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齋記丨難忘的「小魚吃大魚」事件

2020-12-23 錢江晚報

□楊新元

在自然界中,有一種現象叫「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它,揭示了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基本生存規律。這種以大欺小、以強制弱的關係,組成了自然界錯縱複雜的生命之網。

然而,有時候,「大魚吃小魚」的基本生存規律,在特殊的條件下卻會被打破。生命之網中,原本一直被大魚吃食的小魚,竟然反過來,將大魚吃掉了。比如,在浩瀚無際的海洋裡,就有一些小魚,因為身體具有某些特殊的器官,結果,以小勝大,讓一些大魚甘拜下風,聞風而逃。於是,生命之網的基本規律被顛覆了,生態平衡被打破了,自然界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在我的記憶裡,有一件事情與「小魚吃大魚」有關,那就是「娃哈哈」(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兼併「杭罐」(杭州罐頭食品廠)。

當年,「娃哈哈」是一家只有1000多平方米廠房的區校辦工廠,而「杭罐」是有100多畝地廠房、上千職工的國營大廠。所以,這場兼併被形象地稱為「小魚吃大魚」。

這一場以小勝大的兼併,稱得上是當年轟動全國的事件。作為事件的主要策劃人之一,我想起了那段時間的日日夜夜。

現在回想起來,29年前發生的事情,似乎就在眼前一樣清晰、鮮活。

1991年8月的一天,我與杭州市的兩位領導一起,策劃了一起震動全國的「小魚吃大魚」事件——「娃哈哈」兼併「杭罐」。

兼併方案一提出,猶如晴空中一聲響雷,震得兩家廠天搖地動,人心浮動。當年的杭城,也因此一下子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我記得,那個29年前的盛夏,杭城驕陽如火,熱得人在太陽下站幾分鐘就汗流浹背。我與杭州市委常委、秘書長沈者壽,市委辦公廳主任楊樹蔭以及幹部張魯芸相約,一起到當時已小有名氣的「娃哈哈」調查研究。

在經歷了改革開放的風風雨雨後,中國的經濟改革正進入一個重要階段。

1991年8月,正是鄧小平視察南方講話(1992年1月18日)即將發表的前一年,「山雨欲來風滿樓」。在中國,新舊體制、新老觀念的碰撞日趨激烈。

當年的現狀是,許多國有企業在全國三年治理整頓後,元氣大傷,正頑強地爭取企業經營自主權,以維持企業的生存需求;而許多校辦企業、鄉鎮企業,卻憑藉靈活的經營機制,在市場競爭的風浪中左右逢源,迅速發展。杭州上城區的校辦工廠「娃哈哈」就是一個例子。

四年前還頭戴破草帽、腳蹬平板車,走街串巷賣營養液的宗慶後,現在已在杭州經濟界「小荷露出尖尖角」,成為風頭很勁的人物。

我們這次去,就想去了解「娃哈哈」快速成長的秘訣。

「娃哈哈」的廠房位於杭州清泰橋堍,小小的場地只有一千多平方米,主要生產「娃哈哈兒童營養液」。

我們剛到「娃哈哈」,廠長宗慶後就來了。中等身材,國字臉,四十多歲,給我的印象很樸實,憨厚。雖然企業的經營情況不錯,可宗慶後卻沒有一點高興的神情,濃眉緊鎖,憂心忡忡。談到企業的生產,他最憂慮的就是產品供不應求,而生產已嚴重受到場地的限制。

他說:「如果我們現在不儘快擴大生產能力,那麼,很快,我們就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敗下陣來,讓別人佔了先機。」

他告訴我們,廠裡在申報一個項目,建新廠房。可是,報告打上去半年多了,還沒有批下來。而隨著「娃哈哈兒童營養液」的迅速熱銷,催貨信函、電話接踵而至,不少商戶乾脆直接開車來立等提貨。

此言不虛,我們在廠裡就看到排隊等貨的許多車輛。

宗慶後說,保健品市場現在正處於無序競爭狀態,如果「娃哈哈」不及時擴大生產規模,其他仿冒產品就會趁機一哄而上,這樣一來,「娃哈哈」將失去寶貴的市場機遇。

但是,按照傳統的發展思路,立項、徵地、搞基建,在當時少說也得一二年時間,很可能會陷入廠房造好後,而產品卻已沒有銷路的困境。我們聽了,也為「娃哈哈」的境況著急起來。

夕陽西下,我們準備「打道回府」。宗慶後悄悄把我拉到一邊。說:「楊記者,我聽說你同市規劃局的楊局長關係不錯,好不好幫我們疏通點關係,把新廠房的規劃早點批下來。」看著他急切的眼神,我都不忍心回絕他,答應幫他問問。

在回市府的路上,我們幾個在車子上就議論起來。

按照傳統的發展思路,少說也得花一二年時間,才能把新廠房建起來。可能到那時,發展的機遇已經失去。

能不能「借雞生蛋」,讓開工不足、場地有餘的工廠,騰出一些地方給「娃哈哈」使用呢?或者,更大膽一些,乾脆讓「娃哈哈」去兼併一家廠。這樣做,可能就會取得「吹糠見米」的效果。

從「娃哈哈」的周邊考慮,我們想到了兩家廠:

一是杭州利民製藥廠。

這家廠的廠長姚祖豐,也是杭州市比較有名的企業家。可他引進了一套設備生產「中國可樂」,因為味道像咳嗽藥水而無人問津,企業也陷入困境;

二是杭州罐頭廠。

廠長劉樹榮是市一輕局下派的幹部,曾到深圳闖蕩歷練過,很有魄力。可作為國有大企業,方方面面受到的制約很多。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逐步轉軌,該廠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已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

如果讓「娃哈哈」去兼併「杭罐」,「娃哈哈」就立刻可以讓「杭罐」空閒的100畝地發揮作用,搶佔市場制高點;而「杭罐」也可以擺脫產品積壓、資不抵債的困境。

可是,要讓一家成立才4年的校辦小廠,去兼併一家龐大的國營大企業,這行得通嗎?在當時風氣未開的情況下,要衝破幾十年來形成的體制和利益機制的束縛,這樣做談何容易。我們心中都沒有底。

回到市府後,我就去找「盧兄」,就是當年的杭州市市長盧文舸。

我當時的身份是浙江日報駐杭州記者站站長,已在市裡工作了四年多,與市長、書記的關係都很好,平時經常在一起聊聊天。

盧是文革前的浙江大學畢業生,近50歲,曾在北方工作過,風流倜儻。調回浙江後,當過廠長和省電力局的領導,對基層的情況很了解。主持杭州市政府工作後,一直致力於經濟體制的改革。當我把「娃哈哈」的情況以及我們的設想向盧兄一匯報,盧很激動,猛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說:「這個設想很好,我支持!」

得到市長的支持後,我又到市委書記辦公室。市委書記吳仁源是個忠厚長者,辦事考慮周全,與我非常談得來。他聽了我們的想法後,也表示贊成。

為了讓心中更有底氣,吳仁源書記第二天又專門到「娃哈哈」調查研究,了解情況。

下午,杭州市委召開常委會,專門研究「娃哈哈」與「杭罐」的問題。

市委常委會議,還有市長辦公會議,我都是列席參加的(這是吳仁源書記定的規矩。他認為,讓主要新聞單位的記者參加常委會,不是一種待遇,而是工作的需要,可以讓記者了解決策層的動態。主要新聞單位包括新華分社記者和浙江日報記者。後擴大到杭州日報總編和杭州電視臺臺長)。這次作為主要策劃者之一,我不僅聽,也適當作些補充。

沈者壽作為調查的帶隊,把這一次調查研究的經過以及調查後的設想作了比較完整的匯報。當提出讓「娃哈哈」去兼併「杭罐」時,會場裡一陣騷動。一些常委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要老沈再複述一下匯報的內容。大家的反應是,這一步是否太大膽了,一個區校辦工廠,去吃掉一個國營的大廠。好像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而且,這樣跨體制的兼併,很多實際的問題很難解決。

盧文舸市長發言了:「我認為這個設想可行,方向對頭。讓『娃哈哈』去兼併『杭罐』,看起來是小魚吃掉了大魚,其實是大魚在兼併中得到了重生,小魚在兼併中得到了壯大。當然,許多具體的政策性問題,要仔細研究出兼併的方案,然後來再討論。」

一向辦事穩重,頗有長者風範的吳仁源書記作了最後的總結:「老沈他們提出的大膽設想非常有意義。我去『娃哈哈』看了一下,這家廠雖然小,但是很有發展活力。我們要支持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儘快擴張,佔領市場制高點。讓產品滯銷、生產力低下的企業儘快注入新的活力。不要糾纏於體制不同等問題,我們的思想要更加解放一點。」

杭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後,決定儘快實施這項「小魚吃大魚」的改革。 以後,市委決定,由沈者壽牽頭。成立由各相關局、辦領導參與的兼併實施領導小組,就這項兼併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

然而,與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次改革一樣,習慣勢力的影響,舊觀念的阻礙,往往使改革很難到位。

從根本上來說,改革,就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是衝破習慣勢力影響,掃除舊觀念的一場攻尖戰。

儘管得到了「父母官」的支持,但「娃哈哈」和「杭罐」的員工意見都不小。

「娃哈哈」的老員工擔心兼併後「小馬拉大車」,企業會被拖累,職工收入受影響;

而「杭罐」的員工更激烈。雖然企業連年虧損,但總是國有大企業職工身份。現在要變成上城區校辦工廠的工人,都不情願。有人甚至提出「與企業共存亡」。

而社會上對這場改革議論紛紛,也出現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姓社還是姓資?這是在搞資本主義復闢!」有人一下子就上綱上線,全盤否定這項改革;

「中央不是說要搞活國有大中企業嗎?而杭州市卻要把一個國有大企業搞死!杭州市的領導思想出問題了!」

「這簡直就是在搞和平演變。」

來自各方的議論,給正在綢繆的兼併操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作者(左二)宗慶後(左三) 作者供圖

在實施兼併的前幾天,我曾與宗慶後有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

談話就約在我在杭州市府的三樓辦公室(當時還在延安南路的老市府)。

我對宗慶後說:「這次市委、市府領導決定讓你這條小魚去吃掉『杭罐』這條大魚,是承擔了一定風險的。社會上的各種議論相信你也聽到過。一定要把這次兼併搞好,你有沒有信心?」宗慶後十分肯定地說:「你請市委、市政府領導放心,我一定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把這次兼併搞出成效來。」

我說:「杭罐的廠長劉樹榮,也是一位很能幹的企業家,其實並不比你差,他就吃虧在體制上。這也是目前國有大企業的通病。當然,兼併後『一山不容二虎』,劉樹榮肯定要調出,但杭罐原有的副職和工人,你一定要善待他們。」宗慶後說:「這你們放心,我會考慮到這一點的。」

那一天,我們還談到了做人、兼併後如何開展工作等,談得十分默契,宗慶後給我的印象很不錯。

當時,市裡在沈者壽的牽頭下,組織一幫人緊鑼密鼓地負責兼併方案的制定。

起初,對罐頭廠原有資產的處理,有關部門提出過代管、聯營等多種方案。但宗慶後卻十分精明,腦子也十分清醒,堅持要清產核資。他認為,改革應該到位,產權必須明晰化。

在所有方案中,這其實是「代價」最大的一種。宗慶後卻認定「眼前虧不吃,舊帳不清,企業發展後患無窮」。

市裡據此提出新方案,由娃哈哈出資8411萬元,整體收購杭罐廠,接收其500名合同工,其他人員解除勞動合同,下崗分流。退休人員由市政府負責安置。同時,杭罐廠的所有欠款由債權銀行掛帳停息,待該廠扭虧為盈後再行歸還。

猶如晴空響驚雷,「小魚吃大魚」了!

1991年9月5日,由我與楊樹蔭採寫的《「娃哈哈」兼併杭州罐頭食品廠》一稿,在《浙江日報》頭版刊發。《杭州日報》也在同一天發表頭條新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兼併杭州罐頭食品廠》,讚揚這種做法是「讓優勢企業增強後勁,使虧損企業擺脫困境」,此文的作者也是我和楊樹蔭。在報導的右首,還配了評論員文章,題目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這是沈者壽親自撰寫的。

10月6日,在兼併一個月後,我和楊樹蔭在《浙江日報》二版又發表了長篇通訊《一次高效率的實踐》,旗幟鮮明地讚揚了這次改革。

來自上海、北京及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也紛紛報導這一場「小魚吃大魚」的改革。一時間,「娃哈哈」兼併「杭罐」成為全國各家媒體報導的重點。

從「娃哈哈」申報項目,要主管部門敲100多顆圖章,而他們跑了半年多隻敲了一顆章這件事,我看到了舊體制對企業發展的制約。

在經過一番調查採訪後,我於11月25日在《錢江晚報》「廣角」上發表了整版的《圖章奏鳴曲》,抨擊這種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提出了政府部門必須為企業發展服務的觀點,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在那段時間裡,因為「小魚吃大魚」事件,也促進了杭州市各部門的許多改革。

1991年12月9日,我採寫了《杭州市委砍掉形式主義上下滿意》一稿,在浙江日報頭版顯著位置發表; 12月18日,我採寫的《杭州市杜絕評比過濫規定出臺》又在《浙江日報》頭版發表。

12月19日,在兼併100天之際,我在《浙江日報》頭版發表了《兼併前:連年虧損負債纍纍,兼併後:三月扭虧為盈》一稿。

《浙江日報》和《杭州日報》分別發表消息、通訊後,毗鄰浙江的上海,《文匯報》更是以三倍於浙杭兩報的篇幅,發表了長篇通訊《小魚吃大魚,百日傳佳音》。三天之後,《解放日報》也發表了長篇通訊《百日兼併》,更配以《再論改革要有膽略》的評論員文章,旗幟鮮明地肯定和讚揚兼併這一改革舉措。

人們認為,這次兼併不但讓「娃哈哈」獲得了高速發展的生產平臺,更藉助杭州罐頭食品廠這頂「紅帽子」,讓「娃哈哈」從市場、信譽、融資、稅收等方面一舉突破了過去「校辦工廠」的局限。

到1991年年底,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這條「小魚」的資金總額已達1.33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5933萬元,流動資金2 842萬元,專用資金4576萬元。而據工商銀行原杭州解放路辦事處出具的資信證明書顯示,當時其銀行存款高達4293萬元。

這時候,宗慶後也聲名鵲起,成為杭州、浙江省乃至全國知名的企業家。

如今,在經歷了29年的發展後,「娃哈哈」已成為中國一張響噹噹的民族品牌。

孟德斯鳩說:「據我長期觀察,要想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就必須大智若愚。」「娃哈哈」兼併「杭罐」,在當時的情勢下想出這麼個點子,被許多人認為是異想天開,似乎有點愚蠢。也遭到不少人的質疑。然而,正是在這種所謂的不可能中,我們闖出了一條發展經濟的嶄新路子。

「小魚吃大魚」,打破了杭城經濟界舊的生態平衡,建立起企業與企業間新的生態秩序。

這次大膽的嘗試,也為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注入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觀念。引領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解放思想,深入調查,大膽嘗試,衝破舊思想、舊觀念的樊籠,建立全新的企業生態系統。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現實意義已遠遠超過了兼併事件的本身,其產生的影響真的不可估量。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當初沒有想到的。

作者楊新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記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scratch 好玩的大魚吃小魚
    今天帶大家做一個 非常經典的遊戲 大魚吃小魚創建角色角色1大魚(它應該是條鯊魚)有三個造型,實現吃小魚的一個動作角色2 小魚 這裡小魚有四個造型,讓我們的水族館更豐富,更好看角色3 真正的鯊魚 遊戲裡他可是個狠角色角色4角色就這四個,下面先選擇一個遊戲背景新建3個變量代碼角色1 大魚的代碼角色2 代碼
  • 大魚吃小魚|老戚外傳
    深藍色的大海裡,一條小魚在惶恐地遊蕩,躲避著從它身後或者身前遊來的大魚,為了生存,不至於丟命,它活得很屈辱,也活得很脆弱,只有尋找比它還小的蝦米賴以維持自己的生命。靠吃這些蝦米,小魚一天一天在長大,可以去吃一些小魚了,但是面對大魚,它還是必須及時地躲開,否則它就沒命了,儘管活得也很艱難,但是畢竟要比以前好多了,從容多了。這時候,魚兒依然低調,韜光養晦,它知道,在沒有長大、沒有強壯起來之前,它必須忘記自己,必須敬畏地面對一切。
  • 野外釣魚為什麼釣到的幾乎都是小魚,大魚卻很少?是沒大魚嗎?
    野外自然水域裡,大魚還是有的,不過數量是非常少的,而小魚數量是非常多的,小魚也非常貪吃,魚餌下水就搶著吃,魚餌幾乎入水幾秒就被小魚吃光了,所以數量決定著一切,關係著我們能釣到什麼魚,還有釣不到什麼魚。,可以這麼說吧,一千條魚當中可能有九百九十九條是小魚,只有那麼一條是大魚,小魚數量那麼多,自然就容易釣到小魚了,正所謂數量決定著一切,哪個數量多,哪個就釣到多,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野釣一般都是釣到小魚多。
  • 野釣遇上小魚鬧窩,這些釣法可以「擇優錄取」,過濾小魚釣大魚!
    在自然水域垂釣遇上小魚鬧窩是常態,畢竟這些水域中最多的就是小魚,一群群的搶食,對垂釣有比較大的影響。出現小魚鬧窩,其實心態很重要,畢竟這就是野釣的典型魚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在小魚群裡釣到大魚。不同季節對於小魚鬧窩的心態也有所不同,夏秋季節釣大魚為主,也是小魚比較瘋狂的季節,很多釣友會不勝其煩。冬季小魚少,魚情也差,小魚主要是耐低溫的鰟鮍和麥穗,當浮漂一動不動時,逗逗小魚也是別有樂趣。
  • 當大魚決定去吃蝦米,小魚怎麼辦?
    然後雙方不再打價格戰,外賣的性價比不斷降低,甚至遠不如去堂吃。 引用一句話: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紫泥。但是現在大魚要吃蝦米了。
  • 小魚驚跑,大魚快到?別誤解,小魚驚跑後大魚進窩的概率恰恰更低
    在日常垂釣過程中,有人常常提及「小魚驚跑,大魚快到」這句話,意思是說小魚被驚嚇跑了,大魚就進窩了,我們就有希望釣到大魚了。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為什麼會有「小魚驚跑,大魚快到」這種說法小魚突然不鬧窩時確實預示著大魚可能進窩了,但小魚並不是被驚跑了,而是窩子裡的誘餌把大魚吸引過來,尤其是大魚越來越多時,小魚們沒有了碎食的時間和空間,畢竟小魚是沒有能力和大魚搶食的。
  • 《八佰》上映霸王條款引眾怒:大魚吃小魚,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市場競爭的規律,歷來就是「大魚吃小魚」。我們曾經所熟知的小護士、樂百氏、南孚電池、北冰洋汽水……都是「大魚吃小魚」規律下的犧牲品。「大魚吃小魚」的戲碼,在國內企業同樣上演。當然,很多創業公司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條「小魚」,他們創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不斷地發展壯大,強大到能夠引起「大魚」們的注意,讓他們爭相來吃,然後藉此賣個好價錢。「摩拜單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創始人套現15億,從容離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 彰泰賣身旭輝並非偶然,房企「大魚吃小魚」戲碼繼續上演
    房企融資政策日益收緊的背景下,「大魚吃小魚」的戲碼正愈演愈烈。1月7日,旭輝控股公告稱,公司擬收購桂林彰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65%股權,公司旗下永升生活服務也將收購彰泰旗下物業集團。二者將按65%和35%的股權比例合作成立合營公司,總部將設在廣西南寧。彰泰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彰泰集團80%的股權,但收購完成後,旭輝集團將實際控股彰泰集團。
  • 一得齋記|成功的品格
    中國有句古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說,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定要多吃點苦頭,這種苦,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而人上人,我認為應該不是專指騎在勞動人民頭上的達官顯貴,而是能幹一番事業的優秀人才。閻錫山的兩個兒子要離開父親,遠涉重洋去美國發展。對於當父親的閻錫山來說,當然有不舍之情,有不放心之處。他搬出了父親教育自己的話來要求孩子補上吃苦這一課。
  • 同樣是咬鉤,大魚咬鉤和小魚到底有什麼不同?區別都在這些細節上
    但是有些老釣友說,我雖然不一定知道水裡是什麼魚咬鉤,但我能分辨出是大魚咬鉤還是小魚咬鉤。關於這點,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路人甲要說大魚咬鉤和小魚咬鉤真的區別挺大的,掌握了訣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首先,大魚進窩的跡象很明顯。在自然水域釣魚平常都是以小魚為主,一旦大魚進窩很容易從一些跡象上看出來。比如說水裡突然安靜下來,原來的小雜魚不咬鉤了。
  • 教你畫創意線描大魚吃小魚
    今天和大家分享畫創意線描大魚吃小魚,希望對學習美術的孩子有所啟發!繪畫工具:碳素筆或者鋼筆,記號筆素描紙。第一步,在畫面中間畫出最大的一條魚的外輪廓。注意大魚嘴巴的方向,再畫出旁邊的小魚的外形。步驟一第二步,用點線面、黑白灰裝飾大魚身體。
  • 夢見水裡好多大魚小魚是什麼意思 夢見水井裡有很多小魚預示著什麼
    夢見水裡好多大魚小魚是什麼意思 夢見水井裡有很多小魚預示著什麼夢見魚,百事如意。夢見井內有魚,吉兆,代表著將會在他處任職。因為「魚」和「餘」諧音,在中國傳統的解夢觀點中,夢見魚一直和財富密切相關。
  • 湖北上演「大魚吃小魚」,這些城市或被「吞併」,簡直「開掛了」
    湖北上演「大魚吃小魚」,這些城市或被「吞併」,簡直「開掛了」!現在很多縣由於經濟發展大,獨立成為縣級市,如臨汾市霍州市,原來霍州屬於縣級,現在變更為縣級市後也屬於臨汾市管轄。 但是,相反,現在「撤退合併」的現象層出不窮。 說到撤退合併這個詞,你首先想起哪裡?
  • 小魚漂相和大魚漂相,其實就差這一點,次次看準還不竿竿中大魚?
    「小魚胡亂飄,大魚如山倒」咋理解?懂了後,任何水域你只抓大魚。冬季的河中有沒有小魚呢?答案是有!這對於很多新手釣友來說可不是好消息,本來就難以上魚的冬季,再加上小魚鬧漂,豈不是難上加難?其實啊,如你能正確分辨這些漂相,你還能專撿大魚釣呢。一、為什麼要看準小魚鬧漂的漂相?
  • 4.5米魚竿,小魚有手感,大魚有腰力
    大魚快速上岸:8斤鯉魚三分鐘進抄網,考驗的是魚竿的承重與腰力,進抄網時間雖然不同人快慢不同,作為參考,這個時間長度也基本可以體現這個魚竿良好的回彈力了,魚竿是東麗30T+40T碳纖維加工,搭配內外逆絲與三維管壁,4.5米承重在10斤以內是完全沒問題的。
  • 小魚乾怎麼吃?1炸2炒3燜的小魚乾,爽口又下飯,上桌光碟
    我們總喜歡在閒暇之餘到小河裡、池塘裡捉小魚、抓龍蝦、摸螺螄。撈上來的小魚雖然體型小、肉也不多,但是別著急扔掉,做成小魚乾那又是另一番風味。市面上的小魚乾是指曬乾的小魚,通常是利用公魚、丁香魚等魚類製作而成的。池塘裡撈上來的小魚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魚,急著吃美味的我也等不及小魚曬乾了。
  • 《大魚海棠》到底「抄襲」了誰丨八卦
    來源丨成都商報(cdsb86612222)毒舌電影(dsmovie)婊姐影評(biaojieyingping)《大魚海棠
  • 炒小魚乾時,到底要不要焯水?很多人做錯,難怪小魚乾又鹹又硬
    進來的小夥伴可以給小佳點個關注哦在日常生活中,魚的種類非常多,大的小的都有,大魚有大魚的滋味,小魚有小魚的美味,小編最喜歡吃的還是小魚乾,小魚乾的做法也有很多,可以蒸、可以炒,不過小編還是喜歡吃炒的,畢竟炒出來的更香,所以小編最喜歡吃的是炒的。記得奶奶在世的時候,經常會去魚塘中弄一些小魚,然後將其燻幹,讓小編帶到工作的地方吃,但是奶奶去世之後,就很少吃到小魚乾了。
  • 勞作中長大的一得
    一得他爹手工課程信息:一得他爹暑期邀你參與搭建樹屋一得他爹開木工手工課了一得他爹個人微信號 yidedie
  • 大魚吃大魚!樓市破產併購潮來襲,青島剛需購房要避開小開發商
    世茂吃下福晟,打破了人們對樓市併購的客觀概念,以往樓市都是「大魚吃小魚」,如今看來,隨著地產行業面臨困難,開發商普遍面臨庫存壓力、利潤不斷被壓縮,除了以往的「大魚吃小魚」現象之外,「大魚吃大魚」的新整合時代即將來臨。在破產方面,過去的一年,破產房企的數量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