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太子丹,武功差勁的荊軻,荊軻刺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2020-12-27 萬裡挑園

課本上的荊軻刺秦故事,表達了荊軻重義輕生、為了國家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真實情況卻是,荊軻根本就不是燕國人,跟什麼愛國精神完全不沾邊,他去刺殺秦王實在是有苦衷的。

小心眼的太子丹

太子丹雖然貴為燕國太子,卻號稱「人質專業戶」,少年時在趙國做人質,成年後到秦國做人質,想想也是挺悲催。

根據史書記載,太子丹在趙國時和嬴政關係很好,同病相憐的背景使得二人成為好朋友。

實際上,太子丹在趙國是受到了禮遇的,而小嬴政則人人喊打。他倆之間有多深的交往沒人知道,但二人互相認識這件事則毫無疑問。

當嬴政回到秦國當了15年秦王的時候,太子丹來到秦國做質子。

本來太子丹琢磨著嬴政會朝他飛奔過來熱淚盈眶地喊「大哥」,但嬴政對他表現得很冷淡,史料上記載說嬴政甚至對他的待遇相當「不善」。

沒辦法,實力差距太懸殊,弱小的太子丹完全沒被嬴政劃到朋友的範疇之列,或者說,兩人關係壓根也沒有那麼熟絡,只是太子丹自作多情而已。

反正太子丹玻璃心了,逃回燕國後不去想著操練兵馬增強實力,而是成天琢磨著怎麼弄死嬴政。當時養士之風盛行,這些劍客給太子丹提供了靈感,他想到一個「完美」的餿主意:刺殺嬴政。

他的老師鞠武當場就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刺殺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他建議太子丹應該積極聯絡其它幾個國家共同抗秦才是保衛燕國的最佳路子。

太子丹明確表示,「你說的都對,但你那法子耗時太長我可等不及,我要讓嬴政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太子丹已經被仇恨蒙蔽了心智,或者說他本身就很愚蠢和短視。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最終要靠強大的軍隊和經濟實力碾壓,而不是靠著陰謀詭計就能取勝。

就算把嬴政殺了又能怎麼樣,秦國並不會因此亂套,他們會迅速推出一位新國君,繼續完成統一六國的既定目標。

所以其它國家對此都看得很清楚。韓國、趙國這種長期被秦國按在地上摩擦的苦逼國家,對嬴政那是恨之入骨,也沒想過在國家層面上訓練一批死士去暗殺秦王,秦始皇遭受的刺殺都是出於民間自發組織。

可以說,太子丹刺殺秦王的目的,幾乎全部出自於個人私仇,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從他做出這個決定起,燕國就被他送上了不歸路。

劍術差勁的荊軻

荊軻是齊國人,出生於富貴之家。那時候社會上流行的風氣是邊讀書邊練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荊軻自然也不能免俗。

他書讀了不少,也自稱俠客跟驢友似的到處遊歷,但真實的劍術水平卻不高,比普通人好點有限,跟那些劍術大師完全沒得比。

一次荊軻到趙國旅遊時遇到劍術大師蓋聶,不知天高地厚地跟人家論劍。結果蓋聶不說話,只用大眼睛盯著他,強大的氣場把荊軻逼得起身就逃。

到了趙國首都邯鄲後,荊軻又與劍術大師魯勾踐對上了。魯勾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再也沒有勇氣跟人家大師們論道了。

由此可見荊軻的劍法可能偏重於修身養性那一掛,沒有多少實用性。

但荊軻非常擅長包裝自己,也很注重人脈關係,平常人等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夠資格和他交往的都是知名大咖。有這樣一群人為自己打call,荊軻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

當荊軻這個背包客遊歷到燕國後,他碰上了高漸離,二人相見恨晚,喝酒吹牛還在街上高聲歌唱,大搞行為藝術。因為荊軻把自己包裝成世外高人灑脫不羈的形象,成功唬住了一大群不明真相的人,這當中還包括燕國著名的豪俠田光,他通過「敏銳」的觀察,認定荊軻是個成大事的人。

沒多久太子丹找上田光,跟他商量刺殺秦王一事。田光認為自己年邁,已經無法擔當重任,他向太子丹推了荊軻,又把太子丹的計劃全盤告訴荊軻,之後抹脖子自殺。

毫無思想準備的荊軻整個人都傻了,老田這不是坑他嘛,讓自己知道了如此絕密之事,這下可完全沒有退路了。

被逼無奈之下,荊軻找到太子丹自薦:「帥哥,我就是你想要的那個仔。」太子丹緊緊擁抱著荊軻,「終於等到你。」

兩個戲精的相遇

其實荊軻不傻,行事很有條理,也相當注重細節。但是他和太子丹有著同款缺點,只有小聰明卻缺乏戰略大局觀。

荊軻相當於被逼上梁山了,不去刺秦吧太子丹肯定饒不了他,去了吧夠嗆能活著回來,估計那段時間他肯定愁得茶不思飯不想,腦子裡制定出N套逃跑計劃。

荊軻也不是太子丹的第一人選,但太子丹的選擇範圍其實很小,壓根就沒人願意去秦國替他把嬴政咔嚓了,畢竟大家都不傻。所以當荊軻跳出來高喊「我去」的時候,太子丹就像看寶貝似的把他看起來。

太子丹尊荊軻為上卿,讓他住最好的房子,成天香車美女相伴,還每天都去荊軻家裡串門,要啥給啥。有次荊軻隨口誇獎侍女的手好看,太子丹立刻剁下那隻手送給他,這就有點過了,那血淋淋的手肯定相當影響食慾。

荊軻一看好傢夥,這下不去秦國也不成了。再說他也是愛秀的人格,此去甭管成不成功,成名是肯定的,想想可能還有點小興奮。

但是刺殺秦始皇絕非易事,你得帶點能勾起人家興趣的禮物才行。秦始皇一直想要佔領燕國的沃土督亢,所以荊軻準備了一張督亢的地圖,畫在絹布上捲成一大坨。

然而他總覺得這份禮物不夠重,於是荊軻提出還得加上樊於期的人頭才行。樊於期是秦國名將,反叛了秦逃到燕國,因為他掌握了大量秦軍機密,對秦國有巨大威脅,秦始皇一直想要弄死他。

太子丹聽說了荊軻的計劃後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言外之意是你的計劃不錯,但人家樊於期大老遠來投奔我,我不忍心殺他啊!

其實這就是默許了。從二人制定計劃到荊軻出馬激發了樊於期的怒氣使其自殺,太子丹發揮了精湛的演技,盡情彰顯了自己的仁義形象,到最後他還「伏屍而哭」,完全就是逢場作戲,戲精本精沒跑了。

其實如果樊於期活著的話,發揮的作用要比荊軻大得多。當時燕軍的戰鬥力並不渣,外加秦國攻打趙國時元氣大傷,如果由對秦軍底細非常了解的樊於期率軍抵抗,與秦軍周旋不成問題。

只可惜,這麼一員猛將就如此虛無的犧牲了,他揮一揮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刺殺前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帶給秦始皇的禮物準備好了,還得選件趁手的兵器才行。太子丹發布公告,求取天下最尖利的匕首,最後從趙國人徐夫人那裡花了百兩黃金買了把匕首。

匕首買回來後還不算,太子丹又拿無數種毒藥焠到匕首裡,拿幾個活人試驗了一下,效果不錯。於是太子丹跑去催荊軻,「老荊啊,啥都給你準備好了,趕緊上路吧。」

可荊軻磨磨蹭蹭地不願走,說自己要等個朋友才走。太子丹急脾氣,之前他給荊軻派了個副手秦舞陽,於是他陰陽怪氣地跟荊軻說,如果你不想去的話我就讓秦舞陽先去了啊。

我們不知道荊軻當時的想法是什麼,但他是個相當好面子的人,士可殺不可辱,去就去誰怕誰啊。

這兩個戲精,到了臨出發的時候還整了場盛大的送別儀式,穿著衣袂飄飄的白衣服,披散著長發又唱歌又吟詩的,生怕人家秦始皇不知道。

都快死到臨頭了,就別搞行為藝術了。

重頭戲:荊軻刺秦王

荊軻和秦舞陽走這一路具體聊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等荊軻到了秦國首都鹹陽後,他展現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用重金賄賂秦始皇的寵臣蒙嘉。

這就是荊軻的過人之處了,人家秦始皇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嗎?必須有人引薦才行。

在蒙嘉的遊說下,荊軻獲得了面見秦王的機會,一切都很順利,除了那個號稱武功高強的副手秦舞陽。

到了大殿之上,眼看就要動真格的了,結果秦舞陽這個豬隊友臉色大變,渾身發抖,引起了眾人的懷疑。幸好荊軻很鎮靜,說自己這位小兄弟是鄉下來的,沒見過世面,用一句玩笑話打消了秦始皇的懷疑。

緊接著就是著名的「圖窮匕見」場景,荊軻一手拽著秦始皇袖子一手刺了過去,如此近距離的情況下他居然沒有刺中,跟他的武功差有關係,跟秦始皇關鍵時刻的爆發力也有關係。

然後秦始皇前邊繞著柱子跑,荊軻在他屁股後面追,好不容易秦始皇才把長劍拔出來,一劍砍斷荊軻的左腿。荊軻撲倒後朝秦始皇擲出飛劍,又沒有擊中,簡直是黃油手。最後荊軻慷慨就義,秦舞陽史書上沒提結局,估計下場也好不到哪去。

這場荊軻刺秦王有兩點讓人生疑的地方。第一點是荊軻武功很差,這點太子丹應該知道,荊軻自己更是知道,明知道送死還偏要為之,這不是勇氣而是傻。第二點是秦始皇為什麼要繞著柱子跑,他奔著大臣們跑直線,拉幾個人當墊背的不好嗎?

直到我看到幾篇文章的分析,才恍然大悟,奉命刺殺的人應該是秦舞陽而不是荊軻。荊軻的主要作用是公關,畢竟他見多識廣,也是個場面人,由他捧著地圖獻給秦始皇來麻痺他,再由秦舞陽用匕首進行刺殺。因為實際上拿著地圖呈到秦王案前的具體操作人是秦舞陽,荊軻主要是來動嘴皮子的。

可惜秦舞陽被秦始皇的氣場震懾成為廢人。這位老兄13歲就殺過人,號稱勇士,其實也是位有名無實的主。你殺個把街頭混混那不算本事,況且他爺爺當過燕國丞相,大家看到這個小霸王都躲得遠遠的,給他造成了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錯覺。

不過他的武功肯定還是比荊軻高很多,所以他才是刺殺的第一人選。

秦始皇之所以繞著柱子跑,是因為他知道劍術裡有招「以劍遙擊」的技術,他和荊軻距離這麼近,走直線的話極容易被飛劍擊中,因此才繞著柱子跑,盡最大限度拖延時間降低被攻擊的風險。

就因為太子丹腦袋一熱,派出了兩位不怎麼靠譜的刺客,導致了燕國的提前滅亡。本來秦始皇沒拿燕國當回事,因為它離秦國距離遠,打算最後一個收拾它來著。

這場刺殺激怒了秦始皇,他立即對燕國用兵,燕王砍了太子丹的腦袋謝罪也無濟於事。太子丹為了出口惡氣,把整個國家連同自己的命都給搭進去了,荊軻倒是個講義氣置生死於度外的人,卻犧牲的毫無意義。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
    人們看了這部片子後,覺得該片名應該改一下,準確的說是《秦王刺荊軻》。陳導的演繹,充分說明了荊軻劍術之糟糕——拔劍速度慢,劍的質量也不好。   而片中的秦王害怕別人搶去了功勞,還呵退了大殿裡所有的文臣武將,自己跟荊軻單挑獨鬥。陳導可能是秦始皇的粉絲,所以就把這位「千古一帝」,演繹成了美國西部牛仔式的大英雄。
  • 燕太子丹請荊軻刺秦王,註定失敗!
    大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荊軻刺秦。《大秦賦》劇情不知道是怎麼安排的,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資治通鑑關於此事的記載。荊軻刺秦前的準備工作!燕國太子姬丹聽說衛國人荊軻很了不起,便攜帶重禮,態度謙和,言辭卑微,上門求見荊軻。
  • 荊軻刺秦王的太子丹到底與秦王政有多大仇?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書裡的名場面,荊軻因為刺殺秦王而名聲大噪,成功躋身頂級歷史人物圈子。共同患難,成兄弟:荊軻刺秦王是燕太子丹一手策劃的。曾經兄弟終反目:回到燕國後,太子丹想找人弄他這個小學同學秦始皇,然後太子丹就發了個朋友圈說,有誰能幹掉秦王嬴政,求介紹,在線等,急。最後通過他班主任鞠武認識一個叫田光的,再通過田光認識了荊軻,準備讓荊軻在線吊打秦始皇。荊軻上線之後,太子丹掐指一算,荊軻這一去很有可能回不來了,所以就對荊軻非常好。
  • 《荊軻刺秦王》:多種因素造成荊軻刺秦王失敗!但失敗卻有意義
    一是為了激勵荊軻,二是以死來證明自己的忠誠。可見,燕太子丹多疑的性格,造成了田光的自殺。燕太子丹對田光有疑心,對待荊軻也有疑心。這為荊軻刺秦王失敗埋下了伏筆。在《荊軻刺秦王》中,荊軻準備去秦國前,「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 荊軻刺秦的背後: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的恩怨情仇
    對太子丹的評價,歷來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他是為國著想、孤注一擲,還是為洩私憤、鋌而走險?他是深謀遠慮、大智大勇,還是才能平庸、貪生怕死?他執意刺秦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前後判若兩人的表現,又是如何迷惑著人們尋找真相的雙眼?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易中天在《閒話中國人》也認為荊軻是為了報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類似另一位刺客豫讓所說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
  • 荊軻刺秦中的配角-秦舞陽
    荊軻刺秦是戰國時期一個非常典型的歷史典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直到現在,一讀還能感覺到那種悲壯,荊軻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英勇,直到現在,仍然被人欽佩,可是當時荊軻並非一人去的秦國,還有一個輔助,那就是秦舞陽。
  • 為什麼要說荊軻刺秦王是燕太子丹在瞎折騰
    他會不會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告訴荊軻,這是一種必死之事,不管你是接受不接受,成功還是不成功。荊軻見到太子丹的時候,開始也是不接受,當太子丹跪下來給他磕頭的時候,他才答應下來。燕太子這是一種降尊紆貴的做法,已經到了不理智的地步。當然,荊軻能夠去見太子丹,更多的是為了出名,他此前曾經被很多人呵斥過,為的就是做大事,不用說,刺秦王這件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都足以讓他成就「大名」。
  • 浪得虛名的荊軻
    秋風漸起,偶爾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句,自然想起易水送別的悲壯,想起悲劇人物荊軻。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嚴重失真,瞎編亂改,太子丹成失敗罪魁禍首
    大秦帝國系列一向被觀眾稱為歷史正劇,可到頭來的《大秦賦》卻出現了嚴重的劇情失真現象,還是出在了非常有名的荊軻刺秦王片段中,真是有些貽笑大方了。
  • ​荊軻刺秦王之「燕太子丹的動機」
    《古案今讀》——151.荊軻刺秦王(1) 荊軻刺秦王,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
  • 荊軻是第一刺客麼?別被矇騙了,刺秦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清朝詩人龔自珍,讀到「荊軻刺秦王」一節,也不禁豪興鼓蕩,情難自已,故而寫道「吟到恩仇心事湧,江湖俠骨恐無多」。 但是,「荊軻刺秦」卻也備受爭議,不少人對此人此舉頗多非議。比如,蘇軾曾說「荊軻不足說……惜哉亦虛名」。
  • 荊軻刺秦王,為啥高漸離和荊軻那麼賣力
    秦始皇1、 荊軻刺秦王秦國滅了趙國,燕國太子丹害怕極了,於是想出行刺秦始皇這一招。希望能挽救燕國不被秦國所滅。於是太子丹派荊軻去行刺秦始皇,讓秦武陽做他的助手。於是荊軻帶上了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的地圖作為誘餌,臨走之前,荊軻感慨萬千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樣悲壯的遺言。2、秦武陽怯場當荊軻來到大殿向秦始皇向上樊於期的首級,本來打算讓秦舞陽線上地圖,在把藏在地圖裡的匕首拿出來,刺向秦始皇。
  • 荊軻刺秦,燕國義士死幾何?
    荊軻刺秦是著名的歷史事件,由太子丹發端,直接、荊軻在荊軻館駐五年,既受到太子丹恩寵又思索完成刺秦、安全返回的萬全之策。刺秦與專諸刺王僚不同,與聶政刺俠累不同,前者偏重的是勇猛技藝。    樊於期與荊軻素為好友,荊軻提出需要樊於期人頭時,遭到太子丹反對。樊於期館距荊軻館不甚遠,荊軻知太子丹不忍,乃私下見樊於期說,秦國與將軍仇深似海,父母宗族全被殺光。
  • 太子丹的不信任使荊軻刺秦註定失敗?
    可是,我一個人流浪在外,根本不知道又什麼方法可以報仇啊。」  荊軻上前一步,說:「樊將軍,現在我有一個方法,既可以解決燕國眼前的禍患,又可以為將軍報滅族之仇。將軍您覺得如何呢?  樊於期一聽,立刻拉住荊軻說:「先生您有什麼方法,有任何需要,我都絕不會推遲。」  荊軻笑了,說:「我希望能夠借得將軍的頭顱一用。這樣我就可以取得秦王的信任。
  • 真實的荊軻是英雄嗎? 今日值得花時間
    這兩個例子使我們有理由相信,荊軻在武功上並非上乘――至少比不上這二位。勇氣方面也比較可疑,不然別人一叱,他怎麼就會「嘿而逃去,遂不復會」?他的武功之差在其後的刺秦行動中得到了有力證明。荊軻到秦國,進入秦王宮殿後,「圖窮匕首見」而與秦始皇搏鬥,秦始皇的寶劍撥不出來,「以手共搏之。」他手中有匕首,人家秦始皇赤手與之搏,這說明他的武功真是不怎麼樣。他刺秦失敗後,魯勾踐就說他:「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臨死前,荊軻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結果荊軻的刺殺卻以失敗告終,六國也最終被秦王嬴政所滅。談起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有人說是荊軻劍術不行,有人說是秦舞陽害了荊軻,還有人說是秦始皇命不該絕。那荊軻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其實荊軻在死前道出了真相。荊軻與樊於期  荊軻刺秦的經過荊軻在勸樊於期自殺後,得到了覲見秦始皇的籌碼。
  • 荊軻被蓋聶瞧不起、趕鴨子上架刺秦?揭開《秦時明月》背後的歷史真相
    今天我們不聊撕X,人生除了墮胎、坑姐妹、刷備胎之外,還有別的樂趣:比如《秦時明月》中兄控的蓋聶在歷史記載中極其瞧不上荊軻,比如大義凌然的荊軻,其實是好吃好住了燕太子丹的不好意思不答應人家的請求,才「將士一去兮不復返」,再比如瀟灑擊築的「七殺門第一美」高漸離其實是殺狗的屠戶……是不是有趣多了?!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刺了一個寂寞
    而荊軻更是讓史書記載下來。荊軻刺秦王是失敗的行為,不僅結果失敗,而且,荊軻刺秦王到底有沒有歷史意義,相信史學家一直在爭論。這個意義在於,第一,如果荊軻刺秦王成功了,那麼歷史將會改寫,當然,中國統一也是勢在必行,但是,就算荊軻刺秦王成功了,而秦國也群龍無首了,那麼完成統一大業的就一定是燕國,甚至是燕太子丹嗎?未必,你以為齊國是死的嗎?
  • 荊軻刺秦故事最早見於何書
    ,戲劇、影視以之為題材者亦不鮮見,但荊軻刺秦故事最早見於何書,卻是一個不易回答的問題。儘管《戰國縱橫家書》中並不包含荊軻刺秦故事,但不少人相信,《史記·刺客列傳》與《戰國策·燕策三》所記荊軻事高度相似這一現象,應該理解為是司馬遷與劉向共同抄錄自某種與《戰國縱橫家書》類似的戰國文獻。而認為始見於《史記》者則相信,《戰國策》「燕太子丹質於秦」章乃自《史記·刺客列傳》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