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神秘太空飛機X37B再次升空入軌 太陽能動力無人駕駛

2020-12-22 瀟湘晨報

中國小康網5月18日訊 老馬 這是X-37B的第六次飛行,它是一架太陽能飛機,在沒有機組人員的情況下通過遙控飛行。

美軍太空飛機周日在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美聯社報導,官員們並沒有透露這架太空飛機將在軌道上停留多久,也沒有說明這次任務的目的。但X-37B開發商波音公司的一位高級副總裁吉姆·切爾頓(Jim Chilton)指出,每項任務的時間都在逐漸延長。

它的上一次任務持續了創紀錄的兩年,去年在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著陸時被黑夜籠罩。

這架有翼太空飛行器類似於美國宇航局的老式太空梭,但只有29英尺(9米)長。剛剛發射的這架太空飛機有一個額外的實驗艙,其中有美國宇航局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實驗設備,使之成為X-37B至今最大的科學負荷。

美國空軍有兩架這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它們的基地是甘迺迪航天中心前太空梭的機庫。

「你可以說X-37B站在太空梭的肩膀上,」奇爾頓說。

自2010年首次飛行以來,截至周日,這些秘密的太空飛機在軌道上總共飛行了2865天。

奇爾頓在發射廣播中說:「如果你把所有的任務加起來,在軌道上不到8年,飛行了10億英裡,這臺機器走了很多的路。」

這次太空飛機的發射由於惡劣天氣耽擱了一天。這標誌著新成立的太空軍第二次發射火箭。今年3月,太空軍發射了一顆國家安全衛星。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歐洲無人太空梭「太空騎士」正式開建,2023年發射
    近日,歐空局同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義大利公司和艾維歐公司正式籤署了2億美元的合同,要求按2023年年中到年底發射的進度,安排交付歐洲首架太空騎士無人太空梭。按照計劃,「太空騎士」的關鍵設計評審定於明年七八月份進行,若一切順利,將由織女星C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那麼,「太空騎士」是一架什麼樣的飛行器,歐空局極力打造的原因又是什麼?
  • 太陽能飛機將飛向何方?
    「陽光動力」1號  不過,隨著「陽光動力」2號的服役,太陽能動力飛機的研發再次有了新的突破。,「陽光動力」2號上使用的太陽能電池為單晶矽電池,由位於美國加州的SunPower公司提供,轉換效率為22.7%,厚度僅為135微米。
  • 兩家航空公司聯手開發太陽能飛機 能在平流層懸浮一整年
    這架太陽能飛機翼展可達35米,帶有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在白天有陽光的時候為飛機供電,並將能量儲存在電池組中供夜間飛行使用。PHASA-35已經可以在2000米高空飛行。
  • 太陽能飛機的發展歷史
    太陽能飛機的動力裝置由太陽能電池組、直流電動機、減速器、螺旋槳和控制裝置組成。由於太陽輻射的能量密度小,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飛機上應有較大的攝取陽光的表面積,以便鋪設太陽電池,因此太陽能飛機的機翼面積較大。經典的機型有:「太陽神」號;「天空使者」號;「西風」號;「太陽脈動」號。
  • 太空飛機:可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能否再次崛起?
    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梭項目的結束,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概念似乎也隨之消亡。在21世紀,太空飛機會再次崛起嗎?1903年,萊特兄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小鷹鎮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可控動力飛行,自此之後,人們就開始夢想著飛向太空。不到70年之後,一部經典電影非常真切地向我們展示了太空飛機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 世界商業航天劃時代創舉,「載人龍」首次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至此,美國時隔9年後再次從本土將航天員發射升空,也是SpaceX公司成立18年以來首次載人任務,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家使用私人研製的火箭和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企業。那麼,載人龍飛船到底具有何種能力扛起這面「大旗」?飛船的未來走向又是什麼?
  • 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飛掠金字塔!太美了
    據中新網報導,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二號」再次完成一段航程,於當地時間7月13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著陸。
  •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飛機!
    2016年7月26日,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抵達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完成了環球飛行的壯舉。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架不依靠燃料、不排放任何汙染物、僅靠太陽能晝夜飛行的飛機。「陽光動力2號」是瑞士人Bertrand Piccard和André Borschberg製造的第二款太陽能飛機。初代產品「陽光動力號」(Solar Impulse)曾在2012與2013年進行長距離飛行測試,2012年完成了瑞士飛往西班牙1116千米的不停站紀錄,2013年則完成了橫跨美國的飛行測試。
  • 太陽能飛機Solar Impulse製作工藝!
    Solar Impulse2機身採用多層疊的碳纖維材料,根據機身所需的不同強度進行層疊的安排,而每一層碳纖維材料一平方米只有25克,是一張普通B5紙質量的四 分之一;它還能夠飛行長距離,鑑於太陽能飛機性能,駕駛SI從北京到倫敦需要120小時,而普通飛機是11個小時;而由於能量來源於太陽,所以SI在中午 太陽最強的時候只輸出6千瓦功率,總功率為50到65千瓦。
  • 防「太空播毒」 美國太空人做好疫情防護準備升空
    美國月底將執行載人升空任務,是9年前穿梭機退役後首次在國內送人上太空。太空總署呼籲疫情下,太空迷不要如以往般湧到發射場附近聚集觀看。兩名準備升空的太空人,則做好防疫準備。相隔9年,美國將再次在本土執行載人升空太空任務,是穿梭機退役後首次,更是首次有民營企業參與。太空總署和民營航天企業SpaceX本月27日,將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由獵鷹9號火箭搭載的載人飛龍號太空艙。不過以往升空任務時,萬人空巷、歡送火箭的情景未必可以重現。
  • 【獨家】太陽能飛機:渾身都是高科技!
    而且為最大限度地節省能源,飛機沒有安裝加熱設備,因此機艙內白天最高溫度將高達35度,而夜間將低至零下15度。 這架太陽能飛機的最高設計飛行高度為8000米,平均每小時飛行為90公裡,需要無風無雲的優質氣象條件。在這個環球飛行中,飛機雖然是設計成永續飛行,但考慮到人的身體極限,每段航程將持續五天,而全程都將由地面人員包括美國NASA進行全程的監控。
  • 太空垃圾?美國賭城上空划過神秘火球
    圖源:英國《每日快報》海外網12月29日 電近日,美國內華達州上空再次出現不明飛行物:一個巨大明亮的物體在拉斯維加斯市上空盤旋。這段「神秘」視頻上傳社交媒體後引發熱議:這是流星?太空垃圾?還是UFO?英國《每日快報》援引一位目擊者發布的視頻,視頻拍攝於當地時間12月19日。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球體在山坡上快速移動,同時發出明亮的白色藍色脈衝光,其周圍還圍繞著其他較小物體,它們在拉斯維加斯夜空中閃爍。
  • 唐駁虎:中國新太空飛行器=全球打擊太空戰機?不是
    錢老1949年在紐約的美國火箭學會會議上,就提出把火箭與飛機結合起來,以實現洲際高速客機的設想。迄今為止最接近這一點的飛機是SR-71,只能做到3倍音速、30公裡高度,而且體量也只有理想規模的一半。至於其他飛得更快更高的試驗機X-15、X-43、X-51,背後都是火箭助推的結果。因此無論中國還是美國,距離這個水平的載機都還有至少15年的差距。
  • 美俄太空安全論戰?伊朗悄摸摸地出手,結果卻讓美國接受不了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伊朗在22日早上通過「使者」兩級火箭發射了一顆名為「努爾」的衛星,隨著這顆衛星進入距離地面425公裡的軌道,標誌著伊朗的首顆本國軍事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美太空武器卻沒能奏效。 作為美國當前的死敵,美國對伊朗的打壓就從來沒有減少過,但每一次伊朗都頑強地挺了過來。
  •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飛機全裸曝光
    太陽能飛機的動力裝置由太陽能電池組、直流電動機、減速器、螺旋槳和控制裝置組成。2016年7月26日,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抵達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完成了環球飛行的壯舉。今天,大家聊聊這架不依靠燃料、不排放任何汙染物、僅靠太陽能晝夜飛行的飛機。
  • 【猜你會好奇】最大太陽能飛機來中國啦!近距離感受下?
    昨天凌晨,人類首次嘗試太陽能動力環球飛行的 「陽光動力」2號飛機順利完成了它的第六段飛行,安全抵達重慶江北機場。預計它將在中國度過三周左右時間。與目前大多數太陽能動力飛行器不一樣,「陽光動力」2號和它的前輩「陽光動力」1號都是有人駕駛的,駕駛艙可以容納一人。尤其是本次用於環球飛行的2號機,由於必須接受跨洋飛行的挑戰,飛行員將在駕駛艙中待相當長的時間。按照計劃,這次最具挑戰性的航段將是從南京直接飛抵夏威夷的那一段,預計飛行員會在3.8立方米的狹小機艙中持續工作5天左右。
  • 「陽光動力2號」電池損毀,太陽能環球之旅最終還是輸給了儲能技術嗎?
    無所不能(caixinenergy)一直關注的「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的環球之旅因為電池問題要暫停了?這架太陽能飛機的電池到底出了什麼故障?如何解決?「陽光動力2號」又是如何廣泛「吸金」來解決環球飛行的資金問題的?
  • 飛機無人駕駛卻仍舊飛行3小時,航空史上最神秘的「幽靈航班」事件
    原創 航空知識 航空知識這是希臘最慘重的一場空難,也航空史上最神秘的一場空難。客機在空中突然失聯,戰機去查看時發現駕駛位不見機長蹤影,卻有一人在駕駛艙內移動,機上其餘一百多人全部像睡著了一樣不省人事。是誰在駕駛飛機?機上人員因何變為「幽靈」?這架飛機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繼續看下去。當地時間2005年8月14日,太陽神航空522號班機由賽普勒斯經希臘雅典轉飛,目的地是捷克布拉格,執飛機型為波音737-31S。
  • 成功升空!清華大學「天格計劃」三號衛星載荷發射入軌
    12月22日,清華大學「天格計劃」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三號衛星載荷(GRID-03)搭乘我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任務,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從熱氣球到飛艇,人們正考慮利用空氣浮力探索太空
    直到1884年,兩名法國軍事工程師以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機作為動力,成功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能夠操縱的軟式飛艇——「法蘭西號」。「法蘭西號」身長51米,擁有動力裝置。同年8月9日,他們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艇從法國巴黎近郊升空,在不到25分鐘的時間裡成功返航,並在下降時對準了著陸點。至此,能夠投入使用的飛艇正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