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廣美教授馮峰作品涉嫌抄襲米菲兔。馮峰是廣美實驗藝術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事件引來國民老公王思聰的手撕。
廣美教授瘋狂抄襲米菲兔,王思聰手撕!
有網友發微博,說廣美教授馮峰的藝術展《鴨兔元旦》大量作品涉嫌抄襲家喻戶曉的米菲兔。馮峰是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實驗藝術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馮峰教授的似乎瘋狂的抄襲舉動引來國民老公王思聰的手撕。馮峰教授回應說不是抄襲,是借用公共商業符號來進行藝術再創作。
馮峰教授的意思是,藝術家拷貝流行文化不叫抄襲。孔乙己也說過,竊書不叫偷。馮峰教授和孔乙己是不是一樣的道理呢?
究竟是不是抄襲?看上面圖片對比。如果這都不是抄襲,天下也就沒有抄襲了。
網友曝光,馮峰教授拷貝了米菲兔2015年在荷蘭的展覽。
(這個米菲兔就和馮峰教授的鴨兔一模一樣了)
網友質疑廣美教授作品抄襲米菲兔,王思聰:瑞思拜
近日,因為一場《鴨兔元旦》的展覽,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馮峰陷入「抄襲」爭議,不少網友認為其作品與米菲兔相似度過高。
對此,王思聰於16日中午通過個人微博轉發相關內容並稱,這就是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實驗藝術系主任嗎?瑞思拜。
稍後,米菲官博發文表示,近期收到了許多網友對於某展覽的詢問,感謝大家對miffy米菲的支持和關心。
miffy米菲自誕生之初就一直保持其簡單快樂的形象從未改變,米菲的世界單純可愛,這也是作者在創造米菲時的初衷「 請認真地對待孩子們。
以一顆真誠的心響應,正如他們對你一般。」米菲官博將在第一時間更新事件發展動態!
另據紅星新聞報導,馮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並不認同這是抄襲,所有的公共符號尤其是商業的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
來源:界面新聞
廣美教授被質疑抄襲米菲兔 最新回應:是用公共符號再創作
1月15日,有網友發文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馮峰在其近期展出的《鴨兔元旦》中的卡通人物形象,與家喻戶曉的米菲兔高度相似,並曬出對比圖,一時間引發網友熱議,王思聰1月16日也在微博上轉發評論。截至1月16日21點,爆料原博點評達4000+,轉發2.3萬。16日晚,馮峰本人回應南都記者,認為自己是用公共符號再創作。
15日晚,微博名為「木子七Mindy」的網友發博將此次《鴨兔元旦》的部分作品和米菲作品截圖進行對比,並稱「家喻戶曉甚至好長一段時間印在晨光文具上的米菲兔?這位教授就堂而皇之加個鴨嘴巴就當做自己的作品展出??當真的沒人看過米菲嗎?我上網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原圖。」
隨後該網友對微博修改並補充,稱「覺得他(馮峰)稱為原創的作品和人家米菲兔的相似度過高,並且採訪視頻中並沒有提到米菲兔,令我非常生氣,我覺得這是偷懶,我很不喜歡。」
微博上網友對這一作品屬於藝術結構還是抄襲展開熱議。
該微博一經發出,迅速在美術圈和動漫圈中產生熱議。有網友留言表示,和米菲形象過於相似,「給米菲兔加鴨嘴巴就當做自己的作品了?」「這到底是藝術解構還是抄襲呢?」「而且作者也並沒有說明,他這是在解構商業符號,而是似乎急於撇清關係。這不算是侵權嗎?」
另有網友指出「2015年米菲公司在阿姆斯特丹的展覽中,其中的一個米菲兔形象和此次的鴨兔非常相似,疑似抄襲。」16日下午,微博大V王思聰跟帖轉發,直言「這就是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實驗藝術系主任嗎?」輿論持續發酵。
16日晚,馮峰本人回應了南都記者的採訪,明確表示:「我是用公共符號再創作。」馮峰表示,「我覺得米菲和其他的所有的這種商業符號都是一種公共知識,這些公共知識和信息也都是我們藝術創作的詞彙。如果藝術創作是一種社會研究的話,它也是一個研究的對象,等於說我在用這種詞彙創作。」
而針對和自己「鴨兔」系列作品的爭議,馮峰表示,網絡的討論有其必要。「其實藝術創作有一個社會功能,就是激發創造力。其源頭恰恰就是一種思辨,是一種思考,如果我們停止了思考的話,我們也就沒有了創造力的有可能性,對嗎?」
馮峰直言,自己的作品基於90年代初至今的藝術思考,而如今的隻言片語是無法解決問題和爭議的。「我很難要求別人要先去了解我更多的作品(再發表看法),但在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需要的是冷靜的討論,因此我不會去回應這種有情緒的這種謾罵。但是有一點我想強調,至於是否侵權?大家不用擔心,有法律在,我人也在這裡。」
16日晚,馮峰本人也在其個人微博針對此次事件進行回應:「謝謝大家的關注。不能一一回復。在此一併說明:藝術創作是一種社會研究,一切我們熟悉的商業符號都屬於公共知識和信息,都是藝術創作的詞彙,也是研究的對象,研究它的路徑,研究它是如何浸入我們的記憶。至於是否侵權?請大家相信法律。感謝大家參與藝術的討論,語言文明是討論問題的基礎。你說出的話語就是你自己。」
隨後,馮峰更新一條微博:「藝術的社會功能是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如果藝術作品激發了我們的思考,那思考恰恰正是創造力的源頭。但是謾罵,只說明你的語言貧乏,放縱這種貧乏的語言會喪失了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據了解,馮峰199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現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此前馮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鴨兔在心理學和哲學領域是很早就有的一個典型圖例,對此他持續研究了30多年。
「鴨兔,其實是在心理學和哲學領域很早就有的一個典型圖例。我在90年代初期剛畢業,看了一本維根斯坦的《哲學研究》,受他的啟發,根據鴨兔圖形開始了創作,後來就變成了我的一個創作課題,持續了30多年。」
此外,他闡述鴨兔主題的創作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受鴨兔圖形影響開始創作;第二階段,2010年該形象進入了新物種階段,這個形象有了具體的鴨子嘴巴和兔子耳朵;第三個階段在2013年左右,此時的鴨兔已經有了一個卡通形象。而此次的展覽為第四階段,鴨兔的形象有了擬人化的角色,有家庭,有爸爸、媽媽、奶奶,以及23個同班同學。
馮峰在此前的採訪中坦言,自己此次的創作是一種電影式的創作方法。「我把世俗的、電視劇一樣的故事融合進來,希望延展出這個形象和整個社會的關係。這個故事,我希望是小朋友和老人都能看懂的故事,一個和所有人有關聯的作品。」
作者:董曉妍 張靜
來源:南方都市報
文章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