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小故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2021-02-13 江蘇家長

niǎo jìn gōng cáng,tù sǐ gǒu pēng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註:視頻與下面內容不完全對應)

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經常起爭端。公元前497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僕。在大夫範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臥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鬥,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範蠡,還有一個是文種。當時勾踐在會稽山一戰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範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範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這時候,夫差因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美女,結果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越王派範蠡把她獻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把她當做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鬆了對勾踐的監視。隨後,文種和範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送給吳國浸泡過、不能發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饑荒,國內人心大亂。越國能夠滅掉吳國,範蠡和文種是最大的功臣。勾踐在滅掉吳國後,因範、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範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但是範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意要離國遠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範蠡離開後,還惦記著好友文種,於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勾踐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是,文種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堅持不肯走,還回信說:「我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正是該享受的時候,怎麼能就這樣離開呢?」果然在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給他送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同時帶了這麼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吧。文種一看,就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聽範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殺了。

成語解釋成語

niǎo jìn gōng cáng,tù sǐ gǒu pēng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解釋

比喻事情成功後,把出過力的人拋棄或殺死。

近義詞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反義詞感恩戴德、始終不渝造句為了避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命運,他功成身退,棄官經商.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難兄難弟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轉發朋友圈,讓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吧。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孩子學習與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相關焦點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歷史故事
    可是文種並沒有離去,最終受誅,成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第一個典型。這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出處,意思是把鳥打完了,那良弓就沒有用處了,兔子已經死了,那狗也沒有用了,不如烹了吃。是指一個人失去了利用價值,就被殺掉或者落下個比別人更慘的下場。
  • 中華成語故事——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獵狗也就被煮來吃了。比喻統治者殺掉功臣。成語故事:勾踐臥薪嘗膽,滅了吳國。當時輔助他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範蠡,還有一個是文種。
  • 兔死狗烹、兔死狐悲一個搞錯了出處,一個理解錯了意思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看到這兩個成語我首先想到的是韓信。大家都知道,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而且功高蓋主,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死。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用在韓信身上倒也特別合適,這一度讓我誤以為韓信就是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的出處。 而且大家習慣把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連在一起用,但兩個成語其實意思完全不同。
  • 【成語故事】鳥盡弓藏
    【近義詞】兔死狗烹  兔盡狗烹  卸磨殺驢  藏弓烹狗  過河拆橋  鳥得弓藏【反義詞】崇功報德  知恩圖報【造句】那些為資本家賣命的走狗們,終有一天會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的。成語故事   春秋爭霸時期,社會風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各諸侯國都為了爭奪霸主之位你爭我奪,互相徵伐。其中江東地區主要以吳越兩國爭霸。兩國也是最後登上霸主之位的國家。
  • 成語故事 |《鳥盡弓藏》張良功成身退的故事
    這裡面說了兩個人,一個是韓信,一個是張良張子房,翻譯過來就是說:齊王韓信遭受五刑而死,那可是鳥盡弓藏的下場;能夠功成身退聲譽保全的,只有那漢代的名臣張良了。韓信是劉邦建立漢朝的最大功臣之一,可是結果卻十分悲慘,自己受到五種刑法而死,也被滅了三族。哪五種刑法呢?就是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掉左右腳,然後被竹板打死,最後當眾將頭顱砍掉剁成肉醬,肉還被直接賣掉。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對於韓信之死,不少人都會感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其實,《史記》裡,韓信本人生前也說過這句話,原句如下: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 【成語一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範蠡和文種的命運怎麼如此不同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仇成功後,範蠡就立刻急流勇退,離開越國開始了打拼他的另一番事業,最終成為了「商業鼻祖」。而他的朋友文種雖然身居丞相高危,但處處受到猜忌,最終被賜死,抱憾終身。
  • 每日典故 |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拼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tù sǐ gǒu pēng【釋義】飛鳥打光了,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野兔捕殺了,獵狗無用,被煮著吃了。【近義詞】卸磨殺驢  過河拆橋  得魚忘筌  恩將仇報  翻臉無情【反義詞】感恩戴德  始終不渝  一往情深【造句舉例】那些為資本家賣命的走狗們,終有一天會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的。
  • 中華成語小故事——割席分坐
    成語解釋成語gē xí fēn zuò割席分坐解釋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高枕無憂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中華成語小故事——朝三暮四
    成語解釋成語zhāo sān mù sì朝三暮四解釋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巢毀卵破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中華成語小故事——不脛而走
    「不脛而走」一成語便出於此。原喻賢才投奔慕賢者。後用於比喻事情還沒推行就傳開了。亦作「無脛而行」、「無足而走」、「無脛而走」。成語解釋成語bù jìng ér zǒu不脛而走解釋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 中華成語小故事——按圖索驥
    成語解釋成語àn tú suǒ jì 按圖索驥解釋按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安步當車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轉發朋友圈,讓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吧。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中華成語小故事——乘龍佳婿
    成語解釋成語chéng lóng jiā xù乘龍佳婿解釋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人的女婿。近義詞乘龍快婿造句這位儀表堂堂的小夥子是市長的乘龍佳婿。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乘風破浪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是特例,這要從醉酒說起!
    一、開國元勳,功高不震主正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歷朝歷代的皇帝在打下江山穩定江山之後,都有可能做出殺開國功臣之事。漢朝有劉邦,宋朝有趙匡胤。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上位以後,更是將開國元勳屠殺殆盡,在公元1380年,將宰相胡惟庸誅殺,牽連甚廣。
  • 〖中華成語故事〗不平則鳴
    選自《我的智慧成語世界》,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本期主播:依然姐姐
  • 範蠡是大智慧,及早就悟出兔死狗烹的道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兩個成語就出自這裡,常被用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大力的人殺掉。文種沒有相信範蠡的話,而當他發現勾踐對舊臣刻薄少恩時,勾踐送給他一把寶劍,讓他去地下追隨先王。文種接劍一看,劍匣上刻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夫差賜伍子胥自盡的那把劍。文種仰天長嘆一聲,拔劍自刎了。
  • 中華成語小故事——狗尾續貂
    成語解釋成語gǒu wěi xù diāo狗尾續貂解釋續:連接。晉代皇帝的侍從官員用作帽子的裝飾。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
  •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似乎成了開國君主必做之事,然而縱觀歷史長河真正鳥盡弓藏的開國君主實際上並不多,歷史上著名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真的是決定君主是否鳥盡弓藏的關鍵嗎?或許有一定的原因,但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可能!其實就算是劉秀朱元璋一開始也是不想留下殺功臣的汙名的,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自己的繼承人能力和威望完全無法功臣們相比,這還不是關鍵,如果功臣們年齡大了,開國君主們還可以稍微放寬心。然而劉邦已經50歲了,韓信英布等諸侯王不過三十多歲,等到自己殯天了,漢惠帝劉盈根本對付不了這些功臣們!
  • 並非兔死狗烹,呂不韋為什麼自殺?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是封建社會的一個規律。
  • 成語故事|得魚忘筌
    各位爸爸媽媽和小朋友,晚上好,又到了我們的成語學習時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