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催生「風口」 道恩股份搶跑可降解塑料賽道謀發展

2021-01-18 騰訊網

本報記者 趙彬彬

2020年,作為口罩概念股龍頭,道恩股份因亮眼的市場表現備受外界關注。2021年,面對限塑令帶來的市場需求與發展機遇,道恩股份在可降解產品產業化的基礎上,繼續向上遊基材合成領域挺進,持續發力可降解材料發展賽道。

1月17日晚間,道恩股份公告稱,公司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投資建設年產12萬噸生物可降解樹脂(PBAT)項目,其中一期投資建設6萬噸連續聚合生產裝置。這意味著,道恩股份將藉此完成可降解塑料的全產業鏈布局,為可降解塑料時代實現領跑奠定基礎。

最嚴限塑令落地

開啟巨量市場空間

隨著塑料應用的日益廣泛,廢棄塑料對環境的汙染壓力也在不斷加大,限制傳統塑料的使用,開發可降解塑料也逐步引起社會的重視。

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正式落地實施:全面禁止生產、銷售部分塑料製品,推廣綠色塑料製品、探索新業態,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置,專項處理塑料垃圾。

我國是全球塑料生產和使用的大國。智研諮詢研報顯示,2019年我國塑料製品總產量8184.17萬噸,需求量為6805.38萬噸。其龐大規模僅從塑膠袋的消耗量便可見一斑。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簡稱「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

在「限塑令」要求下,一些重點地區不可降解塑料產品正在梯度退市,這些塑料製品一旦退出市場,將會給替代品留下巨大市場空白。

「禁塑並非禁止整個塑料工業,而是通過可降解材料對部分不可降解材料進行替代和改善。」中國塑協副理事長馬佔峰表示,以玉米、秸稈加工製成的聚乳酸材料為代表,具備可降解功能的生物基材料快速走入大眾視野。目前生物基材料產業標準化、產業化推進很快,近期全國多地發布了限塑具體期限和產品目錄,為生物基材料產品的發展創造了市場空間。

據天風證券數據,限塑令施行前,可降解塑料在我國的市場需求為4.2萬噸。政策全面落地後,僅外賣、快遞、農膜三個領域的需求就將達到154.53萬噸,對應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約270億元,市場增長空間達36倍。長期來看,可降解塑料存在千億元級的市場空間。據國信證券測算,可降解塑料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對應市場規模約1777億元。

打造全產業鏈布局

培育業績增長新動能

作為改性塑料領域的頭部企業,早在國家限塑政策醞釀之初,道恩股份便積極進行可降解塑料的技術研發和業務布局。通過不斷創新發展,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領域已完成技術和產品的積累,蓄勢待發。

「公司已儲備了可降解塑料技術,形成了系列產品儲備,包括全降解PLA/PBAT合金改性系列產品、全降解PLA/PBAT+澱粉合金改性系列改性料、改性母料產品及低碳降解產品等。」道恩股份董事會秘書王有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中,部分產品已完成產業化,可降解改性材料已取得歐盟TUV生物降解認證;下遊客戶製品(包裝袋)已取得歐盟、日本、美國等多種認證,並小批量出口。

此前,可降解塑料市場供求規模較小,面對當下驟然暴增的市場需求,產能將成為相關公司能否把握機遇、脫穎而出的關鍵。王有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實現技術研發和業務拓展的基礎上,公司順勢而為,布局上遊完成全產業鏈打造,為擴張產能、提升規模按下了加速鍵。

中紡院在可降解塑料領域擁有技術優勢,道恩股份一直積極布局可降解塑料並已實現產業化。雙方此次進行戰略合作,將在多方面實現強強聯合。上市公司表示,雙方在可降解材料領域技術研發、產品應用、人才培訓、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有利於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為公司在可降解材料領域的產品升級、產業鏈延伸和市場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將對公司整體的業務發展和業績提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有行業人士分析稱,道恩股份是國內改性塑料行業的龍頭企業,受益於疫情下熔噴布訂單的大幅增加,公司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在熔噴料業務持續驅動的同時,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領域亦擁有突出優勢及發展潛力。隨著限塑政策落地實施,以及可降解塑料新增產能項目的建設投產,將進一步助力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相關焦點

  • 「禁塑令」來了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迎風口
    明年1月1日起,部分城市將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受「限塑令」升級影響,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可降解塑料相關領域,業內人士認為,該領域具有較大市場潛力。昨日,A股27隻可降解塑料相關概念股迎來一波強勢上漲行情,其中22家上漲,只有5家下跌。
  • 「史上最嚴限塑令」來襲,可降解塑料市場將增長?
    推廣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新版限塑令於2020年公布,對限塑範圍、分階段目標、可替代產品選擇等各個方面做出全面規定。2008年限塑令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塑膠袋使用,實施第一年農貿市場超薄塑膠袋使用量最高下降60%,但自08年之後這一比例出現下降。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
  • 「最嚴限塑令」下,紙吸管和可降解塑膠袋新訂單「爆了」
    進入2021年,從理論上講,在許多大城市,塑料吸管和塑膠袋應該徹底消失。禁令之下,長三角各地紛紛開始行動,推動政策落實。與此同時,長三角的生意人也看見了商機:作為替代,紙質吸管、可降解塑料製品等產品在市場上愈發受到追捧,新風口可能來了。 溫州人周小玲在義烏做了多年紙吸管生意。
  • 成都發布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
  • 2020年限塑令新規出爐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
    11月16日消息,可降解塑料概念早盤走強,截至發稿,蘇美達封漲停,金丹科技、長虹高科、揚農化工、美瑞新材、齊翔騰達、莫高股份等多股拉升。  板塊個股中,漲幅最大的前5個股為:蘇美達報5.84元,漲9.98%;金丹科技報87.95元,漲7.81%;長鴻高科報27.80元,漲7.29%;揚農化工報111.44元,漲4.15%;仙鶴股份報19.84元,漲3.98%。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十二年間,「舊版限塑令」的確在限制塑膠袋使用、遏制白色汙染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塑料的使用量至今仍然十分驚人。如今地方政策相繼出臺,「最嚴限塑令」已進入倒計時。
  • 「最強限塑令」執行在即,標準眼花繚亂,究竟誰是可降解塑膠袋?
    但對於從事塑料產品生產的楊先生,卻犯了難,「標準真的有點多,感覺挺亂的,還沒啥思路」。楊先生所說的標準是指可降解塑膠袋的標準。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將隨著2021年一同走進大家的生活。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
  • 新版限塑令下 可持續發展怎麼做
    來源:第一財經新版限塑令下 可持續發展怎麼做作者: 一知[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新版限塑令指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 記者調查:限塑令致可降解塑膠袋訂單井噴 上遊原材料瘋漲30%一貨難求
    在最嚴「限塑令」的推動下,生物可降解塑料迎來巨大的市場前景,各類可降解塑料、紙質製品企業訂單井噴式增長,同時也帶火了上遊原材料市場,原材料瘋漲30%,並且一貨難求,各生產企業加速擴產。訂單井噴增長、年前不接訂單「從9月開始接國內可降解塑膠袋的訂單,主要是大型企業、商超客戶,11月迎來銷量明顯增長,每月訂單接近200噸。」山東青界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國內銷售部經理王哲說。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可降解塑膠袋的佔比並不高。「我們也考慮過用可降解塑膠袋,但這種袋子要比普通塑膠袋貴2倍左右,不划算。」在洪家菜市場經營一家蔬菜攤的張先生介紹,他們的塑膠袋都是免費贈送的。如果使用可降解塑膠袋,經營成本就會增加。不過,全面升級的「限塑令」有望改變目前參差不齊的市場情況。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商超、外賣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建立健全塑料製品長效管理機制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為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12月17日,成都市發改委、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
  • 25省快進限塑令出臺禁塑令!最初源自酸奶的全降解材料不甘替補:我...
    從之前的「限塑令」到如今的「禁塑令」,對「白色垃圾」更堅決地說「不」!國內最早一批研究降解材料的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傑23日透露,截至本周,全國共有25個省市出臺「禁塑令」。不說別的,僅全國外賣就每天產生2000萬隻無法降解的放棄餐盒——誰來取而代之?
  • 史上最嚴「限塑令」實施兩周 仍有店鋪使用非降解塑膠袋
    》調查發現北京一些小型店鋪仍在使用普通塑膠袋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此通知也被稱為是史上最嚴限塑令。隨著超市、餐飲、外賣等場所紛紛響應限塑令,積極推進可降解塑料產品的使用,可降解塑膠袋短短一周每噸價格上漲4000元。
  • 傳統塑料製品禁用在即,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可降解塑料產業鏈深度剖析,一文搞懂它的上、中、下遊!
    中央連續兩次出臺限塑禁塑相關政策,24個省份也陸續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可降解塑料的風口再起。 可降解塑料上遊原材料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羥基烷酸酯)、PGA、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內酯)等。
  • 又有一地推出最嚴「限塑令」 這些塑料替代品了解一下
    20多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廣泛稱為「限塑令」),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有升級版「限塑令」之稱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12年間已有陝西、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新版
  • 成都發布"最強限塑令" 可降解材料或受關注(附股)
    近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成都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最嚴「限塑令」使這種材料成新寵 晨鳴紙業等受益
    原標題:最嚴「限塑令」使這種材料成新寵 晨鳴紙業等受益   「白卡紙」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