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點我入駐平臺!
點我恭請各類經書、開光法寶!
四大名著的內涵,是博大而豐盛的,不同的人可以從中讀出不同的體悟。
但無論如何,它們寫的是人,進一步是人生,更進一步便是中國人的人生。人生是需要去完成的,那四大名著正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
紅樓的主題是情,三國的主題是爭,水滸的主題是義,西遊的主題是悟。
要抵達或者超越它們,就構成了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關卡。
過不去,就是平庸;過得去,便是超然。
讀紅樓,過情關
問世間情為何物?《紅樓夢》一開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說出了此書的主旨:大旨談情。
人之為人,本是有情。情,有時是最美好的事,有時也是最磨人的事。男女之間如此,人與人之間莫不如此。
因為情字的內涵太過豐蘊,它是愛情親情友情、也是縱情痴情、還是人情世情。而這些,正是紅樓一夢中的情天恨海。
紅樓一書最為動人的,毫無疑問是愛情。這是一個最為永恆卻又平常的主題,曹公卻寫出了無盡的意味。
寶黛的愛情無疑是最為撥人心弦的,其中有美好,也有煩惱;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生死不離的心,卻避不開生離死別的命。
況且還有寶黛有緣無份之外,寶釵與寶玉的有份無緣,寶玉與妙玉、襲人等女子的無緣無份,以及紅樓一夢中其他人的愛恨糾葛。
多少酸甜苦辣,如秋水般流之不盡。紅樓是一場夢,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由情入手,以情為重,曹公寫盡了大家族的榮辱興衰,最後終歸是「好似一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回頭看怎會不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公經歷了這一切,領悟到最深處,那麼我們呢?
因為是一夢,所以須看破、放下,這或者才是紅樓的真正主題。
但這對於我們普通人,或許太高了。但至少,我們還可以學著像紅樓這場大夢中的情種們,學著深情一些,如今這個時代人心恰恰不夠暖,情意恰恰不夠濃。
這樣,至少人生還能多一些美好和回味,少一些平庸與乏味。這就像竹林七賢中的王戎所說的: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讀三國,過爭關
人到底爭個什麼?歌曲《曹操》中唱到: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的摸。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
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寫的真是好,寫得更好也更為人知的是明代大學問家楊慎的那首《臨江仙》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被用於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主題曲,最是恰當。
這一首歌一闕詞,說出了太多。告訴我們三國是一部英雄之書,它的關鍵詞,是陰謀陽謀、爾虞我詐、亂世、寂寞……歸結為一個字,就是「爭」。
而多少英雄豪情、橫刀立馬,在當世卻總是寂寞,在後世卻只是轉頭成空,最終不過落得一場談資。那麼我們便不禁要問,人,到底爭個什麼?
曹操一世梟雄,一世功業在身後也終被老謀深算、隱忍等待的司馬懿家族竊取。
劉備從草莽之中崛起,爭得三足鼎立中一方諸侯,最終也不得不在白帝城託孤中,抱著巨大的遺憾悲愴離世。
諸葛孔明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一力孤擎蜀漢,七次北上伐魏,終究也不過一場秋風五丈原的悽涼。
關羽張飛豪氣幹雲、義薄雲天,最終也都落得兵敗身死、身首兩處的下場……
是啊,人到底爭個什麼?
如果人人覺悟,天下也就沒有爭這回事了;如果人人不爭,也就天下太平了。
只可惜,每個人不爭一爭,不看夠了、歷遍了世間爭鬥及背後的成亡禍福,是不會覺悟的。人生就是這樣,很多道理早就知道,但卻非要在經歷後才能明白。
既然如此,三國的故事對我們也不是沒用,這用也不是看一場你爭我奪的熱鬧,人們還可以從中學到些權謀之術,激蕩起一腔豪情。
如今人們都愛爭,那就由著他們爭去吧。這樣人們即使去爭,然後便能更早地覺悟。
讀水滸,過利關
我們的仗義去哪了?水滸中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會褪色的,那也是最重要的一處,便是仗義。
有些人不屑地以為,水滸108人只是一群流氓無賴,卻不去看有一件事才是真正可惜、可悲,便是仗義這東西,已經越來越稀缺了。
品德沒了是可以培養的,品格沒了,就只能是一種退化。
什麼是仗義?仗義就是魯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負,怒而拳打鎮關西;看到朋友林衝被冤枉落難,便義無反顧地大鬧野豬林。
仗義就是武松在朋友被欺凌後,快活林裡醉打蔣門神;即使早有退隱之心,也要為了兄弟情義而堅持到徵方臘的最後,哪怕因此斷掉一臂。
仗義就是黑旋風李逵為救宋江,隻身江州劫法場;以為是宋江搶了酒家的女兒,即使那是大哥也要大鬧梁山忠義堂……他們看不得不平,腸子直得厲害,熱得燙人。
他們做得到如此,是因為他們的心因為純粹而坦蕩,因為坦蕩而磊落,因為磊落而光明,因為光明而嫉惡如仇,於是才有了發之於外的那一場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所有這些,背後其實只是兩個字:情義;而反面也同樣是兩個字:利益。
當下社會與水滸梁山、我們與梁山好漢們的距離,也許正是「情義」和「利益」之間的距離。
利益二字,底下還藏著兩個字——自私,上面還頂著兩個字——現實,合起來又是兩個字——冷漠。而這些,或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病。說白了,缺了人情味兒。
是的,人們稱梁山之人叫好漢,電視劇水滸的主題曲也叫《好漢歌》。這種人不該絕種,這首歌也不該成為絕唱。
佛家有言:《楞嚴》不滅,佛法不滅。
我們也只能期待,只要水滸還在,仗義的種子就可以一代代播種、生根、發芽。
讀西遊,過欲關
覺悟還是執迷不悟?清代張潮的《幽夢影》裡說:《西遊記》是一部「悟書」。
是的,這本是一個佛家的故事,出自一個取經的典故。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這一悟,就過去了九九八十一難。這隻猴子,譜寫的卻是人之生。
西遊裡是一條取經之路,我們的人生,則是一場覺悟之旅。很少人會去想,人生從何處開始,又要到哪裡去?西遊卻已經說了。
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的弟子,而「斜月三星洞」五個字合起來,恰是一個「心」字。心,正是人生開始的地方。
佛家講人有「五毒」心:貪、嗔、痴、慢、疑。
取經的師徒五人,恰如人的這五種心魔。
總是誤會孫悟空的唐三藏,自然就是「疑」;
驕傲不羈的孫猴子,當然就是傲慢的「慢」;
好吃懶做、貪戀女色的豬八戒,毫無疑問就是「貪」;
曾在流沙河吃人、脖子上掛骷髏項鍊的沙和尚,難保心底沒有一份「嗔」;
默默無聞、執著向前的白龍馬,多麼像是「痴」。
而破除與圓滿之路,就在八十一難的歷練裡,人生正是如此。西遊中的人生滋味,又何止這些!
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卻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這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現實,也是人生中那些逃不開的宿命。
七十二變是一種本事,而人活世間也不得不有各種的身份和面孔。
老君煉丹爐裡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燒出了火眼金睛,人的世事洞明,也從來離不開時間裡的鍛造錘鍊。
真假美猴王最耐人尋味——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最該用心的也是自己……
懂了這些,心中的不甘就可以少一些,心底的清明就可以多一些。
孫猴子腦袋上有一隻金箍,那是他虛妄之心的隱喻,正是因為不能自我收斂,才惹得這外來的約束。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有,同樣是心中的執念和湧動的欲望。正是這些困住了我們,只有除去了才能得自在。
欲望因執念而生,執念因欲望而固。有人看到了,所以求覺醒;有人看不到,於是執迷不悟。
當今時代,前者太少,後者太多。
而到靈山的距離,恰好是十萬八千裡,本是孫悟空一個筋鬥就能到的,正如迷與悟,就在一念之間。
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個完整路徑。
它告訴我們,過得去情天恨海,參得透世間爭鬥,斬得斷利慾薰心,越得過欲望執念,才抵達得了人生光明通達、自在寧靜的終處。
這個地方,佛家稱之為彼岸。
了解這些,是為了更加深刻的認知世界,我們既要看懂世界,又得看清未來!
開 心 般 若
【不增不減】:夢中夢到山河大地,你體內有沒有增加一百萬斤呢?醒過來以後有沒有減少一百萬斤吶?拳頭變出了五個手指,它增了沒有啊?五個手指變成了一個拳頭,它減了沒有啊?所以「如來藏」中,如來藏為總,萬法為別,互為總別,互別為別,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叫不增不減。一切的萬法千變萬化,都是不動而至。所以這個不增不減呢,叫「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沒有哪一法在我們心外。現的這個人相,在沒有現之前在不在啊?那既然在,現了以後有沒有增加呀?沒有啊。因為你當下還是那個東西。那當我們從色相回歸自性的時候,那個色相滅了沒有?它當下還是那個自性。不增不減,增和減是我們的一種性具功德,是自性變現而已——變來變去還是一個東西。
比如,孫悟空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茶杯,孫悟空在不在呀?他增了沒有?他減了沒有?都沒有。那孫悟空還可以變成無量的茶杯、無量的電燈啊。無量的茶杯、電燈是不是一個孫悟空?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孫悟空呀?那麼無量的孫悟空、無量的茶杯、無量的燈是不是一個茶杯呀?萬法都是我們的心隨意變現的,不能被表相所迷惑。
開 心 般 若 微 信 公 眾 號:kaixinbore
公眾號主旨:每天多1分鐘學習,開啟生命本有的圓滿智慧,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
聲明: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微信公眾號 kaixinbore。
推薦往期精彩回顧:(點擊即可)
1、《秘密》吸引力法則國語視頻(如來藏性)!(強烈推薦)
2、揭秘"元""宵"
3、妙解「清明」,聞即「往生」
4、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圓滿教證注音
5、為什麼要讀誦楞嚴咒?轉發功德勝過禮佛十萬
6、如來藏詮釋《金剛經》中最精華的十句話!(深度好文)
7、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8、明心見性後,會不會做夢?
9、歡迎入駐「開心圈寶」!!!
10、開心法寶店:經書,開光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