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荊軻是英雄嗎? 今日值得花時間

2021-02-15 今日值得花時間

1、人們所接受到的信息,永遠是部分真實,且被渲染,比如荊軻刺秦。2、接收信息的目的是為了尋求真相,但在過程中人們會按照心理認同選擇。



真實的荊軻

文/高建軍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早在秦漢年間就已經大為流傳。最早記載這個故事的典籍應該是《戰國策》。司馬遷《史記》的寫作大量參考了《戰國策》,其中刺客列傳中有關荊軻的部分顯然也多來自《戰國策·燕策》的相關材料。但是,《戰國策》的校正、整理、編定、補充,並最終命名,要晚到西漢末的劉向。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為荊軻立傳,應該看作是荊軻在中國歷史上得享大名的開始。

自《史記》之後,荊軻的名氣呈越來越大之勢,到後來,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勇士,甚至英雄的代名詞,被嚴重地符號化。奇怪的是,與他一起被司馬遷立傳的那幾個刺客在世俗聲名這方面卻都趕不上他。

如果我們仔細翻看《史記·刺客列傳》的原文,就會發現,荊軻的表現實在不讓人滿意。他的「事跡」與他在後代人心目中的聲名是極不相符的。大體上有這樣幾點需要注意,一,他與其他幾位刺客相比,他是唯一沒有完成任務的人。二,他是幾位刺客中「專業水準」最差的。三,他也是幾位刺客中架子最大、最會擺譜的。

首先,荊軻與曹沫(有的寫作「沬」)、專諸、豫讓、聶政相比,只有他在執行任務時失敗了,沒有完成「僱主」的託付。曹沫在齊、魯兩國國君相會時,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劫持齊桓公,討回了魯國在戰場上失去的利益。專諸刺王僚,乾淨利落,一擊而中,完滿無缺,王僚被除去可以說是闔閭登上王位的計劃中最最關鍵的一步。豫讓為智伯報仇刺殺趙襄子,雖然因為原因種種,沒有刺到趙,但豫讓苦心孤詣到了令人驚心動魄的地步,最終以衣代人,其報仇的宿願還是了了(回復「豫讓」可提取鮑鵬先生關於豫讓的文章)。聶政身入虎穴,他在俠累嚴防死守的情況下,將其刺死,並「大呼,所擊殺數十人」。與上述諸人相較,荊軻刺秦王的難度並不見得就大於他們。而荊軻僅僅砍斷了秦王的一隻袖子,傷都沒有傷到人家。要知道,荊軻使用的匕首是淬了劇毒的,即,他只要稍稍劃傷秦王一點皮肉,這個行動就算成功了。然而,連這一點他都沒有做到。

其次,荊軻作為刺客的「專業水平」是令人懷疑的。我們可以看到,司馬遷《刺客列傳》的傳主中,專諸和聶政兩個人的「武功」非常高強,曹沫是「以勇力事莊公」,想必「功夫」應該不錯,豫讓的武功則沒有具體描寫。專諸刺王僚時,王僚的護衛極其森嚴:「使兵陳自宮至光之家,門戶階陛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夾立侍,皆持長鈹。」此無異龍潭虎穴,在這種情況下,專諸把匕首藏在「炙魚之腹中」,一擊而中,「王僚立死。」聶政刺俠累時,「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這似乎比專諸刺王僚的難度還要大。因為專諸刺王僚更具突襲性,而聶政則是「明火執仗」地進行。

讓我們再看看荊軻。荊軻的武功在這幾個人中可能是最差的。他在遇到燕太子丹之前,曾經與兩個劍客打過交道,一個叫葛聶,一個叫魯勾踐。荊軻在與這兩個人的交往中是很「掉價兒」、很沒有面子的。先是在榆次,荊軻「與葛聶論劍,葛聶怒而目之,荊軻出。……已駕而去榆次矣。」在邯鄲,「魯勾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勾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這兩個例子使我們有理由相信,荊軻在武功上並非上乘――至少比不上這二位。勇氣方面也比較可疑,不然別人一叱,他怎麼就會「嘿而逃去,遂不復會」?他的武功之差在其後的刺秦行動中得到了有力證明。荊軻到秦國,進入秦王宮殿後,「圖窮匕首見」而與秦始皇搏鬥,秦始皇的寶劍撥不出來,「以手共搏之。」他手中有匕首,人家秦始皇赤手與之搏,這說明他的武功真是不怎麼樣。他刺秦失敗後,魯勾踐就說他:「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東晉的陶淵明也說他:「惜哉劍術疏,其功遂不成。」

另外,他執行刺殺秦王任務時還帶了一個殺手秦舞陽,這說明燕太子丹對他的功夫並不真正放心。可注意的是,其他那幾位刺客可都是單打獨鬥,隻身完成任務的。再有,荊軻呆在燕國遲遲不行動,據說是還要等一個人,也說明他對自己的武功也不自信。所以,荊軻與曹沫等人相比,其作為刺客的「專業水平」可能是最差勁的。

第三,荊軻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架子最大、最會擺譜兒、最豪華、最奢侈的一個刺客。燕太子丹策劃刺秦幾乎是傾全國之力進行的,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不計成本,不顧後果。其投入也是空前的。比如,在物色刺客人選方面,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不遺餘力。確定荊軻為最佳人選後,還為他配備了一個副手秦舞陽。物質供應方面,則是「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另外,《史記》記載荊軻入秦後,「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可見,這錢是沒少花。荊軻的待遇方面,「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既有政治待遇,又有物質待遇。此外,燕太子丹還為荊軻提供了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腦袋,以取得秦王的信任。綜上所述,也就是說,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燕太子丹都盡其所能為荊軻做了最完善的準備。

而燕太子丹的身份、地位與曹沫所事之魯莊公不相上下,而高於專諸之「僱主」公子光,也高於豫讓的原主公智伯,更高於聶政的「僱主」嚴仲子。之所以列舉這些僱主的身份、地位,是想說明,燕太子丹的「戰備動員」能力是其他那幾個人所不能比的。更何況,戰國末期的燕國,與春秋時期的魯國和吳國相比,其國土面積及物質條件等各方面的實力應該要強大許多的――儘管它已經岌岌可危。特別是,與幾百年前相比,燕國在武器製造技術上,更應該有一個大的進步。

《史記》並沒有記載曹沫等人使用什麼特別先進的武器,(有的傳說說專諸使用的匕首是著名的利器「魚腸劍」,《史記》沒有記,大概是小說家言。)而獨獨記了荊軻所用的匕首是淬了劇毒的「天下之利匕首」,這也可證,荊軻的裝備是這幾個人中最好的。

綜合以上,我們大體上可以勾勒出荊軻這個人的本相了。

第一條,他沒有完成任務。刺客沒有完成既定的刺殺任務,這很常見。因為刺殺行動中,變數很多,陰錯陽差,前趕後錯,失敗了也可以理解。但《史記》中記載的這幾起刺殺事件,基本上都沒有出現什麼突發、意外的情況(豫讓除外),幾乎都是按照刺客事先的設計進行的。可是,專諸等人就順利完成了任務,而荊軻則沒有,這就有力地說明了第二條,即他作為刺客的「專業水平」有問題。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沒有那個金剛鑽,就不要攬那瓷器活兒。關鍵是,刺秦所關乃國家的興亡,燕太子丹請荊軻刺秦實際上是把整個國家的命運都託付給了他,而他受人重託,業務水平卻不過關,這騙人事小,這害人事大。特別是,這樣重大的事情,光憑匹夫之勇是不行的,得真有本事才行。

然而,荊軻有勇氣、有膽力,惜乎技藝太差。某種意義上講,是他與燕太子丹一起把燕國斷送了。

而荊軻作為刺客所受到的僱主的禮遇是空前的。燕丹子以太子之尊,不僅對荊軻有求必應,既封官又賞賜,車騎美女恣其所欲,而且在荊軻面前是「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日造門下,供太牢具」,可說是卑詞厚幣,無所不用其極。與其他幾個刺客相比,荊軻受禮遇之高無人能及。荊軻的譜兒和架子擺得可夠大的。可是聯繫他的「專業水平」,及主要因為其「專業水平」低而造成的刺秦的失敗,我們就會覺得,他在燕國的行為及所受到的禮遇是非常怪異的。關鍵還在於,荊軻並非質木無文,感情衝動,魯莽滅裂的李逹那樣的一勇之夫,而是「好讀書」,「為人深沉好書」的人。這樣一個人,他對自己的業務水平及刺秦事件之重大干係難道沒有深入細緻的考量麼?那麼他最終接下刺秦任務的原因就只有兩種解釋了,一是形格勢禁,騎虎難下,一是他是個騙子。

漢代有一篇小說叫《燕丹子》,是專門寫荊軻刺秦的。其主要情節與《史記》沒有多大出入,甚至有人認為《燕丹子》「似是《史記》事本」(《周氏涉筆》)。這個小說與《史記》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增加了許多細節描寫。我感興趣的地方是其中燕丹子對荊軻的超出常理的禮遇,代表性的是三件事,一是燕丹子送金片子給荊軻,讓他拿著這些金片子投擲烏龜玩。一是荊軻說千裡馬的馬肝好吃,燕丹子就供給他千裡馬的馬肝吃。一是荊軻誇讚一位歌女彈琴彈得好,燕丹子就砍了這位歌女的雙手送給荊軻。這三件事不載於《史記》,《史記》只記了「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而沒有具體交待怎麼個「恣其所欲」法兒。但我們根據《史記》中燕太子丹一系列的行為軌跡判斷,則《燕丹子》中的這些細節描寫恐怕真是有現實的影子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未可知。那麼,我們說荊軻是中國歷史上架子最大、最會擺譜兒、最豪華、最奢侈的一個刺客,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的了。然而這樣的一個刺客,卻是一個失敗的刺客。

這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即,與其他幾位成功完成任務的刺客相比,為什麼這位失敗的刺客反倒贏得了更大的世俗的聲名?

我推測大體上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從我國民族文化心理角度說,國人總是喜歡同情失敗的英雄,或者說喜歡同情悲情英雄。荊軻雖然說不上是什麼英雄,但他畢竟具有某些英雄的氣質。他有膽氣,表面上看他還有擔當,重然諾,不逃避。雖然刺秦失敗,但臨死前的表現還是極有風度、極有尊嚴。另外,他身後的燕國,與秦國相比,也絕對是一個弱者。這樣,荊軻身上就集中了弱者與失敗者的雙重特質,也就順理成章地引起了一般國人的雙重同情。到這裡,同情弱者與同情失敗者合在一起,荊軻不被人記住是很難的了。同情弱者與同情失敗者,實際上體現了中國人的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與非理性。人們總是傾向認為,弱者與失敗者是值得同情的,他們往往是好的,甚至是代表正義的。有著這樣認識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可不少見,比荊軻更典型的,大概要數項羽。

造成荊軻名氣更大的第二個原因,是他與其他幾位刺客相比,其生活的年代離人們更近。《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的最早刺客是曹沫,他比荊軻早了五百年左右。離荊軻「最近」的聶政,也比他早了「二百二十餘年」。從曹沫到聶政,這幾個人對於漢以後,特別是漢朝的人們來講,是太遙遠了。人們在心理上「親近」不起來。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只有荊軻的故事在秦漢時期廣泛流傳,而不是其他那幾個人。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對離自己近的人和事更感興趣。這恐怕更是一種心理作用。離自己遠,總是覺得於己不大相干的。這種遠既有時間上的,也有空間上的。比如,我們對發生在自己城市裡的一起小小車禍的關注往往大於對巴以爭端的關注。道理是一樣的。我們不說空間,只說時間。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年代久遠的不可查考的東西,比如大禹究竟是人還是蟲這類問題,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而年代離得近,故老相傳,留下來的有形的無形的東西多,人們自然會有一種心理上的親近感,普通人也樂於去了解、去探尋。如果從這些「近人」身上尋出那麼一點點與己相關或相近的事由來,也是讓人心動和寫意的。這也許就是「就近取譬」的心理原因所在吧。這個道理也適用於荊軻事跡的流傳。

荊軻較之其他刺客更為有名的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所刺的對象秦始皇太有名了。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的功過且不論,他是千古一帝,大概沒有人會對此產生疑問。秦始皇的功業、影響、聲名,在中國過去的幾百個皇帝中都是首屈一指的。真要給皇帝們排位次的話,他排進前五名應該問題不大。說他是中國最有名的、對中國的歷史進程影響最大的皇帝之一也毫不為過。秦始皇不僅在中國的官方正史中地位顯赫、聲名響亮,他在中國社會的民間也同樣有著最高的「知名度」。一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讓無數的普通老百姓為之一灑同情之淚的同時,也記住了長城的修建者秦始皇。象秦始皇這樣的一個人,他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強大的「光源」,會照亮他身邊的一切。凡與他相關的人與事都會因為與他相關而備受世人矚目。而其他那幾個刺客所刺的對象,與秦始皇相比,就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了。所以,荊軻刺秦,不是荊軻這個人吸引人,也不是刺殺事件本身吸引人,而是秦始皇這個人吸引人。是秦始皇照亮了荊軻這位倒黴而又幸運的刺客。我們假設,如果荊軻刺殺的是一個無名小卒,那麼肯定的,即使他刺得再漂亮、再精彩、再成功,也不會有人去關注他、宣傳他。如果荊軻刺的不是秦始皇,他在中國歷史上還會不會象現在這樣有名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荊軻刺秦事件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如此有名,是因為許多人――特別是普通老百姓,特別是到了近現代,甚至一度把他的行為當成了反抗暴政、主持正義的象徵。而歷史的真相可能並非如此。荊軻真的代表正義嗎(當然,秦始皇也不代表正義)?未必。他的行為真的是為了反抗暴政麼?也未必。我們看《史記·刺客列傳》,燕太子丹找荊軻刺秦其實主要是為了報私仇,其次才是為了國家的興亡。某種意義上講,燕太子丹找荊軻刺秦更象是《水滸傳》中施恩請武松打蔣門神,本質上屬於「黑吃黑」 性質。衝突雙方都是一個德行,誰也好不到哪裡去。司馬遷記載的荊軻,也沒有什麼明確的是非善惡的觀念,他頂多算一個有奶便是娘、誰出錢多為誰賣命的亡命之徒而已。試想,如果不是燕太子丹先找到他,而是秦始皇先找到他,他是不是同樣也會為秦王賣命呢?

揭示歷史真相有時是非常殺風景的,然而,歷史的真相可能就是這樣殺風景。


相關焦點

  • 叛徒還是英雄?還原荊軻刺秦王事件中真實的樊於期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荊軻的英雄氣概固然令人動容,而故事中的配角英雄樊於期,為了讓荊軻易於接近秦王,大義凜然,從容自刎,以頭顱作禮物的慷慨之舉更令人感慨。然而,真實的歷史中,樊於期卻是個二次背秦的叛徒。
  • 刺客的信條——荊軻和無名,誰是《英雄》
    以上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這一震動天下的事件,後被司馬遷寫入《史記》的刺客列傳,傳頌千古。而故事的主角荊軻,無論作為忠肝義膽的門客還是捐軀赴國難的烈士,都被世人讚嘆和稱頌。即便以冷門角度被視作歷史潮流的逆行者,其風貌也值得稱道。秦王嬴政,陰差陽錯下逃過一劫。
  • 為何荊軻沒有殺掉秦王?荊軻在臨死之前道出真實原因!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問答音頻探究視頻闢謠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162,閱讀時間或許荊軻早已意識到,他這一去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但在太子丹期許的目光中,他只得慷慨赴死。眾所周知,荊軻刺秦以失敗告終。荊軻以凡人之軀,帶著劇毒匕首,輾轉多次見到秦王,同秦王嬴政纏鬥多時,但就是傷不了嬴政分毫,反而被嬴政砍斷左腿,最後被亂刀砍死。那麼這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嗎?為何荊軻無法殺掉秦王?
  • 《荊軻刺秦王》和《秦王斬荊軻》
    雪一邊讀一邊撓頭,頗為困惑:「這字裡行間的,看不出來司馬遷愛荊軻啊!你看這些細節,怎麼看怎麼都像是高級黑呀!」我說:「我也這麼覺得。從司馬遷的記述看,太子丹顯然是個妄人,而荊軻很可能是個『泡子』,嘴貨。」雪問:那為什麼在文學藝術作品和老百姓的口碑裡,荊軻是個大英雄呢?
  • 荊軻是廢材?揭秘荊軻刺秦王失敗的真正原因
    不過,太子丹卻「獨具慧眼」安排荊軻去西入不測之強秦搞暗殺,準備釜底抽薪幹掉嬴政。太子丹先花了一百金從徐夫人那裡買了一把短劍,也就是匕首。啥叫匕首,就是像吃飯的筷子一樣長的短劍。匕就是筷子。從現在出土的文物看,也就是二十四五釐米,不到一尺。太子丹在劍上淬了毒藥,試了幾個人,血濡縷,無不立死。濡縷意為「沾溼一縷」。裴駰《史記集解》解釋道:「言以匕首試人,人血出,足以沾濡絲縷,便立死也。」
  • 為何荊軻沒有殺掉秦王?荊軻臨死前或許道出原因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收錄於話題#荊軻1個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162,閱讀時間:約6分鐘「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那蕭瑟的易水河畔,荊軻吟唱完最後一句,毅然踏上了這條不歸路。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原因在於蘇軾、蒲松齡、易中天們忘記荊軻的真實身份,他是燕國的上卿,衛國的謀士,齊國的外交家,而不單單是一位普通的刺客。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明確介紹了荊軻的出身: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 英雄荊軻的另一面:美女豪宅,殺馬取肝,享盡人間極樂
    所謂的英雄,只是趕鴨子上架燕丹顯然是太天真了,而對於荊軻來說,刺秦王跟革命烈士炸碉堡是一樣的後果,那絕對是有去無回。荊軻此時完全抱著一個烈士的心態,太子丹逃歸燕國後怒氣攻心,所以不聽良言,所託非人,田光和荊軻只是士而已,他們只懂得「士為知己者死」,只懂得「以死來求名」,而不知道從全局去考慮問題,不知道考慮事情的可行性與不良後果。
  • 司馬光評燕太子丹有大罪 他真的有罪嗎 荊軻刺秦王是對是錯
    戰國末期,燕太子丹策劃了荊軻刺秦王,結果大家都知道,荊軻和秦舞陽被斬殺,燕太子丹也被燕王喜殺了,燕國被秦國滅了。一個反抗虎狼之秦的英雄出現了,因此後世史學家都評價燕太子丹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不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不同的看法,他不認為燕太子丹是一個英雄,反而認為他是燕國滅亡的大罪人,試問他真的有罪嗎?
  • 愚蠢的太子丹,武功差勁的荊軻,荊軻刺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課本上的荊軻刺秦故事,表達了荊軻重義輕生、為了國家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真實情況卻是,荊軻根本就不是燕國人,跟什麼愛國精神完全不沾邊,他去刺殺秦王實在是有苦衷的。太子丹發布公告,求取天下最尖利的匕首,最後從趙國人徐夫人那裡花了百兩黃金買了把匕首。匕首買回來後還不算,太子丹又拿無數種毒藥焠到匕首裡,拿幾個活人試驗了一下,效果不錯。於是太子丹跑去催荊軻,「老荊啊,啥都給你準備好了,趕緊上路吧。」可荊軻磨磨蹭蹭地不願走,說自己要等個朋友才走。
  • 荊軻是第一刺客麼?別被矇騙了,刺秦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荊軻刺秦王,縱死俠骨香。荊軻可說是古代歷史中最具盛名的刺客之一。他激於公義,深入虎豹之強秦,為酬知己,不惜輕身赴死,雖刺秦不成,但其英風俠骨,早已深入人心,至今猶被稱誦。唐代史學家司馬貞曾說:荊軻之壯舉足使「暴秦奪魄,懦夫增氣」,可見其「孤膽英雄」之豪氣。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刺了一個寂寞
    而荊軻更是讓史書記載下來。荊軻刺秦王是失敗的行為,不僅結果失敗,而且,荊軻刺秦王到底有沒有歷史意義,相信史學家一直在爭論。這個意義在於,第一,如果荊軻刺秦王成功了,那麼歷史將會改寫,當然,中國統一也是勢在必行,但是,就算荊軻刺秦王成功了,而秦國也群龍無首了,那麼完成統一大業的就一定是燕國,甚至是燕太子丹嗎?未必,你以為齊國是死的嗎?
  • 荊軻刺秦王時,副手秦舞陽嚇得差點露餡,那為何沒讓更勇敢的人去
    燕太子丹為荊軻準備的是一把被劇毒浸泡了三天三夜的匕首,這把匕首隻要劃破皮膚就可以致人死亡,去之前太子丹還做了實驗。但就是這樣卻壓根就沒有碰到秦王,難道真的是荊軻武藝太差了嗎?還有去秦國之前,荊軻等人一起去秦國刺殺秦王,太子丹見到後,怕他反悔,直接就塞給了他一個秦舞陽。荊軻這時候很生氣,「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 荊軻真的想刺殺秦王嬴政?不,荊軻其實想劫持秦王
    如果反向閱讀太史公的《刺客列傳》,從荊軻的最後一刻追溯其人生軌跡,將他與其他刺客的履歷對比,就會發現:他與太子丹的關係很值得玩味,但絕對稱不上知己;他並不是一心求死的簡單死士,而是一個被天降大任意外地砸中、但依舊全力以赴的士人。
  • 笑侃農藥——荊軻刺殺失敗是因為性別不對?
    不過這個荊軻致命的程度更加可怕,小編玩王者農藥也有2年了,五殺也有很多次,但其中50%都是來自荊軻這個英雄,而且是大亂鬥為主。擊殺或助攻將會刷新所有技能的冷卻時間,並恢復自身生命值。這個被動技能非常變態,刷新全技能,還回血,這樣的荊軻只要團戰中拿到人頭,很有可能就會三殺、四殺,乃至於五殺。
  • 《荊軻刺秦王》:多種因素造成荊軻刺秦王失敗!但失敗卻有意義
    易水河邊,白衣白冠送荊軻。漸離擊築,荊軻悲歌,「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無不暗示著荊軻有去無歸的結局。鹹陽宮內刺殺場面驚心動魄,圖窮匕見,繞柱逐秦王,最後荊軻「被八創」而戰死。《戰國策》為我們塑造了荊軻這個悲劇形象。魯迅先生曾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荊軻刺秦王》全篇充滿著悲劇色彩。
  • 妲己情報站 | 不是你記憶中的荊軻!
    我們並不反對單個職業擁有更多元化的玩法,但同時我們需要讓各個職業有較明確的分工,所以我們也陸續在對這些英雄進行改造。荊軻作為王者榮耀中第一位登場的刺客,在歷經眾多版本洗禮後,依然活躍在戰場上。因為她擁有很多極強的特性。
  • 新老版本荊軻出現在同一遊戲中!竟然還有這種操作?
    不知道有多少玩家玩過老版本的荊軻呢?在當年非ban必選的荊軻,只要場上有殘血就能贏的老英雄。自從王者榮耀很多英雄改版後,很多玩家都放棄了他們曾最喜愛的英雄,比如荊軻、花木蘭、宮本武藏等。而今天,大白就帶大家去看看這些老版本的英雄!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
    人們看了這部片子後,覺得該片名應該改一下,準確的說是《秦王刺荊軻》。陳導的演繹,充分說明了荊軻劍術之糟糕——拔劍速度慢,劍的質量也不好。   而片中的秦王害怕別人搶去了功勞,還呵退了大殿裡所有的文臣武將,自己跟荊軻單挑獨鬥。陳導可能是秦始皇的粉絲,所以就把這位「千古一帝」,演繹成了美國西部牛仔式的大英雄。
  • 《荊軻刺秦王》: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史詩電影
    因為這樣的作品,比那些讓古人說著現代人的話、現代人的思想來得更加真實。真實,無比可怕的真實。好了,現在讓我們從頭開始。故事的開篇是背景介紹:「戰國末年,七國爭雄。秦王嬴政,野心最大。意圖吞併六國,一統天下。」