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徵大宛:汗血馬下的外交

2020-12-25 草根歷史

序言: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後對漢武帝說大宛的馬十分健壯,馬 行千裡,出汗如血,身形矯健,十分的英勇。但這是大宛的國寶,未能帶回。張騫一席話將漢武帝的心勾了起來,決定前去重金換購,但大宛國認為這是重要的戰略物資,重金難換,而且大宛與漢朝路途遙遠,打肯定打不過,於是拒絕了這種請求,但禍亂始終來了。

骨子的優越感帶來的外交意識引發了兩國的衝突

戰馬是一種戰略物資,如果單從金錢考量是萬萬不能的,就好比現在拿重金買你的核武器是一樣的,當漢使節到來拿著金馬換寶馬,聽聞不換就砸金馬回國,這就體現了外交裡面的不平等態度。漢朝作為中國第二個封建制國家,這種天朝上國的意識就已經開始了,從古代的民族稱呼來看,東夷,西戎,南蠻,這都是侮辱性,而對強大的敵人匈奴來說成為奴,這就不符合禮儀之邦的禮儀,天朝上國的優越成為外交中極大弱點,這種弱點一直延續到晚清。

雖然中華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但這種包容選擇的是同化,接納,但也存在著對文化的瞧不起。當自己處在時代的頂峰就會更加穩固,這種優越感就會越來越強並一直延續下去。

當漢砸金馬後,大宛的國王臉色也是很難看,畢竟是國王,代表了國家豈能如此的沒面子。於是在漢回朝的時候殺人奪財。為什麼能如此的自信,竟殺大漢官員,其實大宛國王有了自己的打算,因為中原到大宛路途已經十分的遠,每當從中原出發到達大宛就已經花費了一年,並且中途生老病死的不在一半以下,於是大宛國王決定殺人大漢也不敢怎麼樣。

當這種殺人奪寶的信息傳來,漢武帝大怒,打通了西域,竟然還讓人殺人奪寶,而且送人金馬卻不領情,這是對他十分大的侮辱,於是漢武帝決定徵討大宛,奪汗血寶馬。

出兵大宛,路途坎坷地徵討。

當有人認為大宛是個小國,幾千兵馬就可以消滅,漢武帝相信了。這是因為實在是太小,相當於漢朝的郡縣。從地圖上來看是在新疆的山中,靠近青藏高原,憑藉青藏高原的雪水生存,青藏高原的雪融化量的多少則決定著人口的多少。於是遠徵大宛的路途就開始了,將帥李廣利帶領三千士兵遠徵七千裡的大宛國。

武帝想的並沒有那麼多,畢竟已經老了。將帥的任職則是十分錯誤的,並且在徵討的路途上,更是艱難。上文說了大宛地處青藏高原,並且十分偏僻,而且從中原出發,這就需要考慮許多問題。沿途會遇到許多西域國家,就需要外交的溝通,並且需要物資的補給,路途遙遠,中原的物資補給線完全跟不上,這是物資和外交問題。

而且這一路需要的還要將帥的行兵整頓能力,在這一路上,士兵的狀態和身體需要不斷調整來面對最後的戰鬥,長時間的跋涉對體力和身體都是極大的摧殘。總起來說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將帥完全抵擋不住。而這個李廣利則是漢武帝的小舅子,看似是個增加功勳的活實則不然,漢武帝怕失敗,又派了三萬軍隊給他,但這三萬是什麼呢,六千的西北駐防部隊,剩下的則是罪犯,而李廣利就帶著這些散兵去了。

徵討的美夢破滅,李廣利的返場

沒有強大的外交,在一路上的西域國家完全不知道李廣利到底想幹嘛,帶著萬人的軍隊,各個國家趕緊封鎖城門,這樣的沿途根本沒有物資,怎麼辦只好攻打城門打下城池,補給自己軍隊,打不下就換個地方打,就這樣一路徵討到大宛,這時候僅僅有幾千人,死傷慘重,沒有物資,體力消耗巨大的李廣利最終到了大宛,大宛早已準備充足,在邊境進行了毀滅式追擊,李廣利大敗,趕忙退兵,在這沿途無數的西域國家在看笑話,而這時候的戰報已經傳到皇帝耳中,皇帝大怒,誰敢回來殺無赦。

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如果這次徵討失敗,大漢就可能內亂。因為此時的大漢流民百萬,盜賊娼興,天下又是蝗災大旱,而如果西徵敗了,那麼大漢則是重傷加重。

對外則是西域的穩定,強悍的匈奴都被打跑,而小小的大宛打不下來,這就會讓西域各國產生動亂的苗頭,影響力的下降會讓匈奴在此復甦,這樣的話匈奴可能對大漢進行長時間的遊擊戰,大漢已經經受不起戰鬥。

再次徵討,汗血寶馬的到手

兵力的來源依舊是死囚犯,地痞流氓和邊境的駐兵,這次漢武帝吃了教訓,將物資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動,牛十萬,馬三萬,駱駝不計其數,大量的武器,調動正規軍,並且還十分自信的帶來了兩個相馬人,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這時候的西域各國看到如此浩蕩的軍隊,就知道大漢的軍力多強,紛紛獻媚,給大量的物資補給大漢,這可跟第一次來的可完全不相同,可謂是天差地別,而且這些西域各國紛紛擔任嚮導,給大漢指路。

這時候浩蕩的聲勢下竟還有人不服從,這個國家叫做輪臺國,仍拒不合作,這時候李廣利攻城屠殺,給了殺雞儆猴的作用,這時候誰敢不從誰就亡國。這時候更加的順利來到了大宛邊境。

大宛自然不敢應戰,躲在城中不出,上文講了大宛的生命補給就是雪水,當漢軍把流入城中的水源截至後城中就沒了水,大宛堅持不下便開城投降,但僅僅是外城,內城還沒有完全拿下,隨著時間久,內城越來越缺水,這時候皇族內便殺了大宛國王請求議和。

這時候李廣利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大宛,並且大宛表示馬可以隨便挑,並且來往的軍費開支大宛也包了,這時候李廣利也是強弩之末,帶了這麼多的軍隊路途遙遠必須回國駐防,聽聞大宛如此便十分同意休戰,牽著寶馬回了大漢。

相關焦點

  • 漢武帝滅亡大宛只為汗血寶馬?錯!恰好證明劉徹不愧為千古一帝!
    在中國歷史上,騎名馬,娶美女可以說是許多人畢生的追求。以三國時期為例,曹操有絕影馬,劉備有的盧馬,甚至三國演義中有太多故事都是為了爭奪貂蟬這一美女和赤兔這一名馬而展開的。而這些馬雖然有名,但是以個體而得名,但是有一種馬,卻至今成為國人心中最頂級的馬匹,這就是——汗血寶馬。
  • 西漢遠徵大宛始末,敬酒不吃吃罰酒,西域強國終屬漢
    大宛是一個古代中亞國家,位於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張騫出使西域時聽說,大宛出產一種良馬,一天能跑五六百公裡,流出的汗像血一樣,被稱作汗血馬。於是回到漢朝後張騫便將此見聞告訴了漢武帝。 當時的漢朝正在和匈奴作戰,正是需要良馬的時候。
  • 歷史上的戰爭:李廣利徵伐大宛,損失為何如此慘重?
    聽取張騫的描述後,漢武帝想與大宛國建立外交關係。「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其北則康居,西則大月氏,西南則大夏,東北則烏孫,東則于闐」。地理位置上看,大宛位於西域中西部,聯絡四方十分便利,若漢能控制它,則對控制西域有益。
  • 古代最強悍的戰馬是什麼馬?
    比如烏孫國曾獻給漢帝國一千匹良馬,漢武帝非常高興,將它們命名為「天馬」。不過後來他發現來自大宛國的汗血馬更為出色,便把「天馬」的頭銜給了汗血馬,而把烏孫馬稱為「西極」,意為西域之極品。第二,汗血馬是中亞大宛國的國寶汗血馬乃是西域寶馬,產於大宛國。大宛位於今天的中亞地區,距漢帝國遙遠。中亞多山脈高原,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塊盆地,稱為費爾幹納盆地,大宛便位於盆地中。
  • 憑空消失的古國之「大宛王國」
    但在大夏最盛時,尤其在歐提德姆斯北徵時,則佔有了該地,並按希臘方式在各村鎮修建塢堡。漢武帝時,張騫到達西域時,於公元前129~前128年間抵達帕米爾高原以西,首先到達大宛,大宛早就聽說漢朝富有,期望同漢朝建立直接的聯繫,大宛王聽說張騫此行目的後,遂派嚮導和譯人將張騫護送到了康居。
  • 漢武帝不惜遠徵大宛,尋求戰馬良種!西方戰馬真強過東方?
    畢竟漢武帝都要去遠徵大宛,去尋求戰馬良種。本文就針對這個問題說一下。中國最常見的馬為蒙古馬種,主要分布於半乾旱的草原遊牧區域,對耐力要求高,適應能力強。然而其主要類型身材並不高大,肩高一般在 120—135釐米,並不適合作為騎兵戰馬,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世界其他地區優秀騎乘品種一般肩高150釐米左右。
  • 李廣利徵討大宛折損約80000將士,漢武帝給他封侯不是因裙帶關係
    規模更大,西漢主動集結的兵力就有6萬了,這還不算上「負私從者」,也就是並未被朝廷的徵調,自己帶著錢糧就跟著大部隊出發西徵大宛了,這部分兵力有多大規模,不知道,因為並未記錄,但是應該不再少數,不然就不會記載了。
  • 漢武帝走了秦始皇的老路,為何漢朝沒有土崩瓦解?
    漢武帝喜歡以武力解決問題,比如有次打仗是因為面子掛不住了。當時漢朝西邊有個小國叫大宛,盛產汗血寶馬,漢武帝想買回來加以改良。但是大宛國王覺得漢朝距離自己很遠,而且中間的道路有鹽澤地阻擋,北面有匈奴騷擾,南邊又荒無人煙,來訪的使團還經常因為缺水少糧死傷過半,所以拒絕了購買請求。
  • 大宛名駒有多厲害?漢武帝千方百計要得到它?李廣利不惜兩次出徵
    在打通了河西走廊以後,漢武帝發現西域諸國當中,大宛國的戰馬是最出類拔萃的。於是就派人前去通商,希望大宛能夠賣點好馬給他們。結果大宛國不僅不賣馬,反而把使者給宰掉了。受此奇恥大辱的漢武帝,怎麼可能會放過大宛呢?所以小舅子李廣利就出場了。
  • 漢武帝為什麼最愛李夫人?她用這個方法讓漢武帝記住了她
    夫人曰:『所以不欲見帝者,乃欲以深託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從微賤愛幸於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上所以攣攣顧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見我毀壞,顏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意尚肯復追思閔祿其兄弟哉!』」小小年紀的李氏,早已看透了人生所謂愛情的虛偽。
  • 漢武帝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讓兒子劉據自殺,又造「思子宮」哀悼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偉大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開疆拓土,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開創了「漢武盛世」。在軍事上,漢武帝的攘夷拓土,為我國疆域擴大做了重大的貢獻;在政治上,漢武帝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加強了西漢中央集權的管理,有利於國家的統一與管理;在外交上,漢武帝多次派張騫、蘇武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大力促進了西方與我國的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漢武帝與千古一帝秦始皇被後人合稱為「秦皇漢武」。
  • 大秦、大食、大夏、大宛、身毒、安息等國分別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大食的三國時代嚴格來說,阿拔斯王朝崛起後,倭馬亞王朝並沒有消失,而是退居西班牙,史稱「後倭馬亞王朝」。而法蒂瑪王朝則是阿拔斯王朝衰落後分裂的諸多帝國之一。公元前140年左右,包括Tochari在內的塞種人諸部自錫爾河南下,滅了希臘一巴克特裡亞王國。中國史籍將主要由塞種人諸部控制的巴克特裡亞地區稱為大夏。「大夏」應為Tochari的漢譯。《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裡媯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無大長,往往城邑置小長。其兵弱,畏戰。善賈市。及大月氏西徙,攻敗之,皆臣畜大夏。
  • 赤兔馬是三國第一名馬,為何能活過當時人均壽命,到底活了多少歲
    呂布騎赤兔馬兩漢時期,已經打通了西域,漢朝當時最好的馬來自於西域的大宛,尤其是大宛的汗血寶馬,這種馬的皮膚很薄,可以看到血液在皮膚內流動,當馬奔跑起來出汗後,看起來就像在流血一樣,因此叫汗血寶馬,而赤兔馬的得名就是來自於一匹跑得很快的紅色馬
  • 漢武帝時期開創的絲綢之路,跟一個名字容易念錯的民族月氏有關
    漢武帝對匈奴一會兒索要錢財一會兒索要女人,實在忍無可忍。於是,打算派人去把亡命天涯的大月氏找回來,雙面夾擊,把匈奴殲滅在沙漠裡。 漢武帝海選此去可能九死一生的外交官。有個做小官的張騫也報了名。漢武帝一看這人,身材高大,站起來像面牆,而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就他了。
  • 在這裡遇見一群世界名馬,汗血寶馬只能排第四!
    後來,漢武帝非常高興,因為一個敦煌的遊客收到了一匹珍貴的小馬,並把它送給了他。漢武帝為了加強漢軍的騎兵力量,去了漠北,當他看到寶馬時,欣喜若狂。他唱道,「太多的貢品,在那匹強壯的馬下面,覆蓋著紅色的汗水,泛著赭色的泡沫。我願意和千裡之外的人做朋友,現在我很高興和龍做朋友。」這輛被漢武帝視為珍寶的「天馬」,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
  • 這匹馬被皇帝封為「龍驤將軍」,讓歷史上的「十大名馬」甘拜下風
    這匹馬被皇帝封為「龍驤將軍」,讓歷史上的「十大名馬」甘拜下風一、歷史上公認的「十大名馬」談到歷史上的名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赤兔、的盧、汗血寶馬等,其實歷史上公認的「十大名馬」是:1.赤兔馬《三國演義》不僅是人的演義,而且也是馬的演義,裡邊出場的名馬由曹操、呂布、關羽的「赤兔馬」和劉備的「的盧馬」等等,戰場上的各種馬也是豐富多彩
  • 漢武帝厲害到什麼地步?為了一匹馬,就滅了一個國家!(下)
    漢武帝厲害到什麼地步?為了一匹馬,就滅了一個國家!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喜歡戰馬,他認為自己是皇帝,就應該有與自己身份匹配的戰馬才行,汗血寶馬是馬中之王,很符合自己的身份,於是就派了使團去要,當然了,我們大漢王朝乃是禮儀之邦,使團帶去了很多的禮物,還用純金打造了一匹馬,希望能夠換回來一匹汗血寶馬。看看,我們禮儀之邦要你的東西也不白要,還用純金打造了一匹馬來跟你交換,怎麼說也是誠意十足了。
  • 秦始皇漢武帝還有洪武大帝,這三位中國大帝有哪些共同點?
    秦始皇、漢武帝、洪武大帝,這三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帝,他們的共同點有以下二個方面: 第一,他們在位時,中原農耕王朝都在與北方強大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保護了北方百姓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