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人間煙火,就是建築裡的終極浪漫

2021-02-15 非標準建築工作室

當你試著不要去想大象的時候,

你首先想到的便是大象。

《盜夢空間》


拆房:陳天驕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導:林雅楠  總指導:趙勁松

看別人的生活都是一部電影,光影流轉,生死恩怨都是滿屏的浪漫;再看看自己,就只剩下鬼影,還是鬼影幢幢,活是不想活了死又不敢死。

基地位於距泰國素林市以北52公裡的農村地區,包括有大象活動區、大象宿舍大象醫院以及一座主要建築:大象博物館。

在國寶界,滾滾是被全國人民捧在手心裡的;袋鼠考拉基本都是散養;至於白頭雕高盧雞這種主要工作就是吉祥物,活在各種國家logo中。

這種奇妙的人象共生關係在泰國延續了上千年,特別是在建造大象世界的素林省奎伊族部落中最為牢固。但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為了發展地區經濟,素林省的森林遭到大肆砍伐。森林被破壞後,奎伊族人和他們的大象一度背井離鄉,流浪在各個旅遊區或者馬戲團裡靠表演餬口,生活得十分艱苦。

時間一直到了2015年,人民才逐漸注意到奎伊族人和大象的艱難處境,於是政府發起了這個「大象世界」的項目。目的就是為了將素林的奎伊族人和大象帶回自己的家園,並確保大象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順便帶動當地旅遊發展改善奎伊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大象博物館幾乎是整個園區中唯一服務於人類的建築,主要就是科普展覽,當然也包括圖書室、報告廳、餐飲休閒、紀念品售賣等遊客服務功能。

地大活兒少還不是好事兒麼,正常建築師估計挽起袖子就開始幹了。大象們在這裡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著奎伊族人在園區到處溜達,看心情和遊客互動一下。這裡與馬戲團本質上的不同就是一切活動都靠大象自願。兩百多頭大象輪班倒,下班之後的生活內容主要就是洗澡、喝水、吃飯、睡覺。這裡面洗澡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大象的皮膚接近於裸露狀態,非常容易乾燥。正是飯可以少吃,澡不能不洗。

也就是說,大象在園區內的流線大致呈環形:從宿舍到主廣場溜達互動→下班後去池塘洗澡→洗完澡去綠地休息吃點東西→到自己的活動廣場繼續溜達順便給那裡的遊人看看→回宿舍睡覺或者準備輪下一班崗。

Bangkok Project Studio事務所;

前面說了,在泰國人眼裡,尤其是素林省的奎伊族人眼裡大象是家庭成員,一家人就應該生活在同一屋簷下,見面繞路那叫六親不認。所以B叔第一反應就是讓大象也進入建築:該怎麼走就怎麼走,誰也不用讓誰。

泰國原住民幾百年來都與大象一同生活,覺得跟大象呆在一座建築裡完全沒問題,但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可沒有跟大象一起生活的經歷,肯定會有人覺得不適應。特別是一些相對私密的區域,比如洗手間什麼的。你肯定不想剛上完廁所就發現門口有頭大象在盯著你看吧。所以,對B叔來說,真正的設計難題是怎麼在讓大象自由活動的同時又避免進入特定區域衝撞遊客呢?就是利用大象和人類的最萌體型差,在特定區域用較窄的通道讓大象主動放棄。

根據對亞洲象通常活動空間的分析,B叔選定5m跨度為一級網格,形成的通道人和象都能順利通過;寬度減半變成2.5m就可以形成二級網格,保證人通過的同時限制大象通過。

因此在場地中以5m為跨度生成第一級網格,再將跨度減半為2.5m生成第二級網格。

在建築中間讓出一條5m寬的路,讓下班的大象可以直達水塘或與遊客一同進入建築。

光有一條南北向的路還不夠,為方便大象在西側的綠地和東側的康復保健區之間往返,加設一條東西方向的5m通道。並將通道的牆體延長至用地邊界,增強其引導性。

錯動體塊,在建築中部為遊客提供一個休息停頓的空間;同時用網格控制休息空間的大小,以保證不對大象的通行空間造成影響。

博物館本身則被分成了四個部分,那麼觀展流線的設計就有了三種方式。

B叔用不同寬度的通道對大象的活動範圍進行限定,也就擺明了態度不會用牆這種強制限定來分隔遊客和大象。同理,在博物館內部也會繼續讓大象自己「知難而退」,避免進入展廳。在人和象的活動區之間加入過渡空間,把牆體的強限定變成空間的弱限定。

加入過渡空間後,上面三種組織流線的方式就只剩下第三種可用。另外兩種流線都會被加入的過渡空間打斷而不能貫通。把展區的外牆向內偏移5m,內部作為新的展區,外部作為過渡空間,四個展區各自獨立。

1號廳展示象這個物種的演化過程以及在泰國生活的歷史;

2號廳展示泰國大象與人類的早期關係發展史,如象參與古代皇家儀式以及成為人的寵物;

3號廳展示大象的重要生活習性——喜水;

4號廳展示奎伊族人與大象的夥伴關係。

由於1號展區靠近園區主廣場,因此還要布置報告廳、餐飲售賣、閱讀室等功能。首先嘗試把它們跟展廳一起布置在中間區域,但發現面積擁擠且難以組織交通。於是將上述輔助空間與外圍的過渡空間進行置換,並在東側牆體上開口,使得大象能夠帶領遊人進入展區。

將報告廳後退一格(5m)形成灰空間,增強對遊人的吸引力,但不讓出通道,使得西南側前來的遊人只能先進入餐飲售賣區再進入展廳,心機哦~洗手間也相應後退,導致後方通道產生一個轉折,不過這對大象的行進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將閱讀室向外拓寬2.5m使通道變窄,避免人象活動衝突。

這部分只有一個展區,因此用兩個庭院來對過渡空間加以限定,並將外側的過渡空間與室外活動場地融合。

儘管2號展區西側的開口已經與1號展區錯位布置,但二者距離還是太近。遊客走到這裡會面臨二選一的狀態,如果選擇了直接進入2號展區那麼後面很有可能就會錯過1號展區。

B叔意識到問題出在筆直的通道上,遊客站在通道中一眼看到兩個展區的入口就會糾結。於是移動通道的牆體,在兩個入口南側設置一個左轉彎,引導遊客的視線先落在1號展區的入口上,這樣遊客參觀完1號展區出來的時候也能一眼看到2號展區的入口。

由於3號展區的主題很明確:大象親水,因此將展廳拉長並與水池組合布置。與展區1一樣,把輔助空間布置在過渡空間外圍。

為了不讓大象進入辦公和洗手間區域,還是用上面縮窄通道為2.5m的辦法對體塊進行處理,讓此處的過渡空間不便於大象通行。

在水池處增加牆體,進一步限制大象活動的區域,將水池分成一靜一動兩個區域。

還是老套路,把辦公區以及後勤用房布置在過渡空間外圍。

隨後效仿2號展區的操作,通過移動通道的牆體增設轉彎來避免遊客同時看到兩個展廳的入口,增加空間的「迷宮」屬性同時讓北側出口正對水塘。

在院落內添加牆體,再次限制大象的活動範圍,留出一個安靜的庭院供人休息或思考。

由於泰國當地氣候炎熱、日照充足,因此將功能房間的外牆內縮一圈,與「迷宮」的圍牆形成雙層牆體,改善建築熱環境的同時創造更多灰空間。

額~這建築好像也沒啥立面,那就把迷宮牆體用當地產的紅磚來建造,將之前因為形體錯動而超出用地範圍的牆體縮進並進行曲線處理,與場地融為一體。

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對我的電影反響熱烈,但我認為最吸引外國觀眾的,是我沒想取悅他們。如果你試圖強調日本特色來增加感染力,並描寫一個西方人認為是在外國發生的故事,他們的反應將非常消極。但作為一個日本人,如果你講個與日本人操心的事有關的故事,它會吸引全世界的人。」

 

非標準建築 · 非標準定製

‍‍‍‍‍‍‍‍‍‍‍‍‍‍‍‍‍‍‍‍‍‍‍‍‍‍‍‍‍‍‍‍‍‍‍‍‍‍‍‍‍‍‍‍‍‍‍‍‍‍‍‍‍‍‍‍‍‍‍‍‍‍‍‍‍‍‍‍‍‍‍‍‍‍‍‍‍‍‍‍‍‍‍‍‍‍‍‍‍‍‍‍‍‍‍‍‍‍‍‍‍‍‍‍‍‍‍‍‍‍‍‍‍‍‍‍‍‍‍‍‍‍‍‍‍‍‍‍‍‍‍‍‍‍‍‍‍‍‍‍‍‍‍‍‍‍‍‍‍‍‍‍‍‍‍‍‍‍‍‍‍‍‍‍‍‍‍‍‍‍‍‍‍‍‍‍‍‍‍‍‍‍‍‍‍‍‍‍‍圖片來源:https://stock.adobe.com/sk/images/monk-with-elephant-in-the-forest/12424636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xwYT61tRYhttps://www.pinterest.com/pin/777152479423672785/?nic_v2=1a6KNDxK8圖[4]、[5] 、[6] 、[7] 、[8] 、[9]來自https://www.archdaily.com/948267/elephant-museum-elephant-world-bangkok-project-studio?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projects其餘分析圖與動圖均為作者自繪,轉載請註明。‍‍‍‍‍‍‍‍‍‍‍‍‍‍‍‍‍‍‍‍‍‍‍‍‍‍‍‍‍‍‍‍‍‍‍‍‍‍‍‍‍‍‍‍‍‍‍‍‍‍‍‍‍‍‍‍‍‍‍‍‍‍‍‍‍‍‍‍‍‍‍‍‍‍‍‍‍‍‍‍‍‍‍‍‍‍‍‍‍‍‍‍‍‍‍‍‍‍‍‍‍‍‍‍‍‍‍‍‍‍‍‍‍‍‍‍‍‍‍‍‍‍‍‍‍‍‍‍‍‍‍‍‍‍‍‍‍‍‍‍‍‍‍‍‍‍‍‍‍‍‍‍‍‍‍‍‍‍‍‍‍‍‍‍‍‍‍‍‍‍‍‍‍‍‍‍‍‍‍‍‍‍‍‍‍‍‍‍‍

非標準建築工作室著作權所有

允許轉載,禁止修改和演繹

轉載請聯繫微信:linxiaowu3513

相關焦點

  • 遲子建:我喜歡煙火人間的感覺(作家近況)
    在哈爾濱的故事裡,人物的命運相互關聯、碰撞、融合,在彼此尋找中交織出絢麗的生命經緯。小說中的典型環境「榆櫻院」,其實就是遲子建根據現實中哈爾濱道外區的老建築構想出來的。主人公黃娥剛到榆櫻院時,劉建國送了她兩樣東西,其中之一就是地圖。在紙印的地圖之外,黃娥也用腳步丈量著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在摸爬滾打中繪製出了自己的哈爾濱地圖。
  • 小食單 | 煙火人間
    希望各位讀書人在經歷了一年的悲歡之後,能對生活報以微笑,向著遠方的煙火再啟程。這個故事大家並不陌生。許三觀的一生可謂平淡無奇,乏善可陳,他的「壯舉」就是賣血。他靠賣血成了家娶了親,又靠賣血來支撐家庭一次次渡過難關。一本書下來,說的都是最世俗的生活,最平常的故事。
  • 煙火女人——墜落人間的天使
    煙火女人——墜落人間的天使「理雲鬢,著素裝,不畏濃煙燻顏色,為君洗手做羹湯……"當女人們挽起長發的那一刻,她們把自己嫁給了愛情,為了心愛的人,她們心甘情願盤起如雲長發。愛情,為他們描繪出一幅浪漫美好的圖景,生活,在她們眼裡是瑰麗多彩的。有人把奧黛麗.赫本比作墜落人間的天使,其實,這世間的女人,哪一個不是墜落人間的天使。結婚之前,每個女人都是天使。
  • line+LINK 預告 | 張海翱:人間煙火——柴米油鹽也有詩和遠方
    我們聆聽建築與城市的脈動,發現世界的多元文化,欣賞生命的充實豐富,在 line+ LINK · 連結我們和世界的無限可能  --人間煙火:柴米油鹽也有詩和遠方與法國玫瑰「蘇菲瑪索」一起拍廣告,跟明星吳彥祖一起設計房子
  • 人間煙火|銀座小胡同裡的程氏麵筋王
    堅守在菏澤街角巷陌的擺攤人、手藝人、追夢人……他們眼中有火,心中有光,組成了這人間煙火。城市,也在「煙火氣」中煥發活力,是熱鬧充實,是人間百態,也是許多人精神的棲息。人間煙火,山河遠闊,都交織著夢想和希望,生活和遠方。煙火人間,奔波碌碌,為一碗舌尖滋味。
  • Hebe 日常 數字專輯 預購(人間煙火 首播)
    距上一張專輯,時隔兩年多,田馥甄一邊持續如果巡迴演唱會演出,一邊醞釀想法,等待好歌,以慢工出細活的步調籌備新專輯,終於將第四張個人專輯『日常』催生成型!專輯名為日常,田馥甄想要傳達的其實是最簡單但也容易被忽略的生活態度,就是好好享受每一天看似平常的事物,用心感受當下,讓每一個日常都變得不平常,因為無常是那么正常,所以應該珍惜如常,過好每個日常。
  • 最美不過「人間煙火」
    一日三餐,年復一年 只是煙火罷了!小縣城裡的一條生活街道雖然有些破舊 但從早到晚都是人來人往煙火氣息撲面而來 有各式小吃 讓你欲罷不能種想停一停看一看煙火氣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帶給城市的不止是一日三餐更是情懷和修養!
  • 《江湖菜館》裡,是不打烊的人間煙火
    暫時「宅家」的朋友們,請按下躁動的心,先一起嘗嘗《江湖菜館》裡的「招牌菜」! 「在這裡,無敵隨性的烹調手法,收割掉無數吃貨的終極味蕾;縈繞著濃烈煙火焦香的街頭館子,倔守著各自的性格,組成了這片草莽江湖;犄角旮旯裡的江湖氣息,才是這座城市的底味……」 湖南長沙的水井坊街道,一家沒有招牌的小館子裡,藏著地道長沙口味的缽子菜。
  • 當江湖氣遇上人間煙火 《江湖菜館》「開業」了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我們長期以來「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文化社會裡,關於美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摯愛。但走進每一座城市,犄角旮旯裡的江湖氣息,才是懂行人的心頭好。於是,《江湖菜館》來了。匯集江湖氣,把人間煙火匯集,奉上一道道美味,吃貨們又有口福了。目前長江雲TV已上線三集,非常適合你找個飯點,邊吃邊看。(別在半夜看,你會忍不住點外賣的,相信我。)影片一開頭,便充滿著江湖氣息,看這無敵隨性的烹調手法,收穫了多少吃貨的終極味蕾。街頭巷尾從來都是美食的聚集地,在吃這個問題上,吃貨們絕不將就。
  •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詩人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他們也是俗人一個
    他們並非都是不食人間煙火之人,也如同你我一般都是俗人一個。詩聖杜甫曾有「人民詩人」的美譽。在他的詩歌中展現了安史之亂時期,人民大眾在戰爭影響下的艱難痛苦生活,飽含著不幸民眾們的血淚故事。人們對於杜甫本人及其詩歌作品的印象與評價也大多都是能夠反映人間疾苦現實主義詩歌。可是事實上,從前的杜甫可並不是如此的高大上。
  • 《我喜歡你》趙露思用實力證明,柴米油鹽,才是最浪漫的人間煙火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喜歡你》趙露思扮演的元氣廚娘顧勝男,用一道道美食,撩動了傲嬌總裁路晉(林雨申 飾)的味蕾,也牢牢地栓住了他的心,意外的邂逅了一段浪漫的美味情緣。接下來的劇情裡對於路晉來說,只要能品嘗到顧勝男做的飯菜,就可以暫時忘卻職場上的煩心和家庭帶來的缺失,讓心靈得到片刻慰藉。就這樣,顧勝男成了路晉的「專屬廚師」。承包起路晉每日的一日三餐。太多愛,太多難以啟齒的深情,都包裹在用心烹飪的美食裡。
  • 女人的終極春藥,都在這張浪漫片單裡
    或暗戀,或失戀,或擁吻,或流淚,每個人都能從這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影子。生活就是這樣,有好有壞。那些肆意歡鬧,就是多少人懷念不已的獨屬於青春的浪漫啊!以愛之名,為彼此改變,這就是愛情中最令人嚮往的浪漫。
  • 《風味人間 第二季》煙火人間裡的美食傳奇
    貪吃的兒子,拽著我,一起追著第二季的風味人間。熟悉的片頭曲一響起,他就聚精會神,時不時咽一口口水,跟我討論某道食物該是如何美味銷魂讓人心嚮往之。並種草了不少特色食品,南方的灌蛋,北方的粉條,蘇州的三蝦麵,挪威的帝王蟹。食物伴隨著烹飪者的喜怒哀樂,呈現面前,又何止是食物而已,而是透過食物折射的世間百態,在辛苦維生之餘對家和親情的依戀。
  • 人間煙火,最美的是花箋有痕!
    人間煙火最美的是花箋有痕,或是一縷煙,或是抹春光,一朵夏花,心情都會為之燦爛。不管怎樣,與時光相戀總是心存美好。安靜的日子聽雨看花,雨簾絲幕無重數,不見愁怨,一頁墨香薰染,雨意纏綿,心念一轉,怎會有那麼多悲傷情緒?
  • 遲子建:深情書寫人間煙火
    遲子建:深情書寫人間煙火  □本報記者 李婧璇  如果說《白雪烏鴉》裡描繪的是100多年前黑與白交織而成的哈爾濱城,那麼遲子建的長篇小說新作《煙火漫捲》則如暴風雨後的彩虹,於這種絢麗中能看到風雨雷電的痕跡——一座自然與現代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勃勃生機。
  • 點亮「人間煙火」的薪柴
    8000萬小店,是給一座座鋼筋水泥城市骨架填充上人情血肉的「人間煙火」。而點亮這「人間煙火」的薪柴,是黃嫂、是小維、是KIKI,是2億平凡人的汗水和努力。小維說他最高記錄連吃了四天的零蛋,就是整整四天沒有一單生意。KIKI有一陣子只敢進貨一些耐久的花束,大冬天裡喜暖的、或易凋零的品種都不要了。得救於元宵節和情人節的鮮花銷量,KIKI是這三人裡唯一一個日子不算太難的。黃嫂和小維期間都動過「趁早關店,不然越虧越多」的念頭。我問他倆,那最後是為什麼沒有關門呢?他們分別提到了兩個細節。
  • 王松長篇小說《煙火》:無盡的黍離之念,散落為人間煙火
    「壬子兵變」進入《煙火》,變成了尚先生等人在「狗不理」包子鋪的街談巷議,以及來子如何幫包子鋪躲過亂兵洗劫,從表面上看,它的意義只是塑造了來子沉穩果斷的性格特徵,但是細細分析,從壬子兵變開始,看似熱鬧的人間煙火逐漸冷清,來子個人的戀愛悲劇、蠟頭兒胡同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轉折也都自此出現。
  • Lr調色教程—人間煙火調色教學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 張佳瑋的人間煙火
    張佳瑋自稱,「我屬於會從看的書裡找吃的那類人,比如《金瓶梅》裡的豬頭肉,《儒林外史》裡的蝦丸和雲片糕,《基督山伯爵》裡的阿爾勒臘腸和鰻魚,《駱駝祥子》裡的老豆腐……」他的第一本美食文集《無非求碗熱湯喝》便是用書本上的美食熬成的湯,有許多天馬行空的引用描述作為湯料。
  • 《煙火人間》CCTV9首播 一首好聽的「天府之歌」唱出最「煙火」的...
    清晨,電臺主播通過音樂喚醒這座城市;在車流中、在地鐵上,這首歌陪伴著年輕的上班族、天府綠道上的跑團;這首歌也被成都博物館講解員、鶴鳴茶社聚會的閨蜜、東郊記憶街頭藝人輕吟淺唱:「煙火了人間3000年,有什麼百態人生沒有見,於是繁華之極是輕描淡寫,一杯茶擺出一片天……」昨日19:02,CCTV9央視紀錄頻道《9視頻》欄目首播成都音樂故事作品《煙火人間》,兼具成都的生活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