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飛機:可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能否再次崛起?

2021-02-08 新浪探索

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梭項目的結束,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概念似乎也隨之消亡。在21世紀,太空飛機會再次崛起嗎?

1903年,萊特兄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小鷹鎮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可控動力飛行,自此之後,人們就開始夢想著飛向太空。不到70年之後,一部經典電影非常真切地向我們展示了太空飛機可能會是什麼樣子。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1968)中,一架大型太空飛機伴隨施特勞斯的華爾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輕鬆地與一個巨大的旋轉空間站對接。

儘管此後出現了許多計劃、原型機和試驗飛行,但只有兩種太空飛機進入服役,即太空梭(Space Shuttle)和機密的波音X-37B,即軌道試驗飛行器(Orbital Test Vehicle,簡稱OTV)。目前,只有波音這款小型無人空間飛機還在服役。

太空飛機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人們對優雅的太空飛機仍然心存夢想,儘管對其實際作用的期待可能遠不如以前。歐洲空間局有類似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項目,稱為「太空騎士」(Space Rider),預計將於2023年發射升空。另據報導,印度開發的迷你太空飛機也將在這個十年的末段發射升空。

目前,我們仍然依靠火箭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用降落傘懸掛的太空艙將他們送回地球。那麼,在NASA已經退役的太空梭之後,新的太空飛機為何還遲遲沒有起飛?

我們或許可以在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腳下,距離小鷹鎮2900公裡的一個試驗場找到該問題的答案。這個位於科羅拉多航空航天港的設施是由Reaction Engines公司專門建造的,用於對該公司革命性的新型火箭發動機技術進行「熱測試」。這些測試得到了美國政府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支持。

Reaction Engines公司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試驗場,他們使用一臺戰鬥機發動機來幫助進行試驗

Reaction Engines是一家英國航空航天公司,由工程師艾倫·邦德、理察·瓦維爾和約翰·斯科特於1989年,在英國太空飛機項目「HOTOL」取消後創立的。在HOTOL項目的基礎上,該公司希望打造一款單級軌道太空飛機,稱為「雲霄塔」(Skylon,又稱「天龍」),並開發能為其提供強大動力的發動機。「吸氣式雙模式火箭發動機」(Synergetic Air Breathing Rocket Engine,簡稱SABRE)是一款氫動力發動機,可以利用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推動像雲霄塔這樣的太空飛機從0加速到高超音速;在進入太空後,發動機進入火箭引擎模式,改用裝載的氧。

如今,Reaction Engines得到了一些業內知名企業和機構的支持,包括波音、英國宇航系統公司,勞斯萊斯公司,以及英國和歐洲航天機構。

在試驗場的安全圍欄內,一臺冷戰時期戰鬥機的引擎在改裝之後,被用於複製高超音速下產生的高溫氣流。過熱的空氣從一個由數千個薄壁管組成的輕型環形裝置噴射而出,冷卻劑就在這些薄壁管中流動。這是一臺預冷器,功能是儘快地把極端熱量排出。工程師們希望該裝置在SABRE引擎上使用時,能夠防止其內部組件在高溫下熔化,確保引擎有效運行。

2019年初,預冷器經受住了420攝氏度的考驗,這模擬的是飛行器以3.3馬赫——音速的三倍多——在大氣中飛行的情況。不過,工程師們想要達到的是5馬赫。這是個神奇的數字,相當於每小時6200公裡的飛行速度;換言之,這是協和飛機巡航速度的兩倍多,比世界上最快的噴氣發動機飛機SR-71「黑鳥」偵察機還快50%以上。5馬赫也恰好是目前飛機生產所用材料的極限。

「雲霄塔」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個太空飛機概念,設計的飛行速度可達5馬赫

在5馬赫和海拔20公裡時,SABRE引擎將關閉進氣口,停止吸氣,開始燃燒混合了氫燃料的液氧,以25馬赫的速度進入地球軌道。2019年10月,原有紀錄被打破,模擬的飛行速度達到了5馬赫。預冷器在不到1/20秒的時間內成功冷卻了流入機器的超過1000攝氏度的空氣。

這次測試的成功為團隊負責人海倫·韋伯贏得了英國皇家航空學會享有盛名的拉爾夫·羅賓斯爵士工程領導獎章,其團隊也獲得了一系列獎項。「我們達成了一些以前從未做過的成就,」韋伯說,「這是航天技術突破發展中的一個重大時刻。這一成功使我們離SABRE的實現又近了一步,並為高超音速飛行鋪平了道路。」

目前,韋伯正在研究SABER引擎本身的核心技術。儘管可能需要等待10年才能開始這款發動機的飛行試驗,但其中創新性的熱控制技術似乎已被應用到其他領域。例如,在電動汽車中,新型高效輕型熱交換器將使鋰電池充電更快,使用時間更長。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的克裡斯多夫·庫姆斯說:「Reaction Engines公司做得很好的一點是,他們是說先開發一種技術,然後再開發另一種技術。向投資者推銷可以在5年內用於噴氣式戰鬥機的熱交換器,要比推銷需要30年時間建造的雲霄塔容易得多。」

奇怪的是,在Reaction Engines網站上很難找到有關雲霄塔的信息。「雲霄塔是一款概念飛行器,用來展示SABRE發動機將如何使用,」該公司的業務開發經理奧利弗•納拉德說,「我們並不是在開發飛行器。近期我們將重點放在發動機上,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確保太空飛行器技術的同步開發。」

為此,Reaction Engines與可能建造太空飛機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展開合作。2020年,該公司與歐洲空間局(ESA)合作,制定了一個更為保守的計劃,即在未來十年從法屬蓋亞那發射一架兩級飛行器。

太空飛機的概念很簡單,儘管有時會與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飛行器聯繫起來。在一個非常寬泛的定義下,用於發射維珍軌道(Virgin Orbit)公司「發射機一號」(LauncherOne)的波音747也可以歸類為太空飛機,因為它相當於宇宙飛船的第一級。

讓•德維爾表示,真正的太空飛機有兩種,「一種很簡單,就是通過傳統的垂直起飛火箭將太空飛機送入太空,比如太空梭。更困難的一種是飛行器水平起飛,通過一個漸進的軌道到達太空,或者兩級都是太空飛機。」

太空飛機的優點很容易列舉出來。一個令人信服的概念就是「飛」到空間站,然後再飛回來,就像我們乘飛機從紐約飛到舊金山一樣。太空飛機可以使用機場跑道,而不需要昂貴的發射臺,這也意味著它們可以更頻繁地發射和著陸。如果想回收精密而脆弱的衛星,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搭乘太空飛機,而不是使用載人太空艙,利用降落傘減速返回地球。

太空飛機也可以用來測試軍事裝備,甚至攔截敵方衛星。在技術上,太空飛機與高超音速武器和飛機的技術有重疊之處。因此,Reaction Engines也參與了英國國防部資助的一個研究項目,旨在為飛機開發高超音速推進系統。

然而,航天工業並沒有按照太空飛機倡導者所希望的方式發展。美國羅得島海軍戰爭學院的大衛•伯巴赫表示:「我們在計算機方面取得的進步遠遠超過了火箭。自動化意味著我們真的不需要把很多人送上太空。這可能看起來很原始,或者看起來不夠體面,但實際上,火箭才是我們目前所需要的。」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將衛星帶回地球的需求也很少,因為它們的建造成本越來越低,壽命也越來越長——坦率地說,衛星正變成某種一次性用品。在Space X公司的星鏈衛星群中,就使用了數千顆批量生產的小型衛星,用來擴大網際網路接入,這些衛星想必也不會大費周章地進行回收。

另一方面,太空飛機涉及成本昂貴的技術挑戰。這其中,不僅需要足夠堅固和輕便的材料來承受頻繁的太空往返,還必須考慮如何將飛行不同階段所需的兩到三種不同類型的推進系統整合在一起。「在我看來,這是最主要的困難之一,」讓·德維爾說。

「最後,太空飛機項目的主要障礙在於開發過程需要非常雄厚的資金,」讓·德維爾補充道,「這就是為什麼歐洲、蘇聯和俄羅斯都放棄了這一概念。」

然後就是競爭。「Space X以不斷突破極限而聞名,但它正在扼殺太空飛機,」克裡斯多夫·庫姆斯說,「他們在降低太空訪問成本方面做得非常好,但這也讓他們失去了投資昂貴太空飛機研究的興趣。」

NASA的太空飛機時代隨著太空梭在2011年的退役而宣告結束

可能只有億萬富翁才能承受開發太空飛機失敗的代價。

儘管波音的X-37B近年來在軍事領域取得了成功,但太空飛機愛好者們已經習慣了失望。蘇聯航天先驅弗裡德裡希·燦德爾在1911年設計了一架星際太空梭,機翼設計為可在上升過程中燒毀。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工程師尤金·桑格提出了用火箭驅動的亞軌道轟炸機轟炸紐約的想法。幸運的是,納粹沒有將此變成現實。

20世紀50年代,火箭設計師沃納·馮·布勞恩在《科利爾雜誌》(Collier『s magazine)上闡述了他對「帶翅膀的火箭」的設想,而美國空軍採納了桑格的想法。波音X-20 Dyna-Soar(「動力倍增器」的英文縮寫)從1957年一直持續到1963年,在花費了6.6億美元後終止,取而代之的是「雙子座計劃」(Gemini programme)。最初的雙子座飛船本應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在返回時像滑翔傘一樣降落在跑道上,但這一計劃最終也被取消。曾經秘密的蘇聯項目也失敗了,比如「米格-105」(MiG-105)太空戰機。這是蘇聯斷斷續續的建造太空飛機計劃中開發的載人測試飛行器,在1976年首次飛行。這個項目被稱為「實驗性載人軌道飛行器」(Epos),最終在兩年後被取消。

蘇聯的「暴風雪」號是另一種很有前景的太空飛機設計,但在蘇聯解體之前,它還從未進行過載人飛行任務

似乎每個國家都想擁有自己的太空飛機。受NASA太空梭的啟發,蘇聯的「暴風雪」(Buran)號太空梭在1988年進行了一次無人飛行,後來該計劃被取消。歐洲和日本的太空梭也停留在計劃階段。因為火箭是進入太空競賽更快的方式。

儘管太空梭的表現不佳,但美國並沒有停止開發可重複使用太空飛機的夢想。由於技術問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充滿未來感的X-33,或稱「冒險之星」(Venture Star),在後期階段被取消。據傳美國還有其他項目在秘密進行,在這些項目中誕生了無人的波音X-37B試驗機,但波音公司提議的更大型載人飛行器被否決了。

那麼,太空飛機還有未來嗎?

高超音速飛機和武器的研發競賽可能有助於解決太空飛機項目面臨的技術問題,波音公司的太空飛行器或許也能在其中扮演適當的角色。「外太空充滿了破滅的夢想和破碎的承諾,」《太空戰爭:戰略、太空力量和地緣政治》一書作者、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布萊登·鮑恩說,「太空飛機可能只是為新技術提供一個有用的軌道試驗平臺。」

Reaction Engines公司的奧利弗•納拉德說:「歸根結底,人們希望太空飛行能超越現在的水平。他們正試圖達到一種按需發射的能力,如果我們想最終釋放太空的潛力,就需要努力實現這樣的飛行器模式。」

相關焦點

  • 未來人人都可以上太空,花費和坐一次飛機差不多,你相信嗎?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上太空那只是一個夢想,雖然目前國外也也有這種上太空體驗的私人服務,但費用是極高的,如果你想在國際空間站住幾天,每人的費用高達數千萬美元,而且上太空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是極高的,即使你再有錢,身體不達標,想上太空也是不可能的。
  • 美媒:美國神秘太空飛機X37B再次升空入軌 太陽能動力無人駕駛
    中國小康網5月18日訊 老馬 這是X-37B的第六次飛行,它是一架太陽能飛機,在沒有機組人員的情況下通過遙控飛行。美軍太空飛機周日在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美聯社報導,官員們並沒有透露這架太空飛機將在軌道上停留多久,也沒有說明這次任務的目的。但X-37B開發商波音公司的一位高級副總裁吉姆·切爾頓(Jim Chilton)指出,每項任務的時間都在逐漸延長。
  • 可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Rocket Lab成功回收助推器
    一級的回收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使他們有機會使Electron成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以增加發射頻率,降低小型衛星的發射成本。 Rocket Lab的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看到這些工作得到了回報,向著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令人激動。" 在這次任務之後,Rocket Lab回收計劃的最後階段將是用直升機捕獲Electron的第一級,然後把它送回Rocket Lab生產基地進行翻新和重新發射。
  • 《猩球崛起3》的續集故事,其實早在51年前已經拍好了!(上)
    如果你關注《猩球崛起》的介紹,你就會知道,這一系列近年來大受歡迎的黑猩猩其實是1968年開始的《人猿星球》系列的前傳三部曲。《人猿星球》系列共有5部作品,其中1968年的《人猿星球》最為經典。儘管當時沒有《猩球崛起》這樣明目張胆的特效,但1968年的《人猿星球》更為逼真,情節更為緊湊,結局更為震撼。再說一次,結局真是令人震驚!!!看《猩球崛起》三部曲會更有趣。這部電影的故事是在《紅球崛起3》之後發展起來的世界。當凱撒帶領猿人家族找到新家,人類文明徹底消亡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 人類能否阻止太空軍事化?
    能否阻止太空軍事化,涉及到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權利,並最終影響人類自己的前途命運。文/李贇  隨著太空科技的快速發展,世界各航天強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拓著太空,太空空間和資源不斷得以深度開發和利用。但與此同時,太空也正成為下一個軍備競賽的場所。能否阻止太空軍事化,涉及到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權利,並最終影響人類自己的前途命運。
  • 趙文卓憑藉《大俠霍元甲》能否再次崛起?
    從形象上看,雖然有黃元申版的霍元甲珠玉在前,但趙文卓畢竟飾演過一版霍元甲了,另有其黃飛鴻的影響力,再次飾演霍元甲觀眾還是能夠接受的。趙文卓想通過這部劇再次崛起,這跟他多次飾演黃飛鴻是一樣的心路歷程。而飾演霍恩第的高雄在人物塑造上倒是寶刀未老可圈可點,反派鷹四的飾演者張春仲也算是老戲骨了,渾身上下都是戲,大刀王五的飾演者黑子也是默默耕耘多年的演技派,王五這一形象可能成為經典。而其他幾位主演確實不敢恭維,飾演陳真的釋小龍雖然英姿勃發,但一臉的稚嫩無法掩飾,劉振生的飾演者賈宏偉也表現不佳,沒有大徒弟的沉穩和包容。其他幾位女性角色只有霍母塑造的還可以,另外幾位演技欠缺。
  • 太空垃圾?美國賭城上空划過神秘火球
    圖源:英國《每日快報》海外網12月29日 電近日,美國內華達州上空再次出現不明飛行物:一個巨大明亮的物體在拉斯維加斯市上空盤旋。太空垃圾?還是UFO?英國《每日快報》援引一位目擊者發布的視頻,視頻拍攝於當地時間12月19日。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球體在山坡上快速移動,同時發出明亮的白色藍色脈衝光,其周圍還圍繞著其他較小物體,它們在拉斯維加斯夜空中閃爍。
  • 「重型獵鷹」送跑車升空,SpaceX太空夢能否成真?
    當地時間6日,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航空海岸」卡納維拉爾角將迎來歷史性任務——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會在此發射,運送一輛特斯拉跑車飛往太空。  如若一切順利,跑車發射上太空後,將圍繞太陽運行,其運行軌道甚至可遠至火星。屆時,紅色跑車即可與「紅色之星」相互輝映。
  • 長徵八號火箭成功首飛,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未來可期
    長徵八號火箭後續將進行可重複使用技術的研究工作,中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離誕生為期不遠。12月22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微軟聯合創始人發太空旅行計劃 2020前付費服務
    【賽迪網訊】12月15日消息,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周二發布太空旅行計劃,表示計劃建造一艘宇宙飛船,並計劃在2020年前提供付費太空旅行服務。  名為Stratolaunch Systems公司預計將於2015年負責宇宙飛船的首次試飛的項目, 但該項目的合作夥伴稱這將徹底革新後太空梭時代的太空旅行。  艾倫表示,使用來自6747客機的引擎,這一有史以來最大的客機將攜帶由美國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製造的火箭,並能發射衛星,而且朝一日能將人類送到近地軌道。
  • 飛機杯的使用方法
    飛機杯大多數是仿照女性的yin道,能輔助男性通過模擬女性yin道的感覺達到性愉悅。那麼,飛機杯有什麼注意事項呢,怎麼使用?
  • 麥當勞和星巴克環保新操作:專注於可重複使用的杯子
    彭博社(Bloomberg)發表的一篇名為《不要扔杯子:麥當勞和星巴克正在開發可重複使用的杯子》的文章顯示了RFID、QR碼和數字印刷的技術除了提供多種業務資源外,還可以幫助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如回收之類的環保操作。這項計劃涉及一種被稱為CupClub的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杯,旨在取代每年丟棄數十億個的一次性咖啡杯。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科幻電影中形形色色的飛行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知道,不管是用來運送太空飛行器的運載火箭還是帶著航天員翱翔太空的載人飛船都是一次性的,不能重複使用。於是,航天工作者們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研製出一種可以像飛機一樣重複起飛降落,並且能夠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呢?
  • 【史上最全】《星球大戰》宇宙飛船全介紹
    想必看過該系列影片的人,一定會被其逼真的太空戰爭所震撼!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我們不禁會好奇,那些異想天開的宇宙飛船到底性能怎樣,又有哪些用途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影片《星球大戰》中出現過的宇宙飛船吧。
  • 世界經典電影系列(9)《2001:太空漫遊》
    影片的導演、編劇、製片人庫布裡克是當代公認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從影四十多年,他作品雖少,但題材各異,無一重複,無一不精,以顯著的個人風格顛覆和豐富了不同類型電影的形式和內涵。太空人被哈爾操作飛出艙外作為飛船上唯一的倖存者,大衛奉命繼續飛往木星,在太空中他與黑石擦肩而過,瞬間進入了一個奇幻的時空隧道,當他醒來後黑石再次出現……
  • 土耳其Mogul公司開發可重複使用口罩
    土耳其Mogul公司使用Madaline微絲纖維材料首次開發出了可重複使用和可清洗的口罩。該材料使用水合技術生產,含有70%的PET和30%的PA6微絲纖維,細度只有0.2旦,只有人類頭髮絲的1/100。
  • 《太空旅客》起航 勞倫斯帕拉特學中文「恭喜發財」賀新年
    女主角詹妮弗·勞倫斯和男主角克裡斯·帕拉特空降北京,攜手出席「中國啟航盛典」,整場盛典模擬「太空旅客」登船現場,媒體嘉賓皆需通過「值機、安檢」等一系列頗具儀式感的環節才能進入到以「阿瓦隆」號宇宙飛船為設計靈感的發布會內場,彰顯出濃鬱的科幻氣息。兩位主演與到場的媒體、影迷親切互動,暢聊電影拍攝心得及幕後趣事,更互相調侃打趣引爆全場。
  • 冰袋能重複使用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能否循環使用?使用後其安全性是否有保證?冰袋被壓破後,裡面的化學物質是否對人體有害?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通訊員 周雪松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婧儀  市民困惑  冰袋究竟能否重複使用  近日,家住南京市雨花臺區的李女士通過小區團購,購買了一些淡水魚蝦。
  • 賈伯斯拍板的蘋果「太空船」新總部曝光 可容納1.2萬名員工
    最近,兩位紀錄片導演Matthew Roberts和Duncan Sinfeld公布了他們分別通過無人機拍攝的蘋果「太空船」新總部建設的最新進展,而他們每個月都會公布有關蘋果新總部建設進度的最新情況。在新公布的這段視頻中,佔地10萬平方英尺的新總部員工健身中心及研發中心主樓建設進度很快,尤其是研發中心主樓,從外表看上去好像已經完工了。
  • 漢堡王計劃從明年開始測試可重複使用食物容器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漢堡王最新資訊 > 正文 漢堡王計劃從明年開始測試可重複使用食物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