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對於個體生命感知體驗的關注,也有對於當代消費主義媒體化語言的思考,還有對於青年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更有對於傳統與當代意識形態碰撞的嘗試……它們集中體現出了90後一代的典型化視角。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在他們這次的創作活動中,逐步體現出了更為具有個人思維邏輯、創作手法、媒介語言和工作流程特點的個人化工作方法。從畢業創作作為本科教學階段最後一課的角度來看,這也恰恰是我們在這個最後階段最希望看到的教學成果。
個人指導手冊
作者:黃文詩
作品形式:人屏互動影像
作品尺寸:3.5*3*3M
作品闡述:
本次畢業創作主要源於自身處在面臨畢業擇業的狀態,由於自身的不自信、身份認同混亂,對成功的嚮往等問題,我開始懷疑自我。並開始尋求答案的時候,我看到各媒體上的關於成功的秘笈。
我在想,我是否可做一本關於指導個人成功的《個人指導手冊》?
在此期間,本人通過研究「世俗成功學」的模型來定製關於我自身的「個人指導手冊」。在此過程中不斷總結個人成長缺陷來找尋出需要強化的六大方向,依據六大方向找到在本人在日常生活及處理事情時的應對措施,並轉譯成動畫。用一種無釐頭又正面積極的方式來修正自我、從而進行自我指導。同時也需要參與者和我一起通過練習才能觸發所謂的「成功」。即能看到對應的畫面。
創作時間計劃:
作品草圖:
製作過程:
作品局部:
自我調節:日常中,我通過瘋狂的堆積食物,藥物以及看影視劇來調控自我
信仰:求神拜佛方式,在一定層度上起著催化劑的效果,有時候只為求得一個心安理得的效果
自我認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認知是通過外在反饋而得來的,我會通過選擇外在物質來增加自身價值
自我認知2
積極:積極的心態能夠對人的實在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
展覽現場:
分解
作者:鍾曉鈺
作品形式:影像+綜合材料
作品尺寸:150*120*180CM
作品闡述:
我的創作是基於對慣常出現自我厭惡情緒的一種抑鬱狀態進行研究和探尋,是對極端病態行為的一種表達。
嘗試以藝術治療的方式去表達現代年輕人的精神困擾,探尋負面情緒的藝術化可能。
當預設有兩個「自己」存在的時候——將厭惡的那個「我」分解後獻祭給自己,我是不是就可以變成更好的「我」?
是否能在自我厭惡的循環中,在現實裡通過變相代償找到一個突破口,去實現自我的救贖?變成更好的自己?
創作時間計劃:
作品草圖:
製作過程:
作品局部:
展覽現場:
想唔想再Encore啊?
Do you want to sing again?
作者:李億順
作品形式:影像裝置
作品尺寸:160*210*100cm
作品闡述:
作品名「想唔想再Encore啊?」來源於動畫《唱K小魚仙》粵語版的一句臺詞。擊敗敵人後甜甜地喊出這句口號的穿著蓬蓬裙的女主角是童年的我關於少女的最大的憧憬。
這是一個私密的被他人窺視著的空間。象徵私密的衣櫃的狀態是被打開的,是觀眾無意踏入主人房間,打開了她的衣櫃,窺視到了一切的狀態。外表是純白裡面卻是五彩繽紛,象徵著女孩子隱秘而豐富的內心空間。衣櫃的周圍布滿了棉花做成的雲,棉花是柔軟的,同時也讓人不可靠近,代表著Lolita群體們看似柔軟實則內心堅硬的感覺。
創作時間計劃:
作品草圖:
展覽效果圖
作品尺寸效果圖
製作過程:
作品局部:
1-芭比娃娃:童年記憶對自身審美的影響。
2-餐桌:對食物的渴望同時又怕發胖的心理。
3-娃娃機:躲在布偶世界中,抵抗與逃避現實生活。
展覽現場:
與 共
作者:梁曉雯
作品形式:影像
作品尺寸:123.7cm×71.3cm
作品闡述:
萬木崢嶸,萬裡蒼穹,它們到底是?假如我們會有故事,要問如何成為它?它是不是藏著秘密?當我瘋狂地迷戀上它,它知道麼?我們是關係,又還是什麼.我通過劇場表演和特殊影像語言的方式表達「我」 如何親近、了解、喜愛大自然。影像中,兩位角色她與大自然在大自然環境中演繹三者間在遠古時代的相抗相依,硝煙下的癲狂、失控、傷害,和平下的相協和美好,還有隱形的無法逾越的距離、羈絆.
創作時間計劃:
作品草圖:
製作過程:
作品局部:
展覽現場:
天 啟
作者:彭冠瑜
作品形式:四屏播放裝置
作品尺寸:34*44*136cm
作品闡述:
我的創作主題名為《天啟》。「天啟」二字在宗教中有著天主的啟示的意思,大意為排除人為刻意,從生活的偶發性或自然性中找尋貫穿現實與非現實界限的信息。在為自己的創作定下主題時,我對此已有了模糊的定義,我想我的整個過程必須是不經刻意營造的、人為控制的,所採集的素材皆與頻率、機率等有關,對採集樣本的破譯皆以事實為基準,如此便可以保證所破譯信息的一致性和完好性。
我的創作概念是以摩斯密碼作為解開天啟的鑰匙,首先是進行場景考察,尋找符合頻率感的變化場景、變化對象,然後再通過客觀拍攝將場景記錄下來,以長時間的記錄作為取材,接著通過分段頻率來對無序的素材記錄進行破譯,最後將取得的信息在人工智慧AI[2]中進行重新編譯取得最終的結果-即「天啟」。
創作時間計劃:
作品草圖:
製作過程:
作品局部:
展覽現場:
2019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實驗藝術畢業作品展
展出時間
2019年5月30日-6月23日
展出地點
廣東美術館二樓6號展廳
詳情點擊
預告丨2019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本科畢業作品展預告
圖文: 仰民 裴麗 鄧碧文
美編: 信息部
審核: 仰民 裴麗 鄧碧文
歡迎關注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