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韓非都是荀子門生,作為同門師兄弟,李斯為什麼容不下韓非

2020-12-20 浮生說史

秦朝時出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人們管這些思想流派稱作是「諸子百家」。其中比較有名的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等等。

說起法家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韓非。和他生活在同一時期,將法家思想發揮到極致的就是秦國的宰相李斯。

說起李斯和韓非兩個人,都曾經在荀子的門下學習,但他們並沒有繼承儒家思想,反而成為了法家思想的實踐者。

可是作為同門師兄弟,韓非和李斯不僅沒有互幫互助,反而開始自相殘殺。韓非正是死在了李斯的迫害之下。難道真的是一山不容二虎嗎?李斯為什麼就這麼容不下韓非呢?

李斯與韓非的「宮鬥戲」

韓非是韓國國君的兒子,韓國在戰國七國之中是最弱小的一個國家。韓非從荀子那裡學成歸國,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韓國強大起來。

但是韓國國君根本不重視韓非的才能,韓非悲憤抑鬱之下連續創作了好幾本法家書籍,通過創作表達了自己的法家思想。

這些書籍開始四處流傳,最後連秦國的國君嬴政也看到了韓非的著作。嬴政很欣賞韓非的才華,希望能夠得到他,為自己所用。

於是,嬴政開始向秦國發起進攻,並要求韓國將韓非送到秦國。韓國迫於秦國的威壓,當然只能答應了。

嬴政想要獲取人才,這無可厚非,可是這個舉動卻讓秦國的宰相李斯「酸了」。李斯和韓非都是法家思想的實踐者,韓非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會威脅到李斯的地位。

嬴政為了得到韓非不惜攻打一個國家,李斯擔心如果韓非繼續活著,很有可能會取代自己的位置。

李斯聯合秦國其他臣子一起讒言韓非,使韓非入獄。韓非幾次請求,希望能再見嬴政一面,都沒有成功。李斯就為韓非送去了一杯毒藥,送走了韓非。

如果忽略掉李斯和韓非的性別,兩個人之間的爭鬥堪比是一場宮鬥戲。李斯容不下韓非,其實是忌憚他的才能,害怕嬴政重用韓非,所以才迫不及待處置了韓非。

當然李斯和韓非之間的矛盾也不僅僅是這些。

一山不容二虎

秦始皇想要統一六國,李斯向嬴政獻計「韓國弱,應該先攻打韓國,借韓國向其他國家立威」。秦始皇完全同意李斯的說法。

可是韓非來到秦國以後卻提出了不一樣的建議。韓非是韓國人,想保全自己的國家,他向嬴政提出「先打趙國,再打韓國」的建議。

也是韓非的這一句話,使他走上了李斯心中的「死亡名單」。李斯是秦國的宰相,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很多時候李斯提出的建議,嬴政都會聽取。

韓非所提出的建議與李斯剛好是對立的,這就等同於韓非走到了李斯的對立面。李斯怎麼會允許韓非留在秦國呢?

除此之外,李斯與韓非都是學習法家思想的。韓非在韓國沒得到重用,所以他將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記載了下來。

李斯雖然沒有什麼相關的法家書籍,可是他一直陪伴在嬴政身邊,他將自己學習到的法家思想都傳遞給了嬴政,將法家思想發揮到了極致。

雖然兩個人都學習法家思想,但是兩個人的思維方式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意見不一致,更容易衍生出矛盾和衝突。韓非和李斯註定是敵人,無法成為朋友。

這也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李斯和韓非只能有一個留在嬴政身邊。韓非是初來乍到,沒有什麼勢力,所以很容易的就被李斯打敗了。

註:很難說清法家思想是什麼,簡單而言,法家思想就是講究用法來治理國家,約束民眾。李斯學習的法家思想就是幫助帝王治理國家的思想。

相關焦點

  • 李斯究竟為何毒殺韓非?
    所以秦國除了廷尉李斯之外的一眾大臣,都要求秦王政將其按秦法處理,最後,秦王政雖然很愛惜韓非子之才,但也不得不下令將韓非下獄,準備接受秦法的處置。而整個事件中,沒有人有錯,說到底,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罷了:秦王政沒有錯,他愛才、惜才,最後迫不得已才將韓非子下了大獄,甚至到最後關頭還傳來詔書,要赦免韓非;李斯沒有錯,他一心勸韓非子,要麼就投效秦國,要麼就置身事外,因為秦滅韓的趨勢,已經不是他能阻攔的了,但是韓非子就是不聽,甚至最後李斯給韓非子送去毒酒,也全然是為了避免好友遭受酷刑;韓非子沒有錯,他是韓國公子
  • 《大秦賦》中,韓非死在李斯懷中,歷史上真實的韓非是怎麼死的?
    韓非深愛韓國,用盡方法不願意韓國滅亡,他又不願意效力秦王。為了保住韓國,韓非要離間秦王與秦國上卿姚賈,姚賈認為韓非是橫在秦國滅韓路上的障礙,要求秦王殺了韓非,同時秦王信任的重臣們也認為,韓非不能為秦國所用,就必須處置了,於是秦王在十分糾結中下了一個決定——按照秦法,車裂韓非。
  • 李斯為什麼敢於出賣韓非,背叛大秦?
    李斯入秦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權力,為了飛黃騰達,而勸導秦王嬴政扳倒呂不韋、統一天下,都不過是李斯獲得權力的手段。《史記·李斯傳》中記載,李斯在楚國做小吏的時候,見到廁所中的老鼠見人就跑、擔驚受怕,而米倉中的老鼠又肥又大、沒有威脅,於是李斯決定辭掉官職,去秦國討生活。楚國由於貴族把控政治,平民沒有晉升機會,山東六國都差不多。只有秦國因為「求賢令」的存在,客卿有才者往往也能獲得高位!
  • 大秦賦:韓非客死秦國,並非李斯毒殺,而是韓非主動求死
    為什麼?秦王是想以此逼迫韓王,把韓非交給秦國。為此,韓王在接到秦王停戰條件後,派韓非來到了秦國。韓非到秦國,是做好了死的準備的。秦王便當著李斯的面痛罵李斯,是不是李斯有意保護韓非?同時說,韓非確實有才,如果他能為秦所用最好,如果不能,只要他不突破秦王的底線,便能容他。這說明什麼?說明秦王要李斯通知六國派使臣到秦國表決心呢。表什麼決心?表不合縱抗秦的決心。
  • 微史記丨李斯與韓非:兩位法家的殊途同歸
    李斯此時作為「客卿」,寫下這傳世的「諫逐客論」,力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欲成萬世基業,要搞五湖四海,且「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儼然一副帝師模樣。偏偏這秦王還真買他的帳,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之後,李斯更輔佐秦王,修驛道,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極為得力。
  • 《大秦賦》李斯給韓非下毒,親自送他下黃泉,友情感人
    面對韓非的告黑狀,姚賈可是記在了心上,他告訴李斯:「韓非就是個間諜,我跟他沒故交,所以不會對他心慈手軟」,意思是告訴李斯,我不會看在你的面子上,繞過韓非。聽了姚賈的話,李斯有點慌:「大人,不可妄言啊」,姚賈問李斯:「你是不知道啊,還是不承認啊」。姚賈語氣堅定,李斯心驚膽戰,他明白韓非有難!
  • 李斯與韓非——兩個老同學為何相愛相殺?
    前丞相李斯,因「叛國罪」而被誅滅三族,這一天,是他和小兒子被腰斬於市的日子。臨刑前,李斯嘆著氣問兒子:「現在想跟你一起回上蔡(今河南上蔡)的老家,領著自家的黃狗,出東門追野兔,還能行嗎?」李斯父子二人相擁大哭。此刻才想起上蔡的平靜時光,可為時晚矣。李斯,河南上蔡縣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
  • 大秦賦:李斯毒死韓非不是完全出於好心,細節說明他對韓非有殺心
    誠然《大秦賦》中李斯的確是念及和韓非的舊情,畢竟,在當時大多數朝臣宗親都是支持處死韓非的,韓非細作的罪證是鐵證如山,因此依據秦法,應當車裂韓非,以震懾他國細作。李斯是在行刑之前,毒死了韓非,令其免受酷刑,而且兩人最後相談,那畫面多少和呂不韋自殺時是相似的,都很催淚,李斯也是表現出了於心不忍,但是無可奈何,就像韓非說的那樣,李斯也救不了他。
  • 48集《八面玲瓏 》| 韓非李斯針鋒對決!
    秦國使臣李斯向韓國提出了何種要求,讓現場的人都氣憤不滿!韓非怎能袖手旁觀!與李斯朝堂爭鋒相對,同門之間會手下留情嗎?衛莊和血衣侯此時又得知了什麼驚人消息? ┗|`O′|┛ ~相關精彩內容:47集《林止風動》| 太子遇害,韓非宿敵出現!46集《情毒相生》| 焰靈姬被血衣侯俘獲!45集《晦朔相謀》| 衛莊暴虐百越團!
  • 李斯與韓非,詮釋了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人生的選擇
    劇情拉胯、不符合史實、人設崩塌,《大秦賦》徹徹底底地翻了一個大車。其實,認認真真地還原史實,真的有那麼難嗎?萬萬沒想到,一部國字當頭的紀錄片悄然開播,悄然地火了起來。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記錄片,本片製作歷時五年,集結的班底堪稱夢幻。
  • 韓非之死:被同門李斯陷害?別拿言情劇來理解歷史人物
    這些作為娛樂的噱頭,說說也就罷了,要是拿來當做是正經的歷史劇播出,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不過古人八卦的心也絲毫不必我們少多少。比如說一直流傳很廣的韓非和李斯的故事,說什麼韓非和李斯本是同門,都曾拜在荀子門下學習,結果李斯知道能力不如韓非,就陷害韓非,導致韓非死在秦國的監獄裡。
  • 韓非之才不弱於李斯,為何不得韓王重用?
    韓非和李斯一樣都是荀子的學生,且二人都非常有才華,學成之後,一個奔赴秦國,一個選擇去自己的國家韓國。為何二人的命運大相逕庭? 韓桓惠王十九年(前253年),27歲的韓非投奔了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一起學習的還有後來的秦國丞相李斯,二人在當時都是荀子最得意的學生,韓非之學並不在李斯之下。
  • 《天行九歌》裡的韓非最後會不會死,死因又是什麼?
    《秦時明月》裡面多次提到了韓非之死,有這麼幾個鏡頭,簡單的總結了一下,裡面也暗含著韓非的死因。《諸子百家》第26集:李斯求見荀子,張良等人陪同。童子:「師祖回話,說他不記得有個叫做李斯的弟子。師祖還說,他只有一個弟子,名叫韓非,已不在人世。」李斯皺眉,鏡頭轉向張良,張良的眼神意味深長。
  • 韓非之死只因他對韓國愛得深沉,怪不得秦始皇,也怨不得李斯!
    據《史記》和《資治通鑑》記載,李斯是害死韓非的直接兇手。身懷大才無處用,嘔心瀝血著名篇那麼,韓非為什麼會來到秦國?他又為何深陷牢獄?李斯又為何要將老同學置於死地呢?其中緣由,且聽我慢慢道來。《大秦賦》中,韓非不顧李斯再三勸說,在初次面見秦王嬴政時,暢談天下大勢和君王之法,語調抑揚頓挫,口才甚是了得。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韓非很難達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境界,因為他有口吃的毛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結巴。
  • 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李斯有一個同門師兄韓非,二人都是荀子的學生,按史書記載,韓非的學問應該在李斯之上,《說難》、《孤憤》等文章都是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千古名篇。 韓非本是韓國的貴族,卻在韓國得不到重用,受到排擠。韓非滿腹才華無法施展,但他在秦國卻有一位粉絲,那人就是嬴政。
  • 大秦賦:姚賈拋出誘餌,韓非被判車裂,李斯好心辦壞事氣到吐血
    這些,都讓原本枯燥乏味的劇情變得高潮迭起。原本以為呂不韋之死是我最後一次為《大秦賦》落淚,沒想到劇情演到韓非之死這一集,我又被韓非和李斯之間的情誼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沒繼續追《大秦賦》的朋友可能會奇怪,韓非不就是被小人李斯給害死的嗎?
  • 再看大秦帝國,李斯、韓非的老師荀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魏承思博士結合自己的智識和經驗,為讀者解讀一個不一樣的荀子,向讀者傳遞這本儒家經典中的人生道理。字字珠璣解讀千年經典,句句精妙闡發人生智慧,實為人生修養的上佳寶典。關於荀子的生平事跡,史書記載都很簡略。我們可從司馬遷寫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劉向《孫卿書錄》、應劭《風俗通義》、清代謝墉《風俗通》等書略知他的生平。關於他的生卒時間、家世,甚至姓氏都有很多說法和考據。
  • 《大秦賦》羋啟叛秦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韓非怎麼死的
    羋啟身為秦國丞相,國夫人羋華的父親,公子扶蘇的外公,最後究竟為什麼會背叛秦國,倒向楚國?經過我們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1、心繫母國,故國情懷羋啟本身就是楚人,而且還是楚考烈王的兒子。眼睜睜看著秦國興師滅楚,羋啟於心難安,不忍楚國的數百年宗廟社稷最後毀於一旦,終究無法坐視不理。
  • 一代名臣李斯一生的潮起潮落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李斯在提拔為廷尉後一度成為朝中紅人,可是不要忘了前面有講,他有一個同門師兄弟韓非,他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雖然去投奔自己的國家韓國了,但因出色能力使其自己的著作被遠傳到秦國,秦王看了都大為讚賞,李斯就開始感到危機了,他明白師兄弟韓非的能力!可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韓非願意來秦國一同與他給秦王效勞。
  • 韓非,一個有才華的笨人!
    秦王嬴政聽說韓非是個德才兼備的人,其能力見識比李斯還要強悍,所以很想跟他聊聊。此時的韓非正好作為韓國的使者來到秦國,韓非並不知道秦王嬴政想找他聊天,所以先給秦王嬴政寫了一封信,韓非在信裡勸道:如今秦國的疆域方圓數千裡,軍隊百萬,號令森嚴,賞罰公平,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比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