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圓圓年夜飯
李志傑
年年除夕夜,年年年夜飯。兒時,缺吃少穿,何等期盼三十晚上的「豪華」大餐,一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
那時的涼菜多半是煨煮的鹹貨。譬如鹹肉、鹹豬肚、鹹雞、鹹鴨、鹹鵝、鹹魚。魚是生產隊養的,年年有得分。葷菜是豬肉當家,那時幾乎家家養豬,年前殺年豬,賣一部分,留一部分過年自家吃。熱菜當然少不了紅燒肉或茨菰燒肉,還有肉圓,也叫斬肉,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燒雜燴也是少不了的,寓意全家福。蔬菜有素炒安豆苗,寓意平平安安,水芹炒百葉,寓意路路通……飯前放鞭炮,滿滿的儀式感。一般下午三點鐘吧,就有左鄰右舍放鞭炮了,意味有人家已經開席了,那時心裡就著急,一會兒就往鍋臺跑,催著父母快點炒菜,早早地吃完年夜飯,就可以早早地坐在電視前看春晚了。
一晃,父母老了。一晃,我們漸漸成了忙年夜飯的主角。年夜飯的菜餚也一年比一年豐富。前些年,基本上在臘月二十九之前,就去泰州買菜,買蔬菜去大一點菜場,買涼菜去超市。這幾年家鄉的超市也多了起來,菜品也越來越多,城鄉差別逐漸縮小,沒有必要趕急趕忙地花大半天時間去泰州城買菜了。
去年臘月二十八,一大早,我就去塘頭星地超市買菜。該超市人氣較旺,年前更是忙,人擠人,讓人感到濃濃的年味。我買了藕、蘑菇、水芹菜、藥芹、辣椒、茼蒿、茨菰、冬筍等蔬菜。另買了一些真空包裝的熟菜,口條、豬耳朵、烤肉、紅腸等。有客人來,切幾盤熟菜,方便省事。在塘頭街上買了二斤基圍蝦。又買了一斤安豆苗,太貴,捨不得多買。回頭又去周樓新開的宏信龍超市補充了一些蔬菜。排骨、豬肉是在周樓大潤發買的。這裡賣肉製品的換了老闆,宗村人開的。聽其介紹,豬肉是當天自己殺的,豬是從興化農村散養戶處收購的。之前買過幾次,排骨燒湯果然香,紅燒肉能吃出兒時的味道。他家也賣魚圓,自己做的,吃過一次,有興化魚圓的味道。也買了一些,燒雜燴用。
下午開始做肉圓。大概有七八斤肉糜,肥瘦比例適中,磕了六個雞蛋,添了切碎的姜蔥,加了適量老抽、生抽、白糖、蠔油,用手順時針攪拌,不斷添加清水,這也是做成肉圓香嫩的關鍵所在。攪拌上勁後,盆上覆蓋保鮮膜,放入冰箱靜置四十分鐘左右。做成肉圓下油鍋炸,最後用冰糖、醬油紅燒,文火慢燉兩個小時左右。總以為自己做的肉圓夠嫩的了,吃了妻子的姑媽做的肉圓,感覺那才叫嫩,才叫入嘴即化。準備有時間去拜師學學。
二十九做另幾個費時費工的大菜。將老鴨湯、排骨湯煨好。做紅燒肉先煸出肥肉裡的油,熬製冰糖,上色與姜蔥煸炒,用啤酒文火慢燉,不放水,最後收濃湯,滴一些菜籽油,色亮肉香誘人。燒雜燴的肉圓是自己做的小肉圓。肉皮需用熱水焯一下,洗淨。筍片是用的鮮冬筍,切片用熱水焯過,同時焯的還有茨菰片。鵪鶉蛋是買的生鵪鶉蛋,煮熟了剝殼。去菜園挑幾棵青菜。去年冬天極寒,青菜極貴。青菜頭在熱水鍋裡焯一下,燒雜燴時並不放,熱時放一些,碧綠油青翠,養眼。燒雜燴裡放一些熟牛肉片,味道更香濃。
老鵝是先前買的,三娘人家養的,紅燒老鵝要放花椒八角、幹紅椒。紅燒老鵝,鵝腸、鵝血、鵝雜都要,燒全鵝才滋味香濃。
這些大菜,年夜飯上桌,只要氣溫低,擺個七八天也不壞。大菜準備好了,年夜飯就忙得從從容容,燒菜吧,頂多再燒條魚,或在燒得七八成熟的羊肉裡放一些胡蘿蔔,不費事就搞定。涼菜吧,葷素搭配,十個八個都成,開心果、涼拌海蜇、涼拌聖女果、涼拌黃瓜、邵伯香腸、牛肉、口條、鹽水蝦等等粉墨登場。蔬菜吧,水芹炒百葉、炒安豆苗是少不了的,再來一道糖醋藕片和炒韭黃。
我們家一直有這個傳統,除夕夜涼菜擺上桌,所有炒菜、燒菜做好保溫好,所有菜齊了,全家人才坐在一起開席,高高興興地吃團團圓圓的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