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傳承人與他們的戲服
——貴池太和章儺戲會六月六曬儺戲服飾紀事
根植於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的「儺戲」是我國古老的稀有劇種之一,以面具為其獨特藝術表演形式,具有「戲劇活化石」之稱,每年農曆正月初七至十五演出。而六月初六(出梅)前後貴池區以太和章為代表的晾曬儺戲演出服飾別具一格,成為當地儺事活動一道新風景。
今年因陰雨推遲到8月2日(農曆六月十三)進行的曬儺戲演出服飾活動,在中國儺戲鄉村,梅街鎮和平村太和章圓滿進行。當天,筆者一早進入村裡,全天記錄了這一盛大活動。由太和章儺戲會長、省級儺戲傳承人章光輝領銜、各儺戲演職人員參與的曬服飾自上午8時開始,他們先將全部服飾、道具、祭品等一一搬出進行翻曬,儺藝人們認真負責、精湛熟練的手藝令人敬佩。下午4時後,隨著陽光的慢慢減弱,晾曬結束,將物品收整入庫,晾曬過的服飾待來年儺事活動演出用。(註:本期圖文部分作品於2015年拍攝)
▲安徽省級文保單位:太和章氏宗祠,又名「報德堂」,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清代進行過大修,座北朝南,以南北中軸線而建。(2015年拍攝)
▲章光輝,56歲,省級儺戲傳承人,擔任司鼓、2005年參加南昌國際儺文化節,組織和主導儺戲工作近40年。
▲章榮開,45歲,和平村村委委員,2010年參加儺舞高蹺馬表演,歷年來參與儺戲組織、管理、宣傳工作,並於2012年起組建了太和章花轎迎親隊,為周邊村的新婚青年古民俗婚禮服務。(2015年拍攝)
▲章徵壽,58歲,村民,一直從事儺戲後勤服務工作。
▲章光輝,56歲,省級儺戲傳承人,現場將儺戲道具進行翻曬。
▲章光輝,56歲,省級儺戲傳承人,現場整理儺戲道具。
▲章常榮(中),79歲,市級儺戲傳承人,導演、儺戲正旦演員,2005年參加南昌國際儺文化節,2008年曾應邀赴法國巴黎參加第十二屆「意象藝術節」,表演獨有高腔儺戲《和番記》,圖為正在查看翻曬的儺戲劇本。
▲章徵萬,75歲,儺戲末角演員,從事儺戲表演40多年。
▲章徵後,58歲,主要擔任儺戲會組織工作和主持儺儀活動。
▲章光輝(左)、章常榮(右)正在清潔儺戲演出中的重要樂器「鼓」。
▲章端貴,84歲,市級儺戲傳承人、導演,擔任儺戲丑角等演員,熟悉整個儺戲流程,2005年和章常榮、章光輝等參加南昌國際儺文化節,從事儺戲表演近50年。
▲章登舟,34歲,2008年開始學習儺戲表演,2009年底和弟弟章登文參加《迎世博儺舞團》,在大上海巡迴演出一個月,歷年來參與組織、宣傳、表演儺戲,擔任多個角色,曾多次參加池州、青陽、馬鞍山、北京等地的儺戲交流活動。
▲章登舟,34歲,參與組織、宣傳、表演儺戲多個角色,是太和章儺戲活動積極分子。(2015年拍攝)
▲章光輝,56歲,省級儺戲傳承人,組織和主導儺戲工作近40年。(2015年拍攝)
▲章榮開,45歲,和平村村委委員,儺戲活動組織、管理、宣傳工作者。(2015年拍攝)
▲章登文,32歲,2009底與哥哥章登舟加入《迎世博儺舞團》,在大上海巡迴演出一個月,歷年來參與組織、宣傳、表演儺戲,擔任儺舞高蹺馬女主角和多個角色,曾多次參加池州、青陽等地的儺戲交流活動。(2015年拍攝)
▲章徵後,58歲,主要擔任儺戲會組織工作和主持儺儀活動。(2015年拍攝)
▲章常榮,79歲,市級儺戲傳承人,導演、儺戲正旦演員,2005年參加南昌國際儺文化節,2008年曾應邀赴法國巴黎參加第十二屆「意象藝術節」,表演獨有高腔儺戲《和番記》。(2015年拍攝)
▲章發旺,77歲,2018年去世,生前一直是儺戲正生演員,2005年和章端貴、章常榮、章光輝等參加南昌國際儺文化節,2008年和章常榮應邀赴法國巴黎參加第十二屆「意象藝術節」,表演獨有高腔儺戲《和番記》。(2015年拍攝)
▲在祠堂前小廣場內曬儺戲服飾場景。(2015年拍攝)
▲在祠堂內院落裡曬儺戲服飾場景。(2015年拍攝)
▲貴池太和章儺戲會,有一支敬業、專業、精幹的儺戲班子,是他們在幾十年中撐起了「儺」這一古老的國家級非遺。
▲2015年拍攝的太和章主要參與曬儺戲服裝藝人合影。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梅街鎮和平村太和章橋裡橋外組鳥瞰。
作者簡介
劉少寧,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信攝影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榮譽顧問,安徽省攝影家協會第四、五屆副主席。上世紀九十年代始,拍攝了大量民俗文化題材和人文攝影作品,以獨特的攝影語言,堅持拍攝古老的、瀕臨滅絕的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其中「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貴池儺」在貴池儺鄉長達二十餘年的跟蹤拍攝、真實地反映了貴池區在「非遺」傳承、保護、挖掘、宣傳及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果;生動記載了「貴池儺」從瀕臨衰亡到傳承、創新的可喜變化,客觀記錄了儺村從較為落後走向振興發展的艱辛歷程。
多年來有千餘幅攝影作品獲獎或發表:
《古巷春深》被推選為2006年上海第八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交流展作品;
《涇川十景》(組照)作品獲2007年「紅星杯」《大眾攝影》雜誌全國攝影大賽銀獎;
《茶館軼事》(組照)作品獲2007年《中國攝影家》雜誌第五屆「影像中國」全國攝影大賽銀獎;
《茶女》作品獲2008年「迎奧運.中華情」全國攝影大賽一等獎;
《高原魂》作品獲2008年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二十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入選獎;
2008年,獲大眾攝影雜誌「恩施杯」《百姓生活》全國百名優秀攝影師稱號;
《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貴池儺》(組照)被推選為2008年上海第九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邀請展作品;
2009年9月,應邀參加中國攝影家協會組織的十名國內攝影家至浙江省新昌縣開展「走唐詩之路、看千年新昌」攝影名家走進天姥山活動;
《藝術的巔峰-國家大劇院》作品獲2010年中國建設監理協會舉辦的「首屆中國建設監理攝影比賽」一等獎;
2010年1月,在安徽合肥舉辦《記憶3+3》黑白影像個人展。
《茶館軼事》(組照)作品獲2011年6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展」銅獎;
《嚮往》作品獲2010年「佳能杯第三屆感動典藏全國攝影大賽」銀獎
《聖母》作品獲2011年12月卡西歐「魅力中國—咱們中國人」全國攝影大賽(人物組)一等獎;
《茶館新一代》作品獲2010年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二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
《馬背上的勇士》作品獲2012年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二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
《錦繡黃山》作品獲2014年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二十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
《魅力新疆》系列作品參加2016年7月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伊春·首屆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周」展覽。
2009、2010、2011、2012連續四年獲《大眾攝影》雜誌全國「十佳攝影師」稱號。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www.cpanet.org.cn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官方網站,權威發布協會信息,傳播分享精彩圖文,服務會員,惠及影友是我們的責任。
新浪微博:@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微信訂閱號:cpanet
責任編輯:彥希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本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