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那河堅守下去

2020-12-27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通訊員 賈克文 報導) 你要好好學習啊,爸爸離得遠照顧不上你,別忘了你和我的約定啊,要做個男子漢照顧好媽媽和爺爺奶奶……」。

一間簡陋的工地板房中,張寶雲正在給1000多公裡外今年上初一的兒子打電話。從進駐那河工地以來,他已經3個多月沒回過家了,常年在外顧不了家,讓他時時感到愧疚。雖然不能在父母膝前盡孝,也缺席了兒子最美好的童年,但當時主動申請來那河工程,張寶雲從未後悔過。

那河水利樞紐工程現場。

那稜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柴達木盆地水資源配置體系的骨幹水源工程。主要由水利樞紐大壩、溢洪道、導流放水洞、庫區及引提水工程組成,總庫容為5.88億立方米,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總工期54個月。工程建成後將有效促進地區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格爾木、茫崖及冷湖循環經濟園區等地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同時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防洪安全。工程位於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境內被稱為「魔鬼谷」的那稜格勒峽谷中,海拔3200米,常年高寒、乾旱、缺氧,沿途人跡罕至、雪山高聳、沙塵不斷,施工條件十分艱苦,自然環境極其惡劣。

作為那河項目總工程師,張寶雲身上的擔子不輕,每天都有著大大小小的技術問題需要他來解決,他時常鼓勵剛進工地的小夥:「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你們是未來的主力軍,要踏踏實實幹,以後會大有可為」。

那河工程引進了新型管理模式—項目管理承包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即聘請有豐富經驗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企業負責管理那河工程,幫助解決青海特別是海西水利專業技術力量不足、建設經驗缺乏、管理能力薄弱等問題。26歲的楊波正是PMC項目部的一員,他說:「第一次到那河施工現場時,都懵了」。雖然在來之前了解過情況,也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但荒無人煙的施工區、不能洗澡且夏熱冬冷的板房宿舍、時有時無的手機信號、女朋友的不理解還是讓楊波打起了退堂鼓。還沒等他作出是走是留的決定,更大的考驗就來了,到那河的第三天,沙塵暴襲擊了那河工地,一瞬間天昏地暗,飛砂走石,滿天黃沙在蒼穹中狂舞,沙暴像一堵牆壓過來。但在暴風席捲下,施工人員依然堅守在崗位上,連手上的工具都沒有放下。這一幕深深地觸動了楊波,他決定留下來,為那河工程堅守下去。

深夜的那河,燈火通明。

為那河堅守下去,是新婚夫婦楊恆昆、李佳妍用實際行動做出的選擇。他倆都是研究生學歷,其中李佳妍更是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高材生,這樣的履歷留在大城市無疑會有更好的發展,但她依然選擇了這裡,一待就是三年,並且在這裡遇到了心中的「白馬王子」。三年的時光,他倆見證了那河工程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那河也見證了他倆相識、相知、相戀的愛情。筆者遇到他倆時正值楊恆昆出差前夜,第二天楊恆昆就要前往新疆出差一月,還在新婚蜜月期的小兩口為此偷偷哭了好幾次。「剛來的時候,肯定是不習慣的嘛,尤其同學們都是穿著漂漂亮亮上班的大都市白領,而自己別說穿漂亮衣服了,就連吃頓火鍋都要到200公裡外的格爾木」李佳妍說道。

為搶回被疫情耽誤的工期,按時完成建設任務。目前,那稜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的近千名施工人員正24小時不間斷作業,奮戰在高原無人區水利戰場。

相關焦點

  • 傅建良:堅守「河上傅氏」老底子味道
    傅建良的祖籍為河上溪頭傅,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他進了當時的鄉鎮企業河上食品廠,拜師學藝做傳統糕點,當時年僅19歲。河上鎮這帶山多溪多,許多東西運輸用的是竹排,在蕭山南片的本地話音中,桔與竹的發音皆為「jiu」。因為撐竹排出去經常要帶乾糧,當時撐夫的女人們就將炒米粉拌著糖用布包好,給男人當飯吃。在偶然的情況下,炒米粉拌著糖的布包浸水了,成了糕,撐夫就邊撐竹排邊摘一顆摘一顆充飢,於是就成就了「竹紅糕」。河上店有600多年歷史,抑或是其他地方的桔紅糕點始祖?也未可知,老一輩人是這樣說的,只當是有趣傳說吧。
  • 全智賢、河正宇在戰爭年代下,堅守信仰、維護正義、做靈魂的主人
    在戰爭年代悲慘的世界裡,能堅守信仰,維護正義者,即造就了英雄。為了欲望出賣自己的靈魂,而成為叛徒。全智賢的電影《暗殺》,就是講述一群堅守信仰的英雄們刺殺漢奸的故事。為革命而奮鬥的英雄他們為了維護正義,即使遭遇洩密,背叛,仍然堅持戰鬥,完成暗殺的任務。這樣一群至生死而度外的正義之士,他們堅持自己信仰,堅守自己意志。
  • 小鎮觀音,那河那橋那思念
    離開家鄉多年,我卻總惦記著家鄉小鎮那條河、那座橋、那山那水。記載著我童年夢幻的橋,返璞歸真的童樂,縷縷思念總讓我去尋找那溫馨甜蜜的回憶。細細柔柔的炊煙籠罩著你,觀音深情的明眸掛念著你,睫毛被家鄉趕來的細雨打溼。我的思緒在飛。距離拉開思念的帷幕,驀然發現,其實心中的熱情從未淡化。
  • 「為愛堅守,為情負責」——天神君要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天神集團從單一的遊戲公司向泛娛樂化集團公司轉型,通過收購、投資妙趣橫生、雷尚科技、幻影悅遊、為愛普(愛思助手)、Avazu Inc.
  • 散文:家鄉的那條河
    我的家鄉有一條河,東岸叫東小屯,西岸叫西小屯。我家在東小屯,緊挨河岸,很多難忘的童年記憶都和那條河有關。那條河何時形成,村中已無人知曉,只記得橫跨河面的石橋很有年頭了,曾有三塊乾隆年間的建橋石碑立在橋頭,如今早已不知去向。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曾給我講過,年景不好的時候,夜間來村裡搶糧的「還鄉團」經常從石橋經過,嚇得村民紛紛在河岸邊找地方躲藏。這是我對那條河的最早記憶。
  •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下面,我將從影片核心、情節分析、宮崎駿自白來展示電影《起風了》的背後: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01、【堅守夢想「生存下去」】:人生處處是艱難選擇,選擇了就要勇敢面對「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活下去」,這句話作為影片的核心意向,風的元素貫穿二郎的人生。
  • 那是一條青澀的河
    那條河青澀之河還在,潺潺流水依舊青澀!那座小橋?木橋、水泥、鋼筋橋?換了,變了,修復了,又衝走了……@老威,四十多年前我們在場部橋下河灘拍的照片位於浦城水北鄉朱溪大隊那條河上遊。是從大山流淌出來的一條涓涓溪流。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這裡來了第一批建設者,森林採伐工。開始了「大河流域」的生涯。工人來了,妻子來了,孕育的新生命也來了。炊煙嫋嫋,小橋流水,霧色蒼茫。六十年代,「大河伐木場」誕生了。場部就在小河衝出灘涂中間地段那片相對比較平坦的凹地。工棚、宿舍,場部、食堂,居然還有學校、禮堂。
  • 「話說濟水」 徵文 | 故鄉那條河 | 作者:姚景強
    江、河、淮皆為巨川,歷代封神、封公、封王,似乎順理成章。然而,濟水只不過是一條普通的河流,有人甚至說它「盈科不足尺,岸柳難通舟」,那它為什麼能與長江、黃河、淮河並列為「四瀆」而受到歷代帝王和芸芸眾生的頂禮膜拜呢?甚至,就連唐太宗李世民對此也大惑不解。他曾問手下大臣許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載祀典,濟甚細而在『四瀆』,何也?」答曰:「瀆之為言獨也,不因餘水,獨能赴海也。
  • 《那山那人那狗》:一條郵路,一份堅守
    今天呆豬帶大家一起欣賞的是一部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明線是父子相伴的郵路歷程,暗線是原本有隔閡的父子逐漸和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子看到了父親平凡工作背後的偉大,父親也漸漸發覺自己常年在家庭中缺席導致對妻兒的虧欠。
  • 那時那河那個廣場
    等我羞答答和老師提,老師總回復我,那也都是一樣的。讓我一陣陣臉紅,還總擔心回家後老娘的詢問!在懵懵懂懂的小學時期,最令人難忘的是,門前那條河,一過了端午節,有哪天熱得讓人有藉口,約上一兩個人,書包一扔屋裡,直奔岸邊,跳入河裡,潛入水裡,暢快地在河裡伏上伏下,高聲叫喊著,河裡激起陣陣水花。那時,天空的太陽是那麼地燦爛!
  • 《八佰》一河之隔,地獄天堂
    看過不少優秀電影,每一部都會讓人感動和為之動容,可一旦離開現場那個氛圍,回到現實生活中,觀影時的巨大觸動也會隨之變淡,再後來只知道那是部不錯的電影。所以這次,我想用文字記錄下管虎導演的新作《八佰》的觀影感受,讓影片帶來的震撼、思考和感動一直有跡可循。
  • 八佰:僅隔一條河的天堂與非人間,使人心痛,惋惜,欣慰
    其實小胖第一次知道他是因為一個小的訪談視頻,視頻裡說在河的這邊就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的殘酷,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發生的事。一條河分開了天堂和地獄,河的一邊是英租界,在這裡還可以正常的享受生活,在河的對岸是這次的主戰場——四行倉庫,成片成片的廢墟,屍體遍地。這條河就是蘇州河。
  • 八佰:僅隔一條河的天堂與非人間,使人心痛,惋惜,欣慰
    其實小胖第一次知道他是因為一個小的訪談視頻,視頻裡說在河的這邊就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的殘酷,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發生的事。一條河分開了天堂和地獄,河的一邊是英租界,在這裡還可以正常的享受生活,在河的對岸是這次的主戰場——四行倉庫,成片成片的廢墟,屍體遍地。這條河就是蘇州河。
  • 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
    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電影《八佰》簡介電影是以淞滬會戰為背景的戰爭片,後期的影片總耗資8000萬美元,亮點除了抗日將士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還有強烈視覺衝擊的拍攝技巧。本片攝影指導是曹鬱,他太太是著名演員姚晨大家都熟悉。
  • 為何而來·為河而來·為荷而來
    為何而來·為河而來·為荷而來 2020-07-18 14: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最美河湖長|五顯河邊的那一抹瘦削背影……
    老百姓覺得治水可能是一陣風,不會長效地抓下去,「意思」一下也就算了,關注度不高。張繼和說:「治水必須從源頭開始,治水必須先治人心。」老百姓對治水的態度、生活習慣與水質好壞息息相關。為保證八角塘村的河道和水庫整潔達到標準,張繼和多次上門,做河道兩旁村民的思想工作,嚴禁村民將生活、生產垃圾丟入河道、將生活汙水偷排入河。
  • 本文為你揭秘探清水河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如果你改編完大家都罵你,那你就要思考。傳統藝術的傳承需要創新,但是藝術最核心的根兒不能丟。網上有很多人去翻唱這個民謠版的探清水河,但我最鍾情的還是張雲雷的版本。並不是因為我喜歡張雲雷,所以我對他唱的版本情有獨鍾,而是我覺得張雲雷唱的最打動人心。從唱歌技巧來看,那麼多民謠版的探清水河,張雲雷不是唱功最好的,也不是編曲最好的。
  • 堅守鑄就輝煌! 在這個宜賓傳奇背後,藏著無數個這樣默默耕耘的人!
    屈萬聰,五糧液501車間釀酒河字組組長  你看他個子小小的,並不魁梧,也沒有粗壯的手臂  在細緻地演示著傳統窖池維護保養的清窖操作  再看他似乎帶著些許靦腆的笑容  恰到好處操作著  在這個散發著650多年馥鬱濃香的釀酒古作坊裡
  • 電影《八佰》一河兩岸
    電影《八佰》故事原型為一九三七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第88師262旅524團副團長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蘇州河兩岸,河的一側在面對生命,河的另一側在面對生活。南岸就是光明,北岸則是黑暗,南岸就是生,北岸就是死。
  • 《那條割裂生命的河》:在幾代人思想裂變中重審愛欲
    新銳作家劉曉剛繼《夜奴》、《七天》後,近日又出版了第五部長篇小說《那條割裂生命的河》,該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即日起面向全國發行。本書《那條割裂生命的河》描述了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到今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變化的斷代史。作者以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般的篇幅和「野心」,來描述割裂人生命的長河中,幾代人生死愛欲的思想裂變。《那條割裂生命的河》起筆於黃土高原上一個叫賈家灣的小鎮,隨著當地煤炭資源的不斷開採和外商的大批投資,當地人泛起的欲望如掙脫河道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