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林玉梅藝術簡歷
中書協會員;福建省書協常務理事、女子副秘書長;漳州書協副主席、女子主任;首屆國學班學員。作品獲五屆蘭亭三等獎;誰是高手百名書家爭霸賽一等獎;六屆楹聯一等獎;中書協培訓中心教學展一等獎;傅山誕辰四百周年優秀獎;省八閩丹青獎金獎;《書法》風雲榜最具實力獎;省六、七屆百花獎二等獎。入展九、十屆國展;二、三屆蘭亭雅集42人展;三屆正書、四屆婦女、二屆冊頁、紀念紅軍長徵70周年、二屆蘭亭獎安美杯展;百強榜百強;男女二十家展。水墨基金提名福建省十大書法家作品展;鴻篇巨製提名展;
出版:《林玉梅書畫作品集》、《三字經》、《制高點——國展最高獎書家林玉梅》、《解密靈飛經》。
天青瓷白
——談林玉梅的小楷藝術
胡傳海(書法雜誌主編)
沐手焚香,專注中夾雜著一份虔誠,留意於點畫間的細膩變化,婉轉的筆法淵源有自,情感的些許沉浮隨著筆墨漂移,在孤寂的書齋中仿佛可以聽見筆尖觸紙的聲響,那份沉著來自於她深厚的傳統書法功力。林玉梅,這位書法三十年熱情中被篩選出來的精英,其作品充滿著中國美學的完美意味和境界,讓我們重新撿拾起了對高超技巧和人文價值的古典小楷的回憶。《黃庭經》《曹娥碑》《十三行》《靈飛經》《道德經》……連接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延續這種優美的傳統,是需要書寫著具有對中國書法藝術的高度體認,更需要具有一顆文心,書心,唯有如此,才能讓才氣、文氣、靜氣和書卷氣在紙面上流淌。去除了人工的雕琢,安詳的筆墨線條或許就是林玉梅淺斟低唱的魅力所在。
精緻是一種格調和情調,我們在展廳文化中,過多地去重視那種視覺衝擊,過多地去追求宏篇巨製。從而忽略了委婉精細的筆墨情趣其實是中國文人真正內心的價值所在,從魏晉時期的簡牘書寫開始,那種自然流暢似乎是述說一種精神價值,那就是即便是最日常的書寫也是灑脫自在的風神和趣味,小小一幅信札它濃縮了我們無上的精神快樂,一點一畫都是精神的內化,凝定著對美的嚮往和追求。林玉梅的小楷作品也是如此,它有一種寧靜之美,我們仿佛可以看見林玉梅在細細品味一片片前朝遺留的青花瓷片,那種專注和執著似乎在傾聽一種久遠的旋律,所以,我們在欣賞林玉梅的作品時可以感受那種獨特的古典意趣,它和李清照的詞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悠悠揚揚,一步三嘆,欲說還休,隔簾興嘆的感覺我們似乎也能在林玉梅的小楷裡捕捉到,我想了很久來歸納林玉梅小楷的那種特色,「天青瓷白」四字應該是最貼切的。儘管林玉梅臨習了各朝各代最優秀的小楷作品,儘管林玉梅能將各種豐富的形制格式運用到她的創作之中,儘管林玉梅能夠在楹聯展、冊頁展、婦女展、百強榜、蘭亭四十二人展等展覽中拔得頭籌,儘管林玉梅的作品被當作禮品送給法國、澳門、臺灣等地領導人,儘管林玉梅已出版字帖舉辦了個展……但她依然是本色的,質樸的,自然的,純粹的,她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把中國文化中的內斂、耐心、氣質、理想都學到手,含英咀華,在一年一年的磨練和修為中提升了自己,我始終在想,她在抄寫一遍遍的經卷的過程中,是否像古人一樣,在黃燈青卷的孤寂中達到「悲欣交集」的境地?
翔宇軒微號:xyx19881205
qq:362022940
電話:13771870317
網址:http://xyxsfgzs.haotui.com/bbs.php
徵稿啟事:
本微平臺歡迎中國書法家會員以及省級美術家協會會員以上的藝術家投稿,作品要求高清晰作品照片20張左右,個人簡介,生活照片,評論文章。同時也歡迎各藝術機構以集體展示推廣的形式,所需要資料,機構內部場所雅照,作品清晰照片30張以內,機構簡介文字。
資料打包至:362022940@qq.com
電話:137718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