1號刑事裁定,維持潮安縣人民法院和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上述判決和裁定。

申訴人郭建廷、辛宏後提出申訴。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3月22日作出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粵高法審監刑再字第19號判決,原審被告人郭利無罪。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認為:

一、從本案發生、發展的過程看,尚不能認定郭利的行為性質超出民事糾紛的範疇。首先,本案是因SN公司一方主動與郭利聯繫而引發。在涉案40萬元賠償協議履行後,郭利接受採訪的視頻在電視臺播出,SN公司一方主動找到郭利商談有關事宜。其次,現有證據不能證明是郭利首先提議「再次賠償」。在SN公司一方有再次賠償的意思表示或雙方皆有再次就賠償問題進行商談意願前提下,郭利就賠償數額提出要求,符合民事糾紛協商解決的特徵。第三,SN公司一方在報案後仍與郭利就「再次賠償」事宜多次聯繫、商談,並讓郭利出具了索賠的書面材料。

二、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郭利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首先,郭利在本案中有權提出民事賠償。郭利因其女兒食用涉案問題奶粉身體健康受到侵害而找到SN公司索賠,SN公司對其生產的奶粉質量不合格及造成相關人身損害事實沒有異議,並自願賠償了40萬元。其次,郭利之女因涉案問題奶粉受損害的情況不清。雖然郭利已獲得和再次要求的賠償數額超出了當時有關部門處理問題奶粉事件的最高賠償標準,但在其女兒人身受損害程度沒有評估鑑定和SN公司一方主動聯繫郭利繼續協商處理雙方糾紛的情況下,不宜以郭利提出新的索賠數額超出以上標準而認定非法佔有。

三、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郭利實施了敲詐勒索行為。敲詐勒索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威脅、要挾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數額較大財物的行為。首先,監督產品質量是消費者的合法權利,消費者可選擇通過媒體對產品質量進行輿論監督的維權方式。其次,郭利不具備實施有關要挾行為的條件。郭利在向SN公司一方提出300萬元索賠之前,政府部門及媒體已經向社會公布曝光了相關奶粉的質量問題。第三,郭利在本案中享有一定的民事權利,其索賠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第四,郭利虛構其妻子因故流產、患精神病等事實,不足以引發SN公司一方產生恐懼、害怕等精神上的強制效應,該行為不足以認定構成威脅、要挾。

綜上所述,原審裁判認定原審被告人郭利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威脅、要挾的方法,強行索取財物行為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根據現有證據證明的事實評判,郭利的行為性質未超出民事糾紛的範疇,不能認定郭利構成敲詐勒索罪。

在再審改判無罪後,2017年12月18日,郭利向賠償義務機關潮州中院申請賠償。2018年2月11日,潮州中院作出(2017)粵51法賠2號國家賠償決定書,認為:1.關於郭利要求賠償侵犯人身自由賠償金、誤工費、節假日誤工費及按照同聲傳譯行業標準誤工費26972802元的請求。郭利被限制人身自由1826天,按2016年度全國職工日平均工資標準258.89元計算,應賠償472733.14元。2.關於郭利要求賠償誤工費、節假日誤工費及按照同聲傳譯行業標準誤工費的請求,因不屬於國家賠償的法定範圍,不予支持。3.關於郭利要求賠償十年精神損害撫慰金88880000元的請求。綜合考慮郭利被錯誤定罪判刑、羈押五年以及工作、生活和家庭關係等受到影響的具體情況,應支付郭利精神損害撫慰金165450元。4.關於郭利要求在報紙、電視臺和網絡發布向其致歉信息的請求。2018年1月31日,該院在聽取郭利及其委託代理人的意見過程中,已經向其賠禮道歉,故對郭利該項請求不予支持。5.關於郭利要求賠償十年社保、醫療及住房公積金等(五險一金)637164元,誤工費、節假日誤工費及按照同聲傳譯行業標準誤工費利息8631296.64元的請求。國家賠償法確定的是法定賠償原則,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按照被羈押天數支付人身自由賠償金。故郭利的該項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6.關於郭利要求賠償父母精神損害撫慰金46000000元的請求。請求於法無據,不予支持。7.關於郭利要求賠償傷殘、致病生活保障金9152000元及被扶養人日常扶養費及精神損害賠償47080000元的請求。國家賠償法規定了只有在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造成賠償請求人殘疾的情況下,才產生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等問題。該院不存在侵犯郭利生命健康權的情形,故郭利的請求於法無據,不予支持。8.關於郭利要求賠償司法機關抄家和辦案未鎖房門導致私人物品(如奶粉、賽車服、郵票等)滅失不見,價值100000元的請求。郭利的請求於法無據,不予支持。9.關於郭利要求賠償諮詢費、律師費約590000元及九年申冤的差旅費、住宿費、餐費、取證和材料複製等費用259000元,並賠償每年母親補貼郭利在看守所、監獄生活費60000元的請求。國家賠償法確立的是法定賠償原則,上述請求均不屬於國家賠償的法定範圍,故不予支持。

最終決定:一、支付賠償請求人郭利人身自由賠償金472733.14元;二、支付賠償請求人郭利精神損害撫慰金165450元。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粵委賠11號維持了上述國家賠償決定。

仔細分析這個案件,挺讓人痛心,我們知道,在消費糾紛中過度維權行為與敲詐勒索罪的區分存在認識上的模糊地帶,特別是在消費糾紛中的高額索賠、過度維權等消費者「獅子大開口」行為,有時會作為犯罪行為處理。

如果仔細分析本案,消費維權要注意防止演變成敲詐勒索罪,或許這是普通公民難以把握的,需要法律專業人士指導才行。看來,就是簡單的消費維權不注意都可能有犯法之虞。

相關焦點

  • 過度維權與敲詐勒索之間的區別
    雙方就數額最後未能達成一致,雅士利公司以郭某敲詐勒索為由報案。二、爭議焦點有人認為,郭某的行為只是正常的消費者維權行為,充其量只是索賠的金額較高,僅僅屬於民事糾紛;有人認為,郭某以再次曝光為要挾,迫使雅士利交出數額巨大的財物,已經構成了敲詐勒索罪。
  • 網絡維權還是敲詐勒索?
    法院認為,被告人周某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在網際網路編造並發布或威脅發布被害人(單位)負面信息對被害人(單位)造成網絡輿論壓力的方式,敲詐勒索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經構成敲詐勒索罪。而周某某辯稱其收取有關單位或個人錢款事出有因,投訴無果之後才通過網絡發帖揭露有關問題,本質上是一種民事維權行為,不應被認定為犯罪。
  • 以案說法 「購假索賠」是民事維權而非敲詐勒索
    4月2日被天津市濱海新區公安局塘沽分局以涉嫌敲詐勒索罪刑事拘留,5月9日被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劉明、孫振海等四人購假(沒有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和化妝品)索賠行為,有明文的法律依據,為消費維權民事行為,屬於民事經濟糾紛,不屬於刑事侵權行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與敲詐勒索刑事犯罪實難扯上關係。應由民事法律規制,無需刑法伺候。
  • 敲詐勒索還是正當維權?——「惡意索賠」典型刑事案件分析
    諸如「**公安:以刑事手段越權插手民事經濟糾紛,對不構成犯罪的打假人違法立案、刑拘」、「**檢察院:偵監部門對公安違法立案,監督缺位;濫權批捕——「購假索賠」屬於民事維權行為,不屬於刑事侵權犯罪」等輿論會第一時間公開到網絡。這些輿論的源頭均來源於「打假衛士」或「打假公知」。比較有名的是「打假公知」張曉紅、邢志紅兩人。
  • 「打假索賠」與「敲詐勒索」的法律邊界
    「公安機關認為是敲詐勒索,而檢察院或者法院認為不構成敲詐勒索,說明在司法實踐中,一些執法人員對索賠維權和敲詐勒索的界線還分不清。」河山表示,出於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影響,打假維權的行動常常被以敲詐勒索進行處理,公檢法機關對於敲詐勒索罪的法律適用,在消費者保護領域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 小區熱心業主幫忙辦證要打賞 是否構成敲詐勒索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廣廈城市之巔業主在維權之初「心很齊」,但因「維權費用」的資金流向問題而最終走向分裂。這件事緣於在600元「打賞費用」收取前,該小區上述「熱心業主」以維權為由,向小區居民先後收取過100~200元不等的資金。在「熱心業主」給小區居民提供的「廣廈一號樓業主維權經費明細」的文件中記者看到,維權資金收入的總額達到90650元。
  • 發改局幹部替業委會維權 4年後被判敲詐勒索
    參與調解糾紛蔣將將被控敲詐勒索的另一樁事是調解糾紛。案件最初是由汕尾市檢察院移送給汕尾市公安局的,移送函顯示,2016年6月,有匿名電話向該院檢察長舉報蔣將將、鄭民生有敲詐勒索他人的行為,經檢察長批准,該院對此線索進行偵查,一直無法取得突破。直到2017年5月18日,該院辦案人員取得受害人證言並查實該線索。之後公安機關對此立案偵查。
  • 員工以公開工資表為由索要60萬,構成敲詐勒索罪?
    上訴人許某的辯護人提出,許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1.聖迪公司存在未依法向某欣、朱某支付加班工資、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社保及公積金的事實,許某的行為屬於正當維權,主觀上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2.原審判決未就許某索要的50萬元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3.許某掌握的數據資料無法對聖迪公司造成威脅。
  • 「敲詐勒索」構成要件之界定分析
    【分歧】  張某以上訪告狀為手段向開發商索要巨額補償款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對於此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張某的行為不構成敲詐勒索罪。敲詐勒索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公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使被害人基於有瑕疵的意思表示交付財物的行為。1.張某主觀上沒有非法佔有的故意。
  • 敲詐勒索與民事糾紛的界限 陳昱霖可能危險
    所謂「敲詐勒索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判斷楊某某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應當從楊某某是否使用了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該30萬,是否是強行索要方面來判斷。01、判斷是否使用了威脅或要挾的方法索要30萬?
  • 南召縣多人因承包林地「糾紛」被控敲詐勒索獲刑
    近日,記者從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刑事裁定文書獲悉,南召縣人段某軍、孫某升、賀某、朱某獻等人,因承包林地合同糾紛,向其索要賠款過程中採用不當行為,涉嫌惡勢力集團犯罪,被南召縣人民法院一審以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分別判處14年、11年、1年零6個月等有期徒刑,庭審中多名被告人辯護律師為其做無罪辯護
  • 敲詐勒索、強迫交易實務問題梳理分析
    在實施上述犯罪過程中,行為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並且為控制被害人而採取了輕微暴力,但並未使用暴力、脅迫、麻醉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被害人,亦未將被害人藏匿,在作案過程中還有報警行為。因此可以認定,不具有綁架他人的犯罪故意,亦未實施綁架他人的犯罪行為,其行為不構成綁架罪,應當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
  • 陳曙光敲詐勒索無罪案——為維護合法權益以威脅、脅迫方式獲取高...
    裁判結果 湖南省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0年10月9日作出(2010)永法刑再終字第14號刑事判決:申請再審人陳曙光先後向7家SP商超倍索賠9900元的行為屬於維權過度,不構成犯罪,遂作出無罪判決。
  • 情人索要分手費構成敲詐勒索嗎?2019敲詐勒索的標準是什麼?
    然而2018年11月4日吳秀波主動讓陳昱霖回國,次日女方便在機場被公安局帶走,並因被指控涉嫌敲詐勒索罪而被關押。1月20日下午,有網友爆料稱陳昱霖向多次向吳秀波索要分手費,第1次要了600萬,第2次要了300萬,第3次要2000萬......情人索要分手費構成敲詐勒索嗎?敲詐勒索罪的標準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聊聊!
  • 雅力士施恩舊事:陷三聚氰胺醜聞 訴消費者敲詐勒索
    這些理論上的構成要件,每一項單拿出來說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針對維權者的天羅地網。事實上,法學理論界對於濫用敲詐勒索罪對付維權行為早有認識,如張明楷就曾表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行使,原則上不成立敲詐勒索罪。
  • 鍾言宇德·視點丨律師說法—如何區分民事權利行使與敲詐勒索犯罪
    該行為是行使民事權利的維權行為,還是《刑法》所規定的敲詐勒索犯罪行為?回答此問題前,我們先看一下《刑法》關於敲詐勒索罪的規定。敲詐勒索罪規定在我國《刑法》第274條,具體內容是「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敲詐勒索罪是指基於非法獲利的目的,以恐嚇行為為手段使他人交付財產(包括財物與財產性利益)的行為。
  • 《在韓315》中國人在韓國消費怎麼維權?
    在國內,今日會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去宣傳廣大消費者怎麼樣去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今天,在韓國專門為中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中國律師金毅也迎接315,給廣大在韓中國人普及一下簡單的在韓國進行消費者維權的方法。準備好了嗎?在韓國消費後發生侵權時,中國人該去什麼地方維權?以什麼樣的程序?語言不通怎麼辦?
  • 兩男子吃下過期方便麵索賠3000元,結果因敲詐勒索被抓
    依法維權、合理維權,是我們每個消費者的合法權利,但這種權利不能超越法律法規的規定。有時候,合法維權和敲詐勒索之間的距離並不遠。前不久,上海有兩名男子在超市內買到一份過期方便麵,他們在網上搜索了各種維權方式、且從平時的社會和工作經驗中得到「靈感」、決定向店員提出3000元賠償,而店員怕丟了飯碗不得不就範。
  • 線上交易藏陷阱糾紛不斷 「雲消費」期待監管
    近日,某網紅賣出的脫毛儀因貨不對板、機身磨損、拒絕退貨等問題,引得消費者集體維權。實際上,質量難保證、售後不完善已經成為直播購物的最大痛點。不只是直播購物,「宅經濟」大火下的一些消費模式也是糾紛投訴不斷。防疫期間,長春一位消費者此前購買的技能考試培訓課程,轉為線上授課。
  • 吳秀波被女友敲詐案宣判,為什麼說陳昱霖構成敲詐勒索罪?
    比如用對方違法犯罪的信息,要挾對方要去報警之類的威脅,也算敲詐勒索的手段。典型的如兩高一部發布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中提到的認定敲詐勒索罪的情形之一:故意製造交通事故,進而利用被害人違反道路通行規定或者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相要挾的;三是被害人交付財物的原因是因為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