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來自網絡)
從1988年開始,區丁玉成為了陳慧嫻的音樂製作人,她也正式成為寶麗金的當家一姐。1988年的陳慧嫻雖然憑藉著年初的一張《嫻情》晉身一線女歌手的行列,但同時也讓她下定了將要告別香港歌壇出國留學的決心。因此寶麗金唱片公司在1988年的秋天,按照告別專輯的意圖為她製作、發行了這張《秋色》大碟。
專輯中每一首歌均有相當不俗的水準,儘管第二年的《千千闋歌》讓她更上一層樓,可是對陳慧嫻以及屬於陳慧嫻的那個年代最美的記憶,已經停留在淡雅的秋色中這個笑意盈盈的白衣少女身上了。
作曲:Mori Kante 作詞:林敏驄
開篇的《地球大追蹤》,翻唱自幾內亞歌手莫裡坎特(Mori Kante)流傳最廣的一首舞曲《Yeke Yeke》,在編排上就有了一些非洲舞曲的色彩。這首歌最吸引人的,一個是那句「等他返家講句愛我吧」中陳慧嫻清晰而快速的吐字,要知道這句話在粵語中是相當拗口的,另一個是她最後幾聲天籟一般清脆的合音,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用它來作專輯第一首歌,果然有提神醒腦、引人入勝的作用。
喜歡《可否》,或許更多的是喜歡杜自持給這首歌編的曲,悽迷而空靈。陳慧嫻演繹這類傷情的歌曲無疑是具有摧毀性的。她那清純可人的形象和聲音,仿佛永遠是鄰家那個誰都不忍心去欺負的少女;一旦受到了傷害,的確是讓聽者分外心疼。
《凌晨舊戲》翻唱自美國女子二人組Pepsi & Shirlie演唱的《What's Going On Inside Your Head》,很有意境的一首歌,描述的是一種面對舊情的迷惑與執著的複雜心態。陳少琪畫面感極強的填詞手法不用多說,鮮有失準的時候;而那句點睛之筆「Do you think I’m good?Do you think I’m bad?怎可使我孤單守望?」更讓陳慧嫻演繹得韻味十足。
《夜半驚魂》,陳慧嫻的聲音象風鈴一樣悅耳,編曲是難得和陳慧嫻合作的周啟生,所以電子色彩也要比陳慧嫻的其他歌曲顯得重一些。曲中還有一段區丁玉親自披掛上陣演繹的電吉他SOLO;當年有這樣一位「有心人」的伴奏,難怪驚魂未定的陳慧嫻也會「笑笑說不需要汗仍在滲」了。
《Joe Le Taxi》的原曲是法國天才少女Vanessa Paradis在1987年法國流行榜連續11周冠軍同名單曲。這首chacha節奏的作品,其實是一首好聽而難唱的歌曲,律動感非常強烈,好在陳慧嫻的表現沒有讓人失望,塑造了一個「為夢幻在日夜奔馳」、「在浪漫夜默默心儀」的女子的形象。有意思的是在結尾有一句歌中沒有出現的歌詞「司機唔該你繼續去唔好停」,結合著歌曲的情景,伴奏著漸弱的旋律,真的別有一番餘韻。
一直覺得羅大佑為香港女歌手奉獻了兩首粵語的傳世經典,一首是梅豔芳的《似是故人來》,另一首就是陳慧嫻的《人生何處不相逢》,原曲來自周華健《最真的夢》。特別喜歡最後一句「誰在黃金海岸~誰在烽煙彼岸~你我在回望那一剎~彼此慰問境況」,真是有種「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滋味。百般無奈、千般思念、萬般感慨,在多年以後的重逢時,不過化作淡淡的一聲「你還好嗎?」總是驚嘆當年的這些天后們怎麼二十來歲就可以完美地演繹出飽涵人生寓意的作品。
作曲:YUZURU HISAISHI 作詞:小美
喜歡秋天,因為感覺秋天是一個會有很多故事發生、也是一個適合思念的季節。就象《秋色》一樣,不管是「秋的溫馨、秋的冷感」,不管是暖色的秋還是冷色的秋,總會是惹人遐思的。多年後歐丁玉另娶他人,可就在那個陳慧嫻歸來前的最後一個秋天,她卻還是強顏歡笑地唱著「秋天的風身邊輕輕吹」。恐怕當時她的心裡更想唱的,應該是這首「回味那舊日浪漫字句,街中偷給我的吻」的《秋色》吧。
作曲:盧東尼 作詞:潘偉源
《大情人》難得看到編曲大師盧東尼親自操刀作的曲,沒想到還是一首勁歌。旋律的流暢自然不成問題,而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歌詞。「走向前使眼神粉碎午夜那寂寥;眼角微笑,他啤酒潑瀉,已中鏢!」這種有些不羈的形象,在陳慧嫻的作品裡倒是不多見的。
《幾時再見》的原曲——費城女子三人組The Three Degrees演唱的《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節奏輕快,這首壓軸曲目是當時為陳慧嫻告別歌壇而寫的點題作,在第二年告別的演唱會上,還以「幾時再見」來命名,用一種貌似輕鬆跳脫的氣氛來說告別,有一種笑著流淚的百感交集在裡面。
作曲:小林明子 作詞:黃真
請點擊文章底部進入 節目收聽
這張《秋色》在當年的香港歌壇賣出了4白金的成績;雖然在她成績最為輝煌的八十年代裡,其銷量、意義和影響或許不如之前的《反叛》、《嫻情》,以及之後的《永遠是你的朋友》,但是在不少樂迷心中,這才是陳慧嫻事業高峰期最經典、最出色的一張唱片。
《我的黑膠時代》已在 喜馬拉雅FM 上線
可點擊文章底部 閱讀原文 收聽更方便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聽喜馬拉雅FM 上線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