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環太平洋》而不是《環大西洋》?——教科書背後的故事52

2021-02-24 大於簡言

1.為什麼說怪獸要在環太平洋地區登陸?

2.環太平洋和環大西洋有什麼區別?

3.環太平洋為什麼有火山地震帶?

用知識愛上學習,大家好,我是大於老師。

上周的時候因為準備了我的第一次直播活動而沒有按時更新我們的節目,再次先向同學們道個歉。本周呢,我們聊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前幾天有一部挺火的電影《環太平洋2》在各大院線上映了。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幻想了一個不平靜的未來的世界:地球環境惡化,一大堆巨大的怪獸從太平洋邊緣的海底爬出來,襲擊了各大城市。而人類製造了可以與怪獸的機甲戰士,最後戰勝怪獸的故事。裡面機甲打怪獸的宏大場面讓觀眾大呼過癮。作為機甲迷的大於老師自然也不會錯過。不過看完之後,作為地理老師的我卻有了一個腦洞大開的疑問:為什麼這部電影要叫做環太平洋,怪獸為什麼非得從太平洋地下出來而不是從大西洋、印度洋或者北冰洋下面出來呢?難道怪獸對太平洋有什麼特殊的愛好不成?

《環太平洋》:機甲打怪獸

電影中出現的地圖顯示怪獸從太平洋沿岸紛紛登陸

首先我們還是先要介紹一下地球上的海洋。其實海和洋可以算兩個東西:海洋的中心主體部分叫作洋,邊緣附屬部分稱為海。地球有非常多的海,像咱們中國就有渤黃東南四個海。世界上還有盛產石油的北海、風光優美的珊瑚海等等。但是大洋只有四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裡,它從北極一直延伸至南極。覆蓋著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同時他也是四大洋中最深的一個,平均深度達到了4028米左右。世界上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就藏在太平洋的西側。這麼說來,怪獸是因為太平洋又大又深才藏在太平洋中的嗎?畢竟我們看到電影中的怪獸個頭都不小,足有十幾層樓房這麼高。不過我們看其他三大洋:位居第二的大西洋平均深度3600多米,面積第三大的印度洋的平均深度更是有將近3900米。哪怕是面積最小的北冰洋也有1200米的平均深度。所以就算怪獸個頭大,這幾大洋也足夠他們折騰了。看來面積和深度並不是怪獸的選擇條件。那還有什麼因素呢?讓我們回到電影中去尋找一下答案吧。

面積排名第一:太平洋

面積排名第二:大西洋

面積排名第三:印度洋

面積排名第四:北冰洋

電影中設定怪獸是從太平洋的洋底爬出來,襲擊了周圍的城市。但是裡面沒有明確說是從洋底的那個地方爬上來的。但你要是仔細觀察你也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這些怪獸中似乎沒有一個長得像魚的,每一個是恐龍那樣的四足或者兩足行走的爬行動物。這說明他們應該不會遠距離的遊泳,這就限制了他們的前進距離。而電影中,他們是直接從海裡面冒出來突然襲擊人類。如果他們是從海洋的中心出現的,以他們只能爬行的前進方式,應該很快就會被人類發現,不太可能達到突襲的效果。因此這些怪物就應該是從海洋的邊緣出現的。電影的片名:《環太平洋》也印證了我們的這種推測。

曾經出現的各種怪獸

怪物出現的位置

一番推理之後,我們貌似已經找到怪物出現的地方了,就是太平洋的邊緣,那太平洋的邊緣到底有什麼東西讓怪獸紛紛從這裡冒出來呢?如果你要是熟悉咱們的地理學。一提到環太平洋,你首先想到的可能並不是電影而是著名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謂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指的是在圍繞著太平洋邊緣的地區,主要是亞洲東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部形成的一個帶狀區域,這裡經常發生地震,還有這眾多的火山。因此被叫做火山地震帶。比如日本和我國臺灣經常發生的地震。夏威夷群島上的眾多火山都與這個火山地震帶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圍繞著太平洋的地區,

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密集的活火山和地震震源。


那好端端的太平洋為什麼在邊緣就不太平了呢?這裡就要說到一個我們經常提到的名詞:板塊。在我們的中學地理課中講道:地球的巖石圈分成了六大板塊。而這太平洋恰好就擁有自己的一個板塊,就叫做太平洋板塊。在太平洋板塊的東邊是美洲板塊,而在太平洋的西邊是亞歐板塊。本來地球上的六大板塊相安無事。但是在我們的地表之下卻有著一些強大的力量在不斷地推動著板塊之間相互運動。這些力量到底是什麼,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的定論。有人說是軟流層中巖漿的對流,像燒開的粥一樣讓表面產生移動;也有人提出了地幔柱理論,說是幾個巨大的,幾乎是從地核裡冒出來的巖漿柱推動了板塊的運動;還有人從太空中尋找原因,說是太陽和月球的引力讓板塊運動,等等。總之,板塊為什麼會移動到現在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不過板塊在運動確實是已經觀測到的事實了,各大板塊每年都會移動1-10釐米。既然板塊會移動,那他們之間必然會相遇或者分離。

地球板塊在一直的運動中

巖石圈六大板塊(實際上板塊可以細分的更多)

生長邊界是板塊分離的地方,消亡邊界是板塊相遇的地方

當板塊之間相遇的時候就會發生大事情了,最典型的就是高大山脈的形成,比如著名的珠穆朗瑪峰就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遇後相互擠壓的結果。而太平洋所在的太平洋板塊就正在被周圍的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無情的擠壓中。從平均密度而言,太平洋板塊比他周圍的板塊密度大,換句話說就是它更重。於是在被擠壓的過程中,太平洋板塊是被逐漸的壓進它兩側的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下面。當然太平洋板塊也不是好欺負的,在它被擠壓下沉的過程中,板塊之間的巨大摩擦力和壓力讓這些位置的地質活動變得非常活躍。產生了頻繁的地震和各種活躍的火山活動,也就產生了我們所說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於此同時,在那些逐漸消失的太平洋板塊邊緣地帶還產生了深不見底的海溝。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馬裡亞納海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回到電影中,那怪獸到底是看上了太平洋的什麼呢?我猜測就是我們剛剛說的海溝和火山地震現象。既然海溝非常深,那裡也就成為了板塊中比較薄的位置,而火山和地震發生的地方也都是板塊不穩定或者脆弱的地方。於是這些地方對於怪獸來說就都是發起進攻的絕佳位置了,那怪獸自然也就是從環繞著太平洋的邊緣位置爬到了我們地球的表面。

當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遇就會產生高大山脈,

比如喜馬拉雅山脈。

當大洋板塊與大洋板塊相遇會產生島弧,

比如日本列島。

當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遇會產生海岸山脈,

比如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板塊侵入到周圍的板塊之下就會產生海溝

說完了太平洋,我們在說說大西洋。太平洋和大西洋表面上看都是海洋。但是要是從板塊的角度看確有著天壤之別。太平洋自己獨享一塊板塊。而大西洋卻是分屬於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巖漿從大西洋的中心位置湧出,推動這些板塊向東西方向相互遠離著。巖漿冷卻後迅速形成巖石,同時巖漿的熱量又讓周圍的地殼膨脹變大,於是在大西洋的中心位置有一條長長的大洋中脊地區,這是一條長達15000公裡的巨大的海底山脈。既然是山脈,那這個地方的地殼厚度也要比周圍更厚。怪獸自然不會選擇從這裡出現,畢竟要穿山而出太費勁了。而大西洋的邊緣是在其他板塊的內部那也是結結實實的。和大西洋一樣,北冰洋也是分屬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內部也算是比較穩定。而印度洋板塊則比較有意思,它在與亞歐板塊及太平洋板塊擠壓的同時也在遠離非洲板塊。於是怪獸如果想登陸的話只能選擇從太平洋一側進行,這還算是環繞著太平洋了。所以這麼看來。怪獸登陸在環繞太平洋的邊緣地區算是最合理的選擇了。

大西洋中的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的產生

(巖漿從大洋底部湧出推動了板塊向兩側運動)

太平洋的洋底地形

(海底山脈和海溝分布在環太平洋的位置)

大西洋的洋地地形

(南北貫穿的大西洋中脊非常顯眼)

印度洋的洋地地形

北冰洋的洋地地形


當然,關於怪獸的討論只是一個有意思的腦洞,但是我們對於幾大板塊相互運動關係的分析確是實實在在的科學。無論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大洋中脊還有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都是我們地球上實實在在存在的地理現象。而大於老師通過這次節目也想和在聽節目的同學們表達這樣一個想法:知識和學習其實不只是在我們的課本上,在生活中處處都有,只要你能夠仔細觀察,耐心思考。哪怕是這樣《環太平洋》這部以機甲打怪獸為主題的電影也有一些有意思的知識蘊含其中。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所講的知識吧:藉助電影,我們講了地球上的板塊在不停的運動中,他們有的相互擠壓有的相互遠離。太平洋板塊和周圍的板塊擠壓形成了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而大西洋分屬於周圍的幾個板塊,而它的中心因為巖漿的湧出形成了一條巨大的大洋中脊。

用知識愛上學習,本期節目就到這裡,我是大於老師,我們下期見。


感謝你看到這裡

大西洋中脊在陸地上也可以看得到,

最明顯的就是在冰島。

這些巨大的裂隙就是板塊生長的地方

在陸地上,板塊用大地的斷裂來證明自己一直都在運動


相關焦點

  • 《環太平洋2》OR《環大西洋2》, 看出什麼區別了嗎?
    《環太平洋》技術水平之前。《環太平洋》處理的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完美,而《環太平洋2》對於流體的避而不談就顯得沒什麼底氣了。閒話少敘,小編將結合預告片好好談一談《環太平洋2》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其實小編一直強烈懷疑《環太平洋2》畫分鏡頭腳本的人是遊戲CG產業出身。這也是一個讓《環太平洋2》更像次世代遊戲的原因。
  •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環太平洋為什麼會失敗?
    環太平洋2一直被一部分網友詬病,說缺失了「厚重感」。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了「厚重感」的缺失,我嘗試著去分析了一下。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在有限的空間內無法體現機甲之大,這裡我們用環1作為標杆。①參照物的運用。環太平洋2中確實運用了參照物,來體現機甲之大,有一說一,有不少場景確實運用的非常不錯。但也有些場景把好不容易從襯託出的「大」毀於一旦。
  • 不推薦《環大西洋》山寨版《環太平洋》,山寨版 山寨版
    山寨之王The Asylum公司出品的山寨版《環太平洋》2013年上映,目前總點擊 1次的《環大西洋》是由導演賈瑞德·科恩執導,格雷厄姆·格林,大衛·喬卡奇,安東尼·特雷奇·克裡斯,傑姬·摩爾,妮可·亞歷山德拉
  • 笑死,《環大西洋2》資源來了!
    而這周上映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這部《環大西洋2》全方位山寨《環太平洋2》,同時又在全方位都是超低配置。前面提到的《古墓侵略者》《環大西洋2》都是來自同一家電影公司:Asylum。2013年第一部《環太平洋》上映時,他們就出過一部山寨。《環大西洋》&《環太平洋》
  • 《環大西洋2》你上當了嗎?
    但說起一部電影來,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2013年那部機甲大戰小怪獸的《環太平洋》。正巧,《環太平洋》的續作《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也要在這個時間段上映,雖然早已不是託羅導演。 《環太平洋》是導演陀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製作,製作成本1.9億美金,可惜一炮啞火,在北美地區僅進帳1億美金,金主大為光火,揚言要封殺陀螺。
  • 他們在《環太平洋》出來前拍了部《環大西洋》……
    《環太平洋》     《環大西洋》裡馬維認為,對於他們來講,「藝術性」這東西相當棘手,因為這從來不是他們關心的。The Asylum並不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藝術家風範的公司。用「偷換概念」來形容The Asylum所打造的一系列山寨貨絕不為過,影評人張小北就認為,這些B級片大多都是玩概念,至於劇情,編造一下就行了。
  •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環太平洋》是部爛電影,這部電影就算僅憑影片主創團隊的誠意,也該擁有更高的票房。不滿設定的就不多說了,對於「為什麼明明有更好的武器卻要用直立機器人」這種問題,我是真的答不出了,編劇也答不出來,編劇只會說:「好好好,下一部的劇本你來寫」。(手動攤手)
  • 《環太平洋2》口碑撲街,《環太平洋3》還會有嗎?
    不過《環太平洋2》最後引出了《環太平洋3》這個彩蛋,可是很多的網友感覺不會有《環太平洋3》了,是啊,《環太平洋2》確實讓很多的小夥伴很失望,劇情有點平平,怪獸也不多,機甲也很少。最後的流浪者砸死怪獸一幕,更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
  •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環太平洋2
    《環太平洋2》捨棄近景,大部分由遠景鏡頭構成,摒棄了略顯沉悶和黑暗的特效,增加了許多在白天城市中的機甲大戰,光線充足打戲看得透徹,機甲和機甲,機甲和怪獸,明快的風格和顏色,冰天雪地逆風進攻,雪崩中在冰面纏鬥,拳拳到鐵摔跤割鐵,3隻怪獸合體變成巨型怪獸,怪獸兇殘怒吼撕碎機甲,帶來爆破砸爛的快感,和全新的酷炫視覺震撼。
  • 《環太平洋2》搞砸了怪景甜?我死都不會同意!
    豆瓣5.8分,低於系列評分高峰《環太平洋1》的7.6,高於系列評分最低《環大西洋》的2.9——拿《環太平洋2》和陀螺導演的《環太平洋》比,這不是欺負它嗎?這就是傳說中被第一部全方位幹掉的電影,在電影的任何一個層面,它都輸給了自己的前任。首先是故事。為什麼先說故事呢?因為這部分的差距相對還不是那麼明顯。當然這裡有件奇怪的事情是,有不少評論竟然認為第二部的劇情強過了第一部。
  • 看完《環太平洋2》,你還想看《環太平洋3》嗎?
    時隔多年,在萬眾矚目的期待中,《環太平洋2》被重新搬上大屏幕,原以為能夠再次掀起一股機甲浪潮,然而隨之迎來的卻是影迷失望的噓聲,前後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究竟在什麼地方呢?《環太平洋2》劇情延續了《環太平洋1》,雖然主角不一樣,但本質是差不多的,都是人類操縱機甲應對外星怪獸。
  •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
    《環太平洋2》最新/終版 預告(中文) >>怎麼樣?!從預告片來看,這是個「熱血青年傳承父輩英雄的遺志,打怪拯救世界」的故事(這種故事線...仿佛是為極客影迷量身定製的)。你有沒有像我一樣,好奇為什麼機甲之間會互相掐起來?
  • 繼3.5分的《環大西洋》之後又出新片啦,山寨之王The Asylum大起底!
    沒錯,就是那部讓你以為下載到《環太平洋》,打開後卻傻眼罵娘的片子。他們都是「神經病院」公司的產品。今天,為你帶來的,就是對這家神經病公司的大起底!2013年夏天,當《環太平洋》火爆國內影院時,一部名為《環大西洋》的電影也風靡網絡,簡陋無比的特效、令人啼笑皆非的劇情和表演,都讓大家見識到了好萊塢山寨電影的奇葩。
  • 環太平洋
    《環太平洋》票房排名第三 災難題材失寵表現差強 觀眾們並沒有完全錯過本周末的災難大片,這部由吉爾勒莫·德爾託羅(Guillermo del Toro)導演的,描述巨型機器人與巨大怪物的史詩般對戰的《環太平洋
  • 《環太平洋》系列首部動畫劇照曝光,「機甲世界」要復活啦
    這幾天網飛流媒體平臺Netflix,首次曝光了一組新打造的動畫劇集《環太平洋》的全新劇照,證實了「太平洋」機甲世界確實正在製作中!隨後官方也公布了關於這部動畫劇集的更多信息,並表明劇集和電影處於同一個世界觀中,並且故事續接了2018年的《環太平洋2》哦!實在太讓人期待啦(閃光)!
  • 環太平洋2:這一次,我們不得不提景甜
    雖然沒有陀螺導演親力親為的加持,但出於對五年前橫空出世的《環太平洋》由衷的熱愛,我還是忍不住第一時間去電影院刷了《環太平洋2》的午夜場首映。然而,看完之後我只想說,我有多喜歡當年那部《環太平洋》,就有多討厭如今這部《環太平洋2》;甚至誤以為看的是《環大西洋2》!拋棄掉「蒸汽朋克」的工業美學後,《環2》就真的只能淪為「變形金剛」了麼?
  • 電影吐槽 | 《環太平洋2》搞砸了怪景甜?我死都不會同意!
    不羅嗦,先出結論,這部電影要怪,只能怪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水形物語》。為什麼這麼說呢?據說第一部拍完後,票房也是不上不下,各方面都很糾結要不要拍續集。關鍵時刻,中國人民和陀螺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拯救了這個系列。
  • 《環太平洋2》:又一部「景甜電影」
    如果將「景甜」視為「盤靚條順資源非常好但人和戲就是不紅」這一現象的代名詞,那麼《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堪稱一部經典的「景甜電影」。當然,爛片如《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光靠幾個演員是無法製造出如此驚人的效果的,主要責任在於劇本。
  • 《環太平洋2》:尷尬的不僅是景甜的英文
    但《環太平洋2》的導演換成了斯蒂文·S·迪奈特,陀螺僅以製片人的身份退居二線擔任監製。從嚴格意義上說,斯蒂文·S·迪奈特是位新手,之前都是以編劇和製片的身份參與《斯巴達克斯》系列,《環太平洋2》是他的導演處女作。
  • 【測評】《環太平洋2》:知道是中國特供片,但能不能稍微有點追求
    外媒BoxOfficePro透露了其對《環太平洋2》的預測,他們認為《環太平洋2》首周末的票房表現會很糟糕,只能拿到2000萬美元的票房,這個數字遠低於《環太平洋》首周末的3700萬美元。而且,該媒體預測,《環太平洋2》北美票房將會止步與5000萬美元。 而《環太平洋2》在中國首日票房就已經達到1.42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