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鳥盡弓藏

2021-03-05 微學課堂家教幫

【拼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

【解釋】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釋義:範蠡於是離開了越王,從齊國給大夫種發來一封信。信中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長頸鳥嘴,只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與之共享樂。

【近義詞】兔死狗烹  兔盡狗烹  卸磨殺驢  藏弓烹狗  過河拆橋  鳥得弓藏

【反義詞】崇功報德  知恩圖報

【造句】那些為資本家賣命的走狗們,終有一天會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的。


成語故事

   

春秋爭霸時期,社會風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各諸侯國都為了爭奪霸主之位你爭我奪,互相徵伐。其中江東地區主要以吳越兩國爭霸。兩國也是最後登上霸主之位的國家。

   在公元前497年,吳越爭霸,吳國在第一階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只好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被吳國俘虜,給吳王夫差當奴僕,為吳王牽馬執鞭,供差遣,吃住都在馬廄裡。後來在大夫範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臥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鬥,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幫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範蠡和文種。在剛開始被吳國大敗的時候。勾踐就和範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範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夫差在擊敗越國後就驕傲起來,不思進取,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這樣就能麻痺夫差,降低防範。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絕色美女,後來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越王派範蠡把她獻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就被西施的美貌迷住了,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鬆了對勾踐的監視。隨後,文種和範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送給吳國蒸過、不能發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饑荒,國內人心大亂。

   而越國滅掉吳國。因範、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範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但是範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意要離國遠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範蠡離開後,還惦記著好友文種,於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勾踐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種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堅持不肯走,還回信說:「我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正是該享受的時候,怎麼能就這樣離開呢?」果然在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給他送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同時帶了這麼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吧。文種一看,就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聽範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殺了。

  

相關焦點

  • 中華成語小故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niǎo jìn gōng cáng,tù sǐ gǒu pēng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 成語故事 |《鳥盡弓藏》張良功成身退的故事
    這裡面說了兩個人,一個是韓信,一個是張良張子房,翻譯過來就是說:齊王韓信遭受五刑而死,那可是鳥盡弓藏的下場;能夠功成身退聲譽保全的,只有那漢代的名臣張良了。韓信是劉邦建立漢朝的最大功臣之一,可是結果卻十分悲慘,自己受到五種刑法而死,也被滅了三族。哪五種刑法呢?就是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掉左右腳,然後被竹板打死,最後當眾將頭顱砍掉剁成肉醬,肉還被直接賣掉。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歷史故事
    可是文種並沒有離去,最終受誅,成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第一個典型。這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出處,意思是把鳥打完了,那良弓就沒有用處了,兔子已經死了,那狗也沒有用了,不如烹了吃。是指一個人失去了利用價值,就被殺掉或者落下個比別人更慘的下場。
  • 朱文杰:「漢初三傑」的成語故事
    「胯下之辱」的故事出自《史記》:「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這是一段一群社會小流氓結夥欺侮少年韓信的故事,強迫韓信從小流氓的胯下匍伏爬過,藉以侮辱他的人格,不料韓信竟然面不改色,從容鑽過胯下,這一歷史成語故事,富含很深哲理,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志存高遠的人,決不會因小失大,且能委曲求全,最終取得了非凡成就。但能受「胯下之辱」號為「戰神」的韓信,卻不懂功高鎮主,不明「兔盡狗烹,鳥盡弓藏。」
  • 歷史潛規則——「鳥盡弓藏」與「養寇自重」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簡化成兩句成語,「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就是形容功臣良將在天下太平以後的命運。因為不再需要打仗,這些功臣手握重兵,很可能就「功高震主」。如果再加上為人不知收斂,隨便被主上找點把柄,立刻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其實放在現代的公司身上,這句話也相當真實。
  • 【成語一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範蠡和文種的命運怎麼如此不同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仇成功後,範蠡就立刻急流勇退,離開越國開始了打拼他的另一番事業,最終成為了「商業鼻祖」。而他的朋友文種雖然身居丞相高危,但處處受到猜忌,最終被賜死,抱憾終身。
  • 披星戴月 | 成語故事
    【成語】:披星戴月【 pī xīng dài yuè】【基本釋義】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 成語故事千鈞一髮
    成語解釋成語千鈞一髮拼音qiān jūn
  • 成語故事伯樂相馬
    成語解釋成語伯樂相馬拼音bó lè xiàng
  • 曲高和寡| 成語故事
    從這個故事中還衍生出了兩個成語,那就是「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陽春白雪,原本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種高雅的歌曲名。現在用來比喻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藝作品。而下巴裡人,則是泛指通俗的文藝作品。《陽春》《白雪》的作者師曠師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師曠是一位盲人樂師,他的聽音、辨音能力特別強。
  • 成語故事——屠龍之技
    歷史成語故事——指鹿為馬歷史成語故事——四面楚歌小學歷史成語故事——三顧茅廬小學歷史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成語故事
  • 從胯下之辱到伐功矜能,韓信一生創造50多個成語,你都知道幾個?
    咱們中國人講話寫文章,願意使用成語,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歷史故事、歷史典故,講出來很有文採。咱們這麼講吧,一個古人如果你的故事能被縮編成一個成語,那麼你這個人是很容易被後世很多代人記住的,你是一個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名人了,所以真正能被編進成語的名人不是很多。
  •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似乎成了開國君主必做之事,然而縱觀歷史長河真正鳥盡弓藏的開國君主實際上並不多,歷史上著名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真的是決定君主是否鳥盡弓藏的關鍵嗎?或許有一定的原因,但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可能!其實就算是劉秀朱元璋一開始也是不想留下殺功臣的汙名的,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自己的繼承人能力和威望完全無法功臣們相比,這還不是關鍵,如果功臣們年齡大了,開國君主們還可以稍微放寬心。然而劉邦已經50歲了,韓信英布等諸侯王不過三十多歲,等到自己殯天了,漢惠帝劉盈根本對付不了這些功臣們!
  • 言而有信|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運斤成風 | 成語故事
    點擊上方視頻播放成語故事  【成語】:運斤成風  【拼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  【解釋】:運:揮動;斤:斧頭。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莊子是當時很有名望的思想家,而在當時唯一能與莊子旗鼓相當的,只有惠子。可惜天妒英才,惠子不到幾年就去世了。  有一次,莊子和隨從一起經過惠子的墓地,他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楚國的郢都有個勇敢沉著的人,他的朋友石是個技藝高明的匠人。
  • 成語故事:女媧補天
    成語故事 成語釋義 【成語】女媧補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釋義】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
  •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
    【成語】: 鞭長莫及【解釋】: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成語故事】: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後來比喻雖然願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 成語故事:司空見慣
    【成語】:司空見慣【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解釋】: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成語故事】:  唐代詩人劉禹錫,因為性格放蕩不羈,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詩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作詩一首: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
  • 成語故事: 標新立異
    【成語】:標新立異【拼音】:biāo xīn lì yì【解釋】: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