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限塑令」下,紙吸管和可降解塑膠袋新訂單「爆了」

2021-01-18 騰訊網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0年7月,九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同樣以2021年1月1日為時間節點,進一步明確在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同時,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進入2021年,從理論上講,在許多大城市,塑料吸管和塑膠袋應該徹底消失。禁令之下,長三角各地紛紛開始行動,推動政策落實。與此同時,長三角的生意人也看見了商機:作為替代,紙質吸管、可降解塑料製品等產品在市場上愈發受到追捧,新風口可能來了。

溫州人周小玲在義烏做了多年紙吸管生意。從去年年底開始,她發現「最嚴禁塑令」正在源源不斷地給她帶來訂單:「生意非常好,最近每天都在忙著備貨。」

記者曾在去年採訪過周小玲。當時正逢九部門的聯合通知印發後不久,市場開始出現「行情」。周小玲手頭雖然也拿到了一些新訂單,前來詢價的客戶也不少,但是她並不認為「禁塑令」能夠真正轉化為紙吸管的「行情」。畢竟,早在2018年,歐盟出臺限塑政策後,在義烏曾一度引來眾多商人爭相入局紙吸管,但這一撥「行情」遠低於預期,最終在同行間一番價格戰中草草收尾。

近日,記者電話又打去,周小玲改口了。隨著政策落地,以連鎖奶茶店和快餐店為代表的餐飲企業意識到大限將至,對於傳統塑料吸管替代品的需求遠遠超出她的想像。海量的訂單從去年年底開始不斷湧向周小玲:「這些客戶動不動要幾千箱,要貨還特別特別急,怕趕不及完成替換挨處罰。」生意火爆的不止周小玲一家。最近這段時間,在義烏賣紙吸管的商戶普遍都很忙。龐大的市場需求集中爆發,沒有人想錯過這個巨大的商機。

周小玲告訴記者,自己手上的25條生產線已經馬力全開,但是一些大體量的訂單她還是不敢輕易接下,擔心無法如期交付耽誤了客戶。最近,她每天都在盤算如何進一步擴大產能。歲末年初招工不易,她有點著急:「好不容易等來了風口,無論如何都要抓住機會呀!」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紙吸管的價格目前在義烏市場上總體平穩。受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影響,紙吸管價格較去年雖略有上漲,但漲幅不大。另一方面,鑑於市場反響良好,各生產商和經銷商的信心也進一步增強,不再通過單純讓利吸引客戶,因此也並未出現價格戰的苗頭。

聚乳酸(PLA)吸管也是塑料吸管的一大替代品。相比紙吸管,該吸管在質感和外觀上都更接近於傳統塑料吸管。同時,生產工藝也相對簡單。然而受制於原材料的產能,聚乳酸吸管目前並未成為義烏市場主流,但未來的市場空間同樣廣闊。

除了吸管,可降解塑料製品也成了「禁塑令」下催生出的香餑餑。浙江慈谿市和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生產全生物降解的塑膠袋。最近,這家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春節前。此前,去年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的全生物降解塑膠袋的訂單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海南。而隨著「禁塑令」的進一步推行,後續全國市場前景非常樂觀。據初步測算,企業今年產量將超過1200噸,與上一年相比增長近一倍。

政策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生物降解塑料的全新賽道。2020年10月,長鴻高科與紹興嵊州市人民政府籤訂投資協議書,總投資達50億元的60萬噸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項目落戶嵊州。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開始施工建設,爭取於今年6月正式投產。有市場分析認為,至2025年國內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或將達213萬噸,遠期替代規模超500萬噸,替代性新材料有望獲得快速放量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嚴「限塑令」實施兩周 仍有店鋪使用非降解塑膠袋
    史上最嚴「限塑令」實施兩周,仍有店鋪使用非降解塑膠袋 2021-01-16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飲品、乳品企業離「紙吸管」還遠嗎?
    不少飲品開始採用紙吸管「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了!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指出到今年年底,重點城市的商場、超市、餐飲外賣等區域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重點城市餐飲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國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被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
  • 記者調查:限塑令致可降解塑膠袋訂單井噴 上遊原材料瘋漲30%一貨難求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濟南報導從今年1月1日起,在省會城市、地級以上城市等地買東西必須使用可降解的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將退出飲料店;在這些地方的景區吃飯,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將不能「上桌」。在最嚴「限塑令」的推動下,生物可降解塑料迎來巨大的市場前景,各類可降解塑料、紙質製品企業訂單井噴式增長,同時也帶火了上遊原材料市場,原材料瘋漲30%,並且一貨難求,各生產企業加速擴產。訂單井噴增長、年前不接訂單「從9月開始接國內可降解塑膠袋的訂單,主要是大型企業、商超客戶,11月迎來銷量明顯增長,每月訂單接近200噸。」山東青界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國內銷售部經理王哲說。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
  • 「史上最嚴限塑令」來襲,可降解塑料市場將增長?
    年底將全面禁用塑料吸管,據央視財經消息,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另外,《意見》要求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
  • 成都發布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來源:澎湃新聞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將是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例如,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推廣生鮮產品使用可降解包裝膜(袋);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稈覆膜餐盒、竹漿紙一次性杯子餐具等生物基產品、可降解塑膠袋等替代產品。
  • 更嚴「限塑令」來了!今年底喝咖啡和奶茶,將告別不可降解一次性...
    繼2008年出臺「限塑令」後,一波更嚴的新規即將落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到: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這意味著,對於食品飲料行業而言,一次性塑料吸管及餐具將在今年底前逐漸告別市場。目前,各大食品飲料企業是否已經有所動作?將如何實施更嚴「限塑令」?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青島最嚴「限塑令」年底生效,商超、市場、快遞等「用塑大戶」開始...
    到今年年底,重點城市的商場、超市、餐飲外賣等區域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重點城市餐飲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國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
  • 升級版限塑令下禁用塑料吸管背後的轉型"陣痛"
    □ 本報記者 白雪 李睿哲 王拓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此舉實施效果如何?
  • 「限塑令」實施進入倒計時!紙吸管漸成南昌餐飲業「新寵」
    有南昌版「限塑令」之稱的《南昌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南昌市的所有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這意味著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塑料製品「大限」將至。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昌多家飲品店和餐飲店,發現已有部分商鋪換上了紙吸管。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蔣君芳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史上最強限塑令」。成都限塑令堅持多元共治,全民參與的原則,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社會公眾將共同參與到限塑禁塑的行動中來。《方案》提出,公共機構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加大對符合標準環保綠色產品以及循環再生辦公用品的政府採購力度,減少一次性中性筆等塑料辦公用品使用。
  • PLA材質吸管貴,紙吸管被顧客吐槽,限塑令下眾多飲品店咋順利「換血...
    奈雪的茶已更換的環保塑膠袋和吸管,左邊為PLA塑膠袋,右邊為普通塑膠袋【飲品界吸管消耗量驚人】接近年底,限塑令即將正式實施,飲品店即將面臨一場「大考」。工作人員說,店內還有麵包食品,其直接接觸的塑膠袋,早已換成了可降解PLA材質的塑膠袋。「雖然很多客人還不習慣用紙質吸管,但真正客訴量倒還不大。」工作人員坦言,限塑令必須執行,他們採購的紙質吸管也完全符合安全標準。記者隨機採訪店內使用紙質吸管的消費者,消費者說,紙質吸管內壁的材質,倒不會讓飲品入口口感較以往變差,「國家推行的環保政策,必須要支持。」
  • 可降解塑膠袋、紙質吸管、紙質餐具在港城上線
    1月1日,港城升級版限塑令實施開始實施。當天,記者隨機走訪了多家商超、奶茶店、小餐飲店。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大中型商超、品牌餐飲已不再售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塑料吸管了,轉而為市民提供有償的無紡布和可降解垃圾袋、無償使用的紙質購物袋和紙質餐具,而多數市民則自備購物袋「上陣」。不過如何讓規模小但數量眾多的餐飲企業配合「限塑令」加碼,可能是推行的「痛點」所在。
  • 西安「最嚴限塑令」實施一周 還有商家使用普通塑膠袋嗎?
    部分沿街商鋪開始使用可降解袋和吸管在西安太白南路一家蛋糕店,記者看到這裡已經使用了可降解購物袋。店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烘焙行業每天購物袋的消耗量都很大。為了響應「限塑令」的號召,他們緊急從市場上採購了一批可降解購物袋,用於店面過渡。
  • 「部分可降解」塑膠袋現身麵包新語門店,限塑也要防「李鬼」
    新京報記者1月5日在麵包新語北京國瑞店發現,該店所售手提袋雖標稱「降解塑料購物袋」,經生產廠家證實為「部分可降解塑膠袋」,並不符合限塑令規定。對此,1月7日,麵包新語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已勒令北京門店「今日必須調整完畢」。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文提示,目前市面上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材質通常為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AT)或是PLA+PBAT+澱粉(St)。
  • 西安:新限塑令下 塑膠袋能否限得住?
    早在2008年,我國就出臺了「限塑令」,要求禁止生產、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所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又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之為「新限塑令」,「新限塑令」提出:到2020年底,將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那麼,這「新限塑令」與之前的規定相比有什麼區別?
  • 「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460億根塑料吸管何去何從?
    作為不起眼的「工具人」,吸管在飲品界不可取代,可因為限塑令的到來,其正在經歷一場由普通塑料吸管到紙質、PLA材質的「大換血」。  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僅剩最後一周!  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合肥史上最嚴 「限塑令」來了!
    北極星固廢網訊:合肥史上最嚴「限塑令」來了,年底起,合肥市建成區商場、超市、書店、外賣打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星級賓館、酒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目前,合肥史上最嚴「限塑令」已基本敲定【關鍵詞】生產▲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新版「限塑令」要求,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
  • 最嚴「限塑令」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剛剛購物結束的一位市民用眾多塑膠袋把商品帶回家今年底,合肥市建成區商超、外賣打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餐飲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星級賓館、酒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最近,合肥史上最嚴「限塑令」
  • 成都「限塑令」進入倒計時:6毛錢一個!部分商超啟用可降解塑膠袋
    可降解塑膠袋更薄、有磨砂感12月16日,《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出臺,被稱為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該方案規定:到2020年底,成都市全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紅旗連鎖、舞東風、家樂福、伊藤洋華堂、全家等商超,發現部分商超已經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