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佰:僅隔一條河的天堂與非人間,使人心痛,惋惜,欣慰
8月21日《八佰》終於上映了,他經歷了兩次撤檔,兩次點映,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小胖一樣從2019年第一次定檔就在等他。其實小胖第一次知道他是因為一個小的訪談視頻,視頻裡說在河的這邊就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的殘酷,可以清晰地看見河對岸發生的事。
-
《八佰》一條河,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近期熱度最高的電影非戰爭大片《八佰》莫屬。點映不到三天,票房破億,刷新了疫情後全球電影票房紀錄。同時,該片在三大平臺贏得了影迷們頗高的口碑,淘票票9.3分、貓眼9.4分,要求嚴格的豆瓣開分也達到了8.3分;另外,網上對該片的討論之中,也不乏質疑批評的聲音。
-
《八佰》一河之隔,地獄天堂
看過不少優秀電影,每一部都會讓人感動和為之動容,可一旦離開現場那個氛圍,回到現實生活中,觀影時的巨大觸動也會隨之變淡,再後來只知道那是部不錯的電影。所以這次,我想用文字記錄下管虎導演的新作《八佰》的觀影感受,讓影片帶來的震撼、思考和感動一直有跡可循。
-
豆瓣評分8.0,電影《八佰》: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
電影《八佰》147分鐘背後的故事——引言【本文主筆:安寧】原來,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原來,「八佰」不是真的800,而是四百。說電影《八佰》是導演管虎和總攝影師曹鬱拿命拼來的,並不為過。因為電影《八佰》的拍攝周期實在太長了。
-
豆瓣評分8.0,電影《八佰》: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
電影《八佰》147分鐘背後的故事——引言【本文主筆:安寧】原來,天堂和地獄,真的可以只有一河之隔;原來,「八佰」不是真的800,而是四百。當杜淳帶著一群戰士,從北岸衝向南岸,在橋上一個個倒下,鏡頭裡閃過柵欄另一側伸出的一雙雙「掙扎」的手,鏡頭拉遠,電影《八佰》,戛然而止。
-
《八佰》電影裡的兩個「世界」中間,只隔了一條的蘇州河
《八佰》劇照剛開始只看到戰火紛飛的四行倉庫,之後轉頭便是租界內的市井喧囂,中間,只有一條蘇州河,一條河隔開的兩幅景象《八佰》劇照戰火間隙中,端午望著河對岸的人,那聲音美妙的平靜,倩影在窗子中間婀娜的扭動,試問,誰不願做對岸的「閒散人
-
《八佰》電影觀後感
《八佰》電影,第88師剩餘420人,孤軍堅守最後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這部電影沒上映前預熱了很久,但並不是很有興趣觀影,畢竟戰爭片不是女生的最愛。一河之隔,確是兩個世界,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這樣的反差讓人震撼,地獄的人面臨生死存亡,天堂的人卻還在享受歡歌笑語,太過諷刺。部隊是為了守護他們,但他們卻那麼冷漠,不過最後被這些士兵感動,扭轉了人心,也算是讓人欣慰了。
-
《八佰》一條護城河,分割地獄和天堂
管虎導演的大型抗日歷史題材的電影《八佰》,影片最大的呈現方式就是對比,一條淺淺的護城河,分割地獄和天堂,一邊是炮火連天、人間地獄的四行倉庫,頂著日軍的進攻瑟瑟發抖;一邊是鶯歌燕舞、幸福天堂的英法租界對外宣傳稱是八百壯士,這也是電影名字《八佰》的由來,而這場沒有後援和重武器的保衛戰,註定是慘烈的。
-
八佰功名塵與土,一寸河山一寸血——電影《八佰》觀後感
《八佰》的故事就是講述發生在這裡,一個號稱800人,其實只有400多人組成的一個加強營,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偉大奇蹟。《八佰》講述的這場戰爭,最荒誕又諷刺的在於「隔岸觀火」四個字。當800壯士誓死固守四行倉庫,與敵軍拼命的時候,跟他們只隔著蘇州河的對面南岸,卻是歌舞昇平的公共租界。
-
《八佰》爆了,最讓人稱讚的不是電影本身,這些幕後才是精髓
在2019年的時候,《八佰》因為不明原因撤檔,當時網友只覺得惋惜,沒有想到在疫情過後,這部電影竟然帶著拯救電影市場的任務重新回到觀眾面前這五個大字,每一個都力透紙背,《八佰》的故事說簡單又複雜,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重新展現在觀眾面前,看的人心頭的顫慄久久的不能平復。
-
電影八佰,終於爆了
而電影業恢復後的第一場影片就是戰爭大片《八佰》,已經相繼在全國各地影院上演了。這部電影描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松滬會戰的一個片段。以前我就看過松滬會戰的小說,知道一點大概的內容,今天我來寫一下這場電影的故事情節,不單是為了蹭熱點,更多是想宣傳一下我們的抗日英雄。
-
電影《八佰》中的一條河,隔離了炮火,卻「打通」了生死
今天我們一起品品《八佰》,談談生與死的選擇。生大於死(生>死)電影《八佰》中的蘇州河,就像一把利刃,將整個上海一分兩半,一半地獄,一半天堂。國難危急面前,生死一河之隔,可南岸依舊歌舞昇平,靡靡之音響徹蘇州河兩岸。
-
《八佰》點映初評: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管虎拍出了人間眾生
同樣是請了很多明星來客串,但《八佰》顯然給了這些明星們更多發揮的空間。可以說,《八佰》的客串明星有很多,但每個人飾演的角色都絕非是憑空設置的南京》是從平民視角出發,而《八佰》則是將兩者雜糅在一起。一河之隔,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間眾生皆苦。
-
一首《蘇州河》,是《八佰》唯一的溫暖
這首歌為男女對唱的形式,旋律改編自愛爾蘭民謠《倫敦德裡小調》,由著名音樂製作人於飛監製,安德烈·波切利的御用製作人Bob Ezrin與《大魚》的詞作者尹約共同操刀填詞。那英的聲音輕柔婉轉,配合著輕緩的伴奏,有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安德烈的聲音雄渾寬厚,與低沉的大提琴相和,在講述著一段故事,又在表達著一種決心、一種嚮往。這讓人不禁想到同樣改編自《倫敦德裡小調》的另一首著名歌曲《Danny Boy》,歌詞描述的是即將生死遙望的父子二人,而《蘇州河》描述的則是即將生死遙望的無血緣的「手足親人」。
-
電影《八佰》:一橋的兩面,地獄與天堂
但上映電影多為經典電影重映,亟待頭號種子登場,命途多舛的《八佰》拿到了接力棒,點映破億的成績著實不錯。420餘人的孤軍死守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頑強對抗日軍。在當下國際形勢,藉由《八佰》讓更多人重燃愛國情懷,才是這部電影的意義吧。幾個小人物電影《八佰》與以往戰爭電影不同,並沒有打造「高大全」的人物,不著重於一個人,而是塑造群像,電影用四行倉庫內的眾多小人物的視角展現了戰爭的殘酷。
-
蘇州河 (電影《八佰》片尾曲)
歌曲及歌手簡介2020年8月11日, 由那英與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的《蘇州河》上線。這是電影《八佰》的片尾曲, 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小調 - 倫敦德裡小調, 詮釋戰場中的普通官兵對家國平安的渴望。影片《八佰》的故事取材於抗戰時期淞滬會戰中的著名戰役 - 四行倉庫保衛戰。
-
《八佰》觀影后感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電影《八佰》,這部影片到底是什麼吸引人?《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八佰》劇照盧溝橋事變後,國民黨軍隊普遍存有畏敵情緒。在全線撤退的情形下,蔣介石出於政治目的,留下一個營做抵抗狀,事實上是去送死,只為向一河之隔的租界做做樣子,贏取國際社會的同情。為壯聲勢,四百餘人對外號稱八百人。而實際上,面對一個多月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來說,就是號稱八百人也未必能有什麼聲勢。
-
談《八佰》戰火之下的藝術「界線」
因為疫情沉寂數月的影院因為電影《八佰》的首映而激起千層浪,疫情之後影院復工,《八佰》作為開路先鋒,既是與觀眾的特殊緣分,也是一次民族情懷在現實中的輾轉回歸。馮小剛說「只有《八佰》這個電影可以擔負起復興的重任」。而這次「復興」,不僅是疫情之後沉寂影視界市場的一次振奮劑,更是祭奠過去、展望未來的一個起點。
-
《八佰》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八佰》作為疫情後上映的一部國產紅色電影,備受人們的期待,並且電影中的明星各個演技在線,唯一不足的就是電影本身很讓人彆扭。劇情:四天四夜的戰鬥,是在1937年10月27日到10月30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420餘人堅守在上海四行倉庫。這裡離租界一河之隔,而這也是影片中最亮點的地方,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
《八佰》:天堂與地獄只有一河之隔。南岸歌舞昇平,北岸戰火紛飛
《八佰》這部電影,是疫情好轉之後上映的第一部新電影,這是由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全片震撼無比,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活感人的抗日故事,也強烈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狀況,看完後深有感觸,引人深思。這樣的場景,人看了一眼,便永遠無法忘記。等待著那群人的,將是無盡的災難與恐懼。一邊處於水深火熱的地獄,一邊卻在天堂隔岸觀火上海有一座橋,橋的一邊,是每天提心弔膽隨時準備與日本人打仗的中國人民;而另一邊是租界,那裡匯集著各個國家避難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