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中的配角-秦舞陽

2020-12-27 卡卡講故事

荊軻刺秦是戰國時期一個非常典型的歷史典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直到現在,一讀還能感覺到那種悲壯,荊軻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英勇,直到現在,仍然被人欽佩,可是當時荊軻並非一人去的秦國,還有一個輔助,那就是秦舞陽。

不管是歷史,還是小說,主角總會被銘記,配角永遠不會被記住,而秦舞陽就是荊軻刺秦中的配角。秦舞陽何人也?《史記·匈奴列傳第五十》中記載, 「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裡。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可見,秦舞陽的身份並不低,是燕國大將軍秦開的孫子,擱在我們現在,那可是妥妥的官三代。

除了秦舞陽是秦開的孫子外,《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也有記載:「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可見,秦舞陽也是個勇士,但是,很多人卻對他在刺秦中的表現不齒,認為他只是欺軟怕硬,只會欺負比他弱的,擔不起勇士的稱號,當然,這種看法是從《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看出的。

但是如果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或許秦舞陽並非不是勇士,「色變振恐」或許並不是因為害怕而惶恐,而是因為憤怒而激動的顫抖,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分析下。

當時的秦國通過變法已經有了統一六國的實力,而燕國的太子丹當時在秦國做人質,當他察覺到秦王的想要吞併列國的企圖後,就偷偷回到了國家,面對秦國侵佔了燕國的土地,這種家仇國恨讓他恨透了秦王,一心想要奪回土地,但是他的策略一不是聯合各國,二不是養兵操練,而是劍走偏鋒,想要通過刺殺秦王來替國報仇。

而秦舞陽一是秦開之孫,是為將門之後,本身就深受燕王恩澤,耳濡目染,自然會心懷江山社稷;二則他十三歲就殺人,路人皆不敢直視他的眼睛,足見其勇猛,年紀輕輕就有楚霸王之姿,而太子丹又愛惜人才,當時就赦免了他,將他收入門下,對於秦舞陽來說了,除了心懷社稷,又多了一層對太子丹的感恩,對於秦舞陽來說,太子丹就是他的再生父母,救命恩人。

當太子丹提出刺秦計劃時,想必秦舞陽是雙手支持並且踴躍參與的,當他在執行這個任務的時候,肯定也做好了不能再回來的準備。而小說《燕丹子》中也對秦舞陽的面白有了新的解說,當時太子丹的謀士田光曾經對他門下的勇士有個解說,就是「然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不是正史)這就側面解釋了秦舞陽看到秦王面白又發抖的原因了,作為燕國將門之後,親眼看到敵國國君,想到自己國家的人深受秦國欺凌;自己的救命恩人曾在這個國家為質子,百感交集,恨不得衝上去一劍將嬴政殺死,所以才會因為仇恨而激動的發抖,而不是因為害怕而發抖。

秦舞陽究竟是因為害怕還是憤怒,這段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我們無從考究,只能從一些留下來的史料來分析,但不可否認的是,既然當時他們走上了刺秦的道路,就已經做好 了不可能回來的準備吧。

相關焦點

  • 荊軻刺殺失敗後,秦武陽最後怎麼樣了?
    於是便派手下賓客荊軻前去刺秦王,隨行的便是秦舞陽。荊軻我們就不多說了,民間關於他的故事太多了。那麼秦舞陽何許人也,竟然也能陪著荊軻去刺秦王呢?據史書記載,秦舞陽之所以能夠陪著荊軻刺秦,是因為他有著非同一般的人生經歷。首先他是燕國賢將秦開之孫,可謂是名門之後,其次他少年時期就殺過人,可謂膽識過人。後來在太子丹手下也以膽大著稱,被太子丹看成是刺秦王除荊軻之外的不二人選。
  • 荊軻刺秦,燕國義士死幾何?
    」夏扶雖沒有被選中前往刺秦,以自刎為荊軻、秦舞陽壯行。    其四、五,荊軻、秦武陽。荊軻事略。秦武陽,是燕國大將秦開之孫,十三歲就殺人,看似勇猛之士,沒有猛士風範。《戰國策.燕策》載,荊軻、秦舞陽到了秦始皇大殿,「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
  • 《大秦賦》中的蒙驁一家,在荊軻刺秦王后,差點被秦始皇滅族
    太子丹厚待荊軻,有求必應,荊軻十分感動,答應做太子丹的「死士」,到鹹陽刺秦。當然,這其中還有兩個人也參與了其中,一個是自殺的樊於期(下圖),另一個是陪荊軻一起到鹹陽的秦舞陽。樊於期是嬴政欽點的要犯,荊軻要刺秦,用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的地圖來取得秦王嬴政的信任。而秦舞陽同樣也是一名「死士」。
  • 荊軻刺秦的時候,秦舞陽為啥沒有幫忙?他嚇得走不動路是真的嗎
    秦舞陽的出身其實並不簡單,他的爺爺秦開,曾經幫助燕國擊退東胡大軍,為燕國開疆拓土三千餘裡。沒有秦開,也就沒有了後來燕長城。秦舞陽作為他的孫子,自然是自幼習武,作為刺客,業務能力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他跟隨荊軻去秦國的時候,估計是年紀太小,所以心理素質不達標。
  • 荊軻刺秦王時,副手12歲殺過人的秦舞陽,為何嚇得直哆嗦?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但是,我們了解荊軻刺秦王時,關注的人往往只有荊軻和秦王嬴政,我們把荊軻的副手給忘記了。荊軻的副手就是秦舞陽!燕國能讓秦舞陽當荊軻的副手,去完成刺秦王的重任,相比秦舞陽也不是簡單的人呀。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刺了一個寂寞
    甚至當荊軻刺秦成功,嬴政倒在荊軻的刀下,堂上還有李斯等人不可能被他完全控制住,倒下一個秦王,還會很快有另一個秦王出現。刺殺一個完成統一大業的君王(儘管是暴君,但其他國家的君王就是仁君嗎?顯然不是),讓歷史進程改變,讓天下繼續陷入戰爭中,這顯然不是人心所向。對於燕國來說,刺秦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加速了國家滅亡的進程。
  • 愚蠢的太子丹,武功差勁的荊軻,荊軻刺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課本上的荊軻刺秦故事,表達了荊軻重義輕生、為了國家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真實情況卻是,荊軻根本就不是燕國人,跟什麼愛國精神完全不沾邊,他去刺殺秦王實在是有苦衷的。於是太子丹跑去催荊軻,「老荊啊,啥都給你準備好了,趕緊上路吧。」可荊軻磨磨蹭蹭地不願走,說自己要等個朋友才走。太子丹急脾氣,之前他給荊軻派了個副手秦舞陽,於是他陰陽怪氣地跟荊軻說,如果你不想去的話我就讓秦舞陽先去了啊。我們不知道荊軻當時的想法是什麼,但他是個相當好面子的人,士可殺不可辱,去就去誰怕誰啊。
  • 荊軻刺秦時,同去的秦舞陽嚇得發抖.為什麼不安排更勇敢的人呢?
    入秦行刺,「勇士」秦舞陽跌倒,荊軻完美救場,終究行刺失敗荊軻提出刺秦計劃以後,燕丹就開始派人尋找最鋒利的匕首,最終花重金買到了趙國徐夫人的匕首。又讓人用毒淬鍊匕首,使其劇毒無比,只要在人身上劃破一點傷口,立馬死亡。一切準備妥當後,燕丹、高漸離等人在易水送別荊軻,高漸離擊築,荊軻合歌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頭也不回踏上了入秦之路。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嚴重失真,瞎編亂改,太子丹成失敗罪魁禍首
    大秦帝國系列一向被觀眾稱為歷史正劇,可到頭來的《大秦賦》卻出現了嚴重的劇情失真現象,還是出在了非常有名的荊軻刺秦王片段中,真是有些貽笑大方了。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
    郭關古琴演奏《廣陵散》影視演繹「秦王刺荊軻」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秦王劍術高,該觀點來自於文學家的解讀和影視導演的演繹。   詩人陶淵明在《詠荊軻》中寫到:「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荊軻刺秦助手秦舞陽十二歲就當街殺人,為何見了秦王卻嚇得發抖?
    那麼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被記載於《史記》,且廣泛存在於人們認識中的秦舞陽到底是個怎樣的形象。據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的記述,秦舞陽是燕國的勇士,年僅十二歲就曾經殺過人,他眼神兇狠,人們都不敢與之對視。秦王政十九年(前228),東出的秦軍勢如破竹地攻破了韓國、趙國,開始向燕國逼近。
  • 戲精的誕生之荊軻刺秦
    荊軻喜出望外,告別屠狗人和高漸離,就去找燕太子丹。太子丹見了荊軻,眼前一亮,當即決定讓荊軻飾演男一號,並許以高額片酬。為表示對荊軻的喜愛,太子丹決定用荊軻的名字命名這部戲,就叫《荊軻刺秦王》。等到戲開拍的時候,荊軻發現劇組把他的好朋友高漸離請來了。荊軻還發現擊築的高漸離,悲切之情溢於言表。築音悲涼,荊軻不禁唱出了那兩句臺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荊軻刺秦王時,副手秦舞陽嚇得差點露餡,那為何沒讓更勇敢的人去
    荊軻刺秦王這個歷史故事大家都知道,荊軻功敗垂成,副手秦舞陽更是面見秦王的時候,嚇得差點露餡,那麼為何不讓更加勇敢的人陪荊軻去呢?首先荊軻的本意不是刺殺秦王,而是想要用自己的性命來威脅秦王,逼迫其放棄侵佔六國。其次副手秦舞陽是臨時上陣,原本荊軻要帶的是另外一位劍術高手,只因為當時情況比較緊急,就帶了秦舞陽這個「半桶水」。
  • 太子丹的不信任使荊軻刺秦註定失敗?
    荊軻看著血泊中的樊於期,一臉哀傷。  荊軻派人去通知太子姬丹,樊於期的頭顱現在已經取得了,馬上就可以出使秦國,完成姬丹的計劃了。  太子一聽,急忙忙來到樊於期府上。姬丹趴在樊於期的屍體上嚎啕大哭,淚流不止,說了很多自責的話。身邊的從人聽了,都感動萬分。
  • 荊軻是第一刺客麼?別被矇騙了,刺秦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荊軻刺秦王,縱死俠骨香。荊軻可說是古代歷史中最具盛名的刺客之一。他激於公義,深入虎豹之強秦,為酬知己,不惜輕身赴死,雖刺秦不成,但其英風俠骨,早已深入人心,至今猶被稱誦。唐代史學家司馬貞曾說:荊軻之壯舉足使「暴秦奪魄,懦夫增氣」,可見其「孤膽英雄」之豪氣。
  • 刺秦
    比如其中一個輪次中寫到,荊軻獻圖獻得是春宮圖,荊軻氣盛,而秦王老成,展開圖卷的時候荊軻比秦王還投入,匕現之時秦王反應快一步,導致刺殺失敗。當然這一輪講述裡少不了對圖的描述,它的來龍去脈也好,它的人物姿態細節也好,無非是用荊軻刺秦的故事做殼,包裹了另一個故事。
  • 荊軻刺秦王的太子丹到底與秦王政有多大仇?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書裡的名場面,荊軻因為刺殺秦王而名聲大噪,成功躋身頂級歷史人物圈子。共同患難,成兄弟:荊軻刺秦王是燕太子丹一手策劃的。嬴政繼位秦王后太子丹入秦為質。太子丹在秦國期間並沒有因為他這個小學同學當上了秦王而得到優待,反而過得非常可憐。之後太子丹就非常鬱悶,想著咱倆這真是塑料兄弟情,感情怎麼說淡就淡了呢?最後忍不住在公元前232年朝著鹹陽吐槽了一句:以前的小賣部都白去了,就逃回了燕國,給他同學秦始皇連個招呼也沒打。秦始皇和太子丹的塑料兄弟情也在這一年正式破裂。
  • 荊軻刺秦王,為啥高漸離和荊軻那麼賣力
    秦始皇1、 荊軻刺秦王秦國滅了趙國,燕國太子丹害怕極了,於是想出行刺秦始皇這一招。希望能挽救燕國不被秦國所滅。於是太子丹派荊軻去行刺秦始皇,讓秦武陽做他的助手。於是荊軻帶上了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的地圖作為誘餌,臨走之前,荊軻感慨萬千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樣悲壯的遺言。2、秦武陽怯場當荊軻來到大殿向秦始皇向上樊於期的首級,本來打算讓秦舞陽線上地圖,在把藏在地圖裡的匕首拿出來,刺向秦始皇。
  • 荊軻再刺秦王
    燕太子丹很害怕,便請刺客【荊軻】前去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秦始皇)。      荊軻帶著秦王最恨的叛將樊於期的首級、燕國督亢地圖、太子丹的心腹【秦舞陽】一起前往秦國都城鹹陽刺殺嬴政。臨行前,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拍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然後便頭也不回的走了。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臨死前,荊軻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結果荊軻的刺殺卻以失敗告終,六國也最終被秦王嬴政所滅。談起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有人說是荊軻劍術不行,有人說是秦舞陽害了荊軻,還有人說是秦始皇命不該絕。那荊軻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其實荊軻在死前道出了真相。荊軻與樊於期  荊軻刺秦的經過荊軻在勸樊於期自殺後,得到了覲見秦始皇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