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發展中,除了關注身體動作的發展之外,如果爸媽們能夠進行一些家庭活動,透過音樂來幫助孩子提升發展功效,並且激發孩子的腦域成熟,可以為日後學習的旅程先行鋪路。
音樂是幼兒的生活中自然發生的部分。孩子可能會唱歌給他們的小貓小狗聽,或是聽到了一些節奏便輕輕踏著節拍。
孩子們也很享受他們的父母哼唱的聲音和曲調,雖然有時候爸媽們可能不是很樂意哈!
而1到3歲的孩子,學習音樂最棒的方式,就是實際投入音樂的哼唱、律動、打拍子等,我們來介紹介紹幾個活動,能運用在家中與小寶貝的互動喔!
這是一個在音樂活動初期,最容易讓孩子投入的遊戲之一。
爸媽們先找到一個能拍打,並且讓孩子拍打起來不會受傷、疼痛的平面,可以是附軟墊的椅子或鋪著厚桌巾的桌子。
接著讓孩子在您的對面,兩人面前隔著這個可拍打的平面,讓您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也能時刻看到孩子的表情,觀察他們投入的程度和喜好度。
都準備好了以後,就可以開始節奏模仿的活動啦。
首先,得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看著爸媽,接著爸媽們用簡單的「da~da~da」,半秒拍一下的節奏敲擊桌面。
當孩子對爸媽的舉動感到好奇時,他們可能會模仿爸媽的動作敲打桌面,此時爸媽們可以繼續用前面「da~da~da」的節奏穩定拍打著,創造跟孩子節奏上的互動。
一段時間後,可以開始試著要求孩子模仿爸媽的節奏。
當爸媽們打出「da~da~da」這組半秒拍一下、共拍三下的節奏時,請孩子先等您拍完,再跟著您的節奏模仿一次。
必要時也可以輕輕的握著孩子的手引導他們,學習手部與節奏理解的協調能力。
爸媽們也可以在熟悉後,加入不同的節奏跟拍擊方式,例如:快慢交錯的節奏,或是左右手輪流拍擊等,促進孩子的手、眼、耳的統合反應能力發展。
首先爸媽們得清空家中一小塊區域,把桌子椅子搬開些,避免孩子活動時碰著了。
再準備幾張衛生紙,所有參與遊戲的人都先拿一張,就可以開始啦!
先讓孩子把衛生紙頂在頭上,試著靜一會兒不讓衛生紙掉下來,這時爸媽們也得將自己的那張衛生紙在頭上放好。
接下來,就準備開始各展神通囉!爸媽們用家裡的音響或手機,播放一首我們為您準備好的歌曲。
在曲子結束之前,所有人都任意地舞動身體但是不能停下來,也要注意不能讓衛生紙飄落地面。到樂曲結束時,衛生紙還留在頭上的人就是最後的贏家!
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允許孩子偶爾用手將飄落的衛生紙抓住並放回頭頂,但如果已經掉到地上,那就得接受遊戲結束這個事實囉!
這個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的聽覺與平衡的發展,也讓孩子在聆聽樂曲的同時,學習用自己的方式舞動肢體,將聽覺刺激轉化為操作表現。
爸媽們先準備好一個可以穩定發出聲音的道具,例如鈴鐺、鑰匙、響板等。
接著請孩子專心聽您手中鈴鐺的聲音,當聲音越急促、越緊張的時候,請孩子也跟著做出較快、較劇烈的動作。
而當聲音慢慢平緩下來時,孩子的動作也要隨著慢下來,並且變得比較柔和。
在一段時間的熟悉後,爸媽們可以嘗試加入一個「休止符」。
也就是當爸媽們將鈴鐺的聲音突然停止時,孩子必須做出「定格」的動作,之後再按照鈴鐺聲的節奏恢復動作。
活動大約進行10~15分鐘,爸媽們可以利用家中不同的小道具來發出聲音,增加孩子的新鮮感以及難度。
而這個活動除了讓孩子能辨別節奏的快慢外,更能訓練孩子停止的能力。
讓孩子在日後的教養中,可以更快的理解到停止跟禁止的指令,爸媽們就能更有效率的教導孩子並且適時地導正偏差的行為。
親子音樂活動特別注重爸媽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當爸媽也投入其中與孩子同樂,除了激發孩子在音樂知能上的潛能外,也製造了親子之間共同的音樂話題,培養出緊密的情感,也拉近了孩子與您的關係。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你會跟孩子玩哪些遊戲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歡迎你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留言區(拉到文章最底部,點擊「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