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眼」看上海|林來福:重返上海這裡的發展速度始終沒有減
人物名片:
林來福1965年出生於新加坡,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生物系,又於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獲取物流供應鏈碩士學位。1991年起開始了在索尼公司的職業生涯,現任索尼物流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圖說:林來福在新天地留影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26年前,新加坡人林來福加入日本索尼公司,輾轉在香港、新加坡、臺灣和上海的各個子公司工作。屈指一算,迄今為止,他累計在上海生活工作了9年多,見證其所在的索尼物流從上海公司升級為中國總部、亞太總部,見證外高橋保稅區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更見證了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作為索尼物流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的董事、總裁,林來福感謝「自貿區速度」讓公司業務快速增長。而作為一個旅居上海的外國人,他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自貿區速度」始終沒有減緩
林來福的辦公室在馬吉路88號的一幢小樓裡,除了索尼物流,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松下電器電機中國公司等一批自貿區內的標杆企業都坐落在這裡上。但索尼物流仍有其值得驕傲的地方,「獨家試點、首批試點,我們爭取到了不少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機會」。
首批成為「先入區後報關」試點企業,首批入選「亞太運營商計劃」,首批獲得「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資格」……一系列的「首批」拿到手,是否因為企業的實力強,公司高層也善溝通?但林來福坦言,他和自貿區管委會的領導接觸並不多。「自貿區有專員制,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向他們反饋,把這個溝通機制理順以後,很少會出現不得不去找領導的大問題。」
1998年,索尼物流在外高橋保稅區成立公司之初,只有25個人,如今成長為擁有近300名員工、年營業額近7億美金的大公司。上海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以及「自貿區速度」帶來的發展提速,讓林來福感慨頗深。「2006年到2013年,我第一次被外派到上海,2015年10月,我又重回上海,這裡的發展速度始終沒有減緩。」
圖說:林來福在上海迪士尼樂園
要求女兒從小學好中文
無論被外派到哪個地方,林來福總會帶著家人一起赴任。第一次在上海工作的7年間,兩個女兒從5、6歲的小女童長成十幾歲的大姑娘,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在這裡度過。
「雖然她們當時在浦東金橋的國際學校上學,但我一直要求她們,中文不能放在一邊,而在上海生活了這麼多年,給她們的中文水平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儘管新加坡學校以英文為重,但林來福認為中文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自己從小接受中文教育,也因此很順利地融入到了上海、香港、臺灣等地的生活工作中,希望女兒也能有這樣的優勢。」
和許多本地人一到節假日就出國旅行不同,林來福一家去過中國的大部分省份,最愛的景點是九寨溝。「九寨溝實在是太美了,我認為那裡是中國最美的地方。前段時間看到地震後的九寨溝受到很大的破壞,非常難過,希望它可以早日恢復。」他告訴記者,一家人早就達成共識,要充分利用外派上海的機會,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這期間,留給上海的時間自然更多了,他說,迪斯尼、新天地這些景點早就一一「打卡」。
除了新加坡,上海是林來福全家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2013年被召回新加坡時,全家人都戀戀不捨。沒想到兩年後,他又有了回來的機會。2015年10月,林來福再次被總部派回上海,坐在會議室裡開會時,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好像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這裡,只是休了一個悠長假期,又重新回來上班而已」。
在上海出門不用帶錢包
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更以世界知名的自由貿易港的身份,被上海自貿試驗區對標。新加坡有哪些值得上海學習的地方?面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林來福卻主動提出:「我更想說一說新加坡應該學習上海的地方。」
「過去很多亞洲國家會在城市建設等方面學習新加坡,但如今新加坡應該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向中國學習。」林來福說,在上海,他只需要帶上手機就能出門,一切支付問題都可以解決,從吃飯、打車到購物,全部都不需要拿出現金,以至於回到新加坡的時候,因為總是忘記帶錢包,生活上有些不習慣。
「新加坡政府正在大力推動行動支付,我回去的時候還看到一個新聞片,記者在中國體驗一整天的無現金日,但因為新加坡不同的平臺和系統太多,不像微信、支付寶已經獲得了成功。」他告訴記者,他家還經常在電商平臺上購物,「太太和女兒經常會在淘寶上買東西,然後讓我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