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漂相和大魚漂相,其實就差這一點,次次看準還不竿竿中大魚?

2020-12-22 漁課堂

「小魚胡亂飄,大魚如山倒」咋理解?懂了後,任何水域你只抓大魚。

冬季的河中有沒有小魚呢?答案是有!這對於很多新手釣友來說可不是好消息,本來就難以上魚的冬季,再加上小魚鬧漂,豈不是難上加難?其實啊,如你能正確分辨這些漂相,你還能專撿大魚釣呢。

一、為什麼要看準小魚鬧漂的漂相?

夏季可以說是小魚鬧漂最嚴重的季節,因為春季的小魚苗都長得差不多了嘛,但那時我們可以有多種方式過濾掉小魚的漂相從而只抓大魚,比如最常用的就是「調鈍法」,而到了冬季,即使是大魚的魚口也弱了,「調鈍法」就不能用了,其他方法又不太有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發現哪個是小魚漂相,哪個是大魚漂相。

二、小魚漂相什麼樣?

小魚的漂相不見得都是那種輕微的點動,在冬季,大部分的小魚漂相卻是快速的下沉,進而快速的上浮,這種極快的漂相有時被稱作「火箭口」。如果拉這種漂相拉得多了,釣友們一般都能感覺到這和小魚本身的特點是一致的,穿梭極快、快拉快放,但再怎麼快,也是略顯「輕浮」的。

三、大魚漂相什麼樣?

冬季大魚的漂相和其他季節的差不太多,也是很有力度,下沉幅度也較大,與小魚的漂相相比,只是多了一份「穩健」,一般是一個很清晰可見的、較垂直的下沉頓口,但請記住,大魚漂相卻不怎麼上浮,這是很關鍵的區別。大魚的漂相其實也和大魚的特點一樣,力大、沉穩。所以有俗話說,「小魚胡亂飄,大魚如山倒」,能感覺到2者的區別後,再判斷什麼漂相該提竿什麼不該提,咱中大魚的機率不就大了嗎?

好,希望本文能幫到各位釣友,如您有不懂的、不清楚的請及時留言發問,如您有不同意見或更好的技巧,也請盡情吐槽和指導。喜歡的釣友煩請動下金手指點個關注哦~~就不說您的關注是我的動力了,您不關注,漁課堂也會每天為您更新更好更有用的釣魚內容哦~

《漁課堂》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釣魚技巧】冬釣看懂以下5種鯽魚漂相,掌握何時候提竿何時不提
    冬季常釣的魚,在全國範圍內看,總體還是鯽魚比較多,我們在冬季出釣,選用的漁具和魚餌也都是為了釣鯽魚準備的,那麼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如此輕口的情況下,如何看準漂相呢?本期就為釣友們統計一下,什麼樣的漂相是好的鯽魚漂相,能看準這個,上魚機率真的會大大提高哦。
  • 同樣是咬鉤,大魚咬鉤和小魚到底有什麼不同?區別都在這些細節上
    關於這點,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路人甲要說大魚咬鉤和小魚咬鉤真的區別挺大的,掌握了訣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首先,大魚進窩的跡象很明顯。在自然水域釣魚平常都是以小魚為主,一旦大魚進窩很容易從一些跡象上看出來。比如說水裡突然安靜下來,原來的小雜魚不咬鉤了。再比如說窩子裡魚星四起,兇猛魚類進窩的時候一些小魚小蝦甚至會跳起來。
  • 野釣遇上小魚鬧窩,這些釣法可以「擇優錄取」,過濾小魚釣大魚!
    在自然水域垂釣遇上小魚鬧窩是常態,畢竟這些水域中最多的就是小魚,一群群的搶食,對垂釣有比較大的影響。出現小魚鬧窩,其實心態很重要,畢竟這就是野釣的典型魚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在小魚群裡釣到大魚。不同季節對於小魚鬧窩的心態也有所不同,夏秋季節釣大魚為主,也是小魚比較瘋狂的季節,很多釣友會不勝其煩。冬季小魚少,魚情也差,小魚主要是耐低溫的鰟鮍和麥穗,當浮漂一動不動時,逗逗小魚也是別有樂趣。
  • 冬天太冷,魚獲總不盡人意,試用這3招,竿竿中魚不停歇,特過癮
    冬天冷,魚口又差,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作為一名釣魚人,應該堅信方法始終要比困難多,就本人而言,每次遇到魚情不好的時候,都會使用以下這3大破解招式,最後不僅魚獲量翻倍,同時還能保證竿竿中魚不停歇。但本人覺得,深與淺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比如一個釣場,最深的地方也就1米多,難道說這裡邊的鯽魚就不吃餌,不遊動了嗎?不可否認,深水區確實藏魚,但也並非釣得越深越好,過深的水域由於陽光直射不到水底,水溫反而會比較低,另外深水區域也缺乏食物且溶氧量低,魚兒的攝食慾望也不會好,所以當你拿不定主意,或者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選擇深淺交界處就是最好的選擇。
  • 浮漂大不靈敏,野釣最好用小漂?正好相反,大漂更有五大優勢
    浮漂越大靈敏度越低,這是釣友們普遍認可的,相對來說也是正確的!為什麼說是相對來說呢?這種說法只能在同材質、同工藝、同漂型的前提下,大浮漂相對小浮漂靈敏度低!原因是浮漂的靈敏度高低,它不單和大小有關,還和材質、工藝、漂型有很大關係。這也就說明不同材質、工藝、漂型的浮漂,大浮漂的靈敏度不一定低於小浮漂!
  • 小魚驚跑,大魚快到?別誤解,小魚驚跑後大魚進窩的概率恰恰更低
    現在科技比較發達了,大家也經常觀看到一些水底魚類攝食視頻,從中也不難發現小魚和大魚其實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也就是說我們經常垂釣的目標魚主要食物為植物類餌料,不會對小魚產生攻擊行為。小結:那麼現在問題找到了,驚跑小魚的是那些掠食類魚類(黑魚、翹嘴、鯰魚、青梢和馬口等)。
  • 【釣魚技巧】在冬釣過程中,遇到小魚鬧鉤的三個調整技巧
    雖然冬季氣溫低,受水溫的影響,大魚早就已經停了口,但倍感欣慰的是,還有耐寒性較強的鯽魚可釣。儘管如此,可最近有九成釣友都在留言說:不知為何,在冬釣過程中,總能遇到小雜魚鬧鉤!其實我認為,這些釣友可能忽視了以下這三招,當然也別想得太簡單,說不定你就是其中之一哦!
  • 大魚吃小魚|老戚外傳
    深藍色的大海裡,一條小魚在惶恐地遊蕩,躲避著從它身後或者身前遊來的大魚,為了生存,不至於丟命,它活得很屈辱,也活得很脆弱,只有尋找比它還小的蝦米賴以維持自己的生命。小魚終於長成大魚了,它舒展多了,霸氣多了,也自如多了,很多小魚都不放在眼裡,就連中等一點的魚,它也敢去碰一碰了。大魚最終成了超級大魚,它懶得遊動,有很多食物都是送上門來的,它只要動一動,就可以吃撐。自然界小魚成長的過程,也許很漫長,但戚怪打這個電腦遊戲,只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
  • 浮漂有動作不中魚,釣鈍一點就好?真正的高手可不是這樣想的
    很多新手在釣魚時都很奇怪這樣一個問題,有口不中魚,不管是黑漂還是頂漂,提竿總是空竿。有些新手釣友意識到這有問題,有些新手釣友甚至還釣得不亦樂乎(畢竟有魚吃餌就是一件開心的事兒)。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別人每次提竿都能中魚?遇到有口不中魚,該怎麼調整?
  • 一得齋記丨難忘的「小魚吃大魚」事件
    □楊新元在自然界中,有一種現象叫「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它,揭示了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基本生存規律。這種以大欺小、以強制弱的關係,組成了自然界錯縱複雜的生命之網。然而,有時候,「大魚吃小魚」的基本生存規律,在特殊的條件下卻會被打破。
  • scratch 好玩的大魚吃小魚
    今天帶大家做一個 非常經典的遊戲 大魚吃小魚創建角色角色1大魚(它應該是條鯊魚)有三個造型,實現吃小魚的一個動作角色2 小魚 這裡小魚有四個造型,讓我們的水族館更豐富,更好看角色3 真正的鯊魚 遊戲裡他可是個狠角色角色4角色就這四個,下面先選擇一個遊戲背景新建3個變量代碼角色1 大魚的代碼角色2 代碼
  • 作為電影《龍女》中的超級黃金搭檔,黃新德這樣評價馬蘭合適嗎?
    能將大魚成功提遛上岸,別說釣魚生涯,就是人生,都會覺得圓滿了幾分,刻意的守釣,反而落了幾分下乘;可是,水中的魚常見,水中的大魚卻不常見,所以,這種期待感,雖然值得期盼,但是卻很是少見,所以求之不得,但總算也是屬於釣魚人的小確幸了,其實,大魚雖然少,但還是有很大的機率被窩料吸引進窩
  • 黃尾魚漂相干脆,提竿卻不中魚!實戰經驗分析,如何提高上魚率
    我看到這個就截圖給老友阿黃,阿黃說這不和你之前一樣嗎?我記得這魚還是我教你怎麼釣的。這個事情我其實記得還蠻清楚,大概7年前夏天的事情了,我和阿黃去河邊釣魚,那天其實是去釣草魚和鯉魚的,一開始也都順利,直到下午開始下起大雨。我倆一時沒走,一邊避雨一邊作釣有一竿沒一竿的拋,突然就來口了,很明顯的漂相,但是一提竿啥都沒有。再拋下去又是一個明顯漂相,再提還沒有。
  • 盛夏小魚太多,魚鉤到不了水底,試試這方法,輕鬆搞定小魚鬧窩!
    三伏天魚難釣,而且此時的小魚異常瘋狂,不少釣魚無奈之下開始了拉白條。其實找個水質好的大水面,狂拉白條也是不錯的選擇,手法得當的話一天至少也能有個4、5斤魚。白條再小也是肉啊,而且味道並不比大魚差,尤其是水質好的地方。其實狂拉白條,和減少小魚鬧窩,在技巧上是可以相互借鑑的。
  • 調平水,到底什麼漂訊,才是給口的漂相
    ,屬於比較鈍的調釣; 我們要分析給口漂訊,首要一個前提,就是明確自己調平水釣1~2目,到底是哪一種調釣方法,只有確定這一點,關於魚口的分析,才能算是合理的;
  • 野外釣魚為什麼釣到的幾乎都是小魚,大魚卻很少?是沒大魚嗎?
    ,可以這麼說吧,一千條魚當中可能有九百九十九條是小魚,只有那麼一條是大魚,小魚數量那麼多,自然就容易釣到小魚了,正所謂數量決定著一切,哪個數量多,哪個就釣到多,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野釣一般都是釣到小魚多。
  • 野釣翹嘴秉承這幾個訣竅,釣1m以上的米翹是常事!
    翹嘴魚生活在水域上層,喜歡在上層水面追逐食物,其追逐過程中,遊動速度非常快。翹嘴的個體有大有小,呈細長型。一般成年的翹嘴,能夠輕鬆長大到5-10斤左右。成年以後的翹嘴也可以繼續長大,時常在湖庫中看到釣友垂釣1m以上的米翹。
  • 其實只有5個字,但足夠了
    其實只有5個字,但足夠了。如果要把臺釣的釣法總結一下,估計沒個幾十種是不行的,本就細膩的臺釣法把任何一塊兒變動一下就是一個新釣法。其實咱釣友們不必糾結於這個,只要你用的釣法適合當地水域能上魚,就是好法。本期《漁課堂》我們來看看「子線躺底」時的釣法。一、臺釣法什麼時候子線躺底?
  • 這便是我的野釣線組,只追求實用
    心理作用而已,優點多野釣畢竟不是競技,如果您野釣中的目標魚就是小鯽魚,不可否認,在特殊情況下(河裡小鯽魚密度非常大),雙鉤確實優勢明顯,然而,現實中野釣情況即使是釣小鯽魚也不會那麼簡單!不像養殖塘魚種單一,野釣什麼魚都有,但是小魚鬧都能把人煩死,雙鉤用拉餌打頻率抽小鯽魚,不就是這個思路嗎,這個思路下形成的作釣套路也是引來無數小雜魚的罪魁禍首,不要再談什麼避免小雜魚鬧窩,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