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紅糕,是江南的一道名點。浙江和福建一帶流傳。但在杭州蕭山的河上鎮,卻有另一種叫法「竹紅糕」,竟是與河上鎮的來源有關。河上鎮的個體工商戶傅建良的家庭作坊設在河上西山邊的偉民村裡,他做這個糕點已有數十年歷史,他說他的糕點時間放不長,因為是按照老底子的做法,不添加防腐劑,做出來的味道,就是他奶奶老早時候說的老味道。
傅建良的祖籍為河上溪頭傅,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他進了當時的鄉鎮企業河上食品廠,拜師學藝做傳統糕點,當時年僅19歲。幾年後藝成,做出了桔紅糕,帶給他的奶奶嘗味道,得到了她的肯定,說就是這種味道,並且因此說出一個「驚天秘密「來:桔紅糕最早的時候應該叫「竹紅糕」。
河上鎮舊稱河上店,因為店鋪都開在河岸上。河上鎮這帶山多溪多,許多東西運輸用的是竹排,在蕭山南片的本地話音中,桔與竹的發音皆為「jiu」。因為撐竹排出去經常要帶乾糧,當時撐夫的女人們就將炒米粉拌著糖用布包好,給男人當飯吃。在偶然的情況下,炒米粉拌著糖的布包浸水了,成了糕,撐夫就邊撐竹排邊摘一顆摘一顆充飢,於是就成就了「竹紅糕」。河上店有600多年歷史,抑或是其他地方的桔紅糕點始祖?也未可知,老一輩人是這樣說的,只當是有趣傳說吧。
桔紅糕作為南方糕點,目前在蕭紹一帶、寧波慈谿、湖州南潯等浙江地區和福建廈門一帶都有出產,且成為了當地的很有名的老底子味道,各地也有不少傳說,但一般都認為此糕點是在300歷史內產生的為多。這款很南方的吃食,好像總是要到了冬天才會出現。在溫州瑞安,桔紅糕之所以叫桔紅糕,有兩種說法。一是說糕裡面加入了金桔的成分,所以以此命名為桔紅糕。第二種說法是,桔紅糕的名字取自是它中心的那點紅,因為呈現為桔紅色,所以叫做桔紅糕。
傅建良說,他的桔紅糕配方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即使是與周邊的諸暨紹興一帶也不一樣。入口軟糯且有一絲清涼,且滑溜爽口。中間那一點紅,經過不斷的創新改進,擯棄了傳統的色素,現在用的是火龍果的自然顏色,而甜味清香又是使用其他的食材產生的,味道鮮潔且有彈性。
說起糕點食品製作,傅建良有許多美好的記憶。他的妻子是他的食品廠工作時認識的。後來食品廠因為競爭激烈倒閉,和他一起在1986年從鄉鎮企業出來,幹起了個體工商戶繼續做糕點食品,隨後與他一起去了深圳做服裝。因為深圳服裝廠裡的職工多數是河上當地人,經常思念家鄉的味道,不喜歡當地的廣式月餅,於是廠裡要求他們做月餅,從此又拾起了糕點老行當。後來夫妻二人又一起回到河上繼續做服裝,而製作糕點這門手藝卻是不斷地發揚光大了。
因為遵行老底子的手工做法,傅建良的糕點時間都放不長。像桔紅糕出爐後保鮮時間是3至4天,天氣冷的話多一點,放進冰箱保存的話口味就變硬了。月餅之類的可存放一周,新鮮的鬆軟味道好,根據當地的習俗,陰曆七月十五以後開始做月餅時機比較合適。傳統的炭燒月餅既脆又香,客戶有需求的話也會做出來。
傅建良一家四口都在做傳統糕點,兒子採購原料推銷產品,除網上銷售外,經常跑一些大賓館送貨。近9旬高齡的老父有時也會打個幫手。作坊的製作主要是傅建良夫婦倆,他們在集鎮上的老字號徐同泰邊上設有零售展示店面……五香片、芝麻煻、蛋黃酥、酥餅(姑舅餅)等等品類齊全。傅建良一家還經常參加一些傳統產品的展示活動,影響力日益擴大。他的妻子參加「媽媽的味道」浙江省第三屆民間美食巧女秀,獲得了優秀獎……
傅建良的傳統糕點食品註冊了「河上傅氏」商標,桔紅糕此類糕點的具體做法有許多,但「河上傅氏」一直堅守著那份傳統,維護著那個老味道。
來源:蕭山個私經濟、蕭山網
點擊在看
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