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9月19日晚間,央視一套播出《最美逆行者》第三個單元劇《婆媳戰疫》。這部抗疫大劇漸入佳境,並且在《婆媳戰疫》當中實現了質量新高。薩日娜飾演的婆婆和李依曉飾演的兒媳,在一房之間,上演婆媳之間的抗疫大戰,算是把婆媳劇上升到了大情懷的境界上。顯然,抗疫內容遇到婆媳內容,讓第三個單元看點滿滿,並且情感真實,戲劇張力十足。
首先,《婆媳戰疫》的真實,來自於對日常婆媳關係細緻入微地觀察。在這兩集的劇情當中,婆媳之間一直處於一種分歧、共榮、再分歧和再共榮的狀態當中。而這種分歧和共榮的局面,多次出現,並且呈現一種升級狀態的出現,層次分明。這是製造有效戲劇張力的必備條件。
面對疫情來臨,馬上做好防護措施的,是兒媳婦。而這個時候的婆婆,顯然漫不經心,以自己活了幾十年的經驗來面對所謂的生死。甚至於在是否戴口罩問題上,都推三阻四。《婆媳戰疫》這場婆婆戴口罩的戲碼,已經讓不少觀眾大呼,編劇似乎就生活在我們家裡一般,怎麼寫的就是我媽我婆婆呢。而電視劇的成功之處,恰好在於這種讓觀眾「感同身受」的真實感。
稍後,當面對老友已經高燒不斷,被救護車緊急接走之後,婆婆的危機意識陡增。這個時候,反倒是兒媳婦更為平靜地面對一切了。我想,這樣的劇情創作,並非是對我們這批老年人的不尊敬,相反,它十分寫實,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反省自己。而面對真正的生死危機的時候,婆媳之間也產生了真正的共榮。兩人一起決定,讓兒子和孫子趕緊走,要和病人分開住。
分開之後,婆媳之間的矛盾梗並未解除。《婆媳戰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夠在一個封閉的室內空間當中,持續不斷地製造矛盾梗,並且讓觀眾認為,「極盡真實」。兩位病人居家觀察之後,兒媳婦做了不少的防護措施,包括兩人暫時隔離起來,用透明塑料拉開防護空間等等。這個時候,顯然婆媳矛盾再次出現。
婆婆這邊,跟兒子告狀說,兒媳婦故意把自己局限起來了。而兒媳這邊,也哭笑不得,明明是客廳臥室都讓給了婆婆,自己住在廚房裡邊。婆婆什麼都明白,就是要嘴上佔便宜才行。這也是非常真實的橋段。乃至於婆婆還要去兒媳婦那裡找便宜,說是兒媳婦傳染自己,不是自己傳染兒媳婦的等等。這時候的婆婆,是壞婆婆嗎?顯然不是。這一代人,只是更過分地去承擔責任,而這種傳染兒媳的責任,已經超出了他們良心能夠承受之重。
而這一次,婆媳矛盾的解除,則是婆婆看到自己唱戲的老友住院並且上了呼吸機。婆婆終於面對是自己不聽兒媳勸阻,非得去唱戲造成了傳染的事實。稍後,兩人再次共榮。其實,劇情到了這裡,依舊還是以往婆媳劇的內容,缺少一個更為有效的升華。如果《婆媳戰疫》停留在這種狀態當中,就不足以成為優秀的劇目篇章了。
婆媳之間,再次產生矛盾,是婆婆想要去四川,那裡是兒媳婦的娘家。婆婆要一家四口都去。兒媳婦則認為,不應該離開武漢,這已經不是家庭和家庭之間的事情,而是城市和城市之間的事情了。而這次矛盾的暫時化解,則是婆婆求兒媳,兒媳無奈,分兩車帶領大家想要離開武漢。
在即將登上高速的最後時刻,婆媳一車,看著另一車的兒子和孫子離開了,他們果斷選擇了回家,留在武漢。這一刻,婆媳實現了最大的價值觀念上的共榮。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好,但也希望,自己不能成為另一座城市的負擔。至此,《婆媳戰疫》得到了真正的情感升華。薩日娜和李依曉兩位演員,憑藉分別飾演的婆婆和兒媳角色,演繹的不僅僅是婆媳之間的分歧、共榮,而是在生死之中,最終呈現出來的家國情懷了。
老編認為,這一個單元的劇作,是對偉大女性地熱情歌頌。兩位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好,為了兒子,都是可以犧牲自己的。而最終,兒子和孫子也選擇留在武漢,居住在老宅。這是一種堅守,是夫妻之情、母子之情的再現。
以婆媳劇的方式,呈現了一出武漢人民勇於奉獻的抗疫大劇,《最美逆行者》播出的第三個單元劇,實現了質量上的新高。這是一個堅守正能量主題並且堅持電視劇戲劇張力創作的單元劇作品。細節的真實,和矛盾衝突的遞進,並且以大情懷的方式化解矛盾,實現情感升華,劇本之外,薩日娜和李依曉也貢獻了精準的演技。說《最美逆行者》漸入佳境,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