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四大名著電視劇中,九八版《水滸傳》為什麼最不符合原著?

2021-01-09 驚心鳥

四大名著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典範,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們被翻譯成無數種語言,發行過不知多少個版本,還被各種各樣古代和現代的藝術形式進行改變和演繹。而電視劇作為現代視覺藝術主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也少不了對四大名著的改編。在這些改編自四大名著的電視劇中,以央視的版本流傳最廣,也最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然而在央視的這四部電視劇中,尤其以《水滸傳》的接受程度最低,與原著中的核心精神差異最大。很多對四大名著原書頗為熟悉的觀眾,對《水滸傳》這次的電視劇改編也很有意見。

林衝

央視的《水滸傳》在改編中有很大的問題沒有尊重原著,而且偏離了作者施耐庵的本意。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體現在人物塑造、歷史背景描繪、主題核心表達和敘事架構改造方面。在這些問題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對人物的塑造。我認為這部電視劇對人物塑造有問題,並不是指那些扮演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演員功力不到位,而是在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的時候沒有抓住小說人物的重點。電視劇的編劇在改編人物的時候沒有參照原著的描述,而是引用了很多清末評書的手法,使得人物塑造偏離原著非常明顯。

李逵

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幾個典型的反面例證,比如對林衝、李逵、宋江和吳用的塑造就偏離小說很大。林衝在小說中是一個類似於小張飛一樣的形象,而行為作風又不像張飛那麼出路莽撞,反而是如謙謙君子一般。這個人物角色是在小說中很矛盾的,看似出路莽撞的形象下,卻藏著如君子般敦厚的心腸。小說在形象上的描寫用了「豹頭環眼」這樣的說法,而使用的武器則是「丈八蛇矛」,這都很細緻的反應了這個角色的形象。然而電視劇中林衝卻長得如書生君子,而武器也不是丈八蛇矛,這偏差可就大了。如果沒有字幕,看原著的多半不認識他。

武松

李逵是一個地痞流氓出身,平時除了仗著自己有股子力氣氣壓良善,就是到處騙吃騙喝。這種人很像中二時期被古惑仔電影帶歪的那些人,以為靠著幾個人的兄弟義氣就能橫行天下。而且李逵這人嗜殺成性,一言不合就殺人滿門,連四歲的孩童都不放過,可謂是窮兇惡極。然而電視劇把他演成了一個弱化版本的魯智深,除了功夫差點,其它行俠仗義的事情幹了不少。這明顯不符合原著的人設啊,把壞的變成好的,這編劇沒讀過書吧。而且要說講義氣李逵也只跟宋江講義氣,其它梁山兄弟他看得起的也沒幾個,這些細節根本就沒塑造出來。

阮氏三雄

小說中宋江和吳用是一類人,那是典型的亂世投機分子。他們雖然武功並不出眾,但智商很高,很會揣摩人心,利用梁山兄弟的義氣達成自己的目的。從人物性格上來看,宋江還多少有點感情,容易被兄弟義氣所左右。而吳用就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做牆頭草出賣兄弟那是毫不猶豫的事情。這兩個角色在梁山兄弟面前展現出來的是智商和知識,而在觀眾面前表現的卻是善於投機和姦詐的性格特徵。然而在電視劇的塑造中,這兩人好像成了梁山兄弟中的好好先生,完全毫無私利,一心幫人的那種,簡直荒唐可笑。

孫立

從歷史背景來看,《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宋徽宗政和年間,由宋江一伙人在梁山掀起的農民起義而開始的。參加宋江起義軍的最早有三十六位頭領,後來在《水滸傳》中加了七十二位,共一百零八將。這些人來歷比較複雜,有的的確確受到陷害被逼上梁山的,如林衝、武松這樣的真英雄。也有綠林江湖上坐地分贓的大盜,如阮氏三雄、穆家兄弟等等。還有因鄉鄰間利益之爭殺人犯罪後逃上梁山的,如以孫立為首的登州團隊。然而在梁山好漢中,最多的還是受到宋江和吳用的陰謀詭計陷害,被迫裹挾上梁山造反的人。

扈三娘

由於這些人來來歷背景不同,魚龍混雜,好壞都有,所以才組成了這樣一個故事。而這些梁山好漢能夠聚集起來唯一的理由便是犯了大宋朝的王法,而被通緝,不得不上梁山。可是從事實的本質上來講,這些人上梁山都是大宋朝王法的錯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除了少數幾位的確是貪官汙吏和腐敗政治的逼迫外,絕大多數上梁山的原因都與大宋朝法律無關。因此這一百零八位好漢能夠在一起抵抗宋朝大軍謀求招安,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抱團求活,這才是小說的核心。而這些人的人物關係本身卻不是一條心,甚至有著新仇舊怨。

孫二娘

因此在改編電視劇時,編劇需要全方位的考慮《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原意和核心主旨,才能充分的展現小說表達的那副壯闊的農民戰爭畫卷。然而電視劇的編劇似乎並沒有通讀過《水滸傳》的原文,而是通看了即便清末民國時的水滸傳評書。在電視劇中展現出來的都是評書藝人片面的解讀的觀點,甚至某些觀點與全書的主旨背道而馳。我承認那個年代水滸傳的評書影響力比小說大,但那只是評書異人在小說故事基礎上結合民間傳說的在創作。可評書無論是在文學性、思想性還是故事可讀性都與小說有相當大的差距。

高俅

清末民國時期的評書異人大多為學識不高,甚至是目不識丁的。他們靠著代代相傳的話本,和師傅的口口傳授,來講述這部小說的故事。他們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看過任何一個版本的水滸傳原著,只能從師傅那裡繼承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而這些碎片化的信息經過代代相傳後早就偏離了小說原著的主旨,跟四大名著的關係有的時候已經很薄弱了。而電視劇的編劇以這種民間的,片面的觀點來詮釋四大名著的故事,完全就是以偏概全和斷章取義,怎麼可能得到觀眾的認同?這就如同《金瓶梅》和《水滸傳》中都有武松一家人的故事,用《金瓶梅》的角色來解讀《水滸傳》這不是張冠李戴麼?正是由於編劇在改編時距離原著太遠,才讓央視《水滸傳》電視劇顯得不倫不類。

相關焦點

  • 98版水滸傳為何是央視四大名著評價最低一部?曲解原著的半成品
    央視版水滸傳海報 央視四大名著雖說每一部都是亮點頗多,但央視水滸卻是這四部中相對來說評價最低的,而央視水平的人氣也顯得不甚高,遠的不說,自從六月四大名著在B站上映後,掀起一波播放潮,可以發現有個特點,98水滸傳在四部電視劇中播放量一直處於墊底狀態,論集數,水滸傳43集,僅次於三國演義的84集,勝過西遊記41集(86版25集+續集16集)、紅樓夢36集;論拍攝時間,水滸傳1998年拍攝,僅次2000年才補拍的西遊記續集;論服裝和武打,水滸傳最有時代特徵
  • 同為央視四大名著電視劇,為何《水滸傳》口碑被甩開這麼多
    然後筆者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央視從1982年-1998年先後拍攝了四大名著經典電視劇。在豆瓣上,《三國演義》評價9.4分,《西遊記》評價9.5分,《紅樓夢》9.6分,基本都屬於神劇之列。像後來被廣為傳頌的《亮劍》、《琅琊榜》、《士兵突擊》和《潛伏》等劇都止步9.3分,只有《我的團長我的團》躋身9.4分敢和《三國演義》並肩。
  • 為什麼電視劇《水滸傳》不按照原著來拍?原因終於被人說出!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四大名著,而這四大名著到了現代之後,裡面的故事也都相繼被拿出來拍成了電影或者電視劇。
  • 這次竟然是四大名著?奈飛宣布將推出水滸傳電影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好漢聚義梁山泊 回顧《水滸傳》影視化的經典版本「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在四大名著的影視化作品中,《水滸傳》的改編雖不是最受矚目和追捧的,但依然是一部部不可低估的藝術佳作。1998年央視版的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一經播出便好評如潮,是一代人成長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經典版本。
  • 四大名著老版電視劇對比,哪部最經典?
    以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為題材拍攝的電影和電視劇數不勝數,然而最深入人心的就是我們俗稱的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那麼這四部電視劇中又是哪一部最為經典呢?以下按播出時間順序排列並進行對比:《西遊記》1986年首播的《西遊記》,被稱央視版《西遊記》或86版《西遊記》,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完成。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 四大名著電視劇
    1986年首播的《西遊記》,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是四大名著第一次翻拍,由楊潔執導完成。《西遊記》在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該版本重播次數超過2000次,觀眾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當年劇中的演員如六小齡童等等也都成了那一代人心中永恆的偶像。
  • 老版四大名著中那些穿越的身影(全79人)
    四大名著的影視劇很多,尤其是近幾年四大名著更是被拍了個遍,而這其中:1980年的山東版《水滸傳》;1986年的央視版《西遊記》電視劇(含2000年的《西遊記續》);1987年的央視版《紅樓》電視劇;1989年版的《紅樓夢》電影;1994年的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1998年的央視版《水滸傳
  • 老版四大名著中那些穿越的身影(全79人)
    ,尤其是近幾年四大名著更是被拍了個遍,而這其中:1980年的山東版《水滸傳》;1986年的央視版《西遊記》電視劇(含2000年的《西遊記續》);1987年的央視版《紅樓》電視劇;1989年版的《紅樓夢》電影;1994年的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1998年的央視版《
  • 央視頻已「集齊」央視版「四大名著」,經典老劇換個方式看
    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94版《三國演義》、98版《水滸傳》,央視版四大名著無疑是影視經典中的經典,這四部劇也承包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如今,網絡視聽新媒體發展迅速、技術迭代愈發頻繁,對於大眾來說,「看劇」本該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 重看央視版《水滸傳》,我發現了舊版《水滸傳》比新版好的原因
    前幾天某站上線了央視版的四大名著,於是便重新又刷了一遍老版《水滸傳》,看完後不禁感嘆,老水滸是真的經典,唯一的缺憾就是拍得太少,很多原著的情節沒能展現出來,考慮到那個年代拍電視劇的辛苦程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水滸傳》在2011年拍過新版,在新拍的四大名著裡屬於比較優秀的了,但是依然比舊《水滸》遜色很多,經我看完後,我覺得給我這種感覺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
  • 四大名著中為什麼《西遊記》被改編的最頻繁?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為什麼四大名著中《西遊記》被改編的如此頻繁呢?而四大名著中其他的三部並不具備這樣子的結構。《紅樓夢》的主要線索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又有很多其他的線索互相交織,其結構就像是一張網,而網的最大特點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並且紅樓夢中有很多的伏筆,這些伏筆如果沒有對應的情節表現出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 「彈幕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緣何受年輕人追捧
    截至7月27日,一個多月的熱度仍在持續,四部經典電視劇依然穩居B站電視劇排行榜前列,播放量分別為:1994年版《三國演義》3623.3萬,1986年版《西遊記》1473.7萬,1987年版《紅樓夢》1058.1萬,1998年版《水滸傳》1024.5萬,相關數據還在持續攀升。B站上線經典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緣何如此火爆?「經典+彈幕」的形式為何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我們從中能獲得什麼啟示?
  • 「彈幕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引發播放狂潮 「彈幕版」緣何受年輕人...
    6月12日,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站(又稱B站)上線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引發廣泛關注,視頻評分、系列播放量、彈幕量都一騎絕塵,迅速霸佔B站各大榜單,相關話題和討論也呈刷屏之勢。截至7月27日,一個多月的熱度仍在持續,四部經典電視劇依然穩居B站電視劇排行榜前列,播放量分別為:1994年版《三國演義》3623.3萬,1986年版《西遊記》1473.7萬,1987年版《紅樓夢》1058.1萬,1998年版《水滸傳》1024.5萬,相關數據還在持續攀升。B站上線經典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緣何如此火爆?「經典+彈幕」的形式為何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我們從中能獲得什麼啟示?
  • 被日本翻拍的「四大名著」,《水滸傳》還行,《西遊記》真的是...
    被日本翻拍的「四大名著」,《水滸傳》還行,《西遊記》真的是「天雷滾滾」 日本版的《水滸傳》日文名:《水滸伝》,由日本電視臺製作,改編自我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由舛田利雄執導,中村敦夫等主演。
  • 彈幕版四大名著走紅背後
    (資料圖片)最近,曾經霸屏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再次火了,只是這次的「打開方式」有所不同。6月下旬,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上線了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1998年版《水滸傳》、1994年版《三國演義》、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6年版《西遊記》,受到網友們的歡迎與點讚,上線近兩個月後熱度仍在持續。
  • 沒人把央視版「四大名著」演全,何晴和王忠信各演了三部,太強了
    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央視相繼把「四大名著」拍成了電視劇,《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先後「登場」。這四部劇集結了國內眾多優秀演員,有的演員既演過《西遊記》,也演過《水滸傳》,那有沒有人一鼓作氣把央視版「四大名著」都演了呢?事實上,沒有一位演員把「四大名著」演全。不過,演員何晴和王忠信分別出演了「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已經無限接近「全滿貫」了。
  • 花紅還需綠葉襯——老版四大名著中那些眼熟的綠葉
    ,尤其是近幾年四大名著更是被拍了個遍,而這其中:1980年的山東版《水滸傳》;1986年的央視版《西遊記》電視劇(含2000年的《西遊記續》);1987年的央視版《紅樓》電視劇;1989年版的《紅樓夢》電影;1994年的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1998年的央視版《水滸傳》電視劇。
  • 四大名著央視版,《西遊記》老少鹹宜重播最多,其餘三部各有人愛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都被央視拍成過電視劇,製作精良,都是經典,不僅在最早播出時萬人空巷,後來每次重播也都很受歡迎。 不過要說四部劇的重播情況,那就又不太相同。《西遊記》無疑是重播率最高的劇,其他三部劇的重播次數都沒有辦法和《西遊記》相比。
  • 四大名著央視版,《西遊記》老少鹹宜重播最多,其餘三部各有人愛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都被央視拍成過電視劇,製作精良,都是經典,不僅在最早播出時萬人空巷,後來每次重播也都很受歡迎。不過要說四部劇的重播情況,那就又不太相同。《西遊記》重播一枝獨秀四大名著央視版,拍攝啟動最早的是《西遊記》,但卻是最晚完結的。楊潔從1982年就開始拍攝《西遊記》,只不過因為技術和資金等條件所限,最開始只能拍攝25集,而且還不是一次播完。
  • B站買了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片頭片尾播放量上萬,網友:爺春回
    B站已經購買老版四大名著的電視劇——86版《西遊記》,00版《西遊記續集》,87版《紅樓夢》,98版《水滸傳》,94版《三國演義》,這老版四大名著的電視劇將在B站播出,這也讓網友紛紛表示:爺春回(爺的青春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