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ive 「鳥人」奧斯卡最佳影片 究竟妙在何處?

2022-01-16 Primaryang

在剛剛結束的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鳥人》風光無限,一舉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共四項大獎。倍受奧斯卡評委青睞的鳥人,究竟妙在何處?

來源丨時光網

作者丨秋安

現在,「鳥人」除了代表罵街術語,還代表「長鏡頭」。 如果你打開谷歌,搜索有關《鳥人》的影評,會發現媒體基本都是對《鳥人》都是一片叫好,讚不絕口。《華爾街日報》的用詞是「炫目」;著名的《赫芬頓郵報》評價影片具有「震撼的視覺效果」。當我們試圖挑出《鳥人》的毛病,這卻更像是雞蛋裡挑骨頭。如果非要找的話,英國《鏡報》上的有這樣一篇短評:

《鳥人》的笑話老套、麥可·基頓不過是在影片裡哀怨自己的中年危機(他演過蝙蝠俠)、電影口碑之所以不差,不過是因為影評人都到了這個哀怨的歲數,因此他們能與影片產生悲哀的共鳴。

縱然如此,這篇措辭嚴厲的評論也沒敢對影片技巧,尤其是那「出名」的長鏡頭有一句不滿。在奧斯卡的舞臺上《鳥人》擊敗《少年時代》拿下最佳影片並橫掃四項大獎,各方都對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的嘗試讚譽有加,技巧性的長鏡頭也成為《鳥人》永恆的註腳。

拋棄剪輯成為「走鋼索的人」


導演亞利桑德多·岡薩雷斯·伊納裡圖的瘋狂成就了《鳥人》

導演伊納裡圖雖然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很瘋狂,但是在開拍前,他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瘋狂的程度。正式拍攝兩周前,伊納裡圖在紐約和前輩邁克·尼科爾斯(《畢業生》導演,已於2014年11月去世)共進晚餐。席間他和尼科爾斯分享了自己的點子。對方的看法是,畢竟這是一部喜劇片,拋棄剪輯會制約喜劇效果。這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擔心,如果伊納裡圖一意孤行,整部電影很可能會變成「災難」。

資深影迷沒有看過《鳥人》,也一定看過伊納裡圖這幾部中的一部

(從左至右:《愛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以及《美錯》)

  

事後,伊納裡圖透露,這頓飯並沒有把他嚇到,但的的確確讓他提高了警惕,不敢再小覷伴隨野心而來的困難。導演同時意識到,單單自己繃緊這跟弦兒是不夠的,所有人都要認清擺在前面的壓力。於是,伊納裡圖特地送給劇組成員們一張菲利普·佩提特在雙子座大廈之間走鋼絲的照片,並諄諄告誡:「諸位同仁,這就是我們要做的電影,摔下去了,就意味著死亡。」

每一個鏡頭都像跳「芭蕾舞」

這張圖上可以清楚看到影片中各場景的分布等

影片的主要場景是位於百老匯的聖詹姆斯劇院。為了給正式拍攝減負,在開機前,伊納裡圖和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特地在位於洛杉磯的片場搭出了一個「聖詹姆斯劇院」。在這個模擬場景中,他們不停地拍攝各種場景轉換,直到屏幕上的視覺效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為止。

  

《鳥人》主要拍攝地百老匯聖詹姆斯劇院。


正式開拍後,如何在連貫地拍攝中掌控光線成了一大難題。為了創造出符合場景的獨特氣氛、突出角色的心理狀態,光線的角度、明暗都必須拿捏得恰到好處。盧貝茲基舉例說:「當Riggan(基頓)坐在他的化妝鏡前,光線需要打到他的身上。但是,因為攝製組也需要在室內移動,幾分鐘之後光線就會產生影子。所以我們必須儘可能精確地計算光線的變化方式,確保拍攝之後我們不會在屏幕上看到影子。」

  為了讓每一個場景的光線看起來自然,燈光組煞費苦心,盧貝茲基也絲毫不吝嗇他的讚賞和感激:「我們其實就是在和光線漫射共舞。我每拍攝一個鏡頭,背後就有8個人跟著我一起移動。整個過程就像跳芭蕾舞一樣,能夠有這樣的工作經歷實在是太刺激了。」

時代廣場戲碼幹擾最多

基頓在時代廣場狂奔可謂是整部影片的最精彩的戲碼

光線只是眾多麻煩中的一個。長鏡頭拍攝過程中,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已經讓劇組相當抓狂,那些「程咬金」性質的幹擾更讓劇組工作一度陷入停滯。

  

基頓時代廣場戲動圖

基頓穿著小褲衩在時代廣場穿梭的情節,就是潛在幹擾最多的一場。理由很簡單,時代廣場不是《鳥人》劇組家的,不能說限行就限行。就算麥可·基頓是個無名小卒,一個身材一般還謝了頂的男人只穿著內衣在時代廣場上跑,也足夠吸引眼球了。而預算請得起的群眾演員人數無論如何也蓋不過時代廣場上如潮水般洶湧的遊客和本地人。

經過仔細研究,劇組決定,將拍攝時間挪到後半夜,至少將不相關人員的數量降至最低。其次,關於如何轉移廣場上圍觀群眾的注意力,導演和攝像決定採用「燈下暗」的法子。他們找到了一個高中校樂隊(從影片中展現的規模來看,更像是國內的鼓號隊),希望他們能夠在時代廣場上「演出」,趁著「不明真相」的外人圍著看演出的時候,讓基頓趕緊跑。這個辦法堪稱天才,唯一的問題是原則上的——該學校不同意學生後半夜演出。無奈之下,劇組只好找到了該校已經畢業的校友前來擔綱「誘敵」重任,最終成功拍完基頓的「內褲短跑」。

當天實拍是從晚上8點半開始,一共拍了四條。除主演基頓外,共有四人跟隨:攝影指導、跟焦師、錄音員、數影技術人員;另有八位製作助理疏導現場人流。導演在附近,其中兩條他用手機拍攝的額外角度,用於片中youtube的鏡頭。


從影片上映伊始,《鳥人》「偽裝」成長鏡頭的事情就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考慮到完美的單一長鏡頭電影的拍攝難度,縱然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導演和最佳攝像的組合,也需要有自知之明。

視頻:《鳥人》片段之Coffee(這裡的剪輯點看出在哪裡了麼?)

所以說,導演需要面對的問題並不是如何去拍好一部只有一個鏡頭的電影,而是怎麼才能讓觀眾無視畫面的剪輯點。通過頭腦風暴,技術人員決定讓鏡頭與鏡頭之間的轉換「水解」在整部片子中。剪輯人員明確,在鏡頭搖動的時候,觀眾最容易走神(例如攝像機的快速水平移動)。之後,他們決定將剪輯點放在這些不起眼兒的位置,當觀眾的目光正追逐著劇情進入下一個起伏時,過渡性畫面在情節的重要性上會略打折扣,觀眾的注意力也就不那麼集中。畫面的轉換就在觀眾注意力分散的一瞬間,跟隨著鏡頭的搖動完成了。


導演伊納裡圖與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右拿攝像機者)在片場

為了保證電影的神秘性和觀賞性,導演伊納裡圖要求所有參與影片剪輯製作的人員都必須對電影鏡頭的實際拍攝長度守口如瓶。這個秘密一直到電影上映四個月後,才為奧斯卡獲獎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地心引力》)打破:事實上,影片中最長的鏡頭為15分鐘,其他大多數都在10分鐘左右。不過這絲毫沒有減少影片拍攝的工作量,盧貝茲基經常需要不停地在斯坦尼康和手持攝像機之間轉換,工作的細緻程度相比常規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

改變色調可以讓明星身上「更有戲」


此外,哪怕對於一般電影而言,固定場景內的畫面轉換過程中,只要涉及分鏡頭,畫面之間每一部分的顏色變換就不能顯得太突兀。《鳥人》所追求的是完美的視覺過渡,也就是讓觀眾誤以為整部電影是由一個鏡頭完成的,這就需要把不同鏡頭間的色差降到最低。而幫助劇組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好萊塢的數碼調色師。數碼調色師的工作類似給電影做「PS」,除了均衡整部電影的色覺效果、突出劇情希望突出的視覺部分之外,他們的另外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通過改變色調讓明星身上「更有戲」。

根據《鳥人》的調色師史蒂夫·斯科特介紹,有的時候,那些看起來特別簡單的畫面,修改起來往往最為艱難。例如,基頓、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和娜奧米·沃茨三個人隔著門對話的那場戲,簡直讓後期改到發瘋。

看似簡單的,其實沒有那麼簡單。圖為後期改到瘋的一場戲

(基頓、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和娜奧米·沃茨三個人隔著門對話)


可以說,整個劇組對電影拍攝難度的預估相當準確,所作的準備也相應充足。伊納裡圖在接受時說:「通常,我會給自己留足6個月的時間泡在剪輯室裡,編輯、打磨每一個鏡頭,然後把那些不好的地方隱藏起來。」但是反覆的、全方位的彩排加上完整場景拍攝,讓《鳥人》的剪輯工作變得相對簡單,全部搞定只用了兩周時間。


相比之下,演員的表演就沒那麼容易了。無論是拍攝一個場景還是一整部影片,長鏡頭要求演員在精神絕對集中的同時還要做到表演自然流暢。《鳥人》的情節有關話劇,而對於演員來說,拍好每一個大場景幾乎都等同於演好一場「小型話劇」。只要你念錯了一個字、邁錯了一步,整個場景拍攝就要推倒重來。

導演伊納裡圖告訴演員:「拍這部片子,就好像你正在走鋼絲,但你必須讓觀眾覺得你是在公園裡散步。」在《鳥人》歷時兩個月的拍攝過程中,所有大腕們也的確深有同感。

演技派也沒預料到的「難」


《鳥人》毋庸置疑是麥可·基頓職業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電影」。

對於主角麥可.基頓而言,拍攝這部電影遇到的苦難分為兩個部分:預料到的和沒預料到的。2012年,基頓飛到洛杉磯與伊納裡圖會面。聽到對方的點子之後,基頓用了「11秒鐘」就明白了拍好這部電影有多難。「我喜歡挑戰,也喜歡原創,新奇的想法總是讓我興趣濃厚。」於是,基頓入夥了,開始拍攝這部他職業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電影」。

  

即便是精確的彩排,也難保不會出現問題。

因為每一個鏡頭都是已經設計好的,留給演員的臨場發揮空間幾乎不存在。連續畫面的拍攝要求演員在說詞和移動的時候必須一板一眼,與彩排走場時的表現嚴絲合縫。基頓直言,表演的過程中,他必須時刻調動自己不同的情感,腦海中謹記每一個段落的整體感。因為場景不是固定的,自己需要遊移在各個畫面之間,一旦忘了不同的畫面應該搭配何種表演,就意味著整個拍攝即將跑偏。

「這很難」,基頓說。說錯臺詞、邁錯步子這些表演過程中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錯誤,都有可能讓半天的功夫付諸東流。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鳥人》的臺詞密度相當高,而且情緒表達相對激烈。有時,一個場景的拍攝需要基頓完成長達15頁的臺詞,並精準地走到他該出現的位置。

艾瑪·斯通犯錯最多成「豬隊友」


重複可以令人瘋狂,導演也沒好脾氣。

(圖為娜奧米·沃茨與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對手戲)

拍攝普通影片時,一個鏡頭可能用幾分鐘就能完成,重複雖然令人不悅,但對拍攝進度的影響有限。在《鳥人》的片場,情況則完全不同:重複是可以令人瘋狂的,因為這意味著之前拍攝的內容,無論多麼完美,都將徹底報廢。

一個長達10分鐘的鏡頭,需要各部門密切協調,演員正在一個場景中拍攝某一個片段時,其他演職人員必須同時開始移動,確保一段戲進入下一個場景時,二者可以完美銜接。越是協同作戰時,人們越容易緊張,一個渺小的錯誤很可能讓你變成整個片場眼中那個「豬一樣的隊友」。基頓在接受採訪時曾描述過每天早上開工時演職人員的感受:「每個人每天早上真的是嚴陣以待,演員和攝製組都是如此,因為沒人想成為那個讓所有人都失望的人。」

艾瑪·斯通與愛德華德·諾頓在片中飾演一對戀人

可能是為了鼓勵每一個演員都能儘可能少犯錯誤,也可能只是單純為了好玩,麥可·基頓和愛德華德·諾頓在片場弄了一個「錯誤記錄器」,看哪個演員犯錯的次數最多,冠軍據稱是艾瑪·斯通,而錯誤最少的則是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考慮到基頓是主角、諾頓是和他對手戲最多的配角,這兩位沒有「榮登榜首」,可見其實力。

艾瑪雖然沒有承認自己是最糟的那一個,但是也沒有否認搞砸確實是家常便飯。接受MTV採訪時她說:「很難,真的很難。我搞砸過,而且次數還不少。有的時候,看著他們一邊整理背景一邊說剛才那一遍有多麼完美、但是卻搞砸了,真是讓我覺得特別難受。」

《鳥人》成本不高,但是難度大而且預算也有限,諸多不足讓外人感覺明星們會因為屈尊降貴來演戲而受到優待。但據艾瑪的爆料,至少導演還是「直來直去」的:「他(伊納裡圖)會直接衝我喊『你把整個電影搞砸了!』然後我就說『天啊!』你知道他不是一個會裝腔作勢的人,如果他說我毀了一個場景那麼我就是毀了,但是當我找回節奏,一切就被挽救回來了。」艾瑪如是告訴MTV新聞。

諾頓承認容易引發焦慮


雖然長鏡頭拍攝不輕鬆,但能與基頓對戲,對諾頓來說還是很有意思的。

(圖為諾頓印象中最有意思的一場戲)


諾頓與基頓在片中的對手戲相當之多。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鳥人》背後的故事都是辛酸。愛德華·諾頓就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不僅是一部拍起來非常有趣的電影,而且讓他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滿足感」。談及哪一個場景拍起來最有意思,諾頓想到的是和基頓打架的一場。「對於我們來說那場戲太有意思了。它拍起來很不容易,因為想控制住不笑場實在太難了。那可是麥可·基頓,我是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不過和艾瑪·斯通一樣,諾頓也承認,看到一場十來分鐘、若干個場景的戲很可能因為一個小差錯就要推倒重來,的確容易引發焦慮。

演藝界一直有種說法:諾頓並不是一個特別善於和別人打成一片的演員。很多媒體甚至將他在《鳥人》中的角色視作一個誇張版的諾頓自己。對此,諾頓的態度是,這個角色是他迄今為止演過的和自己最不像的一個。

基頓強調「鳥人」不是「蝙蝠俠」

從「蝙蝠俠」到「鳥人」,基頓不認為有聯繫

但是,麥可·基頓想要擺脫這種有色眼鏡下的評判,難度要大的多。這可能也是一開始他估計不足的一點。他演過《蝙蝠俠》,蝙蝠和「鳥」實在是太像了。而現在他老了,在過去幾年中,基頓並沒有出彩的角色。一切背景似乎都將基頓和「鳥人」聯繫的嚴絲合縫。《紐約時報》訪問基頓時拋出了這個問題。基頓的回答是:「如果你覺得鳥人就是蝙蝠俠,那麼只能說明你的理解太淺顯了。」對於自己扮演的角色,基頓的看法是,他過於「刻薄而且自戀」,和自己的性格相差太遠。

「我可能不太喜歡和這樣的人呆在一起。」在《赫芬頓郵報》的採訪中,基頓表示,他身上沒有這個角色的標籤,但是他理解人物的內心:「好萊塢是一架龐大的機器,什麼樣的人都有,他們的目標有時候會非常明確,如果無法得到,絕望就會找上門來。」但對於他本身而言,基頓說,他並沒有迫切地想要「回歸」,因為自己「從未離開」。

儘管基頓這麼認為,但電影公司可不這麼想,電影公司甚至曾推出一款「偽預告片」,頗有幾分「蝙蝠俠歸來」的意思。


視頻:《鳥人》「蝙蝠俠歸來版」預告片

真正的「長鏡頭」,其核心在於放棄剪輯,用一個鏡頭完成影片或影片中的某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盧米埃爾兄弟時代的電影都包含長鏡頭,原因很簡單,彼時的影片大多只有一個鏡頭。

隨著時代遷移,當剪輯的效果逐漸顯現,鏡頭的長度也越來越短。電影製作者重拾長鏡頭拍攝開始於1930年代,讓·雷諾瓦的《大幻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後大批影人開始嘗試長鏡頭,長度從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中,小凱恩被帶走前的片段就是篇幅較短的一個;1965年,導演安迪·沃霍爾的作品《My Hustler》中的長鏡頭持續了30分鐘,已屬震爍古今。

電影製作者重拾長鏡頭開始於上世紀30年代,讓·雷諾瓦的《大幻影》是其中佼佼者


從影片中的某一個長鏡頭到「一個鏡頭貫穿始終」的電影,之間似乎總有一些誤解。在數碼技術誕生以前,電影人還很難拍出「單鏡頭0剪輯」一桿到底的故事片,因為膠片和攝影機所能允許的拍攝時長有限,而常規電影多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每一個鏡頭時長從4分鐘到10分鐘都有,只不過在影片製作過程中刻意模糊了剪輯的位置:有的銜接點一目了然,有的則通過漸黑掩藏了起來。

數碼技術的誕生其實並沒有在整體上助推長鏡頭故事片的蓬勃發展,無論是製作者還是觀影者,早已經習慣由剪輯創造的視覺語言。為數不多的長鏡頭影片也多是影人偶爾技癢,影片的背後依然少不了「試驗」的標籤。


No.9 《過客》(時長:6分31秒)

大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在影片《過客》結尾處長達6分31秒的長鏡頭寓意深刻。不同於大多數影片長鏡頭對主角事件的跟蹤拍攝,鏡頭對周圍環境也進行了交代,包括主角洛克(傑克·尼克爾森飾)的屍體被不可避免地發現。旁觀者的態度呼應了影片中尼克爾森的職業——「記者」。

No.8 《周末》(時長:7分25秒)

法國著名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對長鏡頭也是喜愛有加,他喜歡運用長鏡頭展示影片的真實性。在影片《周末》中,他在開頭就運用7分25秒的長鏡頭拍攝了一段巴黎郊區的塞車場景,各種人物的描寫,以及車禍鏡頭的穿插,勾起了影迷對車禍原因強烈地好奇心。

No.7 《大玩家》(時長:8分05秒)

大導演羅伯特·奧特曼的作品《大玩家》開篇也是一個8分鐘的著名長鏡頭,這一長鏡頭被公認為是對奧遜·威爾斯《歷劫佳人》致敬最為成功的一個。這個鏡頭出場人物眾多,攝影機運動極為複雜,卻銜接有序主次分明,人物對白走位都非常精確,體現了奧特曼高超的群戲調度功力。

No.6 《鄉愁》(時長:9分20秒)

《鄉愁》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影片長達9分20秒的長鏡頭沒有一句臺詞,只是幾個動作,伴隨著攝影機的推移以及燈光的變換,便讓觀眾感受到了主角的淡淡哀愁。

No.5 《蛇眼》(時長:12分57秒)

布萊恩·德·帕爾瑪也是長鏡頭的忠實愛好者,在他的作品《黑色大麗花》、《蛇蠍美人》中都有運用,不過最長的還是《蛇眼》的開篇。影片鏡頭從開始便一直跟隨尼古拉斯·凱奇移動,近13分鐘的長鏡頭一氣呵成,不斷通過電視和監控畫面表現場內外不斷發生的情況,而這裡出現的不少小動作也為之後的劇情做出了鋪墊。

No.4 《奪魂索》(時長:80分鐘)

希區柯克《奪魂索》其實還是由多個鏡頭組成,影片通過窗戶外光線的變化縮短了白天向黑夜過渡的時間線。這是因為長鏡頭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彌合了這種時間差:電影上的一秒鐘等同於屏幕外的。之所不是完全彌合,是由於同類電影還是會悄悄地在片中「壓縮時間」。而此外影片結尾處斯圖爾特分析案情時的畫面也體現了長鏡頭的另一「探索」性質,長鏡頭的運用使得從細節到整個場景的轉變有了相對更加完整的視覺和時空邏輯關係。

No.3 《寂靜的房子》(時長:88分鐘)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長鏡頭是全片最大的賣點。影片在2012年被好萊塢翻拍,同樣是「一鏡到底」。長鏡頭的運用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影片的詭異氣氛也因此更為濃烈。

No.2 《時間密碼》(時長:90分鐘)

邁克·菲吉斯的影片《時間密碼》是一部充滿試驗意味的影片。全片四個畫面自始至終均勻分割整個銀幕。每個畫面都是一個九十多分鐘的長鏡頭。四個畫面在情節上的互補與間離,以及不同畫面聲效的控制,徹底取代了蒙太奇在以往影片敘事中所起的作用。

No.1 《俄羅斯方舟》(時長:90分鐘)

《俄羅斯方舟》是較為大膽的一個,影片的情節可以理解為「博物館奇妙日」,以第一人稱視角呈現,完全採用數碼攝影。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帶著一支4500人的團隊殺進聖彼得堡博物館。布景花了一天,整部影片拍了一天——因為博物館就給了攝製組48小時。拍攝過程中,前三遍因為技術問題「半途而廢」,第四遍終於成功;據說,攝影師扛著機器連跑帶顛地生生拍了近兩個小時沒停。

儘管製作過程可歌可泣,可能是由於主題並不誘人,《俄羅斯方舟》在商業上並沒有掀起多大風浪。不過,在另外一片「戰場」上,長鏡頭倒是大放異彩。


1.影片中,當主角Riggan在他的化妝間接受採訪時說「1992年以後他就沒有再扮演過Birdman了」。事實上,麥可·基頓的最後一部蝙蝠俠電影就在1992年。也難怪媒體會對Riggan到底是不是基頓的縮影如此趨之若鶩,這些有意無意的細節很可能就是導演耍的花招。

2. 影片的配樂廣受讚譽,精彩的鼓點傳神地模擬了人物的心情和脈動,加快了影片節奏。遺憾的是,奧斯卡認為安東尼奧·桑切斯的這段配樂不符合參選標準,理由是「這段打擊樂中包含有17分鐘已經存世的經典音樂元素」。

3. 據稱,整部影片只有16處可以觀察得到的剪輯點,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找看。

4. 愛德華·諾頓出演的兩部喜劇《布達佩斯大飯店》和《鳥人》各以9項提名領跑奧斯卡。

5. 馬丁·斯科塞斯的名字在影片中被提到過一次,而他本人事實上也的確「出鏡」了。大家可以找找看。

6. 據導演本人爆料,按照劇本的最初設計,約翰尼·德普會在影片的結尾出鏡,而且同時上鏡的還有《加勒比海盜5》的海報。考慮到《鳥人》講述的是一個過氣影星的故事,約翰尼·德普可能並不想讓自己和這個角色有什麼關聯。因此劇本設計沒有成行。

7. 整部電影的正式拍攝用了29天。

8. 艾瑪·斯通是在拍攝《超凡蜘蛛俠2》的間歇完成這部電影的。地理上這並不難,因為兩部電影的拍攝地點都在紐約。

9.基頓穿著褲衩穿過時代廣場一段,儘管導演已經想盡辦法, 還是難以完全避開「不明真相」的旁觀者。基頓奔跑的過程中,時不時爆出的手機閃光燈中有一部分其實真的是圍觀群眾在拍。

10. 在拍攝《鳥人》之前,基頓的上一部擔當男一號的電影還是6年前。又一個可能讓媒體抓狂的有關「過氣明星回歸」的小細節。

來源丨時光網

作者丨秋安

文章圖片轉自網絡


關注Primaryang,每日為你推送一份或長或短的微信時尚資訊!

000 - 代碼指示

001 - Primaryang淘寶新品

002 - Fashion show,T臺時尚

003 - 四季實用 服裝搭配 美妝手冊

004 - 我們的線下活動信息

005 - 上海衣食住行攻略

006 - 走,去你的旅行

007 - 藝術最前沿

008 - 趣聞雜貨鋪

009 - 測試大籮筐

010 - Photography 絕美攝影

011 - 周三女性創業聚會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究竟是部怎樣的電影?
    今天除了大年初五迎財神之外,最受關注的就是奧斯卡頒獎禮了。最終,影片《鳥人》成為最大贏家,一舉捧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4項大獎。這究竟是部怎樣的影片,能獲得如此青睞?《鳥人》講述年過半百的湯姆森曾是風光一時的好萊塢電影明星,他所塑造的超級英雄飛鳥俠家喻戶曉。
  •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到底好在哪
    ,電影《鳥人》風光無限,一舉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共四項大獎。倍受奧斯卡評委青睞的鳥人,究竟妙在何處?現在,「鳥人」除了代表罵街術語,還代表「長鏡頭」。 如果你打開谷歌,搜索有關《鳥人》的影評,會發現媒體基本都是對《鳥人》都是一片叫好,讚不絕口。《華爾街日報》的用詞是「炫目」;著名的《赫芬頓郵報》評價影片具有「震撼的視覺效果」。當我們試圖挑出《鳥人》的毛病,這卻更像是雞蛋裡挑骨頭。
  • 奧斯卡歷屆最耐看的「最佳影片」
    本年度最後的大獎 —— 「最佳影片」獎有些出人意料。聽說《愛樂之城》只當了5分鐘的「最佳影片」,尷尬癌簡直爆棚!有木有?歷史上即使有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加持,也並非都值得花時間看,很多提名獎影片更值得看。今年的最佳影片是《月光男孩》,這個反轉有點讓人不知所措。兩邊主創的心情,除了錯綜複雜,想必喜怒和哀樂同在。不知道大家對今年的結果是否滿意?
  • 《鳥人》到底妙在何處?那些你不知道的細節
    在奧斯卡、金球獎和英國學院獎這三個知名度最高的體系中,《鳥人》至少能佔據提名名單的一席。其中奧斯卡最為慷慨,《鳥人》佔據9席。至於結果,英國學院獎最終認可艾曼努爾·盧貝茲基是最佳攝影;金球獎則把最佳劇本頒給了影片的編寫團隊。奧斯卡到底花落誰家雖然尚未可知,但「鳥人」徹底鎩羽而歸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 奧斯卡最佳影片,應該屬於「小丑」
    最佳影片「寄生蟲」在16部上佳作品的角逐中,榮獲桂冠。影片「小丑」,相較於「寄生蟲」稍顯得血腥些,如不是這樣,我想「小丑」該是最佳影片 。「小丑」成了英雄。「寄生蟲」成了逃犯。這也是兩者唯一的區別,前者略顯誇張的結尾,終究輸給了從頭至尾都演繹著真實的後者 。
  • 《綠皮書》、《鳥人》,十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回顧
    翻看十年奧斯卡最佳影片2019年第91屆《綠皮書》三者之間的交互碰撞製造出了精彩的戲劇效果,而影片裡所包含的真知灼見更令人印象深刻。《月光男孩》提醒我們,我們都有自己的世界,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拯救自己,有時還有別人,甚至是一部這樣的電影可以拯救我們,他們可以扭轉局面,幫我們贏得內心的那場戰爭。
  • 《鳥人》16個秘密,成就奧斯卡最佳電影!
    美國最愛拍超級英雄俠,可是,為什麼蝙蝠俠、蜘蛛俠、青蜂俠、綠燈俠一堆超級英雄都沒有榮膺奧斯卡最佳影片
  • 「盤點」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71-2019年)
    最佳影片《月光男孩》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是一部講述黑人同性戀者成長史的《月光男孩》。最佳影片《聚焦》《聚焦》擊敗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獵人》,奪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冷門。提名影片名單:《大空頭》《間諜之橋》《布魯克林》《瘋狂的麥克斯4》《火星救援》《荒野獵人》《房間》《聚焦》201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87屆)最佳影片 《鳥人》
  • 「盤點」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11-2020)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仙女聊電影,今天小仙女給大家盤點一下第83屆到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部部經典,一起來看看吧國王的演講(第83屆)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
  • 87奧斯卡終極預測:《鳥人》《少年時代》的最佳之爭
    (搜狐娛樂獨家專稿 文/耷子)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22日(北京時間2月23日清晨)舉行。在與往屆相比,本屆奧斯卡的主要獎項提名,缺乏A級大製作,最佳影片提名數首次萎縮到八部,被外媒視為奧斯卡的「小年」。但就電影本身的質量而言,2014年好萊塢佳作迭出,中低體量的劇情片和獨立電影,成為影藝學院「老白男」們青睞的主要對象。縱觀戰勢,本屆奧斯卡最大的懸念應該來自於《鳥人》和《少年時代》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個最為重量級獎項上的爭奪。
  • 奧斯卡預測:《鳥人》對戰《少年時代》
    《鳥人》或《少年時代》將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影片:《鳥人》奪獎機率:55%最大威脅:《少年時代》分析:隨著頒獎季各獎項結果出爐,奧斯卡最佳影片形勢不但沒有變得明朗即便是再高明的奧斯卡專家,恐怕也很難確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將花落誰家。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熱主要有兩部,分別是《鳥人》與《少年時代》,這兩部影片各有妙處,而且都在媒體和專家那裡獲得好評。甚至專業預測網站,為兩部影片列出的賠率都大體相當。《鳥人》與《少年時代》的對決,頗似前幾年《國王的演講》對決《社交網絡》。
  • 法國奧斯卡「凱薩獎」登場 最佳影片《悲慘世界》大贏家
    記者羅凌筠/綜合報導第45屆法國奧斯卡「凱薩獎」今日登場,新銳導演拉德利(Ladj Ly)第1部電影《悲慘世界》勇奪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最佳剪輯及新進演員等4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圖/海鵬提供)男星艾力克西馬南堤(Alexis Manenti)在片中耍狠飾演「惡棍警察」,不擇手段奪回遭空拍機拍攝的施暴畫面,變態行徑演得絲絲入扣,讓觀眾恨得牙痒痒。一場他赴蒙費梅伊地區角頭咖啡店找碴的戲,面對群眾抗爭、爆氣一句「我就是法律」,霸氣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一舉奪下最佳新進男演員。
  • 第五屆北影節「北京展映」入圍片單公布 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
    時光網訊 近日,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公布第一批「北京展映」入圍片單,包括《鳥人》、《消失的愛人》、《涉足荒野》、《危險藏匿》、《模仿遊戲》、《利維坦》、《布達佩斯大飯店》、《醉鄉民謠》八部影片。《鳥人》剛剛成為87屆奧斯卡最大贏家,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都被其收入囊中,屆時,北京觀眾能有機會在影院裡大飽眼福了!
  • 奧斯卡史詩級烏龍? Oscar新晉影后Emma Stone(石頭姐)經典影片「Birdman」精彩臺詞賞析
    ,而艾瑪·斯通(Emma Stone) 則憑藉《愛樂之城》獲封奧斯卡影后,這是她第一次衝擊並喜獲奧斯卡影后。此前她曾憑藉《鳥人》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今天HENRY帶大家來賞析當年最佳女配的經典電影《鳥人》。PS: 史上最烏龍一幕——最佳影片因為頒獎者拿錯了信封,宣布給了《愛樂之城》,而且人家都上臺感言完了,才上演了一幕驚天大逆轉,糾錯重頒給了《月光男孩》。(有圖有真相)
  • 2015奧斯卡最佳影片《飛鳥俠》, 一部絕對不能翻譯做《鳥人》的電影
    2015奧斯卡最佳影片《飛鳥俠》,一部絕對不能翻譯做《鳥人》的電影(2015.1.5攝於香港旺角地鐵站
  • 國外網友搞笑預言2021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
    !」。隨著疫情直接導致好萊塢大片紛紛在全球撤檔、停拍,這也引發了許多網友開始聯想:「明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是不是會很慘啊?」國外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大量網友爆笑列出「2021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得獎名單」,由於接下來各大影業幾乎都沒有機會開機拍攝新片、上映各部大片,這很有可能直接導致明年的小金人只有在2020年初有上映的電影可能報名了。
  • 《1917》未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只因《鳥人》將一鏡到底做得太完美
    《1917》在2019年奧斯卡參賽影片中呼聲很高,獲得七項提名,但最終僅僅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失之交臂。《1917》未能獲得奧斯卡決定性的核心獎項,筆者感覺,根本原因是2015年《鳥人》先聲奪人,採用類似的「一鏡到底」技巧而在87屆奧斯卡金像獎評比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四項大獎。有《鳥人》的珠玉在前,《1917》再怎麼標新立異,也難以獨擅勝場。
  • 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上流」各國海報創意大比拼
    韓國影片「寄生上流」獲得本屆奧斯卡(92屆)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回頭看看世界各國圍繞「寄生上流」製作發布的電影宣傳海報真是創意滿滿,各有出彩。「寄生上流」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時,粉絲Olly Cibbs創作的插畫,畫中滿含影片的關鍵線索,玩具箭、小白狗、閃著莫斯密碼的燈、水蜜桃和景觀石等,也同樣是蒙眼色塊與無名屍。1.韓國版由韓國電影導演、藝術總監金相文操刀,蒙眼色塊、帳篷、觀景石等元素也被其他國家海報所採用。
  • 亞歷桑德羅·伊納裡圖憑《鳥人》奪最佳導演
    (文/奧斯卡報導組)北京時間2015年2月23日8點,第87屆奧斯卡頒獎儀式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最佳導演單元,五位入圍提名的導演都是六零後,最終,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憑藉《鳥人》拿下該獎,笑到最後。
  • 奧斯卡最佳電影, 近10年都是哪種電影得獎呢?
    2018奧斯卡最佳電影-水底情深一位先天有缺陷的「啞口」女孩,一對無法溝通的死水婚姻,一群無法自由談話及戀愛的黑人及男同志2017奧斯卡最佳電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雖非我心中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首選,但卻絕對有那個實力及本錢去獲得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