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漢108像鳳凰國際民俗雙年展和臺北中正紀念館展覽啟動中,敬請期待~
以下為《儺漢一百零八像——鄧勇攝影作品展》南昌預展影像東方預告內容回顧
董小平,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人,飾「魁星」。1963年9月7日生,高中學歷,現在在流坑村儺舞團上班,之前做小生意。因為喜歡儺舞表演,2017年3月1日通過考試、面試加入儺班。村裡老人會在戲臺下教授舞蹈動作。
神人以和
儺,源於洪荒,起於巫風,出自民間,是萬古彌新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濫觴。
在漫長的史前年代,華夏先民就以圖騰、史詩、歌謠、舞蹈等原始藝術方式,講述著與生俱來的愛的歡愉,生的欲望,死的恐懼;闡釋著宇宙萬象,日月運行,季節輪迴的來歷;演繹著時間的起止,大地的深曠,人類的誕生、滅亡與涅槃;續寫著那些遊蕩於荒遠之域中的神仙和妖怪的故事……
在狩獵時代的林間曠野,在農耕時代的豐收慶典,在王公貴族的宮闕殿宇,在鄉間村社的樹蔭下、水井畔、篝火旁,世世代代的先民敲響鼙鼓、吹起號角,在祭禮的煙火中戴上儺面昂然起舞。這些神秘儀軌、聖像面具、手訣舞步的表象之後,蘊含了人類最深沉的智慧和感情,寄託了中華民族最古老的記憶,也昭示著先民對宇宙人生的終極追問和回答。這是人類不得不面對、不得不解答的一些或許永遠也不會有答案的「天問」。
宇宙是如何創生的,生於何時,止於何時?這浩渺的宇宙是否混沌一團,是誰為宇宙制定秩序劃定疆域?世界上第一個人是誰,人因何而生,因何而死?死後是否還有靈魂?人由生向死究竟有何意義?這些追問充滿稚氣而又莫測高深。它們是樸素的神話也是玄深的哲學。每個時代的人們都憑願望、想像和激情不斷提問。每個民族從各自的處境和才情出發,作出不同的回答,從而形成了各領千秋的諸神譜系。
李昱,飾「鮑三娘」,南豐縣萊溪鄉庚溪村人,1998年4月8日生,在福建念大學,大一。2011年開始跳儺,因為喜歡。
站在生死輪迴、劫波成毀之外,在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演進中,那些遠古的巫儺文化、儺漢覡女——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女媧摶土造人直到三皇五帝、民間諸神,已然隨著歲月的流逝成為絕響。
這些古老傳說、諸神故事、英雄傳奇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一遍又一遍的講述著、演繹著。也許時過境遷,故事的人物換了、故事的場景變了,但故事的情節骨架沒變,構成這個故事的母題要素、精神內核也沒變。故事中的智慧、道義和夢想也依然如故:神仙驅除了鬼魅,英雄拱衛著門戶,生命擊潰了瘟疫……
「人心所向,神由因之。」瑰奇恢詭的神話、古彩斑斕的儺舞之所能夠超越歷史而世代流傳,正因為儺儀中蘊含了人類最深沉的欲望和最玄妙的想像。中國巫儺文化是世界源生文化之一,在其漫長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宗教觀。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先民們請神演儺,逐鬼驅疫,而非殫精竭慮地匍匐於「神主」之下。巫儺時代的幽靈,其實從來也沒有離我們遠去,它一直潛伏在我們的肉身和心靈深處。
如何從歷史文化的遺留中發掘出中國儺文化的寶藏,對原本散落、零碎的鄉儺進行收集、盤點。整理出尊重文化內涵,符合固有理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代人不可推卸的文化使命。有鑑於此,我於2016年開始了《儺漢108像》的創作。
田野調查的採集與拍攝橫貫江西全境,採訪了26個村鎮的儺班,收錄了245位跳儺者的口述實錄。他們中的長者已經86歲,而年幼者才9歲。「戴上面具為神,摘下面具為人」,正是這些手足胼胝、布衣藍褸的草民,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屹立於大地之上。他們人神合體,代代相繼,驅遣儺神,祀典如儀,祈禳著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主宰著自己的命運。
鄔尾元,萍鄉市湘東區臘市鎮明塘村人,飾《關公耍刀》中「關公」,1978年6月11日生,學歷初中,在萍鄉市開貨車。1990年跟陳新全老師傅學儺,1992年正式進入儺班。現在是大沙塘儺班班首。
桂賢義,德安縣吳山鄉楊柳村人,飾潘公戲中「三佰公」。1961年12月生,沒上過學,農民。1989年加入戲班,開始唱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傳承人。祖傳跳儺,爺爺父親都是戲班的,跟自己爺爺桂家義學習的戲劇。「文革」時期他父親藏下,潘公戲劇本才得以保留。加入儺班是因為家中老人囑託。
楊根榮,樂安縣增田鎮東湖村人,飾「雞嘴」。1983年12月20日生,初中學歷,裝修工。2007年加入儺班,跟村裡老人學的跳儺,個人喜好。
賴明德,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麻山村人,飾「壽星」。1956年7月29日生,初中學歷。江西省工藝美術家,賴氏雕刻的第74代傳人、處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面具雕刻的省級傳承人。1971年隨父親學習儺面具雕刻併兼習儺醫儺藥。雕刻的儺面具大多售往寺廟,也有私人前來購買。
羅會武,江西省南豐縣三溪鄉石郵村人,搜儺司鼓。1940年9月生,讀過半年私塾,桔農。1958年進儺班,現為石郵儺班大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贛 儺
贛儺,又名江西儺,是中國儺的重要組成部分。儺舞是中國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也是精神逐鬼,祈福免災的文化現象。
中國古代有三大祭祀。
臘祭,也稱「八臘」,祭典神農氏,保佑農事風調雨順。
雩祭,也稱「打旱魃」,是乾旱之年的求雨祭祀。
儺祭,是驅鬼逐疫的儀式,是中國古代三大祭祀中影響最大,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有「天子儺」、「國儺」、「大儺(亦稱鄉儺)」之分。
贛儺屬於「鄉儺」範疇。「天子儺」或「國儺」較早進入「雅文化」範圍,步入宮廷成為禮制,逐漸走向封閉僵化。而「鄉儺」則一直活躍在「俗文化」範圍,成為民間禮俗,延綿幾千年,至今仍有遺存。
贛儺是中國儺的一部分,具有中國儺共有的特徵。贛儺又是地域儺文化,以其歷史久遠,形態原始,品類豐富,且自成文化體系而飲譽海內外,被稱為研究中國,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的「活化石」。江西傳儺,豐富厚實,始於漢初,兩千多年來,儺風不絕。娛神娛人的儺舞,脫胎於古代儺祭,在許多農村較為普遍,尤以南豐、上慄兩縣為盛。
中國儺文化是由儺廟、儺神面具、儺舞、儺戲、儺符、儺服飾、儺兵器等組成的一個複雜整體。儺面具是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於儺儀、儺舞、儺戲。贛儺面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一般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表現出粗獷樸拙、莊典華麗的特徵。
贛儺品格傳統,品類豐富。從表現形式而言,有「開口儺」、「閉口儺」,「文儺」、「武儺」之別;從藝術形式而言,則有「儺戲」、「儺舞」相輔相成。正是由於這種豐富,贛儺才能在漫長的社會發展歷程中,存其生命,葆其活力。贛儺在歷時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使自己適應時代發展,並不斷從釋、儒、道三教中汲取營養,逐漸形成了包括信仰、特定的祭祀儀式,具備了祭祀場所,以及由儺祭影響形成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等的贛儺文化體系。
丁永輝,萬載縣潭埠鎮人,飾「綠品」。1982年7月生,初中學歷,做生意。2002年進入儺班,信奉儺神。
黃海泉,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汶泉村人,飾《鍾馗捉鬼》中的「小鬼」。1974年9月18日生,初中學歷,小工程個體戶。出生於儺藝世家,1985年開始跟著爺爺跳儺,叔輩也曾在儺班。在儺班只跳小鬼一個角色。
程金生,上饒市婺源縣長徑村人,飾《盤古開天地》中「開山」。1941年5月生,農民,小學學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能表演本班所有儺舞節目。1962年從事儺舞表演。
程九斤,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長徑村人,飾「李斯丞相」。1954年5月出生,農民,學歷小學。能演本班全部儺舞各節目,1980年從事儺舞表演。
黃雲賢,南豐縣白舍鎮晗頭村人,飾《西遊記》中「孫悟空」。 1949年9月生,小學學歷,農民。1976年參加儺班。
《儺漢108像》
《儺漢108像》是對贛儺所做的一次全景式的影像人類學田野調查。我們調查的區域為江西省東起婺源北至彭澤西達萍鄉的半月地帶,採集了14個市縣區的26個村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儺班,收錄了245位儺藝人的口述實錄。儺漢的取樣與拍攝均在當地儺廟、宗祠,大部分是在春節跳儺期間完成。
在對這些儺班的儺儀、儺神譜系及其歷史演化進行了調查研究後,我從中遴選出最具特色的儺漢108位,包括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世俗身份的儺藝人,聖像面具則涵蓋了神話中的神靈、鬼怪及傳說中各類英雄人物和民間雜神,基本還原了贛儺的全貌。
作品遵從紀實攝影的原則,忠實地記錄了摘下面具,身著彩衣,手持器具充滿儀式感的儺漢。力圖還原儺漢真實的生存狀況,對他們的儀容、服裝、配飾等不做任何改變,且在後期製作過程中,也沒有任何修飾。
每一位儺漢均配有簡短的生平介紹,這些鄉野草民,外表平凡樸實,而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書寫了他們別樣的人生故事。《儺漢108像》是中國農民白描式的肖像,更是儺漢族群精神氣質的真實寫照。
江西省南豐縣三溪鄉石郵村拍攝現場
影展資訊:《儺漢一百零八像——鄧勇攝影作品展》將於2017年6月10-11日在南昌市站前西路121號南昌古玩城隆興樓三樓展廳展出,6月10日上午10:00舉辦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