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連環殺手能隱匿這麼久?

2021-02-13 東七門

8月26日,自1988年起連續在14年間強姦、殺害多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甘肅省白銀市落網。經審訊,高某初步供述了在白銀、包頭兩地作案11起、殺死11人的犯罪事實,甘肅、內蒙古「8·05」系列強姦殺人殘害女性案成功告破。


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讓這個事件又一次爆發了大眾的討論,好像每次都會這樣。一個在橫店打拼多年,因為多次出鏡被發現他竟然是逃跑多年的嫌疑犯;連環殺人狂周克華一直流竄在社會,最後被捕前還正常看了兩場電影。

這一切讓我對這個問題更加好奇:為什麼連環殺手能隱匿這麼久?而在與大家討論這件事情時候,大家都有了自己非常篤定的答案更是讓七門兒吃驚。所以,今天勁話論的答案也不一定是給出一個答案,只是單純一個討論。


是媒介還是吃瓜群眾「掩護」了連環殺手?

「大多數人」、「一般情況」、「性格孤僻」、「性格分裂」

媒介只針對連環殺人的事件報導渲染,其實讓這件事情有了更多隱蔽的地方。或者是我們會選擇觀看一些噱頭比較大的文章?白銀的事件一出,盤點多少部殺人狂電影,盤點歷史上有哪些殺人案的,然後幾年前分析犯罪心理的文章轟的一下出現(其實這篇也算是)。

在這裡邊會經常出現這樣的分析:

連環殺手大多數年少時期家庭不幸福,父母離異或是到應該愛他們的人結果傷害他們很深,他們常有被社會拋棄的感覺。所以,他們內心往往是消極陰鷙的,這種負面的情緒也會反應在他們對待自己的伴侶和子女的行為上。


一般來講,越孤僻,與人交流越少,難以掌握其隱私,只要對方不主動涉及,你不能知道他真正的想法。當然也不是說孤僻的就一定心理變態哈。

一般這種人都是雙面性,殺人的時候極度瘋狂,內心深處的黑暗分子全部釋放出來。
但是在正常的生活中,有好多都是五好市民的那種。

大多數這種人都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雙重甚至多重人格,他們不會刻意隱瞞犯罪,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罪.他們在社會中表現出來的一般都是無害或者弱勢的形象,很難讓人將他們和犯罪聯繫在一起。

看到這種「客觀理性」的分析雖然覺得有點跑題,但是,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每次這樣隱匿很久的人會被鄰居形容成「他是一個老實人」,極度懷疑這種情況其實根本對這個人不熟悉這個人。同樣不認識的情況下,他可能會被形容成為「一個孤僻的人」。

這樣,事情也許會變得很簡單。只記得大多數連環殺手是「一個孤僻的人」,他這一切來源於他的性格。而喪失了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分析。


我們是旁觀者還是參與者?

我們是旁觀者,總破不了案外因歸結在「警察無能」、「高智商」「滿足感」等等。

1、被害人一般和兇手沒什麼聯繫;2、連環連環,發生多起相似事件後警方才從中總結,從而分析鎖定嫌疑人。因此抓捕時間較長

1、無罪惡感,日常行為習慣不會受到影響而產生異常。2、強化。第一次的成功,能增強他的信心,再次作案時會更加冷靜,思考更全面。。。。

這一次次渲染,讓「連環殺手」有了一種沉著、冷靜的面目。基於第一個我們對事件已經不是很了解了,說的話基本都是報上的話。所以,這時候的反應更加「正常"不過了。一種「神秘感」,以及開始把事件的外因拓展到更多的領域,就是所謂的「陰謀論」。不過,所有能讓殺手逍遙法外的外因,都應該是我們要修補的漏洞。

而「高智商」的標籤,七門兒在知乎看到的這個答案更符合我的心理接受程度。

作者:Lyan Wang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生

事實上,這些人格特徵出現於大部分(並不是所有)連環殺手中,我們將這些特徵稱為『心理變態』 (Psycopathy或sociopathy)。這個詞在心理學中並不是一個泛泛的稱呼,而特別指代一類人特障礙。但請注意,心理變態者並不等同於連環殺手。

在Christopher J. Patrick提出的模型中,心理變態者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boldness (大膽)簡單的說,就是異常淡定。對於不熟悉和危險的情景有著極高的容忍力。很少有壓力,在社交情景和生活場景中非常自信。


2. Disinhibition (不節制)缺少遠見和節制,經常想無止盡並且儘快的滿足自己的願望。不管是什麼願望。換句話說,在心理變態者的身上幾乎看不到任何道德約束。


3. Meanness (惡意)我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即心理變態者有著極低的共情心,同情心和愧疚感。如果說上一條是沒有道德約束力,這一條就算是沒有良心約束力吧。

(謹慎、謹慎、謹慎,雖然是比較能接受的觀點,但是大部分、一般再次出現)

不過,我們還是回到「為什麼連環殺手能隱匿這麼久?」這個問題上。

其實很簡單,先問問自己,一個秘密能隱藏多久?

4年,10年,或者隱藏到自己都忘記了,帶著秘密不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多多向內看。

就像作為白銀人的張瑋瑋在《關於白銀》中講:

痛苦永遠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誰也無法躲開。所以我們更要去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去發現世界的美好,並努力創造更多的美好。只有這樣,才能走在戰勝魔鬼的道路上。

另外:大家不用替白銀擔心,那裡的人正和全國人民一樣用手機刷著朋友圈,在淘寶上下單買東西,團購聚餐看電影。越來越多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又返回白銀,明天早上他們會和父母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學校看著他們開始新的學期。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熱愛」連環殺手【2】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熱愛」連環殺手   事實上,小說和現實確實彼此交融:《沉默的羔羊》中收集人皮的角色布法羅·比爾,其原型部分基於真實殺手埃德·蓋因,他喜歡收集女人的肢體;傑弗裡·達默無數次被拿來和食人的漢尼拔·萊克特做比較,尤其是在《沉默的羔羊》公映之後。   甚至連新聞報導也出現以故事手法描述連環殺手的傾向。
  • 惡魔的烙印:十大連環殺手電影
    像熱衷於開膛手傑克之類的八卦軼聞一樣,人們熱衷於表現連環殺手的電影。在那些患有嗜殺、性虐、戀母、戀童、戀屍、食人等諸般變態心病的「惡魔」身上,人們不但能享受一段緊張刺激的懸疑歷險,而且不時會有深入觀察和思考一個時代與社會的超值回報。甚至在少數靈光閃現的導演手中,這些「惡魔」的形象在傳統觀念基礎上被大幅顛覆,顯現出幾許優雅與崇高的秉性。1.
  • 惡魔的烙印——十大連環殺手電影
    像熱衷於開膛手傑克之類的八卦軼聞一樣,人們熱衷於表現連環殺手的電影。在那些患有嗜殺、性虐、戀母、戀童、戀屍、食人等諸般變態心病的「惡魔」身上,人們不但能享受一段緊張刺激的懸疑歷險,而且不時會有深入觀察和思考一個時代與社會的超值回報。甚至在少數靈光閃現的導演手中,這些「惡魔」的形象在傳統觀念基礎上被大幅顛覆,顯現出幾許優雅與崇高的秉性。
  • 美國連環殺手之謎—所有已知的連環殺手中超過三分之二來自美國
    歷史上幾乎每個國家都曾出現過連環殺手,美國則在所有國家中「脫穎而出」佔據了世界連環殺手之都的位置。 為什麼這麼說呢,美國聯邦調查局做過一項調查,他們收集了自1900至2016年間全球犯罪的4,743名已知連環殺手的信息。
  • 關於連環殺手
    在這些媒體的設計下,連環殺手真正的殘忍、原始獸性、冷酷的個性被塑造改造成了憤世嫉俗,追求自我,變成了更能被大家接受的連環殺手。但實際上,他們遠比這種設計出來的形象更加複雜,更多元化,也更加恐怖。
  • 連環殺手為何吸引美國人
    然而,家暴命案很少引起公眾關注,連環殺手的故事卻能長久流傳。近日,美國著名歌手凱蒂·佩裡一首名叫《黑馬》的新歌很火,其中有句歌詞:「她會吃掉你的心,就像傑弗裡·達默那樣。」達默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名連環殺手,以吃掉受害者著稱,1994年死於監獄。  20年過去了,為什麼達默依然存活於當代文化中?那些黑暗故事究竟有何吸引力?
  • 從李春宰看連環殺手:每一個連環殺手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
    但是撕掉這些標籤之後,他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沒有人能看出他的反社會人格。可能你不禁要問,為什麼,一個普通人為什麼會變成一個魔鬼呢?李春宰從小就是一個壞孩子嗎?他是突然從一個好人變成了一個壞人嗎?網絡上關於李春宰的資料很少,我們很難拼湊出完整的李春宰的一生。只知道他童年沉默寡言,參軍以後變成了一個誇誇其談的人,軍旅生活結束後他就變成了殺人犯。
  • 《殺手信徒》受追捧 盤點美劇追捕連環殺手警察
    其中,連環殺手又是犯罪題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如今年凱薩琳·畢格羅執導的《獵殺本·拉丹》中的所描述的「獵殺本·拉丹是『9·11』事件後每一任美國總統必須面對的難題」一樣,追捕連環殺手也是美國警察必須面對的大難題,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估計,美國境內大約活躍著300名連環殺手,這也使得那些追捕連環殺手的人在美劇中頗受追捧,如《犯罪心理》中的傑森·吉迪恩和艾倫·霍奇納,以及雖不以追捕連環殺手為專職、
  • 連環殺手是如何「煉」成的
    管他們叫「連環殺手」也好,還是「變態殺人狂」也好,為什麼一個好端端的人會變成殺人不眨眼的連環殺手?目前學界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有一個固定的結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連環殺手的成因十分複雜,無法通過單一要素來解釋。羅伯特的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罪犯的直系家屬有精神病史,約一半的罪犯父母有過犯罪記錄,另外還有大約70%的罪犯和其家庭成員有酗酒和吸毒的記錄。
  • 七部宗師級連環殺手犯罪片!只為向你證明,魔鬼和地獄就在人間
    在犯罪片類型裡,有一扇獨特的門,是供那些連環殺手進出的。就想追捧明星一樣,連環殺手,就是犯罪類型片裡的楊超越。在那些患有諸般變態心病的「惡魔」身上,人們不但能享受一段緊張刺激的懸疑歷險,而且不時會有深入觀察。甚至有的導演,還能拍出這些「惡魔」的優雅與崇高。
  • 連環殺手在不在你身邊,這是個問題
    恐怕還是機會、概率、運氣等等這些脫不開干係吧……想要做此測試的,可以移步至(國內估計需要翻牆):vistriai.com/psychopathtest文/George Dvorsky譯/Angelasong校對/圖靈4.0原文/io9.gizmodo.com
  • 連環殺手已經過時了嗎?
    然而他所有的「努力」都沒能使他像80年代的前輩們那樣獲得轟動,《紐約時報》僅用一個「豆腐塊」就講完了他的故事:史蒂芬被判終身監禁並不得假釋。今年初,紐約警察在長島附近的海岸發現了4具被棄女屍。在費城,那裡的警察剛確認一處居民區的3具女屍系同一「肯星頓絞手」所為。而在密西根,一個遭到指控的連環殺手正以「精神錯亂」為由展開辯護。
  • 10部真實連環殺手電影和世界10大連環殺手介紹!
    關於他的電影並無傑作,但很多電影中的連環殺手都有他的影子。至今他依然是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殺手之一。雖然犯案期間距今已達百年之久,研究該案的書籍與相關研究也日漸增多。但因缺乏證據,兇手是誰卻是各說其詞、毫無交集,因而使案情更加撲朔迷離。
  • 美國有1個和白銀案兇手一模一樣的連環殺手,這部劇揭露了他…
    (The House Of Horrs),你任選一個去百度的話,都能得到特別震驚的事實,他們當中有殺了49個人的綠河殺手,有隱匿了30多年才落網的BTK,有專殺自己親生子女的韋斯特夫婦、還有一個又寫詩又出自傳長得帥又有錢卻專門勒死妓女的維也納絞殺魔。
  • 灣區懸案:十二宮殺手連環殺人之謎
    舊金山灣區歷史上知名的懸案,「十二宮」(Zodiac)殺手連環殺人案,有了新的突破進展。為什麼我這麼震驚?因為我昨天晚上還在看《十二宮殺手》的改編電影,然後閱讀了很多十二宮殺手相關的史料。這巧合……具體的電影我等一下再談,大家先了解一下當時發生了什麼。
  • 盤點推薦連環殺手電影,這部連環殺手電影《暗夜迷蹤》值得一看
    連環殺手犯下的罪行,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恐懼,還有深深的迷惑。所以,連環殺手電影被觀眾追捧,也就不足為奇。現在,我們就為小夥伴推薦幾部連環殺手的電影。這部連環殺手影片的成功,隨後又引發了一系列續作,《漢尼拔》《紅龍》《少年漢尼拔-人魔崛起》。
  • 50部連環殺手電影,他們一個比一個瘋狂
    她被媒體聳人聽聞地稱為「美國第一個連環女殺手」艾琳·沃諾斯她為什麼會殺人,這與她的遭遇有什麼關聯?《上帝之手》  FBI探員韋斯利被指派調查德州臭名昭著《上帝之手》系列謀殺案,調查過程中突然有一天一個自稱芬頓·梅科斯陌生男人走進辦公室,聲稱自己知道這個警方搜尋已久連環殺手真正身份
  • 美國有1個和白銀高承勇一模一樣的連環殺手BTK,這部罪案紀錄片揭露真實的他!
    >,這是一部專注講述連環殺手的紀錄片,它會告訴你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人在藏匿於人海,他們用普通人的面具隱藏著變態的欲望和嗜血的殺戮,他們雖然有著張三李四的名字,但是卻擁有同一種冷漠殘忍的病態人格——The House Of Horrs),你任選一個去百度的話,都能得到特別震驚的事實,他們當中有殺了49個人的綠河殺手,有隱匿了30多年才落網的BTK,有專殺自己親生子女的韋斯特夫婦、還有一個又寫詩又出自傳長得帥又有錢卻專門勒死妓女的維也納絞殺魔。
  • 和連環殺手談戀愛指南,監獄大果風雲
    連環殺手也有腦殘粉?當然,而且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幾乎每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人魔都有一堆狂熱的女粉絲。而最瘋狂的女粉絲還和這些殺手結了婚,為他們生了孩子。我們把這類迷戀連環殺手並願意為其付出人力物力財力貞操甚至生命的女粉絲,統稱為「鐵窗骨肉皮」,或者更通俗一點,叫她們「監獄果」。
  • 連環殺手與他們的作品
    以連環殺手鼻祖開膛手傑克為原型的作品數量非常多,包括各種電影、電視劇、小說等。這裡私心推薦德普叔主演的From Hell(開膛手傑克給警方的信上就寫著「From Hell」)。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曾經被稱為中國版的「華城殺人案」,而華城連環殺人案,是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韓國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強姦殺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