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叫丁真的康巴漢子推到風口浪尖,讓全國無數人民(少女)都對丁真背後的藏族文化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其實一直以來,藏族題材電影是中國影片的一個難以被忽略的存在,其中,萬瑪才旦導演功不可沒。他將厚重的藏地文化,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的淋漓盡致。
藏地導演萬瑪才旦新作
豆瓣高分文藝片
《氣球》重磅上線
福建廣電網絡高清互動雲電視-電影
對於這部影片,大部分影迷們都「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獲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
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影片提名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提名
第3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最受歡迎影片提名
第2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金椰獎(最佳影片獎)
……
因獲獎無數,影迷們的期待值被拉滿,拿下了豆瓣7.9的高分,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和熱議。
《氣球》由《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製作,更有已故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的御用作曲裴曼·雅茨達尼安擔綱影片配樂,講述了靈魂與現實的緊張關係。
故事發生在藏地, 主人公達傑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
妻子卓嘎(索朗旺姆飾)意外懷孕想要打掉孩子,因為在計劃生育嚴格執行下,家庭的經濟條件已難以支付超生罰款、並且四個孩子的贍養質量難以保障。
而另一邊是達傑虔誠的宗教信仰。在上僧的指引之下,父親的亡靈是因為過於思念這個家而選擇如此轉世,打胎意味著將父親的亡靈拒之門外,因此他決絕制止。
卓嘎想要打胎卻被信仰虔誠的丈夫扇了一耳光,當她躺在打胎的手術臺時,達傑帶著大兒子衝進手術室。兒子的淚水在眼眶打轉,懇求她「媽媽可以生下來嗎?爺爺在世時最疼我了。」
面對現實的各種問題和壓力,一家人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恩愛的夫妻倆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此,電影名「氣球」並不單純指物質意義上的氣球了,而多了一層暗含「保險套」的隱喻。
其實細究電影的宣傳海報,不難發現從氣球出發隱形書寫著兩重矛盾關係:傳統宗教與現代科學,父權社會與獨立女性。
這部電影表層是女性生與不生的選擇,生即將面臨現實的壓力,不生就身陷宗教的壓力。其實深層表達的則是——傳統宗教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對抗。
他們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生老病死如日月流轉,當靈魂遭遇現實的挑戰,又該如何抉擇?上福建廣電網絡高清互動雲電視-電影,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