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2020《影像基礎》課程匯報

2021-02-24 廣美跨媒體藝術學院

編輯:跨媒體藝術學院基礎教研組

課程名稱:《影像基礎》

授課對象:2020級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影視攝影與製作、攝影與數碼藝術

指導教師:夏圳鍇、黃小傑、黎子元

版面編排:顏海峰

2020年12月14日——2021年1月8日

第一周課程內容主要為基礎理論課程,分別從影視層面和影像技術層面為學生梳理了一下電影影像發展史,包括早期影像的誕生發展脈絡、經典好萊塢時期的的八大電影公司、蘇聯新浪潮時期的影片創作特點、中國電影發展史的關鍵時間節點。影像技術層面從膠片的誕生、早期的電影放映、銀幕高寬比的變化、電影攝影機的更新換代等內容。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對影像的發展史和影像如何被攝製出來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周的課程安排為實操練習,介紹了一下ARRI電影攝影機的操作與使用。學生分組在影棚對電影攝影機ARRI ALEXA XT進行安裝與實景拍攝的練習。

本課程是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基礎教研室」為本科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開設的基礎課程之一。本課程是《影像基礎》課程的一個分支板塊——《實驗影像基礎》——對動態影像在時間、空間、行為、展覽、移動網際網路視頻五個維度展開探索,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對動態影像在藝術語言、表現形式、媒介特性、社會文化屬性等方面進行大膽實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影像的時間實驗;影像的空間實驗;影像的行為實驗和影像的展示實驗、移動網際網路短視頻製作實驗。

《實驗影像基礎》的授課對象是廣州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2020級攝影與數碼藝術、影視攝影與製作、實驗藝術三個專業,共記三個班,為期兩周。授課目的以解除學生在媒體曝露過程中被傳統影視作品薰染而形成的審美成見,將其引入到藝術探索與實驗的思維方法與工作軌道上。本課程使用的拍攝與視頻後期製作硬體設備以手機為主,軟體以免費APP為主,輔以手機腳架、自拍杆等簡便易得的廉價設備,以最低限度的技術成本完成課程目標。

 對影像的時間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對影像攝錄、播放、剪輯過程中圖像序列在時間軸上的關係進行大量實驗,打破對線性時間、物理時間的司空見慣。通過動態影像技術對日常生活、自然物理世界、個人心理世界進行自由表達——對物理時間進行誇張、變奏、反常處理,從平淡無奇的日常中發現令人陌生和驚奇的時刻。拍攝對象的選擇是打破常規的基礎;故意避開經典的影視作品內容和題材和敘事手段是避免結果平庸的有效方法。

1. 時間壓縮與延展

以縮時攝影、定格動畫、升格(慢動作)為例,思考如何把時間通過影像表達而被理解成彈簧一樣,成為一種可以自由壓縮與拉長的有趣工具,既可以讓我們能夠重新感受世界的宏大、感受時間的流逝、感受日常生活的冗長、感受人生的短暫和無常、感受萬物的幻化湮滅……,也可以利用技術特性和風格特點進行自由創意。

趣味搞笑真人定格動畫《Karate》(來自網際網路)

如比爾·維奧拉(Bill Viola)的錄像作品《The Reflecting Pool》(左圖)使用畫面局部靜止的技術手段對影像與現實之間的關係展開了討論。在《The Raft》(木筏)作品(右圖)中他大量運用「升格」方式拍攝錄像作品,將時間充分延展,探索錄像藝術的詩性表達。

2. 時間切片

時間切片也可以被稱為「子彈時間」特效,此特效因電影《黑客帝國I》而廣為人知。由於其拍攝過程需要大量攝影機組成「陣列」加上繁重的後期合成過程曾經讓人望而卻步。由於此特效的視覺效果獨特,且完全改變了影像敘事的時間概念,將共時性的多方位多角度圖像連接為線性的時序畫面為我們帶來的全新的影像時間觀念。好在目前出現了相對廉價的設備和簡單的操作方法讓普通人也可以拍攝完成此效果。由於效果的實現需要特定硬體設備Insta360 ONE,因此只要求學生理解其技術原理,理解在影像創作事件中空間轉化為時間的可能性而對拍攝實踐無硬性要求。

Insta360 ONE拍攝的「子彈時間」效果樣片Gif(來自網際網路)

3.時間倒退

在實驗影像創作中,時間和拍攝對象之間通過行為時序的顛倒(如倒走)和影片播放的顛倒(如倒放),能夠顛覆物理世界時間與行為之間的邏輯關係,讓觀看者要麼不禁思考時間是什麼,要麼思考什麼是時間。邱志傑通過錄像作品拍攝其倒寫書法的過程,然後通過倒放錄像的方式產生作者手執毛筆正著書寫擦去了已經完成的書法作品的錯覺,從而將中國傳統書法與錄像藝術本質是「時基」藝術的觀念表達的淋漓盡致。

Bill Viola, Tristan’s Ascension (The Sound of a Mountain Under a Waterfall), 2005

而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作品The Sound of a Mountain Under a Waterfall通過視頻倒放的方式產生升空的詩意效果。

4.時間鏡像

視頻拍攝時不使用任何人為改變時間邏輯的技術(如:電影語言,剪輯技巧,敘事技巧),把實時攝像投放或攝像機及其中記錄或實時傳輸的視頻當作時間的鏡子,將日常生活的冗長過程忠實再現,將平凡和微小的事件著重放大。

左圖為白南準作品《Audioguide TV Buddhak》,(白南準將佛頭與電視屏幕的的實時監控拍攝的佛頭面對面的視頻裝置作品現場照片),右圖為張培力1988《30x30》單頻錄像(圖為張培力將一塊破碎的鏡子用膠水粘回原樣的錄像截圖)。

本課程所講「影像的空間「有別於電影藝術中」影像空間「或」電影空間「,其內涵不僅包括影像拍攝者通過拍攝行為、認知方法以及特定拍攝技術手段,對拍攝的空間或對象進行透視壓縮、透視變形、製造空間錯覺、對空間進行扭曲破壞抑或打破空間的邏輯(物理)法則,而製造出的影像畫面;也包括播放影像的屏幕與屏幕之間的空間關係。讓學生用影像的語言對現實世界進行空間重組,用屏幕的空間關係再造一個現場。

觀眾能否強烈的感受影像空間「場「的力量,取決於屏幕與屏幕的圖像空間組合、屏幕與屏幕之間的物理空間關係、屏幕與展覽現場的空間關係。

影像的行為不僅僅指行為藝術家用攝像機記錄行為表演的過程,更應該立足於影像拍攝賦予拍攝者的一種政治權力,或展現一種媒體與社會、媒體與人之間的對抗、競爭、妥協、共謀、互利等關係。

藝術家Roman Signer用錄像記錄了自己的大量行為藝術過程

直接的當面用攝像機拍攝他人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從而產生權力衝突,而偷拍更會引發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

由於課程時間問題,影像的行為實驗直接以「遊戲「的方式展開,布置題為《公共空間裡的偷拍》的作業,讓學生直接體驗手握攝像機(手機攝像頭)帶來的權力衝突與道德倫理危機。遊戲規則如下:在公共空間互相跟蹤偷拍參與本課程學習的同學,通過抓鬮決定對誰進行偷拍。規則:1.不準偷拍私密空間(包括且不限於寢室、澡堂、衛生間、醫務室等等)。2.偷拍行為被發現即結束偷拍作業。3.抓鬮的紙條(含姓名學號號)用相機記錄留檔,和偷拍影片最終剪輯到一起作為片頭。

綜合考慮影像的屏幕空間、影響的投影空間、影像空間「場」的營造,集體組織學生用自己手上已有設備,在授課教室就地舉辦一場課程作品匯看展覽。在展覽實踐中開展影像的展示實驗。

經驗:日常教學面對大量學生的短期課程,視頻作業點評方式採取用學生自己的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隨時隨地組織作品匯看展的方式進行教學和點評,不僅能給學生們帶來一定的緊張感,還能通過實踐開展影像的展覽實驗,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集體收集有趣的網際網路視頻用於討論與分析,對移動網際網路短視頻的形式和語言進行重點研究。關注短視頻的「信息流」理論及其「觀影」方式的「閱讀」化轉向,即短視頻的「非線性觀看」為視頻媒介帶來新現象、新語言、新形式、新敘事和新傳達方式。

綜合應用此次課程之前所學實驗影像技術、技法,結合網絡短視頻的信息流語言、非線性觀看方式等特徵,完成選題創作,具體要求如下:

1. 每位同學至少完成一條短視頻,必須符合微信攝影時刻視頻作品徵集要求(詳情請看官方連結http://www.cpanet.cn/detail_news_125951.html)。

2. 短視頻作品可自主選題,風格自擬 (總分100);

也可以根據以下建議選題(總分100+5):

a) 從《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當代藝術史》(或同類專業書)中挑選自己適當內容,創作面向大眾的藝術「科普」短視頻,風格自定。

b) 從廣州美術學院的現有專業中選擇適當內容,創作短視頻,以恰當的形式向非專業人士「揭秘」美術學院不同專業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或思維方式等等,風格自擬。

3. 可以組隊,但要求團隊至少每人「分配"1條視頻作為獨立作業,具體方案小組內部協商量確定。

4. 每位同學為自己的作品寫一份簡短的創作方案,存word文檔,含:主題名,作者名(含學號,班級)計劃時長,內容梗概(兩百字以內)。如是團隊合作完成,在文檔尾部備註團隊其它成員姓名學、學號、班級。

5. 作品根據「微信攝影時刻」比賽要求,從官方入口上傳,並保存上傳完成的界面截圖。

內容介紹:課程引介哲學家德勒茲的「電影思想」和媒體理論家傅拉瑟的「技術影像」理論,為學生梳理20世紀以來的影像史,建立關於「新媒體」的基本認知,思索當代視覺文化對學生自身的基礎學習與作品創作意味著什麼。

培養目標:學生通過區分「運動—影像」和「時間—影像」來理解電影語言從「經典」向「現代」的轉變,體會影像藝術如何通過自身運動開創新的藝術形式;以「技術影像」的概念貫通20世紀種種新媒體的發展歷程,把握新媒體的幾項基本特性:裝置自動化、經運算生成、可編程操作。

相關焦點

  • 摺疊領域——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畢業展揭秘
    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展覽信息◎ 線下展期:2020年6月28日—7月4日◎ 線上展覽:2020年6月28日開通◎ 展覽地點:南山路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地下一層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2020屆本科畢業設計20件作品中共展出8件影像作品,6件裝置作品,1件行為藝術,2件攝影作品,2件影像裝置作品,1件現場錄像作品。
  • 2020中國美術學院大學生創意生活節總結回顧
    序章初冬,略帶寒意的朦朧細雨中,由中國美術學院團委主辦、中國美術學院學生會、社團發展中心和各二級學院學生會承辦的回顧2020年11月27日,第四屆大學生創意生活節暨第十六屆學生作品展賣會在南山校區正大門正式開幕。
  • 2020跨媒體藝術節|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
    以「近未來—可能生活」為主題,面向全球青年影像藝術家徵集實驗影像作品,作品選擇以作品的主題相關性、藝術表達和創新性作為標準,最終遴選出了30部實驗短片,在藝術節期間進行展播,今天推送入圍作品。兩年一度的「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是跨媒體藝術學院構建「跨媒體藝術國際」平臺的重要學術活動,由跨媒體藝術學院空間影像研究所統籌執行。
  • 展訊丨2019屆廣美跨媒體學院實驗藝術專業畢業作品導覽(一)
    嘗試以藝術治療的方式去表達現代年輕人的精神困擾,探尋負面情緒的藝術化可能。      當預設有兩個「自己」存在的時候——將厭惡的那個「我」分解後獻祭給自己,我是不是就可以變成更好的「我」?      是否能在自我厭惡的循環中,在現實裡通過變相代償找到一個突破口,去實現自我的救贖?變成更好的自己?
  • 美術學院(中國電影視覺藝術研究院)導師介紹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任教以來,主要從事電影場景設計與虛擬空間設計基礎教學。與王硯晉教授合著有《電影美術製圖》教材,獲得院精品教材二等獎。主編電影美術設計參考書《楊佔加作品集》。主要研究方向及所授課程研究方向:電影視覺設計講授課程:《影像構成基礎》、《電影特效短片創作》、《視聽構成-圖片攝影》《視聽構成-故事片攝影》等。
  • 藝術在地無牆垣丨2020跨媒體藝術節遇見未來
    科幻作品中的想像力,總是體現著藝術理解層面的獨特共性,發人深省。10月31日晚,「近未來:可能生活」2020跨媒體藝術節(Near Future: Possible Life | 2020 Intermedia Art Festival)在寧波東錢湖畔盛大啟幕,跨媒學子們攜聚眾力,主動向未來發出邀約。
  • 再塑先鋒 未來已來:2020跨媒體藝術節盛大啟幕
    十年前,現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初創跨媒體藝術學院時,和同事們的共同願望就是希望建立一所「沒有學院派的學院」,一所「無牆的學院」。今日,願景落地,藝術在地無牆垣。近日,「近未來:可能生活」2020跨媒體藝術節盛大啟幕,跨媒學子們攜聚眾力,主動向未來發出邀約。
  • 2020跨媒體藝術節在寧波東錢湖畔舉行
    展館一角(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寧波11月2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通訊員李佳贇)11月1日,2020跨媒體藝術節華茂展區活動在位於寧波東錢湖畔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幕。本屆藝術節以「近未來:可能生活」為主題,邀請了一批著名的中外當代藝術大師和年輕的跨媒體藝術學子共聚東錢湖畔,上演了一場藝術盛宴,為鄉村振興藝術賦能。據悉,2020跨媒體藝術節華茂展區活動分為國際跨媒體藝術邀請展、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國際學院版塊)、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20跨媒體藝術節本月底開啟!兩大展區、六個展演板塊,向未來發出...
    藝術如何主動向未來發出邀約?2020跨媒體藝術節將在寧波做出回應。近日,「近未來:可能生活」2020跨媒體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舉行。在這座由普利茲克獎獲得者西扎設計的黑色建築裡,藝術的反思與進擊激烈碰撞。
  • 高布蘭影像學院ATB動畫基礎模塊(8周-線上)招生簡章
    課程特別適合還沒有動畫基礎或非動畫專業學生的入門課程,同時也是希望考入高布蘭學院的動畫專業學生的備考必修課。「2D動畫預備課程包含三個經典動畫基礎練習,是成為一名職業動畫師的必經之路,課程中我們將學習帶有透視的物體運動規律並製作出一段流暢的動畫作品。」
  • 2020跨媒體藝術節華茂展區開展
    (湯丹文 攝) 本報訊(記者湯丹文 通訊員李小贇)昨日,2020跨媒體藝術節東錢湖教育論壇張永和建築藝術展區(簡稱「華茂展區」)開展,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在藝術節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近未來」作為一種開放性、可塑性的願景,需要人們重新回歸藝術和教育的本源——「關心自己」,並且重啟一種「自我的技術」。
  • 第二屆「生命之美」中國美術學院&西湖大學聯合藝術創作展順利開幕
    12月22日下午,第二屆「生命之美」中國美術學院&西湖大學聯合藝術創作展在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南苑展廳成功舉辦。本次展覽由浙江省教育廳宣教處指導,中國美術學院和西湖大學主辦,中國美術學院學工部和西湖大學教務與學生事務部承辦。展覽注重藝術與生命科學的交叉、創新與融合。繪畫藝術、雕塑與公共藝術、跨媒體藝術、設計藝術、手工藝術、影視與動畫藝術、藝術管理與教育、創新設計等方向與西湖大學人工智慧、生物工程、生命科學等方向跨專業交流融合。
  • 「山海圖志——2020年青島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嶗山寫生課程教師...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12月19日下午,「山海圖志——2020年青島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嶗山寫生課程教師作品展」在青島城市藝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匯集了青島大學美術學院九位老師帶隊寫生一個月間完成的五十餘幅寫生精品
  • 「人美學院之星」候選人:廣州美術學院——李思睿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廣州美術學院的李思睿。李思睿院校:廣州美術學院院系:中國畫學院畢業作品:《浴風海棲》創作思路作品《浴風海棲》的創作靈感源自於一次大四創作課程:北海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沙灘上休息的人,銀灘上瀰漫著獨特的氛圍
  • 具象雕塑工作室||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畢業展覽
    作品對於影像、動畫等形式的利用,成為這次展覽中具象工作室最大的改變。同時,虛擬的展示空間讓尺度、材質等傳統雕塑中的重要因素失效;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是新的數位技術賦予雕塑的全新可能。從通過尺度和材質被動的影響「觀看」,到藉由影像的設計主動的引導「觀看」;這成為本次畢業創作過程中,學生們無意間完成的一次角色轉換,它對於具象雕塑的未來,意義重大。
  • 信職2020招生專輯走進學院: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辦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招生信息網發布各類招生權威信息 2020年普通高考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招生計劃
  • 藝術升|2020 年中央美術學院政策解讀
    而到了2019校外考點全部取消,只保留本校的燕郊和望京校區,到了2020年,考生需要再次「進京趕考」。附帶提一下總投資14億,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計劃在2021年建成。2021屆考生可能會迎來央美的第三個考點——青島西海岸校區,屆時央美的招生人數預計也會有所增加。
  •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2021級)最新考研信息及真題
    動畫考研推薦之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注北京電影學院有三個學院涉及動漫相關專業:動畫學院,美術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以下信息僅針對「美術學院」。>一、招生專業與方向(美術學院/專碩/藝術碩士)電影專業電影美術創作方向招5人(含推免2人)方向介紹:電影美術設計方向是美術學院的核心學科專業方向,具有「電影」、「美術」、「設計」等跨學科研究脈絡與實踐歷史
  • 2020畢業季 |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ACG畢設作品展來了!!!
    在這個多種類藝術展示的平臺,wuhu動畫人空間希望能讓全球不同院校的師生通過展映的作品進行相互交流,同時也讓更多創作人擁有屬於自己展示的舞臺。在這一期,來到wuhu展示畢業作品第十二彈的是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的小夥伴們!本次作品展除了來自動畫專業的23個作品以外,還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2個三維動畫作品。
  • 課程分享 |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攝影專業
    -老吳船長-獨立影像藝術家、導演、學徒制創作課程先行者,七年中通過學徒制的課程幫助上百名學生拿到數百張全球頂尖藝術學院錄取;主要研究領域為純藝學院受美國獨立藝術設計學院協會認證,該協會是由美國36間頂尖藝術類院校組成。「紐約有超過一半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都是從School of Visual Arts (SVA)畢業的。」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全部校區位於紐約市區曼哈頓,地處全美國最中心的文化藝術中心地區,橫跨紐約市區東西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