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不僅僅是府城,還更是美食之都
很多外地人在對臺南美食抽絲剝繭
仔細分析它好吃的原因時
都會忽略了那食物如此可口的主因之一
那就是隱藏在食物背後,那一時半刻道不出的人情
舊時的臺南,一般人過日子很少上餐廳,就算是宴客或嫁娶也以辦桌為主。小吃是臺南庶民日常在外的主食。
前清幾百年來曾作為全臺首府,今天台南的美食,儼然就是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要講禮數、有身段,只要是來客自然絕不能怠慢,還有什麼比吃更實惠、更能表達真情?在臺南,吃飯時間讓客人離開,非常不禮貌,若讓人餓到肚子更不可原諒。
對於吃貨而言的我,這裡可是一個隨時隨地都能找到美食的寶地,在臺南的4天時間裡我竟然一口氣就吃下50多家店,卻仍流連忘返,不想離開!
府城攤販中心小北觀光夜市是兼具玩樂、休閒、吃喝的中型夜市。臺南不像臺北、臺中流行夜市美食,因此,臺南夜市不多!
而小北是臺南為數不多的夜市之一,在這裡可以吃到許多的臺南小吃,例如鱔魚意面、棺材板、安平蝦捲、臭豆腐、魚面等等。小北夜市除了吃,另一邊還是夜市遊樂場,有許多童年小玩意都可以找的到,因而臺南在地人很愛去的休閒去處。
地址:臺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101號
臺南的鹹粥既可以作為早餐,也可以作為晚餐,什麼時候都能吃,不過太男人喜歡把鹹粥作為早餐多一點。吃臺南的鹹粥,你首先要能適應像潮汕粥那樣,裡面的米是一粒粒的,說是粥,更像湯泡飯。
阿憨是臺南最著名的鹹粥店之一,用的是整塊生魚,店裡最大賣點是新鮮海鮮用料,蝨目魚粥和土魠魚粥是主打。
另外特色的魚腸比較葷腥,估計多數人會吃不慣,不太建議點,但是魚皮倒是比較推薦,灼過的魚皮比較脆,口感非常好。
推薦:魚粥、魚皮
地址:臺南市北區公園南路169號
上好的獨家美味在小北夜市一賣就賣了30餘年,魚羹的材料旗魚是由高雄漁市場直接進貨,由老闆親自打漿調味料理。
旗魚做成的魚肉羹,看上去應該是碎肉混合旗魚魚漿做成魚肉羹,吃起來魚肉鮮嫩爽口,味道新鮮清甜,而且這個甜是真的甜,我還真的是第一次吃魚羹會是甜的,難道放了糖?反正老闆不願意說!
推薦:魚肉羹
地址:臺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101號小北夜市12-14號攤位
阿松的割包,在臺南也是頗有點名氣,割包(刈包),是一種發源自福州的小吃,是以長橢圓扁形麵團皮,對摺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傳統上的餡料通常不外片狀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這幾樣,也有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因為其形狀及內餡,所以在臺灣亦被稱作虎咬豬。近年來在臺灣,有些店家將這種傳統食物重新包裝,在內餡中變化許多花樣,例如:加入雞排、鱈魚排、牛肉或是煎蛋甚至豬舌等,因為這個緣故,不少人也稱割包為「臺灣人的漢堡」。
阿松店賣割包時還會附贈熱湯,割包除了瘦肉之外只有酸菜跟花生醬。瘦肉是切條的,鹹香不澀很好入口。酸菜偏甜一點點酸而已,是大眾都能接受的口味。花生醬香但不會太甜,也讓割包吃起來比較不會那麼幹。
來這裡必點的是豬舌割包,吃起來沒純肉的乾燥感,而顯得富有彈性,往邪惡點說,似乎有種舌吻的感覺!來阿松沒有吃過豬舌割包,就不要跟我說你吃過阿松割包喲。
推薦:豬舌割包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三段181號
已傳承了三代的陳家蚵卷,現在成為臺南安平的地標美食。陳家蚵卷店對面的剝蚵文化廣場,每天都有好十幾位大媽將碩大肥美的蚵仔現剝現送到店內,做成鮮美甜嫩的蚵仔料理,經常引得遊客大排長龍等待。
香酥可口、內餡蚵仔紮實紮實飽滿的招牌蚵卷,以新鮮現剝的蚵仔,加上豬肉、魚漿和韭黃、蔥、芹菜等配料,以豬網膜油包裹再沾上特別調製的酥炸粉酥炸,是陳家蚵卷招牌,也是老饕們的最愛。
而蚵仔煎外觀有點像潮汕腸粉的感覺,蚵仔(蠔仔或牡礪)很新鮮,搭配豆芽等食材,就連吃感都頗有潮汕的海鮮腸粉的幾分韻味,鮮嫩鮮味鮮美,三鮮集於一身。
推薦:蚵卷、蚵仔煎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安平路786號(近安平古堡)
國華街絕對是臺南必不可少逛的美食街,街上有許多老字號,如70多年歷史的富盛號就是其中之一。整個店以木造為主,充滿臺南灣的傳統復古風情。
富盛號以碗粿聞名,店內僅賣碗粿和魚羹。碗粿上桌前會加入特質醬油,吃起來有一種油膏的滋味(實際上碗粿是用米漿做成的,裡面還加入蝦幹、肉燥一類作為配料),鹹甜鹹甜的蠻有層次感,加之Q彈的口感,其實挺好吃的。
推薦:碗粿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33巷8號
從廈門、泉州到臺北、臺南,一路下來蚵仔煎(也有叫海蠣煎、蠔烙)吃過不少,而要說原產地,廣為流傳的說法就在臺南的安平,始於鄭成功的兵營。安平古堡周圍多的是蚵仔煎小店,古堡蚵仔煎算是最悠久,有五十年的歷史了。
蚵仔煎現點現做,大廚在特製的大煎盤上倒入蚵仔、地瓜粉、豆芽、小白菜,打個鴨蛋而棄用雞蛋,煎時就聞到蛋香焦香飄飄。
個大肥美的新鮮蚵仔,外表酥脆,咬來又有蔬菜的爽脆清甜,配上紅色的酸甜汁醬,不油不膩可吃上一大份。怪不得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也是林語堂大師的至愛。
吃完感覺口感,不妨加一碗蚵仔湯,雖然其貌不揚,或者說真的不好看,但是非常甘甜,喝一口鮮味在舌尖上蔓延。
推薦:蚵仔煎、蚵仔湯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效忠路85號
臺南必訪的百年老字號知名手工餅店非連德堂煎餅店莫屬。據第三代老闆蔡益勝回憶說其祖父於日統時代,跟著日本人學習口味道地、用料實在的日式煎餅,由祖父製作、叔公擔到廟口販售。祖父堅持麵糊不加水只放雞蛋、牛奶、奶油煎出的餅特別香、脆、濃,吃過的都讚不絕口,慢慢的有了知名度,才在現址開始營業,到第二代他父親蔡贊經營時是事業的最高峰,府城各餅店都買得到,更將店名翻成英文烙印在煎餅上,以便駐臺美軍選購,連當時專賣進口貨的克林商行,也見得到連德堂煎餅。
煎餅之所以好吃,除了用料實在不加水,更取決於煎餅師父的經驗累積與時間控制,必需視當下的溼度與溫度,調整麵糊的濃稠度,並控制轉盤轉動的時間點,讓手工煎餅在最好吃的時刻出爐。連得堂的煎餅每一片都有不同的美味,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感受,令人不知不覺就吃完一包,卻還意猶未盡,這就是機器量產煎餅所無法製作的口味。
只加簡單原料,我感覺吃起來就已經足夠美味,吃起來很唰嘴!建議8點前去購買,一般情況下都賣完得比較早!現場排隊每人每日限購2包的味增/雞蛋煎餅、以及需要先預訂的花生、海苔和芝麻口味!
推薦:味增/雞蛋煎餅
地址:臺南市北區崇安街54號
十八卯與公會堂、吳園都在同一個區域內,經過這外頭的路人們相信只會注意到那雄偉的公會堂,但如果你不走進去,根本無法發現茶屋的存在。整棟建築是日式風格,十八卯原是日據時代的日式食堂「柳下屋」,而現在改為茶屋,茶屋的茶卻大多為臺灣的本地茶,日式茶沒怎麼看到。
魯迅先生曾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說的是要有好茶,也要會喝茶!雖說喝茶也需要悟性,我靈性不高,也是需要好好修身養性好好喝茶,吃茶亦醉何必酒呢?我點了一杯洞頂烏龍,冷泡法去喝,透心涼,很舒服。熱泡法和冷泡法泡茶,風味各異,熱泡會有茶澀,苦中回甘的回味,而冷泡法則提取茶中甘甜,去暑降溫,那種泡法好,這需要看心境。店裡據說還有復古下午茶套餐:椪餅冰淇淋+可續杯的紅茶一壺,每位250臺幣,價格還挺實惠的。
推薦:臺灣茶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茶葉蛋有什麼稀奇?那你就大錯特錯,臺灣人不是老說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嘛,哈哈!
所長茶葉蛋從蛋白到蛋黃都充滿濃鬱的香氣,而且茶葉所滷出來的茶葉味非常夠味!拋開那個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的這個梗,其實所長的茶葉蛋還是挺不錯的,經過所長的話可以進去吃個茶葉蛋休息一下。
推薦:茶葉蛋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安平路452號(連鎖店,有多家地址)
同記安平的豆花口感綿密,豆味香濃,遵循古法製作。很多人會點紅豆豆花等,但推薦傳統豆花要點一個,不搭配其他料,豆花的香味不會被其它東西蓋過。
修安扁擔豆花沒同記安平豆花那麼香濃,但豆花口感更滑,個人感覺傳統豆花不如同記,但搭配其它料的選擇更多,反正就是各有千秋吧。
推薦:豆花、修安的豆漿
同記安平豆花地址:臺南市安平區安北路433號
修安扁擔豆花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三段157號
你很難以想像一家小小的肉粽店可以營業百年,從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創立至今,經過了幾代人的傳承經營下來。店內賣的主要有三種肉粽,肉粽、八寶肉粽和特質八寶肉粽。即使看到排長隊的陣勢,我也是既來之則吃之,排了許久之後就點了特製八寶肉粽,是我們平時吃的肉粽的兩倍大,裡面包有鮑魚、乾貝、花菇、魷魚、扁魚酥、櫻花蝦、鹹蛋黃、慄子、瘦肉、肉燥,包得扎紮實實,端上桌時散發著多層次的香氣,每一口都可以吃到粽葉的香味和各種食材混搭的口感,回味無窮。
說到肉粽,臺灣不得不吃的還有菜粽。早期老臺南人有句話說:呷菜粽,到圓環頂!「圓環頂」說的是早期府前路、北門路、民權路、大同路交會的東門圓環,早期這裡圍了許多的攤販,賣吃賣得嚇嚇叫,熱鬧非常,民國57年東門圓環拆除後,老店大多在東門陸橋附近重開,你會看到很多店都冠有「圓環頂」,通常之意就是老店、好吃的正字標記。這些店中又以「圓環頂菜粽」為代表,說起臺南的菜粽,指的是只包花生沒包肉的粽子,並不是包菜的意思。
由於只是糯米包花生,所以選料與蘸醬都很講究。首先,糯米要選一種有點長又胖胖的西螺糯米,而且得是舊米,口感才較Q,花生只用來自北港、屏東的花生,自製的蘸醬因為不加防腐劑所以得每天熬煮,醬油是用豆麥,而靈魂的一味是包粽子用的月桃葉,老闆娘堅持只用來自臺東山上的月桃葉,韌性強,包起來不易破,蒸出來味道才夠,每周都要大費周章運送兩次。
話說透早就要吃份量這麼大的菜粽,是因為早期人需要足夠體力開始一天的農活,吃菜粽配味噌湯也是古早味吃法,這小小一碗湯的用料也不馬虎,傳統豆腐店每日現作豆腐加上小魚乾、柴魚片,用料超豐富,一口一口吃的全是幸福滿足的感覺,堅持細節傳承三代的菜粽專家與老中青三代都來報到的死忠客人,一甲子連繫他們的就是這單純的一味,怎能不叫人感動?
再發號肉粽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71號
推薦:特製八寶肉粽
圓環頂菜粽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40號
推薦:菜粽、肉粽、味噌湯
臺南絕對是臺灣的美食博物館,每個不起眼的小門面裡,都蘊藏著讚不絕口的美味,即使是看似平凡的土魠魚羹(其實就是馬鮫魚做的魚羹),也十分美味。
原本由老夫婦經營,年老後子女無意繼承,來自臺中的女士向老人討得秘方,繼承下來。
店內售賣的只有當歸羊肉、清湯羊肉、羊雜湯和白飯。同樣每天新鮮屠宰,我比較推薦當歸羊肉,這裡的羊肉湯貌似跟臺南的牛肉湯做法差不多,都是把生肉加入滾燙的湯之後就上桌!所以,當歸羊肉看上去略微帶點粉紅色,怕吃生肉可以讓羊肉在當歸湯泡久一點。不過我還是覺得帶點粉紅色的羊肉是吃羊肉的最佳時刻,鮮嫩度極佳。當歸湯喝起來是濃醇的當歸中藥味,剛好把羊羶味去掉,吃起來還算是真材實料。還有羊肝,高湯一灼,配香油和豆瓣醬,好吃到感動。
一般早上吃當歸羊肉,店家都會問你要不要搭配米飯,臺灣人吃早餐有吃米飯的習慣吧。同阿村牛肉一樣,每天很早賣完,要早去。
推薦:當歸羊肉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425號
老牌鱔魚面是一家百年老店,其生炒鱔魚之所以好吃,在於大火快炒的手上功夫,加上獨門配方的4種醋料;鱔魚下鍋炒熟後再淋入備好的意面,全程不過27秒。
炒出來的鱔魚鮮美爽脆,加入特調醋去腥提味,酸中帶甜的滋味,令人回味再三。據說導演吳念真也來此幫襯過。
推薦:鱔魚面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友愛街康樂市場113號攤位(近沙卡裡巴)
福記肉圓老闆江莊輝在屏東當兵時,覺得屏東肉圓很好吃,便想將它引進臺南。退伍之後他便開始賣肉圓,不過大概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摸索出讓他自己滿意的口味呢!
經江莊輝先生改良的福記肉圓和屏東肉圓已經有些差別,屏東肉圓的皮較厚且內餡是切散的小肉塊,而福記肉圓的內餡是用整塊肉(傳統臺南蝦仁肉圓則是用肉燥),製作方式是用生肉浸泡醬汁再外包肉圓皮直接下去炊煮(彰化的肉圓則是油炸),為了讓較大塊的肉蒸熟,時間也比較久,因此肉圓皮也比一般肉圓的稍軟且吃得出肉香!
福記的沾醬也是由江老析為配合福記肉圓特別研發的,主要是由糖、醬油、蕃茄醬、豆腐乳等調製,而非一般普通的醬油,老闆還特別強調福記肉圓的好吃,就在肉圓、醬汁和大骨熬湯搭配起來的整體風味!最後,千萬別忘了把剩下來的沾醬搭配大骨清湯一起喝下去。
推薦:肉圓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215號
感覺去臺南會撐破肚皮的節奏啊……
吃飽島的艱巨任務,仍未完待續
下一期高雄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