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比Pua更厲害的煤氣燈效應,了解精神控制套路,別被洗腦了!

2021-01-09 文意曉

01.煤氣燈效應和PUA。

霸凌無處不在。

職場受霸凌的職員想「殺掉領導」。

馬思純被校園霸凌後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昨天,火箭少女的隊長Yamy在微博上控訴老闆徐某侮辱、打壓自己。

這是精神上的霸凌——#阿里價值觀被員工痛罵沒底線#【職場PUA】。

從北大女生包麗、泰國墜崖孕婦,蔣勁夫的女友、Yamy,再到「上海第一美女」,被老公和小三逼到走投無路,留下一雙兒女跳樓自殺的沈麗君,她們全都是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精神打壓和心理折磨。

前幾天,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裡也提到過一種精神暴力——【煤氣燈效應(Gaslight)】,所以,想更詳細地跟大家探討一下這些非常害人的心靈暴力。

【煤氣燈效應】源於1944年美國的驚悚電影《煤氣燈下》:它講述的是女主角寶拉繼承了大筆遺產,被丈夫鋼琴師安東所覬覦,於是,他不斷製造事端,讓女主質疑自己的記性和邏輯,直到女主覺得自己瘋掉。

心理學家根據這部電影,將【煤氣燈效應Gaslight】定義為:「慢性心理中毒的狀態下認知被摧毀的過程。」

它又叫認知否定。是操控者通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從而使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最後達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為。

著名的心理學家、哈佛醫學院講師克雷格·馬爾金說:「煤氣燈效應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情感虐待方式,因為它會削弱你的自信。」

【煤氣燈效應】這種心靈上的軟暴力,非常可怕,而且它目前還是法律上的死角。

它的受害者,可以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孩子,而施暴方,可以是男朋友、丈夫、也可以是上司,父母、朋友等等。

有人說:「【煤氣燈效應】是PUA的爸爸。」

跟PUA比起來,煤氣燈術中的推拉術更為直接,它是有計謀的打壓和否定,強烈的心理暗示,而PUA則是否定與肯定結合,它的操控者最喜歡「畫餅」,會給伴侶設置一個遙不可及的獎勵作為目標,就像為了讓驢拉磨,就給它眼睛前面拴個胡羅卜同樣的道理。

但【煤氣燈效應】和【PUA】本質是一樣的。

02.我們都站在煤氣燈下。

在這種暴力的面前,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每個人也都可能是施暴者。

甚至,整個大環境就是煤氣燈。

韓劇《他人即地獄》最後兩集的標題是「認知脫節」和「煤氣燈」,它的劇情是描述社畜男主如何被身邊的人,被環境支配失去了主觀意識,從而墮入深淵的過程,真實詮釋了1945年薩特在《禁閉》中寫下的觀點——「他人即地獄」。

我們每個人都站在煤氣燈下。

承受著生活的重錘、上司的打壓、同事的欺凌、同學的侮辱、父母的控制、伴侶的折磨。

我們的自信被摧毀,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被看不見的繩索牽著走,被冠上各種標籤,失去自我,我們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求生存,處處妥協,一忍再忍,我們最終變成了別人,成了提線木偶。

有人在前一篇評論下罵我,罵我寫的是毒雞湯,如果你非要坐井觀天,把思維局限在「倖存者偏差」上,以為自己看不見就沒發生,我也沒辦法。

但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如果放棄自我,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心靈?如何在職場不被洗腦?如何不在感情中喪命?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

更重要的是,心靈暴力如此可怕,別讓孩子也生活在煤氣燈下。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批判誰,而只是客觀地描述現實中存在的現象,是為了提醒還在苦海沉淪的煤氣燈被操控者,也是為了提醒自己不成為煤氣燈操縱者。

全文8324字,篇幅比較長,分兩篇展現,在這裡放上內容提要,以供各位觀看:

一.控制型男人的特徵。

二、被操縱者特徵。

三、煤氣燈效應、PUA的本質和區別。

四、哪種人最容易被操控?

五、為什麼她們不離開?

六、煤氣燈和PUA套路。

七、如何擺脫精神控制?(心態)

八、如何擺脫精神控制?(方法)

03.控制型男人的特徵:

不管是PUA還是煤氣燈效應,它們的操縱者都屬於控制型男人,

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依戀:我們為什麼愛得如此卑微》一書中,列出了一些控制型男人特徵,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理直氣壯地認為他應該左右你的人生和一舉一動。為了取悅他,你放棄了很重要的活動,斷絕了和親朋好友的來往。他總是瞧不起你的觀點和感受,貶低你的成就。一旦惹到他,他就會大吼大叫、撂狠話、生悶氣。你總是如履薄冰,生怕一句不慎惹怒他。他說翻臉就翻臉,讓人無所適從。你經常覺得做錯了事,心亂如麻,覺得自己配不上他。他是個醋罈子,有強烈的佔有欲。發生矛盾,他會認為你是引起事端的罪魁禍首。以上這些,如果對方多數符合,那麼你要小心了!可以在下面具體了解到煤氣燈效應的套路。

04.被操縱者的特徵

曾經給你幸福的人,現在成了你痛苦的根源。你總開心不起來。你越來越猶豫不決,就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你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你越來越依賴別人。你措辭越來越小心,話也越來越少。曾經自信、開朗,樂觀的你,現在身心疲憊,你不想解釋,不想表達,累到連做表情都費力。你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05.煤氣燈效應、PUA的本質。

美國耶魯大學情商中心聯合創始人、心理分析師,羅賓·斯特恩博士在他所著作的《煤氣燈效應》一書裡說:「雙方都有責任,這才是煤氣燈操控的本質。它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情感虐待,而是雙方共同打造的一種關係,需要兩個人同時積極參與,煤氣燈操縱者與被操縱者這種關係,我把它叫做煤氣燈探戈。」

聽上去很殘忍,也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這個說法,但羅賓·斯特恩博士的本意並非是指責被操控的一方,而是想讓被操控者看清楚雙方的角色和心理動機。

《圓桌派》裡作家蔣方舟說:「我們愛一個人就是把傷害自己的權利交給對方,有很多人得到這個權利之後,就會可著勁地去傷害我們。」

樂觀一點去看,這意味著,被操控者自己掌握著心靈監獄的鑰匙,所以,完全可以自己改變這種局面。

06.哪種人最容易被操控?

討好型人格的人。敏感多疑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自我邊界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容易放棄自己情感需求的人。戀愛腦、認為愛是有條件的人。聖母心的人。沒有主見、沒有信念,沒有自我的人。造成這些心理的因素絕大多數跟原生家庭的影響有關,在父母關係男強女弱相差很大的家庭長大的男性,容易成為「煤氣燈人」,女性容易重蹈媽媽的覆轍。

精神控制最可恨的地方在於這裡:它的受害人往往是那些善良、隨和、富有同情心,容易信賴別人的人。

經常看美劇,可能會發現,這些人,也最容易成為連環殺手們的目標。

想想看,善良、同情心成了軟肋,美好的品質可能是人生悲劇的導火索,世界上還有別的比這更可怕嗎?

07.為什麼她們不及時離開?

我在知乎上看過不只一個人這樣問:明知道對方控制自己,為什麼還不離開?

也有很多人持受害者有罪論:「一個巴掌拍不響」、「她自己也不是什麼好鳥」、「為什麼別人不受傷,偏偏是她」、「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她們不離開,並非不想離開,而是陷在泥沼裡,脫不開身,原因可能是:

一、整個大環境的塑造。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女性要溫柔,寬容,賢惠,所以很多女性被定義,被桎梏在一個籠子,她們無法掙脫這種枷鎖。

你連家務都不會做,哪個男人能看得上你?——父母說。

你這麼會花錢,將來老公和婆婆能高興?——朋友說。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我請你幹什麼吃的?——上司說。

女人就應該生孩子結婚,不然老了以後誰管你?——路人說

二、對愛情的盲目。

她們大部分人對愛情的本質不清楚不了解,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她們以為愛恨糾纏、轟轟烈烈就是愛情,以為掌控、嫉妒就是愛情,她們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三、原生家庭的影響。

蘇珊說:「很多女性認為她吃了苦,男人就理應憐香惜玉。」

她們的心理自有成因---原生家庭中父母關係的男強女弱,女性很容易重蹈媽媽的覆轍。

四、源於恐懼。

對失去恐懼,對孤獨恐懼,對一切都恐懼,所以抱著自欺欺人的愛,容許別人一再傷害自己。

相關焦點

  • 比PUA更可怕的是煤氣燈效應
    但後來PUA演變為通過對他人誘騙洗腦,欺騙他人感情,達到與他人發生性關係的目的。許多人驚呼「PUA」太可怕了,許多文章上也表示要注意PUA,小心上當受騙,然而被誘騙發生性關係已經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在感情生活當中PUA的拓展應用——煤氣燈效應。
  • 警惕煤氣燈效應:一種極其危險的情感虐待形
    別讓「煤氣燈效應」毀滅你!
  • 煤氣燈效應:為什麼再優秀的人也會自卑?別讓洗腦式自卑毀了你
    我們時常會陷入深深地挫敗感中,但其實想想年少時的我們都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任何事情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會拼一把,努力一次,但是後來我們卻沒有任何的闖勁,我們安於現狀,甚至在別人努力的時候還會說一句「別費勁了,你不可能成功的」,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繼發性自卑多數與一種稱為「煤氣燈效應」的心理學效應息息相關。煤氣燈效應的得名來源於希區柯克的一部電影——《煤氣燈下》。
  • 《煤氣燈下》被愛人逼瘋的女人,煤氣燈效應的來源
    大家好,今天的文章想和你一起了解羅賓·斯特恩的《煤氣燈效應:如何認清並擺脫別人對你生活的隱形控制》。這本書可以幫我們認清人際關係中的情感控制,幫助我們走出控制和被控制,重建正常的人際關係。在今天的文字中,我們先了解什麼是煤氣燈效應及煤氣燈效應的來源。
  • 煤氣燈效應:一種比PUA更常見的精神虐待
    煤氣燈操縱有三個階段,從心理到生理。書中是這樣寫的:◆ 你已經進入第一階段的信號情侶或配偶篇·你們經常爭論誰對誰錯。·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少地考慮自己喜歡什麼,越來越多地考慮他的話到底對不對。·你不明白為什麼他總是在評判你。
  • 煤氣燈效應:人是怎樣被「洗腦」的?
    甚至還有人故意在人際交往中,突顯自己的直男直女本性,與「套路」二字劃清界限。你以為你的生活裡PUA很遠嗎?不,也許你就是正在被進行「情感操縱」的人。 Part 3 關係封鎖: 限制寶拉社交, 將其禁錮在自己身邊 當鄰居老太太要來拜訪二人(尤其是舊交寶拉)時,安東顯得十分暴躁,生氣地說,「別讓他們總來煩我們了」。
  • 警惕「煤氣燈效應」:一不小心,你就成了孩子心靈的操縱者!
    這種有意或者無意地對他人實施精神控制的行為,被心理學家稱為「煤氣燈效應」。在家庭教育領域,也很常見。    一次一次的強化,固然你是無意的,但謊言重複三遍就成了真理,說得越多,孩子越容易相信;「煤氣燈效應」就成了事實,孩子會堅定不移地相信:「一切都是我的錯,這是真的。」
  • 在親密關係中,警惕煤氣燈效應,對你產生的心理暗示
    很久之後,她知道了「煤氣燈效應」,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而這個名詞解釋了她為何會在這段感情裡一呆就是7年,大致的意思就是:認知否定,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而進行心理操控和洗腦,而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當她回想起自己所遭受的情感和家庭暴力,知道自己盡然活得如此卑微,當她意識到的這一刻,她毅然選擇了離開。
  • 火箭少女隊長yamy手撕鳳凰傳奇玲花老公,職場pua比你想的更傷人
    實際上PUA是一種通過系統的學習、實踐、和不斷自我完善情商包裝自己,以完成對目標對象打壓、洗腦、佔有、控制、欺騙的目的,是一種情感操縱。這種情感操控,在心理學是被叫做「煤氣燈效應」,該效應來自希區柯克的懸疑電影《煤氣燈下》。
  • 煤氣燈效應
    電影中最陰險的一幕是男主角常常刻意操控煤氣,讓她看著煤氣燈莫名其妙地變暗。在他邪惡的計劃之下,她開始相信自己真的瘋了,變得歇斯底裡。直到一名警察向她保證煤氣燈真的在變暗,她才慢慢恢復了理智。所謂的「煤氣燈效應」因此命名。「煤氣燈效應」是一種情感控制,操縱者試圖讓你相信你記錯、誤會或曲解了自己的行為和動機,讓你變得脆弱並且困惑。
  • 煤氣燈效應,遠離渣人
    今天來和大家聊聊一部老電影《煤氣燈下》,這部影片講述了寶拉和丈夫在姨媽舊居裡的故事。這部影片涉及到了一個概念「煤氣燈效應」其中,丈夫是電影中的「煤氣燈操縱者」,而寶拉是「煤氣燈被操縱者」。感興趣的小可愛可以去看看一本書《煤氣燈效應:如何認清並擺脫別人對你生活的隱性控制》還是比較有趣的,稍微有點邏輯性,但是很好懂。
  • 「洗腦、打壓、操控、虐待...」,殺人於無形的煤氣燈控制術
    」並暗示僕人們,她是「精神」有問題。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Robin Stern從這部電影得到啟發,並根據20多年的臨床經驗,著成了一本非常轟動的書:《煤氣燈效應:隱蔽的控制你生活》。,進行洗腦。「煤氣燈操縱」最初信號就是:讓「獵物」糾結在對錯是非裡,並不由自主地對自己產生懷疑。近些年頻繁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的PUA群體,也是相同的套路:先理想化,再貶低,最後狠心拋棄/納入「後宮」。
  • 《少年的你》:如何逃脫家庭「煤氣燈效應」的窠臼?
    其實霸凌三人組的父母都在用某種方式控制他們,令他們陷入了家庭「煤氣燈效應」。在這種效應的作用下,他們選擇把痛苦在學校中發洩出去,就成為了欺凌者。他們是施虐者,卻也是受虐者。 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們身上的惡,更應該要深層分析他們作惡的根本原因。這樣才能避免更多的青少年陷入這種悲劇。
  • 煤氣燈下:可怕的心靈暴力
    不管是PUA學或是其他,男生給女孩施加的精神暴力是不容否認的,今天,介紹一部在親密關係中進行精神控制的電影——《煤氣燈下》。本以為幸福的生活已經到來,寶拉卻有了一些困擾,她總會聽到奇怪的響聲,東西經常莫名其妙消失又出現,新來的女僕也對她態度輕蔑,煤氣燈也開始忽明忽暗,安東卻一直暗示,這是寶拉的幻覺,是寶拉的精神出了問題。
  • 中年男老闆自認職場「pua」:這只是精神控制最低級的一種
    善於精神操控的有三種類型,一種比一種陰,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絕不承認自己有錯! 今天八段錦給大家介紹一本書:《煤氣燈效應》,作者是有超過30年心理諮詢經驗、經歷過「PUA」並成功擺脫的心理治療師羅賓·斯特恩博士。
  • pua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pua男的特徵套路手段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ua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pua男的特徵套路手段你了解多少? pua男是什麼梗?最近網絡上經常會出現pua男,他們專門欺騙妹子的感情,在一起玩夠了就分手,拋棄妹子。俗稱渣男,那麼pua男都有哪些特徵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pua男是什麼梗,一起來看看吧。
  • 職場PUA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種「洗腦」和操控的方式了解下
    一種「洗腦」和操控的方式了解下時間:2020-08-20 12:22   來源: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職場PUA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種洗腦和操控的方式了解下 職場PUA是什麼意思?現在PUA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很多人都知道,PUA是男女感情方面的代名詞,但殊不知職場上也是有PUA存在的。
  • 語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毀一個人的--電影《煤氣燈下》
    做為一名心理學愛好者,《煤氣燈下》是不容錯過的電影。而作為一名女性,喬治庫克所導演的《小婦人》、《亂世佳人》、《茶花女》《窈窕淑女》每一部影片所刻化的女性形象和心理都細膩深刻。這部《煤氣燈下》更是讓英格麗 褒曼拿下了她人生中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這部1944年的影片即使今天觀看,依然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 警惕!PUA套路遠不止於精神壓制,迷奸毒品或可成為「作案工具」
    包麗給男朋友牟林翰發的微信(她備註牟林翰為「主人」,牟林翰有時稱她「狗狗」,有時叫她「媽媽」)及個人微博PUA源於美國,字面上看是搭訕藝術家,實際上是一種通過接受系統化學習、實踐和不斷自我完善情商包裝自己,誘使異性與之交往,通過對異性誘騙洗腦,欺騙異性感情,達到與異性發生關係的目的。而隨著PUA進一步發展,PUA呈詐騙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