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薦: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和康復

2021-12-25 骨往筋來王醫生

        我們這一次的科普呢,我來和大家說一下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診療和康復相關的知識,剛好在前幾天我們科的護士長,讓我給我們這骨科五個病區的護士講解一下前叉損傷,於是我做的這一套幻燈,講完之後,護士MM們反響不錯,實習護士也說基本都聽懂了,所以我感覺有必要把這套幻燈介紹給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我已將原始的幻燈片中相對專業度過高的部分刪除,還有一些屍體解剖和患者真人視頻的部分刪除,以防給讀者帶來不適感,也保護患者的隱私。

    本來想每個圖片下面配一段音頻和文字,後來發現錄音頻上傳公眾號實在是太費時間,我個人時間嚴重不夠用,所以只能碼字了。

    前交叉韌帶損傷是我們骨關節外科和運動醫學領域最常見的損傷之一,也是我們膝關節比較常見的運動傷之一,它的發病率大概僅次於半月板損傷,每年美國有40萬例左右的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我國沒有這種全國性的統計,但是僅北醫三院一家每年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手術就有近兩千例之多。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這是一個從正面看膝關節的圖,中間有一個像拱橋一樣的結構,這個叫做髁間窩。有兩根前後呈十字狀交叉的韌帶,前面這個叫做前交叉韌帶也叫前十字韌帶,後面那一根就叫做後交叉韌帶。特寫圖中便是前交叉韌帶斷裂了。

    前後交叉韌帶還有內外側副韌帶,共同維持了我們膝關節在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性,防止上下兩塊骨頭發生相對錯動。

    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圖的左上角有一個膝關節的骨骼標本,圖中標示著①的這個就是前交叉韌帶,標記著14的這個就是後交叉韌帶,除此之外呢,可以看到標記著16的,這個是內側副韌帶,標記著6的是外側副韌帶。

    左下角這張圖是我們用關節鏡看一下真實的前交叉韌帶的樣子,一個柱狀的,看起來非常結實的,而且非常緊繃的一根韌帶。

    而右側的這張圖,是在屍體的標本上,為了便於觀察,把一部分骨頭給去除之後,可以看清楚前交叉韌帶的樣子。

       我們先來看左側的這四個小圖,第一個圖可以看到,在核磁共振上是前交叉韌帶是一個連續的斜著走形的條索狀的韌帶,而左側第一行的第二張圖可以看到這個前交叉韌帶上面斷掉了,所以它垂掉下來,而左下角這張圖,可以看到後交叉韌帶,這是和前叉相反方向的一個連續的韌帶,而左下角第二張圖可以看到前叉的消失了,很多陳舊性損傷患者就是這樣。因為前交叉韌帶表面本身是有血管供應的,在斷掉之後,血供中斷了,久而久之,身體認為剩餘的斷端是無生命的,不是我們身體裡面應該有的東西,就把它當成外來物,慢慢就吸收掉了。

    右側的這兩張關節鏡手術照片,上面一張圖是我們剛才看到的,完整的前叉,而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前叉完全斷掉了,還可以看到斷端。

    很多著名運動員和明星都有過前交叉韌帶損傷的經歷。麥克格雷迪、「外星人」羅納爾多、陳奕迅和吳京等等。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主要的臨床表現,它分為急性期和陳舊損傷期,所謂的急性期,就是你剛剛受傷三個星期以內,這時候因為膝蓋剛剛扭傷(往往單純的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非常少的,一般合併其他結構的複合傷,比如合併半月板損傷,合併內側副韌帶的損傷,甚至合併關節囊的損傷,甚至骨折),主要的症狀是疼痛、腫脹,還有關節內的積血。

    有些人受傷之後可能不是很在意,休息一段時間之後又不怎麼疼了,感覺自己傷好了,繼續回去、打球,這樣就慢慢發展成了陳舊性的損傷,這時候他的韌帶可能斷掉了,也可能只是鬆弛了,並且在韌帶斷掉之後,表面的神經就中斷了,痛覺傳導也不明顯了。這個時候傷者其實表現為基本沒有痛感,僅僅是出現關節不穩的症狀,什麼叫關節不穩?就是你在做敏捷動作的時候,比如說跑、起跳、蹲起、急轉急停等,會表現為膝蓋突然發不上力,或者說突然感覺到腿發軟,還有人是出現膝蓋裡面有異常的響聲或者搓動感,如果是運動員或者說比較高水平的業餘體育愛好者,會覺察到自己的運動能力下降,做一些動作的時候變得不敢發力。

    同時呢,如果不是經常運動的普通人,可能會有明顯的股四頭肌的萎縮,大腿瘦一圈,而還有一部分人會出現反覆的膝關節的腫脹積水。

   在膝關節的檢查方面的,我個人認為,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膝關節,核磁共振只是一個參考,最重要的還是要大夫用手來檢查你的關節穩定性,所以說很多病人在網上諮詢我,發給我一張核磁共振的片子,拍的還模模糊糊的,讓我來給他看看,這個前交叉韌帶怎麼樣,我實在沒有辦法評估,因為我必須要看到你這個人問到你的傷情,然後要自己搭手去檢查一下你的膝蓋,我才能給你一個初步的判斷。

        那麼有的病人要問了,我前交叉韌帶斷了或者撕裂了或者鬆弛了,如果不手術,會有什麼後果呢?韌帶是負責讓我們的膝關節保持固定方式的運動的,如果韌帶沒了,膝關節就會出現多個方向的錯動。就好像我們的自行車軲轆,如果螺絲擰的很緊,車輪只能向一個方向滾動。但是如果螺絲鬆了,車軲轆就是「打擺"。這時候你說軲轆壞的是不是更快了?

    看上圖,韌帶損傷後,膝關節軟骨的摩擦會增加,軟骨退變會加快。從而導致受傷一側的膝蓋比沒受傷一側的,退變的速度大大增加,得關節炎的速度也加快。這種我們稱為創傷性關節炎。

    那麼哪些情況蝦需要手術呢?簡單說下就是:

    如果你是一名中青年患者,對自己以後的活動要求較高,如果發生了前交叉韌帶的斷裂,或者部分撕裂但是韌帶發生了嚴重的鬆弛,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維持關節穩定的作用,那麼你就要做韌帶重建手術。

    如果你是一位老年患者,對活動要求不高,或者說自己膝蓋本來就已經關節炎很重的,那麼你再去做一個韌帶重建手術意義就不是很大了,以後如果關節磨損的太厲害,就做關節置換。

    如果你是一個孩子,那麼我們是建議最好等到發育結束,骨骺閉合後再做手術。

       這一張圖是前交叉韌帶重建的示意圖。可以看到那根兩頭帶有金屬釘的便是移植的前交叉韌帶。很多患者諮詢我,這根移植韌帶是用自體的好還是異體的好還是人工的好,其實差別不大,主要是費用的不同。我個人推薦用自己的,除非自己的韌度粗細程度不夠,才用異體的或者人工的。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就是用一個韌帶,沿著原來韌帶的起止點,穿過膝關節,代替原來韌帶的位置,發揮保持膝蓋穩定的作用罷了。手術沒你們想像的那麼可怕,我們來看一段手術的簡單視頻。

    前交叉韌帶手術說起來總共分為幾步:

①關節鏡檢查膝關節內部,看下前交叉韌帶是否完全斷裂,是否鬆弛,以及除了前交叉韌帶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損傷的需要修復的組織如半月板等。

②確定前交叉韌帶需要重建後,先修復需要處理的半月板,無論是縫合還是切除成型,先把半月板處理好。

③切取兩根已經退化的肌腱:股薄肌和半腱肌。這兩根肌腱對我們人體幾乎沒有重要作用。把它們取下來編成一股,大概相當於原來前交叉韌帶1-1.5倍的粗度。

④把膝蓋彎曲起來,使前交叉韌帶原來的脛骨止點和股骨止點幾乎成一條直線,此時用電鑽打一個通道過去,剛好經過原來的起點和止點。

⑤把編織好的肌腱用牽引線拉到通道內,上下兩端固定好。前交叉韌帶就重建好了!

說起來很複雜,看上面的視頻就很清楚了。

        這張圖是告訴我們,在術後的前六周,康復的主要目標。藍色的剪頭是指,要避免出現讓大腿向後和小腿向前的力量。

        在我們病房裡,很多病人術後都急著要練習下地行走,實際上我認為下地行走不能操之過急,就好像我們高考一樣,你語文數學英語,理科,文科,每一個科目的成績都是高考總成績的基石,你把他們每一項都搞好了,你的成績自然就上來了,如果偏科,就會拉低總分。

    對於正常的走路來說,最重要的四個方面,第一個就是無痛,一個疼痛的膝蓋,走路肯定是瘸的。

    第二就是膝關節的屈伸活動度(ROM),我們進行日常活動時對膝關節的屈伸活動度是有要求的,平地行走需要80°,上樓梯需要95°,下樓梯105°,下蹲130-140°,哪個度數到不了,哪些動作就做不了。如果你90°的靈活彎曲都達不到,很可能你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

    第三是肌肉的力量,肌肉的力量①是我們抬腿走路的保障,②是比韌帶還要重要的穩定膝關節的有力保障。如果肌肉力量不夠,走路時候就會感覺下肢沒力,走路就會「拖地」,並且對膝蓋的保護不足,讓剛剛重建的膝關節獨自承擔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擔」,導致韌帶過早發生鬆弛,還容易發生膝關節積液。

    第四是心理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不讓患者過早練習走路的一個原因。以上幾點沒做好前,走路一定是瘸的,患者一定是有「護疼」心理的,而瘸會成為一種習慣,也就是即使你有一天不疼了,活動度練好了,肌肉力量也有了,可是你還是走路瘸,是因為你瘸了很久了,你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姿勢和習慣。

           從上述四點,結合術後的不同階段,來說說前叉術後的康復。

    康複方案用的是日本的方案,國內還沒有統一的前叉康復指南,日本同屬東亞,應該可以借鑑。

    上圖是術後1-2周的。

          這是術後1-2周功能康復的一些具體化的數據。

 

    本來想結合視頻說的,結果公眾號一篇文章只能上傳3個視頻。就只能結合圖片說了。

    

踝泵訓練:通過活動腳踝,能夠促進小腿肌肉整體收縮和舒張,讓小腿裡的靜脈血管網受到肌肉的擠壓,回流加快。能夠消腫,防止血栓形成等。非常重要!每天500-1000次以上,兩腳都要練習!

患肢抬高:至少要高於心臟的水平面,有助於血流回流(水往低處流),輔助消腫。但是要注意,墊高的地方應該是腳後跟,不要墊在小腿下面,壓迫小腿肌肉內的血管網,反而影響回流。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注意看大腿肌肉,繃緊5秒,放鬆。這種是股四頭肌最基本的鍛鍊,僅適用於剛做完手術,直腿抬高還做不到的患者,維持股四頭肌肌肉,也能促進血液回流。抬不起腿沒事,一步步來,先把股四頭肌肉繃緊練好,很多人因為手術後疼痛等,都不會繃腿了,好好體會下。

直腿抬高練習:非常重要的康復手段,注意抬腿時候就到圖中的高度即可,不要再抬高了,那樣動作就錯了。每次抬高堅持到腿發酸發抖再放下來算1次,每天30-50次,兩腿交替(沒手術的也要交替抬高)。

        側臥抬高:不需要抬到圖中這麼高。同樣也是堅持到腿發酸發抖再放下。不要追求次數,次數對於增肌幾乎沒用。

       屈伸膝關節:這個就不要解釋了吧,住院期間醫生應該都教過了。主動屈膝是指自己往下彎,被動屈膝是指別人幫你或者藉助外力往下彎。

髕骨鬆動練習:這個在術後第一個月非常重要,膝關節嚴重粘連僵硬的患者往往都是髕骨粘連,肌腱和關節囊攣縮,就算你暫時因為疼痛彎不下來,但你每天一定要多鬆動髕骨。髕骨不粘連,就還有辦法給你松解開,髕骨都推不動了,粘連了,腿就變成直腿了。練習時候記得腿伸直、放鬆,否則髕骨推不動。

    這是術後3-4周的總綱。

      這是術後3-4周的具體化康複方案。

    這是術後5-6周的總綱。

    這是術後5-6周的具體化康複方案。

輔助下蹲練習。

         這是術後7-12周的總原則。

    這是術後7-9周的總原則。

    這是術後10-12周的總原則。

    這是術後13-16周的總原則。

     這是術後13-16周的總綱。

正確的靠牆靜蹲:注意膝關節的角度,應該是做的時候感覺到大腿緊張而不是膝蓋疼。

常見錯誤的靠牆靜蹲:腳後跟過於靠近牆面,身體重心前移,壓在膝蓋上,後背沒有靠在牆上,這樣鍛鍊,越練越毀膝蓋。

    這是術後4個月-10個月的總綱。

本文適用於:

①單純前交叉韌帶重建(單束、雙束、解剖重建、等長重建等)

②前叉重建+半月板切除或成型(部分切除)

③前叉重建+半月板切除或成型+內側副韌帶修補

如果是前叉+半月板縫合,前叉+後叉,單純後叉,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等,不適合本方案。

除此之外,再補充幾個患者關注的問題

我的前交叉韌帶損傷了,到什麼程度需要手術?或者說傷後多久手術比較好?

    對於年輕、活動量大的、需從事體力勞動的患者,前交叉韌帶完全鍛鍊和嚴重鬆弛都需要手術。否則膝關節後續會出現半月板損傷、關節退變,同時也很難再從事劇烈運動。

    大量的研究測試了到底前交叉韌帶損傷後多久做重建手術療效最佳,得到的結論是在繼發半月板損傷或關節退變發生前做,結局都差不多。

    我們的經驗是,符合以下幾個情形的術後可能療效最佳

①前交叉韌帶受損6周以內。

②受損當時沒有合併其他韌帶損傷或半月板損傷的。

③在手術前患者膝蓋的腫脹已經大部分消退,只是輕度腫脹。

④術前患者的膝關節可以完成自由屈伸,活動度不受限制。

⑤不吸菸人群或者能夠戒菸者。

⑥有毅力並且能夠遵醫囑進行康復鍛鍊者。

    對於老年患者和活動要求低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療。年輕患者前交叉韌帶損傷後輕度鬆弛的,也可以採用保守治療,但是患者必須明確,保守治療後有一定的概率出現半月板撕裂、關節退變。

    保守治療主要是鍛鍊膝關節屈伸活動度和大腿前後的肌肉。因為前提提到了,肌肉和韌帶共同維持膝關節的穩定,韌帶不行了就主要靠肌肉了。如果肌肉也不行了,膝蓋就損耗很快。具體方法可以參考前面給出的術後康復來鍛鍊。

我做完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會有後遺症嗎?以後還能運動嗎?會瘸嗎?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在國內是很成熟的手術,也不是什麼很大很複雜的手術。就是一根韌帶斷掉了換另外一根代替它嘛。代替好了之後進行適當的鍛鍊,基本可以和正常人一樣。3個月以後基本恢復正常生活,1年以後可以重返賽場。

延伸閱讀:

七問七答,讓你徹底搞懂半月板損傷

盤狀半月板是什麼鬼?



相關焦點

  •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原標題: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前交叉韌帶,又稱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
  • 前交叉韌帶損傷,我還能運動嗎?
    解剖結構以及生理功能 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又稱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起自股骨外側髁的內側面,斜向前下方,止於脛骨髁間隆起的前部和內、外側半月板的前角,連接股骨與脛骨,由膕動脈的關節內分支供應。
  • 骨科專家解讀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是怎麼回事?
    今天我們就跟隨瀋陽市骨科醫院渾南分院運動醫學科專家來一起解讀一下: 前交叉韌帶手術說起來總共分為以下幾步: 關節鏡檢查膝關節內部,看下前交叉韌帶是否完全斷裂,是否鬆弛,以及除了前交叉韌帶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損傷的需要修復的組織如半月板等。
  • 韌帶損傷後應該怎麼做?及時治療以及功能康復訓練
    韌帶損傷是一種比較容易發生的運動損傷。那麼,韌帶損傷會有後遺症嗎?韌帶損傷患者若及時進行正規的治療以及做好康復訓練,是不會有後遺症的。所以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可能有些患者會覺得自己的情況比較嚴重,擔心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科普:前交叉韌帶斷了我該手術還是保守治療呢?
    1.保守治療(非手術治療)有哪些缺點或不足呢?第一點就是如果不進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情況下,受傷腿繼發半月板損傷風險會增加(數據見圖一)。圖一 前交叉損傷後未經手術處理情況下,繼發半月板損傷的概率。以上數據是基於受傷後沒有進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不合理或並無康復訓練的大前提下得出的 圖片整理自《臨床骨科康復學》 Levy和Meier在2003年報導的數據
  • 為什麼膝蓋前交叉韌帶斷裂如此常見?一文讀懂它的損傷機制與治療
    膝蓋前交叉韌帶斷裂是相當常見的一種運動損傷,但許多人平時還不清楚這條韌帶的來龍去脈。愛好運動的朋友一定要多看看這方面的科普,做到心中有「叉」,預防損傷,因為前交叉韌帶一旦損傷之後,康復的過程實在是漫長與坎坷。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圖片來源:Pixabay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治療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
  • 前交叉韌帶撕裂怎麼辦?怎麼治療?醫生跟你細述韌帶那些事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撕裂?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對抗向前移位的主要穩定裝置。前交叉韌帶撕裂是由膝關節的扭轉或過伸暴力超過其強度所致。雖然可以出現部分撕裂,但是前叉韌帶完全撕裂更常見。大部分前叉韌帶撕裂為非接觸性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常伴嚴重的半月板撕裂、內側副韌帶的撕裂,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外側韌帶複合體或後交叉韌帶的損傷。
  • 前交叉韌帶重建27天康復之路
    前叉之家 - 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前交叉韌帶損傷、重建的康復交流平臺,致力於幫助患者了解更多康復知識,創立於叉友,服務於叉友。
  • 前交叉韌帶斷裂,該怎麼治療?
    前交叉韌帶斷裂其實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因為現在全民健身運動以及中小學生體育運動的一個加強和普及,都使得運動損傷的機會增加了很多,所以目前來講運動損傷,及其對應的運動醫學科已經蓬勃發展,成為目前骨科發展勢頭最強勁的一個學科。
  • 膝關節韌帶損傷
    2、外側副韌帶損傷 主要為膝內翻暴力所致,因外側方髂脛束比較強大,單獨外側副韌帶損傷少見,容易合併半月板及後交叉韌帶損傷,如果暴力強大,髂脛束和腓總神經都難免受損傷。 3、前交叉韌帶損傷 膝關節伸直位下內翻損傷和膝關節屈曲位下外翻損傷都可以使前交叉韌帶斷裂。
  • 19歲大學生交叉韌帶斷裂 黑龍江省醫院「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助...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康豔立 董宇翔)19歲大學生小嶽酷愛籃球運動,三個月前打籃球時落地後,感覺膝關節劇痛,隨後出現腫脹、無法活動,到當地醫院就診後診斷為「前交叉韌帶斷裂」,需要行手術治療。最後,小嶽和家人慕名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黑龍江省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骨外三科),王巖主任為其接診後,根據小嶽的病情和心理狀態,為他設計並開展了省內首例「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不僅少取了自己的韌帶,而且最大限度保護了膝關節骨質,讓熱愛籃球的小嶽重新燃起了能上場打球的希望。
  •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斷裂是個什麼病?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投身於體育運動,隨之而來的是受傷概率的連年增長和各種各樣的受傷形式。今天就來跟隨瀋陽市骨科醫院運動醫學科專家來一起解讀,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斷裂是如何造成的。
  • 膝關節韌帶損傷是怎麼回事?如何治療效果好?
    在談論膝關節內側韌帶損傷康復措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膝關節的韌帶結構,膝關節腔內,內側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內側,韌帶與內側半月板相連,當膝關節由於直接或間接遭受暴力損傷時,通常會連帶半月板,前交叉韌帶一起損傷,是膝關節損傷中比較嚴重一種。此外,還可能發生韌帶撕脫骨折,和外側壓縮性骨折。
  • 強烈運動,前交叉韌帶發生撕裂怎麼辦?跟著醫生一起來看一看
    導語:前交叉韌帶是我們膝關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因為劇烈的運動導致前交叉韌帶撕裂。那麼如果前交叉韌帶撕裂了我們應該怎麼辦?怎麼檢查?怎麼治療呢?治療又分什麼情況呢?接下來,就跟著張醫生一起來看一看當我們的前交叉韌帶撕裂了,我們應該怎麼辦?怎麼治療?什麼樣的治療方法才更適合自己呢?
  • 北亞健康科普 |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那些事!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有什麼作用?每個人的膝關節裡面有兩根重要的韌帶結構,連接股骨和脛骨,那就是前交叉韌帶(ACL)和後交叉韌帶(PCL)。兩個韌帶協同合作保證了膝關節的穩定性。其中前交叉韌帶(又叫前十字韌帶)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脛骨過度向前移位。
  • 不要忽視前交叉韌帶損傷
    經過一周的保守治療,小顧的膝關節腫痛已經基本消退,可以正常步行。但是發現想完成例如上下樓和跪、摔、蹲等訓練中必不可少的動作卻十分困難。如果膝關節持續處於這種狀態,訓練和比賽可能與這位柔道小將漸行漸遠。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
  • 韌帶和筋是一回事嗎?韌帶拉傷要怎麼治療呢?
    假如運動姿勢不當或者是工作時長時間重複某個動作時,都有可能發生韌帶拉傷,那麼韌帶和我們常說的筋是一回事嗎?韌帶拉傷要如何治療呢?一、韌帶和筋的區別「筋」是一個很籠統的民間說法比如:皮下的「青筋」其實只是血管吃的「蹄筋」是指動物的跟腱所謂「多拉筋」提高柔韌性,其實拉伸的是肌肉,提高肌肉韌性,不可能直接就能拉到韌帶,真要是把韌帶拉鬆了,有可能弊大於利........
  • 前交叉韌帶為什麼會斷裂?後果嚴重嗎?怎麼治療?
    而且近年來,由於滑雪、踢球等運動的普及和全民參與,新手朋友可能稍有不慎就摔傷了膝關節。 其中前交叉韌帶斷裂便是常見的一種損傷,在膝關節損傷人數中排名第一。 由於大家對交叉韌帶特別是前交叉韌帶的認識不足,許多患者朋友傷後沒有馬上意識到並且及時就醫,導致隨之而來的關節軟骨損傷等一系列問題。
  • 科普:前交叉韌帶到底是怎麼撕裂的?你不想知道麼?
    本頻道旨在傳播運動康復科普知識,為大家帶來簡單實用的科普方法。運動康復任重道遠,歡迎愛運動的你們與我們一起成長。這裡是小蘇與阿伏懂球號,welcome!前交叉韌帶是怎麼撕裂的?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前交叉韌帶是我們膝關節內部重要的穩定結構,由於前交叉韌帶解剖的特殊性,不論是在伸直還是在彎曲的情況下都有部分的纖維處於拉緊的狀態。而本身負責側向穩定的內側副韌帶在膝關節內扣的時候反而可能處於放鬆狀態。因此膝關節內扣非常容易導致前交叉損傷。這個描述可能稍微有一些抽象,讓我們來看幾個稍顯慘烈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