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協會推進圖書封底登廣告 各方態度不一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我的兒子馬友友》圖書封底印有某家紡企業的標識及宣傳語。

    (記者張弘)買一本書,封底上有公益廣告,這種情況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變成現實。近日,中國出版協會駐會副理事長李寶中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圖書上面刊登廣告,在以前是常態,國外也屢見不鮮。」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巖說,「這是一個好事情,我們將積極響應。」

  《我的兒子馬友友》首先試水

  今年中國出版協會將大力推進圖書封底刊發公益廣告活動。出版單位封底刊發公益廣告,可獲得每冊0.06元至0.12元的資金支持。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120多家出版社籤訂相關廣告合同。

  中國出版協會駐會副理事長李寶中告訴本報記者,圖書刊發廣告,在歐美發達國家和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早就已經形成了趨勢。在圖書封底刊發公益廣告,可以科學利用圖書閒置的頁碼資源,在沒有增加讀者負擔的情況下,增加讀者消費附加值,也為出版單位找到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新的增長點。協會今年將大力推進這一公益活動,爭取協會理事單位都能參加進來。

  目前,中國出版協會已與京華傲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建立項目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籤署相關協議作為法律保障。雙方同意,在中國出版協會指導下,京華傲博為運營主體,資金籌措、補貼出版單位等費用均由京華傲博負責。按照協議規定,出版單位每刊發一冊書的封底公益廣告,由京華傲博付給0.06元-0.12元。中國版協對於封底所刊發的公益廣告有嚴格的限定。首先,公益廣告絕對不允許體現廣告客戶的業務範圍,但可以打上廣告客戶的LOGO;其次,公益廣告的設計要同圖書封面保持一致,套色最多不能超過5種。

  記者在中國出版協會特別製作的指導手冊上看到,先期試水的是江蘇文藝出版社的《我的兒子馬友友》和《金針雲杉》。在前者的新書封底,公益廣告的廣告語是「如果人生,是一場愛的旅行,母親的愛,就是這旅程的第一站」,在這兩行字下,印有國內企業「夢潔家紡」的標識及宣傳語。而《金針雲杉》的封底,公益廣告語是「珍惜森林資源 呵護地球家園」,在這行字下面,是康美藥業的標識和廣告語。這兩個廣告,與封面的設計比較協調,格局上也不顯突兀。記者從京華傲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翼處獲悉,緊隨其後,還有十幾本帶有公益廣告的圖書也將陸續上市。

  先期公益,以後商業

  李寶中表示,在此之前,自己曾多次與國際工商總局廣告司和相關的負責人聯繫,並得到了共識。圖書刊發公益廣告,國家沒有禁止的規定,出版單位轉企已成為市場主體,不同意其刊發公益性廣告是沒有道理的;在出版單位經營執照上,要有「廣告」項目,沒有的到當地工商部門補辦;對於黨和國家的文件彙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單行本、文集,暫不刊發廣告等等。

  李寶中認為,不是什麼商品都可以擔當公益廣告宣傳的。做公益廣告,一是出版社職責所在,二是必須盡到的義務。他強調,「既然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都可以做廣告,為什麼圖書就不可以?《我的兒子馬友友》那兩句廣告語,說得多好啊!從今年開始,國家要逐步增加公益廣告的力度,擴大公益廣告的範圍,我們何樂而不為?如果通過公益廣告,把商業廣告的門撬開。如果效果很好,將來出版社可以直接面向社會攬廣告,這樣就能帶來很大的利益了。當然,這是將來的一個目標,現在還做不到。」

  ■ 各方反應

  1 廣告公司:需要出版社積極配合

  京華傲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翼對本報記者表示,「圖書廣告在《我叫劉躍進》等圖書中早有出現,只不過沒有工業化而已。我們不擔心沒有投放廣告的客戶來源,最需要的是出版單位的配合,只有他們才最了解自己的產品。」他認為,與其他載體相比,圖書廣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直接送達,不需要專門發放;還有就是客戶定位準確,「比如,購買中華書局的圖書的都是高端讀者,如果在中華書局的圖書上,同樣刊登一家聲譽良好,歷史同樣悠久的百年老店的廣告,兩者就會相得益彰。我認為,每種書都具有廣告價值。」

  李翼說,在具體合作中,如果出版社提出某一本書不能刊發廣告,京華傲博會尊重對方的意見。同意刊發公益廣告的圖書也會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儘量做到與圖書整體的和諧統一,最大限度地貼近圖書的內容。李翼認為,讀者對於圖書封底刊發的廣告並不會產生排斥心理,能否讓讀者接受的關鍵是廣告的設計是否巧妙。

  以《我的兒子馬友友》為例,每本書補貼0.06元的印書費,出版社僅獲得幾百元。對此,李翼表示,目前,圖書廣告剛剛起步,屬於無標準、無體系、無規模的三無市場,需要一個試驗階段。一旦這種形式被作者、出版社和讀者普遍接受,並形成體系,到時候支付報酬的體系肯定也不一樣。

  2 出版社:有歡迎,有觀望

  首先試水的江蘇文藝出版社營銷總監陳珏稱,《我的兒子馬友友》剛上市一個多月,目前還沒有聽到什麼明顯的反應。「有的暢銷書,把產品廣告和淘寶店的地址都打上了。」 陳珏表示。北京出版集團彭春英對記者稱,「雖然我們籤了約,但目前還處在觀望的狀態。」

  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巖對本報記者表示,「圖書刊登廣告以前就有啊,中華書局1949年以前的書,很多都有廣告。這是個好事情,我們將積極響應版協。」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營銷策劃部主任王磊表示,「學術性圖書刊登公益廣告,可能還是要慎重一些。如果出版社可以增加廣告業務,將來自己刊登廣告,那將為出版社帶來很大收益。」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則拒絕對此事發表意見。

  3 作者:必須經我同意

  青年學者李勇(十年砍柴)就職於語文出版社,作為作者,他強調,「首先,如果在我的作品上刊登廣告,必須告知,刊登的廣告內容,必須徵得我的同意——如果你在我的書上面刊登治療牛皮癬的廣告,那不是毀我嗎?其次,如果刊登廣告產生了經濟效益,那麼出版方和我也有一個利益分配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學者王學泰表示,「我家裡有很多民國時代的圖書,上面都有廣告,魯迅還為圖書撰寫過廣告詞。圖書刊登廣告很正常,作為作者,我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如果在我的作品上刊登合適的廣告,我完全可以接受,我這麼大年紀了,也不會要求出版社分廣告費給我。」他還表示,《我的兒子馬友友》那兩句廣告語很好。

相關焦點

  • 圖書封底開登廣告 你怎麼看?
    日前,江蘇文藝出版社的一本名為《我的兒子馬友友》的圖書,因為其封底刊登了一則公益廣告並配有某企業的LOGO和標語,而備受出版界和讀者以及作者的關注。關注焦點無外乎:圖書封底刊發廣告,值得推廣;圖書封底登廣告,略顯不協調。  記者了解到,圖書封底刊發廣告,不是稀罕事。在歐美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圖書封底刊登廣告司空見慣。
  • 中國商業出版社座談「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
    12月11日,由中國商業出版社主辦的「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暨中國商業出版社成立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行業協會、出版業同行、印製發行和相關出版領域的140餘位代表共聚一堂,回顧中國商業出版社40年改革發展歷程,以「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展開交流。
  • 中國出版協會發新春賀詞 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原標題:中國出版協會向全國出版界發出新春賀詞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國出版協會近日向全國出版界離退休老同志、全國出版業界的同志們發出新春賀詞。
  • 民營出版 這是最好的時代——民營圖書出版行業深度
    伴隨著圖書出版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文化消費升級、以及新媒體的發展,細分市場中大眾類圖書佔比呈現不斷提升的趨勢。根據開卷信息數據統計,2011年以來,文藝、少兒類圖書碼洋市場份額不斷增長,而社科、語言類份額持續下降。2016年文藝、少兒類圖書碼洋市場份額合計達到 36.77%,逐步成為市場主體。
  • 圖書出版的溫度與力量(記·藝2020)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中共十九大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這一重要思想載入憲法。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大批相關的主題出版類圖書成為今年的一大亮點。
  • 親歷IT 圖書出版20年
    那會兒對於出版,對於編輯,有限的了解大概就是當時剛放映過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支撐我來出版社的一個理由大概是從小喜歡看書,但那會圖書匱乏,心下以為到出版社可以每天泡在書的海洋裡。機緣巧合,1995年開始投身到IT圖書出版,到現在正好20年了,剛好見證了IT圖書成長的20年。90年代初,正是電腦飛速普及的時代,IT圖書的熱度簡直難以想像。
  • 中國廣告主協會廣告主研究院,與凱納共建「跨界戰略研究中心」
    研討會由中國廣告主協會主辦,中國廣告主協會廣告主研究院、上海大學國家重大項目「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生成研究」課題組承辦,中國廣告主協會廣告主研究院也正式掛牌上海,凱納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沈國梁先生出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並與廣告主研究院共同組建成立「跨界戰略研究中心」。
  • 中國廣告協會發布首個網際網路廣告標識技術規範
    原標題:中國廣告協會發布首個網際網路廣告標識技術規範   日前在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年會上,
  • 現代出版社3種圖書入選中國出版集團2020年度出版特別貢獻獎
    近日,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
  • 北京圖書訂貨會將開幕 出版川軍展示6000多種圖書
    一年一度的北京圖書訂貨會將於1月10日開幕。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攜旗下9家出版單位、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西南財大出版社、成都時代出版社、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等四川主力出版社亮相四川展位。
  • 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圖書出版生態
    [關鍵詞]  圖書出版   媒體融合   網際網路媒體  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 圖書出版的溫度與力量(記·藝2020)|古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中共十九大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這一重要思想載入憲法。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大批相關的主題出版類圖書成為今年的一大亮點。
  •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課題組:2019年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
    這100種科技圖書均為列入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規劃和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手繪中國歷史地圖》《手繪中國地理地圖》銷售火爆。同時,《科技改變中國》《這裡是中國》《名畫在左科學在右》《穿越時空看文明:全景手繪中國史》《藏在地圖裡的二十四節氣》等10種圖書入列「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
  • 非凡著作的非凡音樂 | 「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辰河高腔音樂集成》隆重出版
    有鑑於此,加快做好辰河高腔的保護及傳承工作,搶救和整理出版辰河高腔音樂迫在眉睫。《中國辰河高腔音樂集成》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是蘇州大學出版社精品打造的重點項目。《中國辰河高腔音樂集成》分為上、下兩卷,收錄辰河高腔中的高腔100餘個,低、崑腔30餘個,以及部分折子戲和現代戲唱段90餘段;另收錄辰河鑼鼓音樂曲牌70餘個。這套音樂集成的主體分為辰河高腔音樂曲牌,辰河低、崑腔音樂曲牌,辰河高腔鑼鼓音樂曲牌,辰河高腔移植現代戲唱腔選段,辰河高腔優秀折子戲五大部分,是一套基本上反映了辰河高腔音樂全貌,而且編排合理、內容翔實、記譜細緻準確的大部頭著作。
  • 2019年度十大科普優秀圖書揭曉 《科技改變中國》上榜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史競男) 2019年度十大科普優秀圖書8日在京揭曉,《科技改變中國》《這裡是中國》《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穿越時空看文明:全景手繪中國史》《藏在地圖裡的二十四節氣》等10種圖書入列「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首屆中國最美旅遊圖書設計大賽獎項揭曉
    (以下簡稱書博會)上揭曉,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董琪設計的《市井西倉》摘得金獎。  據介紹,由中國出版協會書籍設計藝術工作委員會、海南省委宣傳部共同舉辦的本次大賽是本屆書博會設置的唯一專業獎項,也是中國出版行業對旅遊類圖書設計的第一次評獎。
  • ...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中國出版海外傳播有何新變? - 中國出版網
    自2012年始,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攜手,連續在BIBF期間發布《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至今已是第9年。  今年,《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2020年版)》如期發布,繼續關注中國大陸近600家出版社在2019年全年出版的中文圖書品種(含2019年再版),對出版社在2019年全年出版的(含2019年再版)英文圖書進行監測與分析。
  • 每年拿出1000萬扶持數字出版項目 這家出版集團如何推進數字內容...
    未來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謝青)"從2017年開始,集團每年拿出1000萬來扶持數字出版的項目。"安徽省的老牌出版機構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民在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提到了數字內容建設的重要性。
  • 文學類圖書:經典流傳 原創優先
    原創性 時代化  近些年,原創作品在文學圖書的市場中表現出強勁的內生動力。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銷量表現較好的,有優質的原創文學、經典常銷書和類型文學。  長江文藝出版社在文學圖書出版上順應市場需求,一邊立足原創,一邊整合經典。「與《收穫》雜誌合作推出《收穫》長篇專號,發揮雙方在長篇出版方面的不同專長,為優秀的小說作品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與中國詩歌網合作打造《詩收穫》季度選本,從整體上建立中國詩歌的標杆。」
  • 中文在線集團舉辦20周年慶典 攜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推動出版行業...
    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原局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原副局長閻曉宏,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