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一河之隔,地獄天堂

2020-09-05 燕趙之趙zds

看過不少優秀電影,每一部都會讓人感動和為之動容,可一旦離開現場那個氛圍,回到現實生活中,觀影時的巨大觸動也會隨之變淡,再後來只知道那是部不錯的電影。


所以這次,我想用文字記錄下管虎導演的新作《八佰》的觀影感受,讓影片帶來的震撼、思考和感動一直有跡可循。

1了解影片,先從還原歷史開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

中日雙方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進行了長達3個多月的大會戰。

本片以大場失陷開始,大場失守就標誌著淞滬會戰國軍開始潰敗。

《淞滬戰役》絕不是一場光彩的戰鬥,七倍於敵的兵力,卻傷亡巨大;一群內戰的烏合之眾,群氓般的士兵,抽大煙的將軍,勾心鬥角的派系,最先逃命的官員,直到最後的大潰敗。

戰爭中總有逃兵,也註定有英雄。

《八佰》則主要聚焦在「淞滬會戰」中最慘烈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四行倉庫曾是第88師司令部駐地,儲備了大量彈藥和糧食。

倉庫的西面和北面是中國地界,已被日軍佔領,東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蘇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

因此,四行倉庫所處位置,儼然成為了一個「孤島」。

10月26日,日軍攻陷大場、江灣、閘北、廟行地區。

中國守軍腹背受敵,戰局危急,為避免全軍覆沒,國民政府決定將主力撤至蘇州河以南陣地。

為掩護大軍撤退,第88師奉命留下1個團,死守閘北,也就是以四行倉庫作為根據地,牽制日軍。

影片叫做《八佰》,指八百壯士,但後經歷史考證,實則只有452人,一個營。由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領。

按照當時形勢,日軍已經佔領了蘇州河以北區域,國軍只留下1個營堅守,實則無太大軍事價值。

但在蔣介石眼中,留下這支孤軍的意義是:讓外國人看看,我們中國還是有部隊堅守在上海市區的。

會戰局勢日漸不利,但蔣介石的選擇還是堅持讓孤軍跟日本打下去,哪怕是象徵性地打,也要堅持到國聯大會召開,由國聯出面幹涉、調停。

往往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在陷入危難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

可惜,戰爭不是童話故事,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亙古不變。

國民政府讓蘇州河北岸的戰士打一場戰鬥給南岸的外國人看,南岸租界的人似乎也在看北岸的國軍要怎麼收尾這場戲。

而全世界都在看蘇州河兩岸的戲,同時銀幕外的我們又在還原那場慘烈戲的重演。

「一河之隔,地獄天堂」,身處天堂的人們成了地獄酷刑的 「現場觀眾」。


2戰爭中的眾生相

我們看過的大多數抗戰影片,往往都是歌頌抗戰英雄的豐功偉績和英勇不屈,以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來展現我們中國戰士驍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偉大形象!

而事實上,所謂的「勇敢堅毅」只不過是後人粉飾下的一種刻板印象。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軍人從怯懦到無所畏懼的蛻變。

淞滬會戰已經打了將近三個月,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已然軍心渙散,無心戀戰,不斷有「逃兵」被就地正法,都知道上海失守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影片中著墨最多、最容易找到代入感的角色就是一群臨時加入進來的「散兵」,他們真實展現了戰爭中的眾生相。

湖北保安團的哥兒倆,歐豪飾演的「端午」,之所以來打仗,竟然只是想看一眼繁華的大上海,弟弟「小湖北」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


「端午」從開始躲在倉庫角落不敢露面,甚至連槍都不敢拿,到捨生忘死,開槍掃射敵軍飛機而被擊中犧牲。

弟弟小湖北腦中一直浮現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畫面,而切近畫面那騎在白馬上的名將就是哥哥端午。


他心中,他的哥哥就應該驍勇善戰,英勇無畏,面對迎面衝來的大片敵軍無半點退心,孤身殺入重圍。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是個老兵油子,當兵打仗不過是為了掙軍餉養老母親,他並不想建功立業,只想回家討老婆,然而這終究成了下輩子的心願。

姜武飾演的東北兵老鐵,曾經跟過「張大帥」,照理說應該無所畏懼,身經百戰,卻成為羊拐口中一個不折不扣的「瓜慫」。


他不是一個惡人,也不是一個勇士,而只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被嚇破了膽兒的苟且偷生的軍人。


張譯飾演的浙江保安團「老算盤」,更是一門心思打算逃命,他根本不想上陣殺敵,捨生取義。


他本性就是懦弱的,想逃避,不願意面對戰爭與災難,只想在亂世中苟安下來。


還有李九霄飾演的「刀子」,他本是公租界「蓉姐」(劉曉慶飾)賭場的打手,冷血無情。難民們過租界的時候,他用刀阻攔「老葫蘆」(黃志忠飾)想要掩藏自己軍人的身份進入租界。


楊惠敏(唐藝昕飾)帶人躲避流彈,他卻不肯開門放同胞進入。


但當他看到為了給四行倉庫的軍人連上電話線,一個個普通國民犧牲,他主動請纓。


不管那一刻他是真的被人們的愛國熱情打動,還是想著展現自己跑得快的技能,他終究為戰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國捐軀。


有人在戰爭中始終英勇;有人在戰爭中從怯懦到英勇;有人從老兵油子變回真正的戰士;有人到最後才真的不再是瓜慫,有人始終害怕、始終怯懦,終成逃兵……

但任何人都沒錯,戰爭才是最值得批判的,它對人、對人性都是極大的摧殘。

視死如歸固然可歌可泣,但貪生怕死才是人的真正本性。

從這些厭戰的士兵和河對岸看戲的人們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國家正在崩潰。

但我們又是否有資格去苛責這些「苟且偷生」的國人呢?

無論他是一名戰士,還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他們都是人,一條有血有肉的生命。

任何有生命的物種,求生永遠都是他的第一選擇。

這是在殘酷年代的無情碾壓下,一個小人物所能做出的最本能的抗爭。


3時勢造英雄

每個人在戰爭中都被迫展現出他們不同的面相,它能把一個普通人逼成戰士,也能將戰士逼成瓜慫。

電影中一個俯拍的全景催人淚下:在租界區歌女哀婉的歌聲中,鏡頭掃過蘇州河兩岸,一條不寬的河流分出了兩個世界,一邊是四行倉庫裡的狼煙焦土,屍體遍地;一邊是大上海成為英法租界後的繁華似錦、燈紅酒綠。

一邊天堂,一邊地獄。

而這個鏡頭所要表現的應該不僅僅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樣簡單的批判。

租界那邊那些置身事外的中國人,在目睹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一次次頑強地阻擊日軍,眼睜睜看著日軍把中國戰士吊在腳手架上,一個個凌遲掉入蘇州河,他們眼中也飽含熱淚,拳頭攥得吱吱響。

四行倉庫中戰士們的英勇激發了租界人民的愛國情懷。

同樣,租界人民的愛國情懷也激勵著四行倉庫的戰士們更加英勇殺敵,捍衛國家。

當不畏生死的戰士用身體支撐著中國國旗升起在四行倉庫上空時,是對日本人發起的挑戰,更是讓觀戰的全世界看到,中國不會亡。

一種難以形容的情感如怒海中的波濤拍打著每個人的心臟,可能是久違的民族自豪感,也可能是一種中華民族不會亡的信念。

這一幕它釋放出的凝聚力堅不可摧,將那些看熱鬧的人民和四行倉庫的守軍緊緊聯結在一起。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可以在租界區明哲保身,卻偏偏有那麼多人請願,冒著必死的決心去運送電話線,為傷員們募捐藥品,食品。


電影中還有一個感人的畫面是那個連一張照片都沒留下的陳樹生(鄭凱飾),他綁著炸藥包跳進了日軍的陣地裡……轟隆一聲,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八百壯士血戰到底的決心。

從這一刻起,才真正理解謝團長的那句話:「對面是人間,而這裡是墳墓。」

蘇州河南岸「人間天堂」的人們,看著對岸每一個躍下的身影都是一次刺痛,他們報出的姓名就是一聲聲 「生之渴望」 的吶喊,同時也是一句沉痛的責問:你,為何還能無動於衷?!

每個聲音響徹世界,仿佛讓在家盼兒歸的爹娘也要聽到兒子的吶喊。

在看這時,我整個人都是顫抖的,眼淚不自覺的往下淌,那種震撼和揪心實在無法隱藏。

也是為那些歷史上真正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卻沒有機會喊出自己名字的人流淚。

國人皆如此,日軍何敢??

小時候每次看到電視劇中革命者英勇就義總是被大人問:如果是你,你會像他一樣勇敢嗎?那時候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會!」。

長大之後逐漸明白,成不了英雄並不恥辱。

但看到這群 「散兵」 的樣子,我又忍不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像他們一樣怯懦嗎?

我一直相信沒有人生來就是勇者,人總是在認清自己的能力和責任之後才會變得勇敢。

「八百壯士」 之所以被稱為壯士,不是因為他們是沒有感情的戰爭機器,而是因為他們找到了高於生死的意義。

他們也害怕,也想求生,想回家種地,想要歲月靜好,但他們無路可退,因為身後是千千萬萬個同胞,是整個中國。

影片最後,特派員(黃曉明飾)和謝團長的一段對話聽了讓人感到絕望:

謝:「戰士們的抗日熱情越來越強烈。」


特:「馬上就會消退的,這些人的熱情改變不了戰局。」


謝:「我不相信,歷史會記住這裡,記住這些人!」


特:「你們繼續堅持下去的意義是什麼?」


謝:「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國家!」


特:「你們在這裡本就是做給西方諸國的一場表演,繼續堅持下去你們將不再是戰士,看到對岸船上的演員了嗎?不要讓這次壯舉淪為更大的笑柄!」


謝:「國家就這樣定義這場戰鬥?」


特:「因為,戰爭背後都是政治!」

可謝晉元和八百多壯士,並不是「打給外國人看看」的演戲,他們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捍衛祖國的尊嚴。

這些戰士成了黨國的「棄子」。

在主力潰退後,他們被留下,望著一河之隔的歌舞昇平,那邊戲臺之上,唱著孤軍勇將的戲碼。

這邊也在捨命「表演」,演給英美列強看,告訴他們上海是中國人的上海;演給自己的國人看,告訴國人有人還在為他們戰鬥;給日本人看,告訴他們中國仍有勇士。

大局需要棄子,政治需要表演,但這個表演卻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

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

所幸,現在世界還是那個世界,而中國已不再是那個中國!

偉大的祖國今日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只是現在的歲月靜好,曾有千千萬萬個英雄為我們捨命前行!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0,電影《八佰》: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
    電影《八佰》147分鐘背後的故事——引言【本文主筆:安寧】原來,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原來,「八佰」不是真的800,而是四百。「掙扎」的手,鏡頭拉遠,電影《八佰》,戛然而止。沒有明星、只有演員的電影,沒有主角獨大,而是所有人都是主角的電影,這是電影《八佰》的成功之處,也是它的與眾不同。
  • 豆瓣評分8.0,電影《八佰》: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
    電影《八佰》147分鐘背後的故事——引言【本文主筆:安寧】原來,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原來,「八佰」不是真的800,而是四百。當杜淳帶著一群戰士,從北岸衝向南岸,在橋上一個個倒下,鏡頭裡閃過柵欄另一側伸出的一雙雙「掙扎」的手,鏡頭拉遠,電影《八佰》,戛然而止。
  • 八佰:僅隔一條河的天堂與非人間,使人心痛,惋惜,欣慰
    8月21日《八佰》終於上映了,他經歷了兩次撤檔,兩次點映,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小胖一樣從2019年第一次定檔就在等他。其實小胖第一次知道他是因為一個小的訪談視頻,視頻裡說在河的這邊就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的殘酷,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發生的事。
  • 八佰:僅隔一條河的天堂與非人間,使人心痛,惋惜,欣慰
    其實小胖第一次知道他是因為一個小的訪談視頻,視頻裡說在河的這邊就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的殘酷,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發生的事。一條河分開了天堂和地獄,河的一邊是英租界,在這裡還可以正常的享受生活,在河的對岸是這次的主戰場——四行倉庫,成片成片的廢墟,屍體遍地。這條河就是蘇州河。
  • 八佰功名塵與土,一寸河山一寸血——電影《八佰》觀後感
    《八佰》的故事就是講述發生在這裡,一個號稱800人,其實只有400多人組成的一個加強營,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偉大奇蹟。《八佰》講述的這場戰爭,最荒誕又諷刺的在於「隔岸觀火」四個字。當800壯士誓死固守四行倉庫,與敵軍拼命的時候,跟他們只隔著蘇州河的對面南岸,卻是歌舞昇平的公共租界。
  • 蘇州河 (電影《八佰》片尾曲)
    我們銘記: 我們身處和平之鄉, 是因為他們躺在了戰場.1. 歌曲及歌手簡介2020年8月11日, 由那英與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的《蘇州河》上線。這是電影《八佰》的片尾曲, 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小調 - 倫敦德裡小調, 詮釋戰場中的普通官兵對家國平安的渴望。影片《八佰》的故事取材於抗戰時期淞滬會戰中的著名戰役 - 四行倉庫保衛戰。
  • 《八佰》電影裡的兩個「世界」中間,只隔了一條的蘇州河
    ,兩個「世界」般的感覺,那是焦土之城。《八佰》劇照戰火間隙中,端午望著河對岸的人,那聲音美妙的平靜,倩影在窗子中間婀娜的扭動,試問,誰不願做對岸的「閒散人《八佰》劇照即便如此,租界不收兵將,特派員說的沒錯,留下他們,不過是給各國演的一齣戲,雖然是一部戲,但是近距離觀看的人都被感染了
  • 一首《蘇州河》,是《八佰》唯一的溫暖
    這首歌為男女對唱的形式,旋律改編自愛爾蘭民謠《倫敦德裡小調》,由著名音樂製作人於飛監製,安德烈·波切利的御用製作人Bob Ezrin與《大魚》的詞作者尹約共同操刀填詞。這一場戰役震撼著河對岸的人,紛紛向童子軍捐贈物資支援倉庫內的孤軍,女童子軍戰士楊慧敏冒死將當時的國旗送到團長謝晉元手上。次日清晨,在四行倉庫樓頂,旗幟升起,代表了軍人不服輸、不放棄的態度,也代表了中華人民頑強的民族氣概。謝晉元的做法讓國際觀察員看到了中國的態度,也激怒了敵軍,引來了飛機轟炸,死傷慘重。
  • 《八佰》電影的血,觀眾的淚突破22億票房!一河兩岸,地獄天堂
    距今,八佰已經上映16天了,累計票房22.5億。豆瓣評分7.7分。 八佰的劇情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所以在這篇文章中就不作劇情描述了,沒看過的人,建議真的可以去看一看,一定會有一番自己的感悟的。 歷史教材上對於淞滬會戰總是一筆帶過,如今的影視劇和電影中,都是小篇幅描寫國民政府的積極抗日,而八佰,卻將它展現了出來,這點小編認為真的要為這部作品點讚。
  • 《八佰》一條河,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近期熱度最高的電影非戰爭大片《八佰》莫屬。點映不到三天,票房破億,刷新了疫情後全球電影票房紀錄。同時,該片在三大平臺贏得了影迷們頗高的口碑,淘票票9.3分、貓眼9.4分,要求嚴格的豆瓣開分也達到了8.3分;另外,網上對該片的討論之中,也不乏質疑批評的聲音。
  •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一半天堂一半地獄,可悲
    下線將近一年的電影《八佰》,終於在倍受爭議中如期上映。淞滬會戰狀況之慘烈可見一斑,他們各個也都是血肉之軀,但在國難面前,註定有人會堅守在前,而他們從未退縮。而四行倉庫四圍,三面是旭日旗,隔著蘇州河,在公共租界上空,是米字旗,唯獨沒有中國國旗(死守四行倉庫的第88師第524團第1營沒有攜帶國旗)。這也就有了《八佰》電影之中有一位十幾歲的小姑娘連夜跨過河為他們送國旗的場景,確實讓人動容。而這個故事也被拍成了多個版本,致敬這位英勇的女性。
  • 電影《八佰》一河兩岸
    電影《八佰》故事原型為一九三七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蘇州河兩岸,河的一側在面對生命,河的另一側在面對生活。南岸就是光明,北岸則是黑暗,南岸就是生,北岸就是死。
  • 寫給《八佰》好漢的歌-《蘇州河》MV
    屹立心中的 八佰好漢 電影八佰,屬於管虎而八佰好漢,屬於我們每一個人好事多磨管虎的《八佰》終定於8月21日上映近日發布片尾曲MV《蘇州河》大片,一定大製作大製作現在,就跟隨曉雅老師,一起來賞析這部《蘇州河》MV吧。
  • 《八佰》片尾曲《蘇州河》由那英與盲人歌者波切利合唱
    原定2019年7月5日上映的戰爭片《八佰》,在經歷了撤檔加上疫情影響,終於時隔一年之久定檔,於2020年8月21日正式院線上映,時下正在進行點映。從點映的情況來看,《八佰》是一個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隨著電影定檔,電影《八佰》的片尾曲《蘇州河》也得以曝光,歌曲由歌壇大姐
  • 《八佰》:天堂與地獄只有一河之隔。南岸歌舞昇平,北岸戰火紛飛
    《八佰》這部電影,是疫情好轉之後上映的第一部新電影,這是由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全片震撼無比,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活感人的抗日故事,也強烈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狀況,看完後深有感觸,引人深思。但他們不知道,所謂的「打掃戰場」,其實是一場奪命的戰爭,這群人最後,也無一返回。此時的上海,已成一片廢墟,塵埃鋪滿大地,樓房幾乎全部倒塌,一切都被灰色完全籠罩,這座城市唯一遺留的,只剩下戰爭的煙火。這樣的場景,人看了一眼,便永遠無法忘記。等待著那群人的,將是無盡的災難與恐懼。
  • 《八佰》:天堂與地獄只有一河之隔。南岸歌舞昇平,北岸戰火紛飛
    《八佰》這部電影,是疫情好轉之後上映的第一部新電影,這是由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全片震撼無比,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活感人的抗日故事,也強烈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狀況,看完後深有感觸,引人深思。但他們不知道,所謂的「打掃戰場」,其實是一場奪命的戰爭,這群人最後,也無一返回。 此時的上海,已成一片廢墟,塵埃鋪滿大地,樓房幾乎全部倒塌,一切都被灰色完全籠罩,這座城市唯一遺留的,只剩下戰爭的煙火。 這樣的場景,人看了一眼,便永遠無法忘記。等待著那群人的,將是無盡的災難與恐懼。
  • 電影《八佰》中的一條河,隔離了炮火,卻「打通」了生死
    如今,身處和平年代,人們也更願意用心去感受八佰勇士用血肉之軀,在槍林彈雨的絕境之地,誓死捍衛「四行孤島」的抗日壯舉!一寸山河,一寸血!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今天我們一起品品《八佰》,談談生與死的選擇。
  • 《八佰》觀影后感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電影《八佰》,這部影片到底是什麼吸引人?《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八佰》劇照盧溝橋事變後,國民黨軍隊普遍存有畏敵情緒。在全線撤退的情形下,蔣介石出於政治目的,留下一個營做抵抗狀,事實上是去送死,只為向一河之隔的租界做做樣子,贏取國際社會的同情。為壯聲勢,四百餘人對外號稱八百人。而實際上,面對一個多月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來說,就是號稱八百人也未必能有什麼聲勢。
  • 杜淳唐藝昕隔岸相顧《八佰》闖入內地影史前13名
    由管虎執導的《八佰》自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高走,日前發布&34;版預告,展現杜淳(飾演謝晉元)和唐藝昕(飾演楊惠敏)如何詮釋兩個有歷史原型的角色。《八佰》上映三周依舊火熱,蟬聯票房周冠軍,現已突破24億,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13名。
  • 一河之隔天堂地獄——《八佰》中那些令人震撼的鏡頭
    由管虎導演,實力派演員王千源,張譯,姜武,黃曉明,鄭凱,魏晨,俞灝明等眾星雲集的電影《八佰》於8月21日在各大影院上映上映至今,累計票房突破15億元。觀影秩序良好,場次、觀眾安排井然有序,大家在觀影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規定,佩戴口罩,隔座觀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