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限塑令下 可持續發展怎麼做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新版限塑令下 可持續發展怎麼做

作者: 一知

[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新版限塑令指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年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對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 ]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處可見的塑料產品也嚴重威脅著全球的環境治理。

相關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生產約7800萬噸塑料包裝物,只有14%被回收利用,32%流入自然環境,相當於全球經濟每年損失800億至1200億美元。另外,《科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未來全球的塑料排放量可能達到 5300萬噸,這是聯合國標準(800萬噸)的6.6倍。

近日,中國食品健康七星公約聯盟圍繞循環經濟下塑料治理等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了探討。

塑料治理緊迫

曾經便利的發明,如今已經帶來了明顯的負外部效應。尤其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讓塑料汙染的治理顯得更為緊迫。

「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項重大發明之一,塑料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60年前塑料的產量只有150萬噸,發展到今天全球塑料產量已經到4億噸,這個數量變化充分凸顯了塑料的作用,特別是食品包裝領域。」國家食品接觸材料檢測重點實驗室(廣東)鍾懷寧主任說道。

不過,由於人類對塑料的不當使用和管理,從上遊的石油到中間環節的塑料生產,再到食品包裝的製造,以及變成垃圾被丟棄,對我們的環境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鍾懷寧舉例說,現在全球每年產生的廢塑料量達到2.7億噸,其中800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如果人類不積極採取行動,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總重量將超過海洋的主人——魚類。「而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會危害我們海洋生物的安全,通過生物鏈、食品鏈影響消費者健康。」

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事業劉成章博士也分享了一個案例,他說,在2019年,中國科學家有一個很驚人的發現,在全世界最深的一個海溝——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一萬米以下的海水樣品中,仍然檢測到高達2000多塑料微粒。「這小小的一顆顆塑料微粒大概直徑是0.2釐米,而世界中的很多塑料,因為不可降解最後除了埋在土底下,幾乎全部都進入海洋。」

一份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僅一次性塑料製品就達1.2億噸,其中只有10%被回收利用,另外約12%被焚燒,超過70%被丟棄到土壤、空氣和海洋中。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次性塑料垃圾使用量顯著增多。據法國行業機構統計,大型零售企業中用於食品和衛生用品的塑料包裝增長了20%~30%。此外,由於實體門店的關閉,快遞、外賣等行業在多個國家迅猛發展,過度包裝給全球塑料垃圾汙染治理帶來新的挑戰。

作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我國已經開始行動。

在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限塑令」。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新版限塑令指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年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對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

根據《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但是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

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3日,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出臺了實施新版限塑令的措施文件。

比如早在今年2月10日,海南省就率先發布了《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這也是新版「限塑令」之後,國內首部針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地方法規。近期,海南省又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並提出7個方面21項重點工作任務。

浙江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辦法》則明確,以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為重點,將分步驟、分領域禁止、限制使用相關塑料製品。

另外,由於塑料汙染全鏈條治理涉及多個部門職責,行業內一季上下遊產業鏈企業也開始行動。

比如,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牽頭,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等單位共同組成了塑料汙染治理專門工作小組,於今年9月發布了《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分類與標識規範指南》(簡稱《指南》)。這份指南將促進可降解塑料製品標識進一步規範化,引導政策實施過渡期內替代品市場運行和合理消費使用。

怎麼做

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與會專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中國塑料項目負責人王韌強調了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他說,到2050年,全球人口大概率達到100億,人們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如果繼續沿用當前的這種消費模式物質需求巨大。「我們從開採資源到生產出需要的產品,在短暫消費之後就被拋棄被扔到垃圾桶裡,這種消費模式已經無法得到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自身的接受,我們需要循環經濟」。

在他看來,解決這一挑戰的方案,就是循環經濟。

2016年1月,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布了題為《新塑料經濟——重新思考塑料的未來》的報告,第一次提出建立塑料循環經濟的願景,目的在於運用循環經濟的原理,讓塑料永遠不會變為廢料。2018年10月,艾倫·麥克阿瑟基金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了「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行動倡議,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世界領先包裝消費品公司、零售商、塑料包裝生產商、政府機構在內的1000多個組織參與籤訂,通過設立具體行動目標,將塑料循環經濟的願景向現實推進。

王韌說,建立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需要多方的廣泛參與和通力合作,並在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協同發力。

鍾懷寧則表示,正因塑料垃圾治理帶來的挑戰,使得生物降解材料迎來非常好的發展機會期。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全生物降解材料有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2025年中國可生物降解塑料產量400萬到600萬噸,整個市場規模將近700億,「生物降解塑料確實面臨很好的發展機遇期」。

劉成章也說,目前國內具有規模的公司,可以看到不管PLA還是PBAT的部分,都在努力增加產能,包括今年2020、2021、2022年都有擴廠計劃,「從生物降解塑料行業裡上遊原料到中間的工藝部分、下遊部分。」他認為,下遊部分的應用非常廣,不僅食品、餐飲行業,包括農業用的還有塑料工業方面的3D列印、紡織業、現代醫療科學都在裡面,「從禁塑、限塑、可降解,食品行業絕對不能落於人後」。

除了對塑料治理的討論,在食品生產、工業製造中不可或缺的水也是循環經濟的關鍵。

《2019年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顯示,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模式變化等因素,全球用水量每年增長1%。隨著工業和社會用水的增加,到2050年全球需水量預計還將保持同樣的增速,相比目前用水量將增加20%~30%。將有超過20億人生活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約40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遭受嚴重缺水的困擾,且將會有22個國家面臨嚴重的水壓力風險。

藝康集團納爾科大中華區市場部高級經理姚炳佳博士說,水是工業血液,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很少有工廠不用水的。尤其在食品飲料行業裡,水也是它的原料。隨著水十條等政策的發布和逐步落實,工廠所能使用的水資源和排水指標將面臨更嚴格的要求和挑戰。如何提升用水效率,降低用水風險將成為擺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隨著需水量不斷增長以及氣候變化影響愈加顯著,水資源面臨的壓力還將持續升高,將會影響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增加使用者之間的潛在風險衝突。而在水資源保護和治理領域促進企業與社會進行水資源可持續管理,能更好應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

AWS(水管理聯盟)亞太區總監徐臻臻就曾表示,在過去的幾年裡,我親身經歷了中國企業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快速變革。從2015年底藝康的太倉工廠第一次開展國際水管理認證;2018年崑山市開展關於AWS認證的試點並發布鼓勵政策;再到今年6月份,國家推薦性標準《可持續水管理評價要求》正式發布……當我們在談論水資源管理的時候,不僅僅是企業要合規排放,我們真正想實現的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改善。

目前,藝康、微軟、陶氏化學等企業倡議發起成立了一個名為「水復原力聯盟」(WaterResilienceCoalition)的組織,以號召工業企業以及上下遊產業鏈、供應鏈一起採取行動,保護水資源,減輕2050年的水壓力。2019年,藝康在全球管理了41.6億噸水,節約了2060億加侖7.8億噸水,相當於7.12億人每年的飲用水需求。其進一步的目標是,通過服務客戶,到2030年,幫助行業每年節約用水11億噸,這相當於10億人每年的飲用水需求。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嚴限塑令」來襲,可降解塑料市場將增長?
    另外,《意見》要求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推廣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新版限塑令於2020年公布,對限塑範圍、分階段目標、可替代產品選擇等各個方面做出全面規定。
  • 推行近兩月 新版「限塑令」仍遇難題
    原標題:推行近兩月,新版「限塑令」仍遇難題   背景   各省市加快推進「限塑令」
  • 限塑令催生「風口」 道恩股份搶跑可降解塑料賽道謀發展
    2021年,面對限塑令帶來的市場需求與發展機遇,道恩股份在可降解產品產業化的基礎上,繼續向上遊基材合成領域挺進,持續發力可降解材料發展賽道。 1月17日晚間,道恩股份公告稱,公司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投資建設年產12萬噸生物可降解樹脂(PBAT)項目,其中一期投資建設6萬噸連續聚合生產裝置。
  • 造紙行業深度報告:限塑令機遇來臨,造紙行業準備好了嗎
    報告亮點報告對 2008 年限塑令頒布後國家及全國各地限塑政策進行了詳細梳理,同時 對新版限塑令下可降解塑料缺口以及白卡紙、箱板紙為代表的替代紙品需求規 模進行詳細測算,並對龍頭企業的影響進行分析。1)2008 年限塑令實行至今已 達 12 年,報告對限塑令頒布後國家及各省市的配套支持政策進行梳理,理清 全國各省市在限塑工作方面的推進效果,把握國家對限塑工作的政策導向和執 行進度。2)報告對新版限塑令帶來的塑料缺口和替代需求進行詳細測算,對造 紙行業在限塑令下的新機遇進行量化。得到面對新版限塑令下多領域的替代需 求,我國可降解塑料 2020 年存在供給缺口 1200 億個。
  • 最嚴格「限塑令」下晨鳴迎新商機
    5月底,山東省迎來最嚴格「限塑令」,其中要求到2020年濟青要實現商超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同時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也將全面被禁用。在超嚴格的「限塑令」背後,可降解概念大熱,不少商家開始發力售賣可降解塑料用品,紙質業迎來新機遇,晨鳴紙業已布局,挖掘可降解材料藍海。
  • 新版「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
    南京市作為全國「先行先試」地區,新一輪「限塑令」執行情況如何?近日,記者走訪南京多家商超、餐飲店以及農貿菜場等,進行調查。「新一輪『限塑令』出臺後,我們就開始研發替代產品。」上海喬計餐飲服務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19釐米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單根售價約為2分錢,而相同長度的聚乳酸可降解吸管一根約為一毛七,價格約為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的8倍。「2008年出臺了『限塑令』,此後超市購物需要自己買購物袋。以後買飲料,不會吸管也要自己埋單吧?」
  • 西安:新限塑令下 塑膠袋能否限得住?
    早在2008年,我國就出臺了「限塑令」,要求禁止生產、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所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又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之為「新限塑令」,「新限塑令」提出:到2020年底,將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那麼,這「新限塑令」與之前的規定相比有什麼區別?
  • 「限塑令」升級 執行要跟上
    限塑並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2008年,「限塑令」就開始實施。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 上海新版限塑令將施行,市級黨政機關已停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上海新版限塑令將施行,市級黨政機關已停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欒曉娜 2020-12-15 10:59 來源
  • 新版「限塑令」實施 農貿市場塑膠袋使用量依然很大
    新版「限塑令」已經實施,廣州農貿市場塑膠袋使用情況如何?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近期走訪廣州多個農貿市場一探究竟。在天河區東南肉菜市場,記者觀察發現,不少市民購買的蔬菜、肉類、水產被分裝在多個顏色不同的塑膠袋裡,且這些塑膠袋並不需要市民另外付錢。「如果讓街坊專門掏幾毛錢來買個塑膠袋,很多人不願意的,甚至就不買你家的東西了,我們只能給(塑膠袋)。」
  • 新版「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_新華報業網
    南京市作為全國「先行先試」地區,新一輪「限塑令」執行情況如何?近日,記者走訪南京多家商超、餐飲店以及農貿菜場等,進行調查。  吸管「換裝」,龍頭企業動作快    「新一輪『限塑令』出臺後,我們就開始研發替代產品。」上海喬計餐飲服務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19釐米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單根售價約為2分錢,而相同長度的聚乳酸可降解吸管一根約為一毛七,價格約為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的8倍。  「2008年出臺了『限塑令』,此後超市購物需要自己買購物袋。以後買飲料,不會吸管也要自己埋單吧?」家住南京油坊橋的丁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限塑令」+「新能源汽車」逐步落地 金髮科技向上空間已打開
    來源:時刻頭條隨著年關將近,上市公司開始預披露2020年年報業績預告,很多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這其中得益於公司所在行業迎來了政策利好,而同樣是年底,另一股政策東風正在颳起,2020年是新版限塑令第一步的截止日期,這也意味著,2021
  • 央視財經評論丨限塑令升級!塑料是否真的限得住?
    來源:央視央視財經評論丨限塑令升級!塑料是否真的限得住?環境、技術、意識缺一不可→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媒體稱之為「新限塑令」。「新版限塑令」這個名單上到底有哪些內容?對於我們的生活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1月19日晚《央視財經評論》節目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會強、財經評論員章弘,共同解析。1新版限塑令 有啥不一樣?
  • 又有一地推出最嚴「限塑令」 這些塑料替代品了解一下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成都版"最強限塑令"來了!20多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廣泛稱為「限塑令」),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有升級版「限塑令」之稱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12年間已有陝西、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新版
  • 升級版限塑令下禁用塑料吸管背後的轉型"陣痛"
    記者隨後來到南京新街口大洋百貨的喜茶店中,發現店內吸管都已換成了標註「PLA」的可降解環保吸管。剛點完奶茶的陳女士說,她平常基本只喝喜茶家的奶茶,升級版限塑令推行前,就發現店內吸管變成可降解吸管,這樣更環保,喝起來也更放心了。
  • 新限塑令敲定時間表,相關環保產業迎發展黃金期
    我國禁塑、限塑時間表已經明確了,相關環保企業和塑料降解技術將迎來發展黃金期。根據有關部門最新規定,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 河南升級版「限塑令」下 有人「麻利」有人「磨嘰」
    如今,該新「限塑令」還有20天就要迎來第一個關鍵節點,各方的反應如何?是積極應對還是依舊我行我「塑」?該「限塑令」的到來,到底會「隔靴搔癢」還是「直擊要害」?  「限塑」新潮已來,他們積極響應  新「限塑令」發布後,積極響應者不在少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在發生改變。  餐飲行業有不少店家已經接到新的「限塑」通知。
  • 農貿市場、外賣、生鮮用量大增 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塑膠袋?
    來源:新華社農貿市場、外賣、生鮮用量大增,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塑膠袋?各地近來也相繼推出了新版「限塑令」。「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限塑令」至今,一段時間內,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使用有所減少。但近一兩年來,在一些農貿市場,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出現反彈。同時,外賣、生鮮電商成為塑料製品使用大戶。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已出臺了實施「新版限塑令」的措施文件。  要說把塑料的發明作為人類一項偉大的創舉,一點也不過分。  19世紀,美國撞球運動盛行,而當時撞球的原料卻是珍貴的象牙。撞球製造商宣布,發明出象牙的替代品,就獎勵1萬美元。
  • 「集思錄」升級版「限塑令」讓汙染治理提速
    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外賣和快遞領域逐漸成為塑膠袋使用「大戶」,成為「限塑令」的「新盲區」和「重災區」。其實,塑料購物袋並不是環境汙染的「罪魁禍首」,缺乏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處理方式,也是造成「白色汙染」的重要原因。比如,「限塑」以往主要靠向消費者收取塑膠袋費用進行市場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