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洪湖赤衛隊》,導演認為王玉珍長得「不夠漂亮」欲換角

2020-10-09 盛弘

1961年由歌劇改編的《洪湖赤衛隊》歌劇藝術片電影可以說是整整影響了一代人,然而影中的女主角韓英的扮演者王玉珍卻差點被換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01 歌劇《洪湖赤衛隊》大火

1959年,在國慶成立十周年紀念日,講述了巾幗英雄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進行艱苦戰鬥,保衛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的歌劇——《洪湖赤衛隊》,成為了慶典的演出曲目之一。

在北京演出後,歌劇《洪湖赤衛隊》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度評價。

據說,這個故事中,女主角韓英的原型就是賀帥的姐姐——賀英,賀英為了掩護他人,在洞長灣犧牲了,但是她用生命譜寫的壯歌——《洪湖赤衛隊》,卻一直激勵著後人為祖國的革命事業而不懈奮鬥。

在國慶演出,並受到了領導人的誇獎後,《洪湖赤衛隊》吸引了廣大群眾的目光,於是它開啟了全國巡演,並且創下了連演500場的驚人戰績,一時風靡全國,備受國人喜愛。

02 "選角風波"

在這些場的演出中,女主角韓英都是由王玉珍飾演的,當時歌劇團對女主角的選舉採取了公開競選的辦法,王玉珍以她極致的舞臺表演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大家一致推選她擔當女主角。

1960年,賀帥提議將這個革命戰爭題材的鼓舞士氣的歌劇搬到大熒幕上,於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武漢電影製片廠聯手接下了這個任務,可是對於這次女主角的人選,大家卻有了相左的想法。

由於將舞臺歌劇搬上熒幕的成功案例中都採用了電影演員在幕前演出,歌劇演員在幕後配音的表演形式。

例如歌劇《白毛女》搬到熒幕後就將在歌劇中的主演王昆換成了田華,《劉三姐》也用電影演員黃婉秋換掉了傅錦華:而沒有火起來的八一廠的《紅霞》和《紅鷹》等歌劇沿用的是原歌劇演員。

所以《洪湖赤衛隊》的導演就決定從北影選一批優秀的演員,來替換掉原歌劇演員,壯大演員陣容。

對於女主角,導演謝添想讓謝芳來出演這個角色,本是歌劇演員出身的謝芳,在電影《青春之歌》中飾演的女主角林道靜,備受好評,她也因此成為了當時很多人的女神,所以選擇由她來扮演這個角色也是可以合理的。

但是湖北方面的劇團卻堅決不同意,他們認為由王玉珍飾演的韓英已經獲得了大眾的認可,而且當時王玉珍也是在眾多實力強勁的佼佼者中脫穎而出的,所以由王玉珍來出演女主角才是最合適的。

兩方各執己見,導演組認為王玉珍長得"不夠漂亮",劇團認為讓謝芳出演這部電影就沒有了原汁原味。

雙方僵持不下,最後這件事傳到了總理的耳裡,思維縝密的總理在了解情況後直言:"真是胡鬧騰,這是演英雄人物,不是在演美女",於是這次"換角風波"以王玉珍飾演女主角,謝芳終究未能取代王玉珍而告終。

令人敬佩的是,當王玉珍知道要選謝芳出演女主角時,她十分大度地說:"選誰演韓英都行,就算作為配角,我也會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作為一個共青團員,這點思想覺悟還是有的"。

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遇到了這種"到嘴的鴨子卻飛了" 的事情都會十分氣憤,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但是王玉珍卻表現得十分從容大度,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王玉珍這種甘願給他人配音,隱於幕後,服從組織安排,成就他人的奉獻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那一輩人有著極高的思想政治覺悟,一切都聽從黨的指揮,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當代青年應該以他們為榜樣,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也許正是因為王玉珍本人崇高的革命精神才讓她將韓英這個角色飾演的經久不衰,深入人心,讓這個女主角變得無可替代。

03 引發的思考

此次"換角風波"中 ,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謝添導演在選角色的時候,優先考慮的是顏值高,人氣也高的謝芳,並且因為覺得王玉珍長的不美,而堅決反對她來出演女主角。

娛樂圈這種"畸形"的選主角的觀念到今天也依舊存在。

實際上,由小鮮肉飾演男女主角,電視劇的收視率,電影的票房確實就會有很大的保障,因為他們的粉絲會積極地進行宣傳,這就給出品方省了一筆宣傳費,有些"豪氣"的粉絲還會到電影院包場,給自家偶像撐場面。

但是對於影視作品來說,這確是一種損失。

"小鮮肉",顧名思義,演戲經驗還是相對較少的,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人物的狀態,讓每一個好的劇本,好的角色只在這個偶像的"飯圈"中流行,並不能夠所謂的"出圈"。

值得慶幸的是,在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出現了,導演們開始變得聰明——他們讓老戲骨和小鮮肉強強聯手,各自發揮優勢,既保證了票房,又保證作品的質量。

今年國慶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此部影片共分為五個故事,這五個故事中的主角由沈騰、黃渤、閆妮等老戲骨擔任,王俊凱、王源、彭昱暢等"小鮮肉"充當配角。

在該電影播出一天後,票房就突破了兩億大關,並且上升的勢頭依舊很強,不出意外的話,這部電影可能會成為國慶的爆款。

但是中國電影業需要做的還很多,美國的好萊塢已經發展到了讓全世界電影人,只要能夠入圍,就已經感到十分自豪了。

所以我們大中國也需要努力建立一個"中國招牌",能夠有一天讓世界的電影人因為獲得了中國的某個獎項而覺得無比光榮,讓《洪湖赤衛隊》的"選角風波"不再發生。

相關焦點

  • 電影《洪湖赤衛隊》,59年過去,導演謝添去世,主演王玉珍健在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1)——《洪湖赤衛隊》】No.1對於紅色電影《洪湖赤衛隊》,大家一定十分熟悉,而對於其中的主題歌《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張口就來:「洪湖水呀浪打浪》根據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演出的同名歌劇改編,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謝添、陳方千、徐楓執導,王玉珍、夏奎斌主演,1961年上映,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鄉黨支部書記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 《洪湖赤衛隊》演韓英,王玉珍35歲嫁專家,嗓子受損含淚別舞臺?
    一生一部劇,一個被人銘記一生的角色,一首影響幾代人的歌曲,誰能說王玉珍的人生不成功呢?提到70年代的最為著名的歌曲,很多人都會首推《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呀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
  • 《洪湖赤衛隊》演韓英,王玉珍35歲嫁專家,嗓子受損含淚別舞臺
    洪湖水,浪打浪》,&34;而這首歌的原唱便是王玉珍,這首歌創作於1958年,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衛隊》的一個場次的主題曲。為了紀念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根據地的這段歷史,1952年,湖北省、地、縣三級文工團經過整編後,建成了一個約70人的歌劇團,定名為湖北省地方歌劇團,開始一步一步籌備《洪湖赤衛隊》。這部作品也並非是憑空而來的,它是在當時通過積極深入群眾,發動群眾,廣泛地搜集洪湖的革命鬥爭歌謠、故事和洪湖漁歌、民間小曲,從而成為了創作《洪湖赤衛隊》最堅實的基礎。
  • 《洪湖赤衛隊》五六十年代劇照
    無以感慨,幾代人的經典電影(舞臺劇)現在很少再公映,《洪湖水,浪打浪》歌曲遊蕩耳際~~~ 【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記者所有。本篇還包括1976年復映照片(60年代照片?)】
  • 電影《洪湖赤衛隊》換角風波,謝芳差點演韓英,北影留下戲骨搶戲
    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排演的歌劇《洪湖赤衛隊》社會反響強烈。文化部部長周揚決定讓北京電影製片廠將該劇搬上銀幕。考慮到《紅霞》等歌劇電影因為用了舞臺原班人馬效果一般,北影提出全面換人,將一批專業演員帶到武漢。
  • 59年過去,當年憑《洪湖赤衛隊》爆紅的王玉珍,現在怎麼樣了
    《洪湖赤衛隊》裡面唱的一首主題曲,一時之間就唱遍了大江南北。這一年,為了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十周年獻禮,王玉珍所在的湖北省地方歌劇院創作了歌劇《洪湖赤衛隊》。在那裡,他們聽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剛開始的王玉珍自稱並不喜歡這個劇,認為劇情太簡單,沒有起伏跌宕的劇情。
  • 王玉珍:因《洪湖赤衛隊》成熒幕女神,如今85歲含淚離開舞臺
    他們全憑藉不俗的演技和多年的舞臺經驗生動的詮釋了這部偉大的戲劇《洪湖赤衛隊》,家中飾演「韓英」的王玉珍就這樣因為這部電影火紅了大半輩子。《洪湖赤衛隊》成熒幕女神:王玉珍的名字想必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都是很陌生的,現在幾多變遷在這個世上能記住她的名字的老一輩人想必也已經沒有多少人了,但是《洪湖赤衛隊》留下來的絕唱依舊在電影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周總理的一句話,成就王玉珍永恆經典「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衛隊》中,巾幗英雄韓英原型,何許人也?1961年上映的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相信大家記憶深刻。那是1959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湖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謝添導演的一部,以上世紀三十年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人民鬧革命的故事改編而成的一部非常成功的歌劇電影。
  • 電影《洪湖赤衛隊》故事,韓英原型是誰,三段插曲流芳百世
    電影將以歌劇原班人馬為主進行拍攝,在開拍前也有人主張將主演王玉珍換下,換成著名演員謝芳,但在湖北省方面和謝添導演的堅持下,經過上層拍板,最終確定仍由王玉珍飾演韓英。1961年,影片《洪湖赤衛隊》上映,一時轟動全國。
  • 電影《洪湖赤衛隊》故事,韓英原型是誰,三段插曲流芳百世
    很快,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開始探討合作拍攝事宜,確定由著名導演謝添以及陳方千來指導。電影將以歌劇原班人馬為主進行拍攝,在開拍前也有人主張將主演王玉珍換下,換成著名演員謝芳,但在湖北省方面和謝添導演的堅持下,經過上層拍板,最終確定仍由王玉珍飾演韓英。
  • 歌劇《洪湖赤衛隊》12月再訪廣州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經典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將於12月28日-29日登陸廣州大劇院。2018年,該團也曾經在廣州大劇院上演這部紅色經典,而今年的回歸格外有意義。今年疫情暴發後,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憑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全國同行的支持,重新站到了文藝「戰疫」的第一線,不僅創排了首部抗疫題材的歌劇《天使日記》,還重新將經典劇目《洪湖赤衛隊》全國巡演提上日程,首站就定在了廣州。
  • 譚維維翻唱王玉珍拿手好歌:高亢悲壯,聽哭了
    譚維維翻唱王玉珍拿手好歌:高亢悲壯,聽哭了 2020-12-28 1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洪湖赤衛隊》的經典旋律之外,那段更加動人的歷史
    今年是紅色歌劇《洪湖赤衛隊》創作傳播60周年,這部「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講述了洪湖地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河湖港汊和蘆葦叢生發展遊擊戰爭並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歷史。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洪湖赤衛隊又是怎樣的呢?洪湖赤衛隊的前身是1927年洪湖地區秋收暴動失敗後留下的赤色武裝,包括沔陽遊擊隊(隊長彭國材,後稱鄂中遊擊縱隊)和石首、監利等數支遊擊隊,他們在洪湖岸邊開展遊擊活動。
  • 回顧老電影《洪湖赤衛隊》:背後的故事讓人感動,插曲流芳百世
    這首經典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無論是老年朋友,還是80後的年輕人都能哼上幾句,這首歌是電影《洪湖赤衛隊》插曲,取自湖北民謠,美妙旋律紅遍了中國大地。電影洪湖赤衛隊講述的是一九三零年,紅軍因戰略轉移離開洪湖,國民黨保安團與當地惡霸白集會頭子彭霸天趁此機會捲土重來。洪湖赤衛隊在支部書記韓英和隊長劉闖的帶領下,與敵人展開了艱苦曲折的鬥爭。電影洪湖赤衛隊改編於家喻戶曉的同名歌劇,而這部歌劇是湖北歌劇團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創作的,內容來源於賀龍元帥領導革命的真實歷史故事。
  • 新時代的洪湖赤衛隊:一支近4萬人的民兵隊伍衝在防汛一線
    (通訊員 董悅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芳 張泉 陳鵬 鄧偉61年前,隨著歌劇《洪湖赤衛隊》在北京公演,洪湖赤衛隊的故事家喻戶曉。歌劇講述了1930年夏天,戰鬥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洪湖水網地區的「韓英」和「劉闖」,帶領赤衛隊員保衛家園的英雄事跡。今天,一支近4萬人的民兵隊伍,衝在防汛一線。他們身後,揚起一面鮮紅的旗幟,旗幟上寫著「洪湖赤衛隊」。
  • 王玉珍沒有眼淚沒有悲傷唱革命 女英雄韓英慶幸遇上好角色
    經典老歌《沒有眼淚沒有悲傷》原唱是馬玉濤,後來王玉珍分別在同名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人公韓英,並翻唱了這首歌曲,自此紅遍大江南北,女英雄韓英也成為幾代人記憶中的經典形象之一。王玉珍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讓她收穫了人生的輝煌,「我一生最幸運的事就是演了一部好戲,演了一個英雄人物,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我,但我最大的遺憾也是只演了這麼一部戲,我本可以為人民演更多的戲。」王玉珍女士很少對人提起她一生中所受的磨難。
  • 【微節目單】《洪湖赤衛隊》六十載,音樂廳版全國首演!
    而這首有著將近60載歷史的《洪湖水浪打浪》,正是出自著名的紅色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今晚,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將攜原創音樂廳版歌劇《洪湖赤衛隊》登陸深圳音樂廳,與鵬城市民一同重溫經典,獻禮黨的誕辰!
  • 借《洪湖赤衛隊》熱播紅潮提升洪湖文化旅遊魅力
    借《洪湖赤衛隊》熱播紅潮提升洪湖文化旅遊魅力時間: 2010-08-19責任編輯: 策馬踏雪旅遊_中國網 洪湖獨特的旅遊資源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洪湖旅遊開發項目是省鄂西圈辦2010年的重點項目之一,電視劇《洪湖赤衛隊》在央視的熱播,更在全國引發了洪湖旅遊的熱潮
  • 小提琴隨想曲《洪湖赤衛隊》
    假如堂叔到我家進門時不低頭,必然就會碰著頭,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別人也跟著不自在,哪還有低著頭走進去換來的那種歡笑?記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遊覽時,遇到了一個個美麗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滿了神秘和誘惑,這就是需要我們低頭的時候。假若不進去,就不知裡面有什麼風景和奇特的構造,有時還會留下遺憾;假如進洞口時不低頭,就會被碰頭甚而被碰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