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之中,有這麼兩大類人:一類是報佛恩的,一類是欠佛債的。這話說的是非常實在的,因為佛的教誨,是一面修行了生死以自利,一面濟度眾生以利他。但如果佛子退失了對眾生的悲心,只顧到自了生死的一邊,而不管眾生的苦難,這叫不知報佛恩的負欠佛債者。另有一分弟子,能暢達如來本懷,不但要求自了生死,而且處處以救度眾生為前提,切實表現自未得度先度人的精神,這就是知佛報佛恩。我們學佛,應該學報佛恩的。
▲要做報佛恩的佛弟子,不要做欠佛債的自了漢
修持藥師如來法門也是如此,如過只重視自身的消災延壽,僅得世間樂,不能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便成為欠佛債的。
藥師如來發十二大願的本義,是對於被饑渴逼惱的眾生,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然後以無上法味,令其畢竟安樂。悟入藥師如來的本願,就要理解「先與欲勾牽,後令入佛道」義理。
就拿《藥師經》中所說的「長壽」「富饒」「官位」「男女」這四件福報來說,都可以做深一層理解。如長壽,世間的長壽,即使活到一百二百歲,也不過是「石火光中寄此生」;僅極短暫的一閃,便歸幻滅。若由如實智慧,證得法身慧命 ,盡未來際,不生不滅,那才真正的無量壽。
論富饒,《法華經》說,佛為大富長者;菩薩有無量的本願功德,佛果有無邊的法財,受用不盡;藥師淨土是琉璃寶所成,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都以金銀七寶等物為嚴飾,這是何等的富有。
官位,佛於一切法得大自在,為三千大千世界的法王,其崇高地位,天上天下為至尊。再說男女,佛法每以善心誠實為男子,柔和忍辱為女人。所以我們修學佛法,對此四事應該有深一層看法,要以證得法身慧命,具備功德法財,登法王位,以及有誠實和忍辱的德性為願望,這才是藥師法門的最高境界。
▲佛弟子踐行菩薩道,就要發無上大乘心,心懷眾生,不離不棄
現世樂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眾生解脫的大問題,食味只能作暫時的救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如人的思想不正,不務正業,而生活困苦,決非救濟所能解決的。如先以飲食飽其口腹,進而教以人生正行,知識技能,使生活改善,從事職業,就相對的解決了。再進行一步,令其修學佛法,在佛法豐富的寶藏中,得世間希有的無上法樂,那才是究竟的救濟。先以食味,再以法味,是藥師的本願。
如藥師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這些都是佛子專修藥師法門,所必須聞思悟入的大智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