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昨天賣了300多斤檳榔,一斤22元,一次就收入6000多元……」10月12日,說起賣檳榔的收入,育才生態區雅亮村建檔立卡戶陳國明滿眼笑意。進入今年下半年,陳國明發現,檳榔收購價一路「飆升」,從原來的5元/斤漲到現在的22元/斤,這讓他深受鼓舞,打起了精神決心管理好家裡的檳榔。
檳榔是海南最具特色的熱帶經濟作物之一。近20年來,海南檳榔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已超越橡膠成為海南省第一大經濟作物,成為海南眾多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而在三亞廣大農村,檳榔產業是不少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往年多數時候檳榔的價格每斤不過「個位數」,並無出彩之處。而今年進入下半年,檳榔收購價一路飆升至兩位數,讓不少農戶喜上眉梢。那麼檳榔價格上漲原因何在?農戶如何看待檳榔價格上漲?該如何確保檳榔產量,助力農民增收?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價格高,不用愁賣不出去。除了有收購商上門收,村裡也有收檳榔的點,也有的村民拉去別處,看誰出的價高就賣給誰。」陳國明種植有20畝檳榔,今年上半年檳榔價格低迷,收入抵不過支出,這讓他缺乏動力。好在進入下半年後,檳榔果成了「搶手貨」。目前,陳國明檳榔園內成熟的檳榔果已被搶購一空,不少收購商更是搶著預定未成熟的檳榔果。「昨天賣到22元一斤,摘了300多斤,大概有6千多元的收入。」陳國明說道。
「今年的檳榔果真是變成了『黃金果',現在最低也要10元一斤,還不愁賣。最高時,我賣了20.8元一斤,當時賣了差不多800斤。」育才生態區抱安村建檔立卡戶張進青喜滋滋地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們家今年靠家裡的500多株檳榔賺了近9萬元。
檳榔也是吉陽區羅蓬村翻園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董洪明的主要收入來源,他目前種有近600株檳榔樹。「今年檳榔收購價最高20多元一斤,是我這些年來賣檳榔價格最高紀錄。雖然因為乾旱今年收成受到影響,僅摘果1000多斤,但賺的錢比去年賣4000多斤還要多幾千元。」董洪明感慨道。
天涯區臺樓村檳榔收購商黃有強告訴記者,今年受乾旱天氣和黃葉病影響,檳榔有所減產,訂單雖然比往年少,但因為供不應求,檳榔收購價從今年9月初的18元/斤漲到了21元/斤。
「供不應求是今年下半年檳榔收購價一路飆升的主要原因。」崖州區檳榔收購商姚均倫分析道,今年上半年,海南普遍降雨較少,土地缺水,檳榔產量不高,導致檳榔「缺貨」。「檳榔黃化現象快速蔓延也嚴重影響了檳榔的產量。」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小鋒說。
那麼今年下半年檳榔收購價出現逆勢上漲,不斷刷新紀錄的原因是否如上所述?記者採訪了三亞市熱作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周文忠。他認為,檳榔果價格上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前兩季乾旱和檳榔黃化現象導致檳榔減產,市場總體預期供小於求;二是部分檳榔銷售市場可觀,而農民管理水平不一,種植的檳榔產量有高有低,需求明顯大於供給;三是越來越多檳榔果初加工廠在海南開工生產,造成生果需求量持續增加,生果收購競爭激烈,推動檳榔收購價格快速上漲。檳榔果收購價格快速上漲直接帶動三亞種植檳榔的建檔立卡戶整體實現增收。
檳榔產業發展,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三亞,有不少農戶收入來源的「大頭」是檳榔,檳榔的產量和收購價直接影響這些農戶的致富質量。在楊小鋒所駐村的那受村,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有檳榔,檳榔產業成為佔據家庭收入的「大頭」。
那麼,如何確保檳榔產量,助農增收?周文忠認為,重點是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通過培訓,讓檳榔種植戶學會檳榔黃化現象防治技術,管理好檳榔樹,實現增產增收,防止返貧,儘早致富。
以育才生態區抱安村為例,該村有3500畝檳榔、4500畝橡膠等熱帶作物林地,每年冬春季和夏季初期有部分檳榔黃化,致使檳榔產量降低。通過發展熱作水果林下間種套養生產,進行檳榔黃化防治技術培訓,舉辦農業產業扶貧實用熱帶農業技術培訓等,鼓勵村民發展熱作水果林下經濟和庭院經濟,促進增產增收,促進農業產業扶貧。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三亞沒有檳榔保險,農業部門目前主要通過加強病害防治技術培訓,用科學手段助農增產增收。
來源:三亞傳媒融媒體見習記者 劉盈盈 記者 張慧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