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煤氣燈效應和PUA。
霸凌無處不在。
職場受霸凌的職員想「殺掉領導」。
馬思純被校園霸凌後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昨天,火箭少女的隊長Yamy在微博上控訴老闆徐某侮辱、打壓自己。
這是精神上的霸凌——#阿里價值觀被員工痛罵沒底線#【職場PUA】。
從北大女生包麗、泰國墜崖孕婦,蔣勁夫的女友、Yamy,再到「上海第一美女」,被老公和小三逼到走投無路,留下一雙兒女跳樓自殺的沈麗君,她們全都是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精神打壓和心理折磨。
前幾天,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裡也提到過一種精神暴力——【煤氣燈效應(Gaslight)】,所以,想更詳細地跟大家探討一下這些非常害人的心靈暴力。
【煤氣燈效應】源於1944年美國的驚悚電影《煤氣燈下》:它講述的是女主角寶拉繼承了大筆遺產,被丈夫鋼琴師安東所覬覦,於是,他不斷製造事端,讓女主質疑自己的記性和邏輯,直到女主覺得自己瘋掉。
心理學家根據這部電影,將【煤氣燈效應Gaslight】定義為:「慢性心理中毒的狀態下認知被摧毀的過程。」
它又叫認知否定。是操控者通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從而使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最後達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為。
著名的心理學家、哈佛醫學院講師克雷格·馬爾金說:「煤氣燈效應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情感虐待方式,因為它會削弱你的自信。」
【煤氣燈效應】這種心靈上的軟暴力,非常可怕,而且它目前還是法律上的死角。
它的受害者,可以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孩子,而施暴方,可以是男朋友、丈夫、也可以是上司,父母、朋友等等。
有人說:「【煤氣燈效應】是PUA的爸爸。」
跟PUA比起來,煤氣燈術中的推拉術更為直接,它是有計謀的打壓和否定,強烈的心理暗示,而PUA則是否定與肯定結合,它的操控者最喜歡「畫餅」,會給伴侶設置一個遙不可及的獎勵作為目標,就像為了讓驢拉磨,就給它眼睛前面拴個胡羅卜同樣的道理。
但【煤氣燈效應】和【PUA】本質是一樣的。
02.我們都站在煤氣燈下。
在這種暴力的面前,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每個人也都可能是施暴者。
甚至,整個大環境就是煤氣燈。
韓劇《他人即地獄》最後兩集的標題是「認知脫節」和「煤氣燈」,它的劇情是描述社畜男主如何被身邊的人,被環境支配失去了主觀意識,從而墮入深淵的過程,真實詮釋了1945年薩特在《禁閉》中寫下的觀點——「他人即地獄」。
我們每個人都站在煤氣燈下。
承受著生活的重錘、上司的打壓、同事的欺凌、同學的侮辱、父母的控制、伴侶的折磨。
我們的自信被摧毀,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被看不見的繩索牽著走,被冠上各種標籤,失去自我,我們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求生存,處處妥協,一忍再忍,我們最終變成了別人,成了提線木偶。
有人在前一篇評論下罵我,罵我寫的是毒雞湯,如果你非要坐井觀天,把思維局限在「倖存者偏差」上,以為自己看不見就沒發生,我也沒辦法。
但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如果放棄自我,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心靈?如何在職場不被洗腦?如何不在感情中喪命?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
更重要的是,心靈暴力如此可怕,別讓孩子也生活在煤氣燈下。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批判誰,而只是客觀地描述現實中存在的現象,是為了提醒還在苦海沉淪的煤氣燈被操控者,也是為了提醒自己不成為煤氣燈操縱者。
全文8324字,篇幅比較長,分兩篇展現,在這裡放上內容提要,以供各位觀看:
一.控制型男人的特徵。
二、被操縱者特徵。
三、煤氣燈效應、PUA的本質和區別。
四、哪種人最容易被操控?
五、為什麼她們不離開?
六、煤氣燈和PUA套路。
七、如何擺脫精神控制?(心態)
八、如何擺脫精神控制?(方法)
03.控制型男人的特徵:
不管是PUA還是煤氣燈效應,它們的操縱者都屬於控制型男人,
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依戀:我們為什麼愛得如此卑微》一書中,列出了一些控制型男人特徵,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理直氣壯地認為他應該左右你的人生和一舉一動。為了取悅他,你放棄了很重要的活動,斷絕了和親朋好友的來往。他總是瞧不起你的觀點和感受,貶低你的成就。一旦惹到他,他就會大吼大叫、撂狠話、生悶氣。你總是如履薄冰,生怕一句不慎惹怒他。他說翻臉就翻臉,讓人無所適從。你經常覺得做錯了事,心亂如麻,覺得自己配不上他。他是個醋罈子,有強烈的佔有欲。發生矛盾,他會認為你是引起事端的罪魁禍首。以上這些,如果對方多數符合,那麼你要小心了!可以在下面具體了解到煤氣燈效應的套路。
04.被操縱者的特徵
曾經給你幸福的人,現在成了你痛苦的根源。你總開心不起來。你越來越猶豫不決,就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你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你越來越依賴別人。你措辭越來越小心,話也越來越少。曾經自信、開朗,樂觀的你,現在身心疲憊,你不想解釋,不想表達,累到連做表情都費力。你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05.煤氣燈效應、PUA的本質。
美國耶魯大學情商中心聯合創始人、心理分析師,羅賓·斯特恩博士在他所著作的《煤氣燈效應》一書裡說:「雙方都有責任,這才是煤氣燈操控的本質。它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情感虐待,而是雙方共同打造的一種關係,需要兩個人同時積極參與,煤氣燈操縱者與被操縱者這種關係,我把它叫做煤氣燈探戈。」
聽上去很殘忍,也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這個說法,但羅賓·斯特恩博士的本意並非是指責被操控的一方,而是想讓被操控者看清楚雙方的角色和心理動機。
《圓桌派》裡作家蔣方舟說:「我們愛一個人就是把傷害自己的權利交給對方,有很多人得到這個權利之後,就會可著勁地去傷害我們。」
樂觀一點去看,這意味著,被操控者自己掌握著心靈監獄的鑰匙,所以,完全可以自己改變這種局面。
06.哪種人最容易被操控?
討好型人格的人。敏感多疑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自我邊界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容易放棄自己情感需求的人。戀愛腦、認為愛是有條件的人。聖母心的人。沒有主見、沒有信念,沒有自我的人。造成這些心理的因素絕大多數跟原生家庭的影響有關,在父母關係男強女弱相差很大的家庭長大的男性,容易成為「煤氣燈人」,女性容易重蹈媽媽的覆轍。
精神控制最可恨的地方在於這裡:它的受害人往往是那些善良、隨和、富有同情心,容易信賴別人的人。
經常看美劇,可能會發現,這些人,也最容易成為連環殺手們的目標。
想想看,善良、同情心成了軟肋,美好的品質可能是人生悲劇的導火索,世界上還有別的比這更可怕嗎?
07.為什麼她們不及時離開?
我在知乎上看過不只一個人這樣問:明知道對方控制自己,為什麼還不離開?
也有很多人持受害者有罪論:「一個巴掌拍不響」、「她自己也不是什麼好鳥」、「為什麼別人不受傷,偏偏是她」、「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她們不離開,並非不想離開,而是陷在泥沼裡,脫不開身,原因可能是:
一、整個大環境的塑造。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女性要溫柔,寬容,賢惠,所以很多女性被定義,被桎梏在一個籠子,她們無法掙脫這種枷鎖。
你連家務都不會做,哪個男人能看得上你?——父母說。
你這麼會花錢,將來老公和婆婆能高興?——朋友說。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我請你幹什麼吃的?——上司說。
女人就應該生孩子結婚,不然老了以後誰管你?——路人說
二、對愛情的盲目。
她們大部分人對愛情的本質不清楚不了解,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她們以為愛恨糾纏、轟轟烈烈就是愛情,以為掌控、嫉妒就是愛情,她們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三、原生家庭的影響。
蘇珊說:「很多女性認為她吃了苦,男人就理應憐香惜玉。」
她們的心理自有成因---原生家庭中父母關係的男強女弱,女性很容易重蹈媽媽的覆轍。
四、源於恐懼。
對失去恐懼,對孤獨恐懼,對一切都恐懼,所以抱著自欺欺人的愛,容許別人一再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