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通訊員 賈克文 報導) 你要好好學習啊,爸爸離得遠照顧不上你,別忘了你和我的約定啊,要做個男子漢照顧好媽媽和爺爺奶奶……」。
一間簡陋的工地板房中,張寶雲正在給1000多公裡外今年上初一的兒子打電話。從進駐那河工地以來,他已經3個多月沒回過家了,常年在外顧不了家,讓他時時感到愧疚。雖然不能在父母膝前盡孝,也缺席了兒子最美好的童年,但當時主動申請來那河工程,張寶雲從未後悔過。
那河水利樞紐工程現場。
那稜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柴達木盆地水資源配置體系的骨幹水源工程。主要由水利樞紐大壩、溢洪道、導流放水洞、庫區及引提水工程組成,總庫容為5.88億立方米,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總工期54個月。工程建成後將有效促進地區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格爾木、茫崖及冷湖循環經濟園區等地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同時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防洪安全。工程位於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境內被稱為「魔鬼谷」的那稜格勒峽谷中,海拔3200米,常年高寒、乾旱、缺氧,沿途人跡罕至、雪山高聳、沙塵不斷,施工條件十分艱苦,自然環境極其惡劣。
作為那河項目總工程師,張寶雲身上的擔子不輕,每天都有著大大小小的技術問題需要他來解決,他時常鼓勵剛進工地的小夥:「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你們是未來的主力軍,要踏踏實實幹,以後會大有可為」。
那河工程引進了新型管理模式—項目管理承包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即聘請有豐富經驗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企業負責管理那河工程,幫助解決青海特別是海西水利專業技術力量不足、建設經驗缺乏、管理能力薄弱等問題。26歲的楊波正是PMC項目部的一員,他說:「第一次到那河施工現場時,都懵了」。雖然在來之前了解過情況,也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但荒無人煙的施工區、不能洗澡且夏熱冬冷的板房宿舍、時有時無的手機信號、女朋友的不理解還是讓楊波打起了退堂鼓。還沒等他作出是走是留的決定,更大的考驗就來了,到那河的第三天,沙塵暴襲擊了那河工地,一瞬間天昏地暗,飛砂走石,滿天黃沙在蒼穹中狂舞,沙暴像一堵牆壓過來。但在暴風席捲下,施工人員依然堅守在崗位上,連手上的工具都沒有放下。這一幕深深地觸動了楊波,他決定留下來,為那河工程堅守下去。
深夜的那河,燈火通明。
為那河堅守下去,是新婚夫婦楊恆昆、李佳妍用實際行動做出的選擇。他倆都是研究生學歷,其中李佳妍更是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高材生,這樣的履歷留在大城市無疑會有更好的發展,但她依然選擇了這裡,一待就是三年,並且在這裡遇到了心中的「白馬王子」。三年的時光,他倆見證了那河工程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那河也見證了他倆相識、相知、相戀的愛情。筆者遇到他倆時正值楊恆昆出差前夜,第二天楊恆昆就要前往新疆出差一月,還在新婚蜜月期的小兩口為此偷偷哭了好幾次。「剛來的時候,肯定是不習慣的嘛,尤其同學們都是穿著漂漂亮亮上班的大都市白領,而自己別說穿漂亮衣服了,就連吃頓火鍋都要到200公裡外的格爾木」李佳妍說道。
為搶回被疫情耽誤的工期,按時完成建設任務。目前,那稜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的近千名施工人員正24小時不間斷作業,奮戰在高原無人區水利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