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星期三,歡迎收聽飛躍924,這裡是新事聽節目,我是阿詹,今天天氣不怎麼開朗,沒有陽光,但至少有點爽朗,小寒之後,氣溫依然是溫暖的,這個冬天還真是出人意料。
新言論:
【網絡拼酒真相:點燃的是酒,喝的卻是水】
之前一段日子,網上「酒桶挑戰」貌似很有市場,一斤,四斤,五斤,八斤…令網上頻現喝酒達人。但較真的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四斤哥」喝的是用注射器灌裝的水,「五斤姐」是一家影視公司炒作,「八斤哥」雖點燃了酒,但喝時早已換成水…提醒:網絡信息真假皆有,莫輕信效仿。評論:很多八卦其實我們是沒有能力查實真相的,但有心有力的央視則繼續發揮業界良心真相帝的角色,連酒桶挑戰也要起底,當然我相信少數人士是實打實喝酒挑戰的,但更多的人應該裝假狗變魔術一樣炒作酒桶挑戰,所以喝酒還是有風險的,這個挑戰不做也罷。
【高校最貼心食堂:想吃啥菜 發簡訊給經理】
最近江西師大四食堂貼出這樣的通知:「尊敬的老師同學…如有想吃的菜餚請發簡訊給盛經理1387069xxxx」。盛經理說,此舉推出已2個月,每天都有四五名同學發來簡訊,如糖醋排骨、松子魚、藕夾等,他都儘量滿足。該校有5個食堂,競爭慘烈啊!評論:其實網友對於飯堂有多不滿,從幾年前出現的飯堂菜系就知道,網友神總結的飯堂菜系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外的第九個菜系,部分菜式很令人無語,比如番茄炒蛋和蛋炒番茄可以算是兩道菜,部分菜式簡直是黑暗料理,比如月餅炒辣椒。所以當一個飯堂居然開設服務電話讓你點菜,那姑勿論味道如何,這個飯堂還真是有服務精神,我覺得,點菜,應該成為飯堂服務的行業標準。
【「土豆控」福利來了 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央視援引農業部消息報導稱,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預計2020年50%以上馬鈴薯作主糧消費。網友:土豆已是各大食堂主菜,再成主糧,只能吃土豆飯配土豆菜了…然後,許多專家認為: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與小麥、玉米、水稻相比,馬鈴薯全粉儲藏時間更長,在常溫下可貯存15年以上,一些國家把馬鈴薯全粉列為戰略儲備糧。許多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評論:土豆對於中國人來說是菜,但假如要將它作為主食,那可能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吧,正所謂狼行千裡吃肉,熊貓由食肉動物變成現在已竹子為主食也需要很多年,所以對於習慣了小麥稻米的中國人來說,可能也要長時間適應,我們可不想西方人吃土豆做主食很多年,連梵谷的名畫都有《吃土豆的人》,對於東方人,就慢慢來吧。
泛思哲音樂工程:陳奕迅,《白玫瑰》
今天我們聽陳奕迅的《白玫瑰》,作曲梁翹柏,作詞李焯雄。這首歌還有一個國語版叫《紅玫瑰》,顯然作詞的李焯雄是喜歡張愛玲的。白玫瑰的名字來自於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這本小說裡頭最獨特的一個觀點是:也許每個男人心裡都有兩個女人,至少兩個,一個白玫瑰,一個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子,一個是熱烈的情人。張愛玲這本小說顯然看透一部分男人。而《白玫瑰》這首歌,我認為要講述的,是作為白玫瑰角色的那個女人,在發現身邊的男人原來還有紅玫瑰這個情人之後,白玫瑰展現出不在聖潔,變得殘忍冷酷的一面,當女人的純潔變成剛烈,溫柔變成冷豔的時候,她一樣可以很可怕,無論之前多麼愛這個男人,她的心都會瞬間死去。歌詞說:「一撮玫瑰 模擬心的喪禮 前事作廢當愛已經流逝,下一世」。當女人心死了,男人還想繼續關係,還想享齊人之福,等下輩子吧,就好比張愛玲說,當男人得到白玫瑰,那白玫瑰是一顆飯粒,但當男人得不到白玫瑰,她就是一片月光一樣高潔。陳奕迅,《白玫瑰》。
焦點:【安徽一教授力挺廣場舞:申遺吧,免得韓國搶了】
近幾年有很多新聞都和某兩個詞語有關,一是中國大媽,一是廣場舞,假如兩者結合,那就是中國大媽在廣場上舞得歡,但在給退休生活平添樂趣的同時也被不少人嫌聲大擾民。最近,類似調侃廣場舞和大媽的新聞又來了,安徽合肥學院管理系一教授卻力挺廣場舞申遺,「不要讓韓國搶了去」,「可以把廣場舞打造成中國特色的民俗品牌」。這樣的一條新聞,你覺得靠譜嗎?在我看來還真的離譜啊!廣場舞可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個級別的非遺呢?很明顯既然擔心被韓國搶去,那就是要申報聯合國的非遺了,多麼的荒謬啊!荒謬一、廣場舞在韓國根被不流行,韓國也不會多餘到去聯合國申請,所以怕被韓國搶去廣場舞的理由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荒謬二、廣場舞是什麼,是一個最多只發展了幾十年的群眾活動,非遺是什麼,起碼要三個關鍵要素,1、歷史悠久,2、有一定技藝含量,3、有面臨失傳的危險,通常有著三個條件,才有資格申請非遺並對之經行宣傳保護,顯然廣場舞短期內不可能面臨失傳,它也毫無任何技藝可以,更沒有悠久的歷史。荒謬三、這個所謂力挺廣場舞申遺的教授,到底是誰,很多對於這個事件的報導裡頭完全沒有提及,所以你很容易斷定,這個新聞其實是煲水新聞,無根據,當事人無查實,就提一個調侃廣場舞的話題,這樣的報導,簡直就是信息傳播領域的闌尾,非常多餘,那為什麼這樣的報導會出現呢?理由可能很多,一、填充版面,二、寫稿的人要交功課,三、為寫廣場舞而寫廣場舞的新聞,就好比當年F4紅了,F4的無用信息滿天飛,之前《來自星星的你》紅了,星星的真假新聞滿街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