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技術揭露「雪人」真面目:原來是熊

2021-02-18 環球科學
在喜馬拉雅地區至今流傳著野生「雪人」出沒的傳說,甚至還有人聲稱擁有存在雪人的證據。但最新的針對雪人樣本的DNA檢測研究發現,世面上的雪人樣本幾乎都來自於我們已知的動物,這能否終結關於「雪人」的傳說?

撰文 | NicolaKSDavis

翻譯 | 林志鵬

審校 | 王妍琳

圖中描繪了1950年代登山隊員在喜馬拉雅山上目擊雪人的場景。插圖:Ed Vebell/Getty

巨大、類似巨猿的體形、渾身長著長毛,屢屢留下神秘的腳印卻又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雪人漸漸成為了一個傳說,吸引著探險家、登山者和當地人好奇的腳步。現在,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終於揭開了這些藏身於喜馬拉雅山脈的神秘居民的面紗。

科學家研究了9份來自於「雪人」的樣本,其中包括毛髮及牙齒,他們認為這些並非來自傳說中巨大的原始人,而是更接近於熊。

 

「這證明了現代科學確實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神秘的未解之謎」,夏洛特·林克威斯特(Charlotte Lindqvist)博士說,她是熊類基因組學的專家,紐約州立水牛城大學的學者。

這並不是歷史上第一個認為雪人其實是熊的研究。

最近的一項基於世界各地疑似雪人的樣本基因的研究發現,其實大多數樣本來自我們已知的動物,其中兩份來自不丹和印度方向的喜馬拉雅山的樣本最為神秘。研究小組認為其可能來自未知的熊類,或者是北極熊與棕熊的雜交後代。

 

一個據說是來自於雪人的足印,1951年發現於珠穆朗瑪峰。圖片來源:Topical Press Agency/Getty Images

 

但林克威斯特不太相信這些論斷,她和同事檢測了9份樣本,這些樣本由拍攝了相關話題紀錄片的電影公司收集獲得,來源包括寺廟保存的動物乾屍、遊牧民收集的毛髮、靈性治療者擁有的骨頭以及梅斯納爾山博物館(the Messner Mountain Museum)收藏的「雪人」標本。

研究組也分析了另外15份來自動物園、國家公園以及博物館的樣本,發現其中的大多數來源於喜馬拉雅山的棕熊。

 

這份分析主要基於細胞的產能器官——線粒體的DNA序列,研究團隊把所有的樣本與一個國際大型資料庫中的基因數據做了對比。「9份樣本中,8份與目前發現的當地熊類相匹配」,林克威斯特說,而第9份來自於雪人標本的樣本則源於狗的牙齒。「宣稱來自青藏高原的雪人樣本與西藏的棕熊相匹配,而喜馬拉雅山西面和低海拔地區獲得的樣本,則分別與喜馬拉雅山棕熊和亞洲黑熊相匹配。

林克威斯特還說這些發現帶來了複雜的情緒。她說:「這顯然讓我很興奮,但販賣奇聞異事的電影公司可能就有些失望了」,而這些新樣本還幫助我們增進了對熊類進化「家族譜」的認識。

但林克威斯特卻不認為這項研究能終結雪人傳說,「我可以肯定,這些傳說和神話還會繼續,要完全證明一個事物不存在是很難的。」

 

原文連結: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7/nov/29/dna-sampling-exposes-nine-yeti-specimens-as-eight-bears-and-a-dog

 

2018年《環球科學》全年訂閱

限時6折優惠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購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的真相與謊言
    醫生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基於兩點:一是她有乳腺癌的家族史,她的媽媽和外婆都是因乳腺癌而去世;二是通過一種當時剛興起的技術——基因測序,檢測出朱莉攜帶有BRCA1/BRCA2兩個基因的突變。 朱莉的名人效應,加上基因測序技術的神秘讓這件事迅速成為熱點。基因測序在當時成為很多人眼中「可以預知疾病的神奇技術」。
  • 安我基因:突圍消費基因檢測市場
    由於晶片技術的成熟和產品成本的大幅下降,消費基因檢測近幾年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據了解,中國消費基因檢測市場早在2008年就出現了萌芽,但過高的價格並不利於產品走向市場。直到2015年,23魔方等多家公司基於晶片技術的產品問世,產品價格降至1000元左右,中國市場逐步被打開。
  • 專注新一代基因檢測和分子診斷技術的鵾遠基因獲近10億元B輪融資
    鵾遠基因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新一代基因檢測和分子診斷技術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圍繞高發腫瘤的預防、發生和發展,開發系列解決方案——涉及風險評估、早期篩查、用藥指導及術後監測的全周期服務,尤其是基於專利甲基化檢測平臺的腫瘤無創早期篩查和診斷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 基因檢測費用,天賦基因檢測
    雖然遺傳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只佔15%,而生活方式佔60%,但是15%的基因卻決定著60%的生活方式,因此基因檢測結果不管是對於內在疾病風險的查找,還是對外製定科學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據。我們必須要知道,基因檢測的目的是為了發現遺傳基因中的缺陷基因,儘早幹預缺陷表達,讓疾病不發生、晚發生。簡單的說,基因檢測範圍大體可以涵蓋:
  • 基因檢測呼喚模式創新
    信息收集能夠通過基因檢測來實現,信息的分析和解讀則可以通過生物信息技術來解決。  雖然基因檢測並不是基因信息收集的唯一方式,但由其提供基因數據卻是基因大數據的入口,也是進入基因行業的門票。  不過,中國的基因檢測市場卻仍處於尷尬境地:一方面是原始基因數據的不斷產出,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另一方面是應用市場推動面臨的技術創新嚴重不足。
  • ...在中國開發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
    快訊 | 詳情 拜耳和至本醫療達成合作,在中國開發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診斷-體外診斷試劑(CDx-IVD)產品 2020年4月30日,拜耳公司與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宣布達成合作,在中國市場開發基於二代測序
  • 克隆基因檢測報告,pcr檢測肺癌基因
    雖然遺傳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只佔15%,而生活方式佔60%,但是15%的基因卻決定著60%的生活方式,因此基因檢測結果不管是對於內在疾病風險的查找,還是對外製定科學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據。我們必須要知道,基因檢測的目的是為了發現遺傳基因中的缺陷基因,儘早幹預缺陷表達,讓疾病不發生、晚發生。簡單的說,基因檢測範圍大體可以涵蓋:
  • 迪安診斷基因檢測業務初見成效
    □本報記者 戴小河   在醫學診斷服務外包主業日漸清晰之時,迪安診斷又進軍基因檢測領域,並獲得腫瘤基因檢測的試點資格。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我國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以及網際網路遠程醫療的嘗試開啟,迪安診斷的業務規模將進一步擴展。公司率先開展的腫瘤基因檢測試點工作,有利於形成先發優勢。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
    2020年5月29日,在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基因,股票代碼300676.SZ)召開的「全景測序 防癌控癌——2020華大基因腫瘤技術成果研討與發布會」上,華大基因在線發布了三款腫瘤檢測技術:基於甲基化快速靶向測序EpiPlexTM的肝癌早檢技術 、同源重組缺陷(HRD)檢測技術(GSA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觸及倫理紅線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觸及倫理紅線   背景:媒體報導,電商平臺有不少「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產品,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這類基因檢測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一些疾病預防上面。但即便是疾病預防,技術都遠未成熟。它需要專業權威機構的嚴謹檢測,檢測結論也不是決定性的,很多疾病都是受後天環境影響。此前媒體報導「一滴唾液就能篩查出癌症」的新聞時,就有不少專業人士指出其不嚴謹。一個孩子擅長音樂還是畫畫,有沒有運動天賦,是否有「領導力」,這些興趣愛好和成長特徵很大程度都是後天培養的。
  • 科學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基因檢測為您守護愛的記憶
    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有記憶力明顯下降,智能減退;很多原來會做、會用、會說、會寫的,病後都不會了;性格和行為模式變得和原來不一樣等。 阿爾茨海默症通常始於中年晚期或老年。65歲以後,患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每五年就會翻一番,≥85歲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一患此病。但這並不意味著阿爾茨海默症只「光顧」中老年人,年輕人也要警惕,迄今被發現的最年輕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年僅27歲。
  • 長嶺法院 | 揭露法院人的「真面目」……
    長嶺法院 | 揭露法院人的「真面目」…… 2020-11-05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肝豆基因檢測流程,基因檢測用病理和切片
    雖然遺傳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只佔15%,而生活方式佔60%,但是15%的基因卻決定著60%的生活方式,因此基因檢測結果不管是對於內在疾病風險的查找,還是對外製定科學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據。我們必須要知道,基因檢測的目的是為了發現遺傳基因中的缺陷基因,儘早幹預缺陷表達,讓疾病不發生、晚發生。簡單的說,基因檢測範圍大體可以涵蓋:
  • 「雪人」驚現尼泊爾,專家的答案意想不到
    地球環境非常複雜,地球經過多年的進化,孕育出各種各樣的生命體生物多樣性的特徵除了我們平時知道的種子之外,還有我們不知道的種子,也有人類根本不知道的種子這些神秘的生物人們震驚了,但我國的喜馬拉雅,科學家發現了神秘的物種——「雪人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未來進行精準的醫學是現代醫學向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的方向,精準醫學的目的實際上是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把患者從當年的一個病分成真正的不同群體,為每一個群體的合適的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 CCTV發現之旅:報導基因檢測
    做了基因檢測,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疾病易感基因做針對性的體檢,而不是盲目地去做體檢。一、什麼是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取被檢測者的血液、口腔黏膜細胞,經提取和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基因晶片技術或超高通量SNP分型技術,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進行檢測,分析他所含有的各種疾病易感基因的情況,從而使人們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預測身體患病的風險,從而有針對性地主動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預防和避免重大疾病的發生,疾病易感基因檢測如同一本個人健康說明書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丨高齡產婦做產前檢測,生出來仍是唐氏兒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基因測序儀原理,腫瘤基因檢測費用
    雖然遺傳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只佔15%,而生活方式佔60%,但是15%的基因卻決定著60%的生活方式,因此基因檢測結果不管是對於內在疾病風險的查找,還是對外製定科學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據。我們必須要知道,基因檢測的目的是為了發現遺傳基因中的缺陷基因,儘早幹預缺陷表達,讓疾病不發生、晚發生。簡單的說,基因檢測範圍大體可以涵蓋:
  • p16抑癌基因檢測意義,肺癌基因檢測要開刀麼
    雖然遺傳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只佔15%,而生活方式佔60%,但是15%的基因卻決定著60%的生活方式,因此基因檢測結果不管是對於內在疾病風險的查找,還是對外製定科學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據。我們必須要知道,基因檢測的目的是為了發現遺傳基因中的缺陷基因,儘早幹預缺陷表達,讓疾病不發生、晚發生。簡單的說,基因檢測範圍大體可以涵蓋:
  • 阿斯利康入局,藥廠是基因檢測商業化真愛嗎?
    特別是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的行業監管者、醫療機構、患者都看到基因檢測的優勢。有業內人士預測,新的技術變革正在潛移默化醫療服務體系,或將重構當下服務模式和生產關係。所有的變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者一開始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作為生命科學、醫學技術、計算技術融合的前沿領域,基因檢測在諸多細分領域中發展迅速,已經從概念階段推進到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