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西施 : 臺灣的特色職業

2021-02-16 文史博覽

文史博覽

▶ 聚焦臺前幕後 縱覽百年風雲

文史博覽(微信號:wsbl1960)

微博:@文史博覽 @文史博覽人物

官網:文博中國網

 

  臺北到屏東,無論漫步商業街區還是車行鄉間公路,路邊的檳榔店總是一道難忘的風景線。這些檳榔店佔地並不大,小的只有五六平方米,大的也就十幾平方米,裡面的陳設也很簡單,僅一個冰櫃、一張桌子和幾張高腳凳而已。不過,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穿著泳裝或薄紗的妙曼少女或站或坐,對著過往路人撓首弄姿,這就是蜚聲中外的「檳榔西施」,也是檳榔店最引人眼球之處。

  臺灣人喜食檳榔,但是成熟的檳榔纖維粗糙口感不適,而剛採摘下來的青檳榔酸性太重口味不佳,必須中和後方能入口。最常見的做法有兩種 :一種是將青檳榔縱向剖開,中間加上一塊荖花和紅灰,叫作紅灰檳榔 ;另一種是將青檳榔敷上白灰,用 荖葉包起來,叫作白灰檳榔。食用時先咬掉果蒂,再將檳榔果放進嘴裡咀嚼,直至無味才吐掉殘渣。檳榔富含生物鹼成分,剛入口時會有股酸澀味,幾分鐘後就產生燥熱感和興奮感,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臺灣自然資源匱乏,早年只能憑藉廉價勞動力優勢發展出口加工業,工廠日夜開工趕外貿訂單,檳榔因此受到夜班工人和長途汽車司機的歡迎。吃的人逐漸增多,人吃多了又會上癮,檳榔需求量直線上升,街頭的檳榔攤也越來越多。

  剛開始,賣檳榔的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嬤,由於攤位太多,各家生意做得不溫不火。到了20世紀70年代,南投有位阿嬤生病無法出攤,便僱請放暑假的鄰居女孩守攤,不料顧客蜂擁而至,讓同業豔羨不已。此後,檳榔攤主競相效仿,檳榔西施由此發端進入潮流,誰家的女孩年輕貌美,誰家的生意就會爆棚。這些檳榔西施大都是中職畢業生和在校生,職場競爭力較弱,適合的工作崗位並不多。對她們而言,賣檳榔既是吃青春飯,也是自食其力的難得途徑。按照2013年的行市,檳榔西施每月底薪1萬元新臺幣,一包售價50元新臺幣的9粒裝檳榔,到了檳榔西施手裡可賣100元新臺幣,每賣出一包就能獲取50元新臺幣的業績獎金,加上全勤補貼,每月薪水至少有5萬元新臺幣。相比之下,本科學歷的職場新人同期平均起薪只有區區2.6萬元新臺幣。

  全臺灣的檳榔店有10萬餘家,比便利店還要密集,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搏出位,就得使出大膽的招數。於是,簡陋的檳榔攤紛紛升級為玻璃屋,檳榔西施濃妝豔抹,穿著暴露,即便冬天照樣是一襲清涼裝扮。許多顧客購買檳榔根本不吃,只是一看到路邊有靚女在賣檳榔,便停車招呼檳榔西施過來,借買檳榔之機與其打情罵俏。


  有些店主還嫌不夠,奇招怪招層出不窮,不但推出買檳榔送飲料、紙巾的優惠酬賓活動,有的還規定顧客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即可免費獲贈「美女香吻」。更有甚者,屏東內埔鄉一家檳榔店將霓虹燈改裝成紅綠燈模樣,誤導路過的司機剎車觀望。檳榔店的情色行銷不僅有傷風化,還容易誘發交通事故,加之個別檳榔西施暗地賣春和販毒,使得臺北、桃園等地一度採取限制措施,定出了不穿丁字褲、不露三點、不做放蕩姿勢、不穿透明內衣等「八不準」公約,違反者將被處以罰款或者拘役。

  檳榔西施沒了看點,顧客肯定不會買帳,銷售額銳減至原來的四分之一。宜蘭的服裝設計師安妮不失時機推出賽車服、護士裝、兔女裝三個系列的職業裝,在若隱若現間既規避了風險,又不失嫵媚性感,風靡了整個臺灣島。2010年4月,臺北檳榔西施顏如憶因不聽勸導,被警察過肩摔致傷,雙方互控傷害罪,引發了社會輿論對這個職業正當性的廣泛爭議。

  爭議歸爭議,臺灣的檳榔種植面積卻年年擴大,從1993年的4.4萬公頃攀升至2013年的5.8萬公頃,年產量接近16萬噸,產值超過1000萬新臺幣,成為僅次於稻米的第二大經濟作物。臺灣人口有2300餘萬人,其中檳榔消費者有300餘萬人,加上檳榔種植、加工、銷售及相關從業者,以檳榔為生者就有500餘萬人,這個群體是如此龐大,足以讓任何一個政治黨派都不敢小覷。200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正酣,連檳榔西施也分化成藍綠兩營,支持國民黨的一派穿上紅藍色水手服,而支持民進黨的一派則穿上綠色水蓮裝。民進黨的鐵桿粉絲力挺陳水扁,一口氣在高雄開張了6家「阿扁檳榔」連鎖店,每家分店一天營業收入都在六七千元新臺幣以上,哪知5年後陳水扁鋃鐺入獄,門店頓時生意蕭條,任憑檳榔西施如何賣弄風情也難以聚攏人氣,一天營業收入慘澹維持兩三千元新臺幣。

  當然,檳榔西施也有鬱悶的時候。由於檳榔根系較淺,難以防止水土流失,而臺灣偏偏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一旦遭遇地震或強降雨,檳榔林區往往會發生泥石流、山體崩塌、滑坡等次生災害。1999年「9·21」地震和2008年「8·8」水災令檳榔業飽受各界詬病,一些「立法委員」提出了砍伐檳榔林的議案。況且近年的研究發現,臺灣每年新增約5400名口腔癌患者,其中2300人會不治而亡,而9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已然是臺灣男性的最大殺手。

  受此影響,臺灣檳榔消費者雖然有所減少,但囿於檳榔市場的經濟利益和檳榔業者的手中選票,誰也不敢真的說出一個「不」字。不過,隨著旅遊觀光業的興起,檳榔西施早已與臺灣人文風俗密不可分,提起了大陸和海外遊客的濃厚興趣。臺灣首位奧運金牌得主陳詩欣被爆在臺中賣過兩年檳榔,更是提高了檳榔西施的知名度。為了推介旅遊項目,各地不遺餘力地將檳榔西施列作風土人情的一大賣點。在臺灣高鐵公司贈閱的旅遊刊物中,有篇名為「臺灣手感流行」的封面故事,將「行經中華路,在眼神流轉間感受檳榔西施的媚惑性感」歸入遊覽臺灣新竹「必做的五件事」之一,立刻激起其他縣市民眾的醋勁,紛紛抗議「檳榔西施到處都有,豈能讓新竹專美?」

  可是,作為臺灣獨有的職業,又有誰能體會檳榔西施香豔背後的酸澀呢?有道是 :入行雖易,轉行不易,且行且珍惜。

(本文刊於《文史博覽》2014年第7期)

精彩內容點擊↗ 鍵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檳榔西施」揭秘臺灣檳榔妹內幕
    檳榔西施  檳榔西施深具臺灣色彩,是臺灣文化的代表之一。  檳榔西施  臺灣的檳榔攤,裝飾著明亮的霓虹燈,在臺灣西部的南北向縱貫公路和郊區馬路上相當常見,例如臺中附近。其主要的顧客組成為卡車司機,他們在長途開車時嚼食檳榔來幫助提神。
  • 檳榔西施:臺灣最美風情,再不去就看不到了
    攝影師荒木經惟到臺灣也拍了很多極具臺灣特色的檳榔西施,稱檳榔西施代表著臺灣。日本人認為嚼檳榔不雅觀,明文禁止臺灣人嚼檳榔,並大量砍伐檳榔樹,使臺灣嚼檳榔風氣由盛轉衰,臺灣社會中的檳榔風氣習尚也被壓抑而逐漸隱沒,所以臺灣的檳榔文化史在日治時期是一個斷層。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後檳榔才再度盛行,當臺灣經濟起飛時,由檳榔衍生出一種追求感觀刺激的另類文化——檳榔西施。
  • 揭秘臺灣檳榔西施的真實生活!
    平時我們說到檳榔,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湖南。是的,很多湖南朋友都喜歡吃檳榔,但是檳榔文化卻不是湖南專有的,從臺灣特有的檳榔西施這樣的特殊的職業就可以看出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臺灣的檳榔西施的真實生活。檳榔西施是臺灣一種專有職業,一般上是由一群穿著性感香豔的美女們在街上兜售檳榔的年輕女性組成,這樣一群大膽而性感的著裝的女性,漸漸的組成了臺灣的檳榔文化,很多遊客慕名而來。
  • 檳榔西施——臺灣檳榔女情色行銷的噱頭
    檳榔店的情色行銷不僅有傷風化,還容易誘發交通事故,加之個別檳榔西施暗地賣春和販毒,使得臺北、桃園等地一度採取限制措施,定出了不穿丁字褲、不露三點、不做放蕩姿勢、不穿透明內衣等「八不準」公約,違反者將被處以罰款或者拘役。  檳榔西施沒了看點,顧客肯定不會買帳,銷售額銳減至原來的四分之一。
  • 臺灣的檳榔西施
    ,導遊給我們介紹說:臺灣人歷來就有嚼檳榔的習慣,賣檳榔的更是比比皆是,這些女孩在路邊以賣檳榔為生,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叫「檳榔西施」。為了招攬更多的生意,不論天寒天暖,她們總是穿著三點式,在大路旁爭奇鬥豔,以露點招攬顧客,吸引司機停車買檳榔,這已成為臺灣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賣檳榔的小店就是一個小玻璃屋,它的面積小的只有兩三平方米,大的十幾平方米,陳設也非常簡單,一般只有一個冰櫃、一張桌子和一個高腳凳。檳榔西施就坐在在玻璃店內。
  • 揭秘臺灣檳榔西施的生活
    由若可文化產業集團 · 巨象文化聯合出品,國內首部以臺灣熱門話題「檳榔西施」為原型的浪漫愛情網絡大電影>《檳榔西施》今日在優酷網獨家上線。《檳榔西施》:揭秘臺灣檳榔妹的隱秘生活 「檳榔西施」作為臺灣特有的一種職業,是由穿著稀少
  • 用外國人的角度 , 看臺灣檳榔西施的文化..
    穿著惹火的檳榔西施令他目瞪口呆,地上偶然可見的檳榔汁則讓他驚嚇不已,以為是血跡斑斑。檳榔成了他眼中的臺灣特色,更是逐夢路上的轉折點。電影裡的女主角,如他第一次看到的檳榔西施,「穿得好少又好辣!還會穿水手服,好像在玩Cosplay。我以為檳榔西施只是電影裡的橋段,沒想到臺灣真的有這樣的職業。」用巴西人角度看臺灣盧卡斯說:「巴西是很性感的國家,還有嘉年華。
  • 檳榔西施:臺灣最美風情,再不去,就看不到了
    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後檳榔才再度盛行,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開發與醫藥的發達,古時臺灣所謂「瘴癘之鄉」已不復存在,如今所流行的檳榔文化與原來的鄉土淳樸文化早已大相逕庭。最典型的就是臺灣經濟起飛時,由檳榔衍生出一種追求感觀刺激的另類文化——檳榔西施。
  • 帶你探秘臺灣檳榔西施由來
    臺灣的檳榔攤,裝飾著明亮的霓虹燈,在臺灣西部的南北向縱貫公路和郊區馬路上相當常見,例如臺中附近。其主要的顧客組成為卡車司機,他們在長途開車時嚼食檳榔來幫助提神。有店鋪為了競爭檳榔所帶來的高利潤,以及獲取顧客們的注意,便聘請了穿著性感的女郎去助銷。其後更多同行效法,競爭越演越烈,賣檳榔的女孩們開始穿得越來越少。
  • 臺灣特色文化檳榔西施的背後,不過是一群為生活苦苦掙扎的女性
    提到臺灣你會想到什麼?是臺灣某主持人一本正經地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的梗,還是在課本中對臺灣日月潭等景點的描述,或者是以美食著稱的臺灣夜市。與電視中臺灣人自大或者光鮮的形象不同的是,在2000多萬的臺灣人中也有很多無奈的群體,而檳榔西施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 我在臺灣大口嚼檳榔卻沒有遇到性感的檳榔西施
    檳榔,為檳榔樹的種子,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軀幹。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可是近現代大部分都拿來充當提神的食品。臺灣人歷來就有嚼檳榔的習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將檳榔樹作為經濟作物大力推廣,檳榔的種植和銷售更成為一種蓬勃的產業。近些年雖然有所限制,但在臺灣的東西海岸和中央山脈,依然可以看見大片檳榔樹。
  • 檳榔西施:風情萬種的她們真的只是在賣檳榔嗎?
    隨著檳榔文化衰微的不僅是這種其貌不揚的食物,還有寶島臺灣特有的風情——檳榔西施。「檳榔西施」從一種特殊職業,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甚至在短期內成為了臺灣的風情之一。不少遊客或者藝術家慕名而來,只為一睹西施們的風貌。
  • 臺灣檳榔西施拉客手段讓人瞠目
    但不管怎樣,臺灣的「檳榔西施」已經在大陸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歐洲日本一些觀光遊客,也有專門或全程裡有專程「看」檳榔西施的「情色之遊」項目。  臺灣檳榔妹  可見檳榔西施的魅力早已聞名遐邇,我來臺灣兩次,也是在家人指引下,兩次路過檳榔西施集中的地段。盲拍下的鏡頭雖然模糊不清,但是這樣正好可以遮掩一些,否則有些部位還真要打上馬賽克來假文明一下了。
  • 臺灣"檳榔西施"促營銷 CNN:人們對檳榔愛恨交織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刊文關注臺灣的「檳榔營銷」。文章報導說,在其他地方,人們可能會認為這種產品會是性服務。但在這裡卻不是。玲玲賣的是檳榔,這種容易讓人上癮的小吃在臺灣島內、印度、緬甸等地很受歡迎。玲玲說:「你越漂亮,賺錢越多。這也是我穿成這樣的原因。」在臺灣街頭和馬路邊,掛著霓虹燈的售貨亭內站著穿著暴露的「檳榔西施」,時不時地會有轎車或卡車停靠購買檳榔。
  • 臺灣檳榔西施家居照暴露:任客人隨意摸 淫蕩露點搶客
    早就耳聞臺灣檳榔西施的趣事,傳說中的檳榔西施和輕佻甚至淫蕩都沾了邊。真正到了臺灣,到了路邊的檳榔亭,又嘗了一嘗檳榔,再和檳榔女聊一聊就揭開了人們津津樂道的檳榔女的神秘面紗。  檳榔西施是一種在臺灣特有的職業,檳榔攤的高額收益讓檳榔西施人數迅速壯大,成為了臺灣一道獨特的風光。
  • 為你揭開臺灣檳榔西施的神秘面紗(組圖)
    「檳榔西施」是庶民階級自我意識的展現;由於經濟的富裕,此族群一方面頗為欣賞自己的政治觀,一方面藉檳榔攤裡閃爍的各色燈管和透明櫃的花俏設計,展現其美學觀。  早就耳聞臺灣檳榔西施的趣事,傳說中的檳榔西施和輕佻甚至淫蕩都沾了邊。真正到了臺灣,到了路邊的檳榔亭,又嘗了一嘗檳榔,再和檳榔女聊一聊就揭開了人們津津樂道的檳榔女的神秘面紗。在臺灣東部的頭城街裡,鼓了一鼓勇氣,又握緊拳頭,推開了一家檳榔店的門,店裡只有這個美麗的檳榔女在扒檳榔。  交了50元臺幣,和11元人民幣,買了一包檳榔。
  • 曾珮瑜《檳榔西施》揭秘臺北檳榔妹的隱秘生活
    曾珮瑜《檳榔西施》海報網易娛樂12月17日報導 近日上映的臺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勾起了大家對於初戀的美好回憶,青澀而又甜蜜,沒有距離的困擾,沒有生活的壓力,影片中描繪的那種純純的感情《檳榔西施》:揭秘臺北檳榔妹的隱秘生活影片《檳榔西施》由若可文化產業集團、巨象文化出品、芭樂互動(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薛賢堅導演執導,曾珮瑜、許騰方、張家瑜等人聯袂主演。影片為觀眾呈現了檳榔西施們真實的生活,或喜或悲、有苦有樂。檳榔西施是臺北特有的一種職業,是由穿著稀少、性感的年輕女性在路邊招攬並且販賣檳榔。
  • 檳榔西施與賈伯斯,不得不說的故事.
    前一段時間有個朋友騎車環臺灣島,回來我問他有沒有看到檳榔西施,他很不好意思說沒吃檳榔。我說那很可惜,因為檳榔西施在臺灣很有名,如果環島的時候沒見到,實在是可惜了。相傳,檳榔西施最開始是臺中的一戶農家發現檳榔滯銷,於是讓三個年輕的女兒幫忙賣檳榔,結果來往的行人紛紛駐足購買。
  • 臺灣街頭「檳榔西施」引美媒關注 穿著暴露營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刊文關注臺灣的「檳榔營銷」。­  文章報導說,在其他地方,人們可能會認為這種產品會是性服務。但在這裡卻不是。玲玲賣的是檳榔,這種容易讓人上癮的小吃在臺灣島內、印度、緬甸等地很受歡迎。玲玲說:「你越漂亮,賺錢越多。這也是我穿成這樣的原因。」
  • 我所看到的檳榔西施
    到達臺灣之後,小編選擇了兩樣東西,一則是FaLunGong現象,一則是檳榔西施文化,很明顯,前一則太敏感,最終小編選擇了檳榔西施。小編選擇在靠近檳榔產區的嘉義進行面對面的接觸,這是一個折中的考量,臺北太規矩,沒意思;桃園太放肆,小編怕把持不住。某一個傍晚,小編準備好相機,找了一個當地的計程車師傅,開始了這次好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